非特异性腰背痛研究进展 2
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综 述·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梁健,施静,袁昕,唐树杰(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摘 要 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较为常见,核心稳定训练是其新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腰部疼痛症状。
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主要通过增强核心区稳定性来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对核心稳定训练进行了概述,并对其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腰痛;运动疗法;核心稳定训练;综述 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生率呈逐渐增高趋势[1]。
腰痛患者中多数为非特异性腰痛[2],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方法较多,核心稳定训练是其新疗法。
本文对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核心稳定训练概述核心稳定训练是一类通过强化核心肌群来增强核心稳定性的运动。
人体的核心稳定性主要依赖脊柱稳定系统,该系统由神经、肌肉和骨骼组成。
脊柱、骨盆及其周围的韧带和肌肉共同构成人体的核心区。
核心肌群可分为整体及局部肌群,整体肌群主要包括腹直肌、腰方肌、竖脊肌及腹外斜肌,负责将局部应力分散至全身,并通过将负荷转移至骨盆和胸廓减轻腰椎的负担;局部肌群主要包括多裂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盆底肌,负责控制腰椎的曲度、刚度及稳定性[3]。
腰椎负荷的增加是导致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腰椎负荷突然增加,核心肌群可强烈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以此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此外,核心肌群还具有杠杆支点的作用,可以减轻运动状态下关节的负荷,有利于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4]。
Akuthota等[5]研究发现,多种肌肉骨骼疾病与核心肌群薄弱有关,如腰痛、骶髂关节疼痛、髂胫束综合征及踝关节痉挛等。
核心稳定训练能够强化核心肌群、提高核心稳定性,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核心稳定训练的方式较多,包括借助健身球等不稳定器械及生物反馈设备进行训练等,随机干扰也是其训练方式之一[6-7]。
2 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2.1 单纯核心稳定训练 有关单纯核心稳定训练治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17A020215102)通讯作者:唐树杰 E mail:tsj697@163.com疗非特异性腰痛的报道相对多见。
两种不同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种不同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世界上常见的病患之一,它的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高。
非特异性下腰痛是指病因未明确的下腰部疼痛,多数情况下,这种疼痛在肌肉骨骼系统中引起了某些科学证据。
尽管围绕下腰痛的治疗存在不同的方法,包括医疗、药物和手术,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调查了不同的运动干预对于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不同的运动疗法:医疗体操和普拉提训练,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运动疗法在下腰痛患者变成更常见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1.受试者选取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下腰痛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0名,其中医疗体操组为A组,普拉提训练组为B组。
2.干预方法
实验进行8周时间,每周进行两次共计16次干预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60分钟,其中A组与B组分别进行医疗体操和普拉提训练。
3.治疗效果评价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调查量表(HADS评分)、肌肉功能测试(YBT评分)和下腰部功能测量(ODI评分)4项指标进行干预效果评价。
四、预期结果
我们预计,医疗体操和普拉提训练两种运动疗法均可有效减轻非特异性下腰痛症状,但其治疗效果和改善程度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特别是,在肌肉力量和功能、日常生活中下腰部的使用,普拉提训练应该会更有效果。
五、结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的运动治疗方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我们希望结果可以为医学界提供参考性和启示性,并为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提高运动疗法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非特异性下腰痛
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即疼痛持续不断,尤其是 在长期站立、坐立或运动后。
其他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受压的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放射 痛等。
心理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04
诊断和评估
体格检查和评估
常规检查
01
观察患者脊柱的生理弯曲,检查是否存在脊柱侧凸、后凸等畸
VS
对医生的建议
首先,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其次,要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物理治疗和康复训 练等措施。此外,医生还应注意与患者建 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
THANK YOU.
骨盆倾斜试验
通过检查骨盆倾斜角度,评估是否存在骨盆倾斜 综合征。
诊断标准和流程
存在下腰痛症状,且疼痛放射至下肢。 排除由妇科、泌尿系统等疾病引起的腰痛。
排除由骨折、结核、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腰痛。
根据体格检查和特殊测试的结果,确定疼痛来源和程 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5
治疗和管理
非药物治疗
休息和冰敷
康复锻炼
针对下腰痛的康复锻炼,如加强核心肌群、提高脊柱稳定性等,可预防复发。
手术和其他干预措施
手术
对于严重的下腰痛,如椎间盘突出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其他干预措施
如使用支具、矫形器等辅助器具,或接受针灸、推拿等传统 医学治疗,可辅助治疗下腰痛。
06
研究和治疗新进展
新的研究领域
神经生物学
研究神经生物学因素在非特异性下腰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索疼痛信号的传递和调节机 制。
麦肯基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 168 -*基金项目:上海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21MC1930200)①上海中冶医院 上海 201900②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③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信作者:赵仙丽麦肯基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张栎菁① 赵仙丽②③ 赵小峰① 【摘要】 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指找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学结构改变,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其病因的腰痛,具有高患病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
麦肯基疗法是治疗NLBP 的一种常用物理治疗方法,在2019年我国运动疗法治疗腰痛的体育科学、康复科学和骨科领域等专家组专家共识中被推荐用于NLBP 的治疗,证据等级为Ⅰ级。
本文就麦肯基疗法在NLBP 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并从缓解腰椎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增强躯干肌肉力量,提高功能性活动等方面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麦肯基疗法 非特异性下腰痛 腰椎功能 康复 doi:10.14033/ki.cfmr.2024.06.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6-0168-05 Research Progress of McKenzi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ZHANG Lijing, ZHAO Xianli, ZHAO Xiaofe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6): 168-172 [Abstract]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 is defined as low back pain with no exact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no objective examination to determine the caus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prevalence and recurrence rate. McKenzie therapy is a common physical therapy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NLBP, and was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NLBP in the expert consensus of the expert group in the field of sports science, rehabilitation science and orthopedics in China in 2019, with evidence level Ⅰ. In this pape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cKenzie therapy in NLBP was summarized,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was reviewed in terms of relieving lumbar pain, improving lumbar motion, strengthening trunk muscle strength, and improving functional activity. [Key words] McKenzie therapy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Lumbar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Shanghai Zhongye Hospital, Shanghai 201900, China 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指找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学结构改变,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病因的下腰痛[1]。
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腰痛可分为由非脊柱或脊柱起源的特定病理生理机制引起的疼痛及其他症状和非特异性腰痛,非特异性腰痛是指通过客观检查不能确定腰痛原因,没有组织结构的改变,也不能发现病理变化的一种腰痛,可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占腰痛的80%~90%[1]。
本文总结近年来诊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相关文献,以期为该病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下,为临床医生、治疗室选择更加合理的诊疗放法提供参考。
1 非特异性腰痛的流行病学 腰痛(LBP)是临床上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2]。
不仅如此,腰痛也会对个人健康和经济状况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健康方面,腰痛会导致与腰痛有关的症状和功能障碍,限制日常或娱乐活动,以及严重残疾。
腰痛对个人的经济负担主要表现在腰痛后寻求医疗康复的直接治疗费用,以及占用大量工作时间的间接费用[3],80%以上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腰痛。
当腰痛从急性或亚急性转变为慢性腰痛时,就很难完全康复,只有5%的患者会完全消失[4]。
非特异性腰痛是全世界残疾的主要原因。
急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通常有良好的预后,在两个月内迅速改善。
然而,大多数患者会发展成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反复发作[5]。
2 非特异性腰痛的发病机制2.1 椎旁肌问题 椎旁肌的问题可能是导致非特异性腰痛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脊柱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椎旁肌的支持。
因此,当椎旁肌肌肉萎缩或其肌纤维特性发生改变时,将导致非特异性腰痛的发生。
研究表明,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背部肌肉力量和活动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6-7]。
2.2 心理因素 大多数非特异性腰痛的患者都有慢性疼痛。
在长期忍受疼痛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往往导致疾病的加重和复发。
因此,社会心理因素在腰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慢性腰痛中,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促进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缓解疼痛的重要因素[8]。
我们应将抑郁症等不健康状态视为公共卫生的重点,着力解决患者的不健康心理问题,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实施运动处方的研究
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实施运动处方的研究目的:通过设计和实施运动处方,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运动干预,观察运动处方对患者腰椎活动度、疼痛、肌紧张度的影响。
方法:设计运动处方,对随机分成两组的36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分别进行为期8周(实验组1共19人)和12周(实验组2共17人)相同运动方式、运动频率、运动时间的干预,干预前对患者进行基础数据的录入,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腰椎活动度、VAS疼痛等级评分、肌紧张度三个指标的测试。
结果:(1)实验组1在为期的8周的运动干预后,患者的腰椎活动度有着明显的改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其中,腰椎的左侧旋转更为明显,出现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
而在该运动处方的干预之后,VAS疼痛等级评分和肌紧张度均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
(2)在该运动处方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后的测试中,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干预前后出现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证明该运动处方在为期12周的干预中,对患者的各个方向的腰椎活动度有着明显的改善。
在VAS疼痛等级评分中,患者的疼痛感也有明显的改善(P<0.01)。
证明在该运动处方的干预下,对患者的腰部疼痛有着明显的效果。
(3)在肌紧张度的测试中发现,不论是12周还是8周的运动干预均未产生明显的效果(P>0.05)说明在该运动处方的干预下对患者的肌紧张度的改善效果不强。
结论:(1)研究设计的非特异性腰痛运动处方针对性强,结合肌力训练和柔韧训练,简单易学,受试依从性较好,实施效果良好。
(2)8周的运动干预对患者腰椎活动度有明显的改善,12周的运动干预对患者腰椎活动度和腰部疼痛均有明显的改善,提示非特异性腰痛的针对性运动干预应不低于12周。
本研究设计的运动处方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腰部疼痛和腰椎的活动度的改善有着明显的效果。
其中,8周的运动干预对患者腰椎活动度有明显的改善,12周的运动干预对患者腰椎活动度和腰部疼痛均有明显的改善。
非特异性下腰痛病因机制研究现状
6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98投稿邮箱:sjzxyx88@·综述·非特异性下腰痛病因机制研究现状于文强1,赵瑞2,张淑云1(1.潍坊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 潍坊;2.潍坊市中医院骨伤康复科,山东 潍坊)摘要:下腰痛(Low Back Pain LBP )是临床常见就诊疾病,病因复杂多样,其中大部分下腰痛是非特异性的,这给临床医生诊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在我们就非特异性下腰痛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非特异性下腰痛;发病机制;综述中图分类号:R274.3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8.025本文引用格式:于文强,赵瑞,张淑云. 非特异性下腰痛病因机制研究现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8): 60-61.Study Pathogenesis Mechanism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YU Wen-qiang 1, ZHAO Rui 2, ZHANG Shu-yun 1(1.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epartment of Weifang people's Hospital, Weifang Shandong;2. Orthopedic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Weif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ifang Shandong)ABSTRACT: Low Back Pain (LBP) is a common disease in clinic. Its etiology is complex and varied. Most of the low back pain isnon-specific,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doctors to diagnose and treat. In this article we talk about the pathogenesis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KEY WORDS: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Pathogenesis;Reviews1 非特异性下腰痛流行病学研究下腰痛(LBP)就是指腰以下背部、腰骶部、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根据病情可分为急性(<4-6周)、亚急性(4-12周)、慢性(>12周);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
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非特异性下腰痛(LowBackPain,LBP)是指一组以下背部、腰骶部及臀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是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等领域的常见疾病之一。
LBP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其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其工作能力的丧失。
作为临床综合症的一种,LBP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方法也较多,有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及手术治疗等。
其中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种,欧洲非特异性腰痛管理指导方针推荐运动疗法作为治疗首选。
它通过肢体运动和肌肉收缩来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加速疾病痊愈的进程,使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及劳动能力。
运动疗法对机体内各系统均有良好的康复作用,对机体的损伤性较少,而治疗的有效性和特异性较高,对LBP的具有良好的疗效,是目前多数专家学者推荐的作为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的首选方法。
现将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中图分类号】R681.533【文献标识码】A1LBP的运动疗法运动疗法被广泛应用于LBP的康复治疗,其目的是提高脊椎稳定性,其对象是脊柱的核心肌群。
LBP运动疗法的内容可概括为核心肌群力量和耐力训练,脊柱关节活动度训练及神经肌肉功能控制训练。
2LBP运动疗法的类型2.1体操治疗LBP治疗性体操是指导患者治疗和预防LBP简易、有效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屈曲和伸展运动体操两类。
Williams体操是屈曲运动体操的典型代表,它通过力学作用改变触发伤害感受器引起疼痛的异常力学结构而起作用,可以起到强化腹背肌、臀大肌和腘绳肌得到牵张的目地。
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体操的疗效好于一般的非特异性疗法。
和Williams体操相比,Cailliet体操在锻炼时增加了坐位和站立位,通过该体操的训练,可以使躯干肌肉的肌力和耐力得到强化、软组织的牵张状况缓解以及训练骨盆回旋。
二者均是通过强化腹肌训练达到治疗LBP的基本肌力训练法。
Mackenzie体操是把脊柱伸展运动作为训练中心的体操,主要由上肢支撑来完成,McKenzie评测方法对于患者的分类、治疗的选择、预后的判定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研究进展
陈 鹏 等 将 患 者 分 为 两组 。毫 针 组 给予 毫 针 针 刺 双侧 肾俞 、大肠俞 、悬钟 、申脉 、昆仑 、环跳穴 ,留针 3 0 a r i n ,每周3 次。火针组先取双侧肾俞 、大肠俞 、阿是 穴 ,予贺 氏火针点刺 ,每周2 次 ,后治疗同毫针组 。结 果 显 效率 火 针组 7 5 . 0 %、毫针 组4 1 . 7 %,两 组 比较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P <O . 0 1 )。火 针组 V A S 评分 及 功能 障碍 评 分 较 毫针组 改善 更 明显 ( P <O . 0 1 )。 6 内热针 孙美 玲 等 ¨ 用 1 . 1 m m ×l O c m 规 格 一 次性 内热 针 治 疗N L B P 。进 针点 位 于 L , ~ S . 棘 突 问 向两 侧 距 3 c m。常 规 直 刺 ,针 刺 深 度 达 骨 膜 不 能 进 针 为 止 。采 用 机 器 导 线 连 接 内热 针 加 热 ,设 定 温 度 4 8 ℃ ,定 时 2 0 m i n 。结 果 发 现 ,治疗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生存质量各维度均值 逐渐提高 ,治疗3 个月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 除社会功 能外均接近 正常对照组 ( P>0 . 0 5 )。容 小 川 I 等¨ 用 银质针治疗 N L B P ,在腰部髂 后上棘 内侧缘 与后 1 / 3 肌附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研 究进展
衣 娜 ,杨 萌 ,胡 幼平
( 1 . 成都中医药大学2 0 l O ! g t . - I z 年制本硕连读生,四川 成都 6 1 0 0 7 5 ;2 . 成都 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 1 0 0 7 5 )
[ 中图分 类号 ]R 2 4 4 . 9 8 1 . 5 7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 章编 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7) 0 7 — 0 8 6 4 — 0 3
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①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17通信作者:侯立皓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葛逸颖① 侯立皓① 【摘要】 腰痛是全球生产力损失的首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临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方法虽丰富,但由于其没有已知的病理原因,治疗的重点就放在减少疼痛和减低对日常社会活动的影响上。
运动疗法因其便于实施、种类多且成本小的特点,已获专家共识和指南推荐,但哪种运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效果最好,目前证据还不充分。
本文旨在对中西医不同运动方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干预效果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运动疗法 悬吊运动 Research Progress of Exercise Therapy for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GE Yiying, HOU Lihao.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27): 180-184 [Abstract] Low back pain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productivity loss worldwide and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ability to work, with the most common type being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because it has no known pathological cause, the focus of treatment is to reduce pain and minimize the impact on daily social activities. Exercise therapy has been recommended by experts and guidelines due to its ease of implementation, variety and low cost. However,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as to which exercise therapy has the best effect on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exercise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Key words]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Exercise therapy Sling exercis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17,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27.041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是除脊柱特异性疾病及神经根性疼痛以外的一种病程超过12周,范围在肋缘以下、臀横纹以上、两侧腋中线之间的疼痛,有时还伴有大腿牵涉痛[1]。
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概况
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概况非特异性腰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方法多样。
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脊柱不稳定性腰痛是最常见的三大类非特异性腰痛。
治疗该类腰痛主要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微创治疗、运动疗法、中医中药治疗等。
笔者对NSLBP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非特异性腰痛;病因;治疗方法;综述The Status of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ZHANG Hao1LIANG Xiao1XU Hao1LI Tao1CHI Leiting2*1.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0075,China;2. Sichuan 2n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0031,ChinaAbstract:The etiology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is unclear ye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varied. The most common three major types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re spinal cord posterior branch,discogenic pain,and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After the treatment of this kind of low back pain mainly adopts spinal nerve block,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exercise therapy,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etc.In this paper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of the disease were outlined,hope to help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Keywords:NSLP;Etiology;Treatment Methods;Summary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后背的腰、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
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 康复医学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王㊀鑫(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㊀401120)㊀㊀[摘㊀要]㊀目的㊀观察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 N S L B P)的临床疗效.方法㊀选取2018年3-12月该院门诊诊断为C N S L B P患者5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平板支撑及背桥支撑进行核心肌力训练,对照组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 R S)评分及改良O s w e s t r 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MO D I)评分结果.结果㊀治疗组治疗后N R S㊁M O D 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㊀对于C N S L B P 患者,核心肌力训练简单有效,不需要特殊器械,也无场地限制,可对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实施奠定一定基础,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㊀肌张力;㊀慢性病;㊀经皮神经电刺激;㊀腹肌训练D O I:10.3969/j.i s s n.1009G5519.2019.23.037中图法分类号:R681.5文章编号:1009G5519(2019)23G3682G02文献标识码:B㊀㊀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是消耗大量公共卫生资源的一种疾病.无明确病理改变的腰痛定义为非特异性腰痛,其持续12周以上就可形成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 N S L B P)[1].C N S L B P发病率占所有慢性腰痛的85%[2].核心肌群是由腹侧的腹横肌㊁背侧的椎旁肌与臀肌,加上膈肌和骨盆带所构成的框架,对加固脊柱和维持人体稳定性有重要作用.椎旁肌如深层的多裂肌㊁回旋肌和浅层的竖脊肌,与C N S L B P关系非常密切,与腹横肌一起共同对脊柱的稳定性起主要维持作用.椎旁肌肌力不足会引起脊柱稳定性下降,进而出现慢性腰背痛,长期腰背部疼痛的保护性体位又会引起椎旁肌及腹横肌肌萎缩,以及肌纤维特性改变,并引起多裂肌在维持平衡时的延迟激活.而这被证实与C N S L B P疼痛相关,这种状态会持续很长时间,即便患者的腰痛症状消失也不会立即恢复到损伤前状态.疼痛与肌力下降㊁肌萎缩互为因果,因此C N S L B P常常反复发作㊁迁延不愈[3G5].核心肌力训练包含了部分稳定性及协调性练习,可以增强核心肌肌力,提高肌容量,增强其本体感觉输入,从而维持脊柱稳定性.同时,核心肌力训练可以增大关节活动度,纠正不良姿势,维持关节的相对稳定,对缓解下腰痛患者的疼痛及提高活动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6G7].对C N S L B P患者的核心肌群进行肌力训练,目前已成为共识.平板支撑和背桥支撑是常用的核心肌力训练方法,本研究探讨了这2种方法在C N S L B P治疗中的临床作用.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2018年3-12月本院门诊诊断为C N S L B P患者5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诊断标准:(1)病程持续12周以上;(2)肋缘以下㊁臀横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3)影像学等检查排除脊柱肿瘤㊁骨折㊁类风湿关节炎㊁骨质疏松;(4)可伴大腿放射痛[8].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30~65岁;(3)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㊁肺功能不能支持完成该治疗;(2)妊娠期;(3)重度骨质疏松,骨折风险较高;(4)有精神疾病; (5)治疗方法改变,或无法完成随访.两组在年龄㊁病程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㊀㊀两组一般情况比较(xʃs)组别n年龄(岁)病程(d)治疗组3065.77ʃ5.23120.45ʃ22.36对照组2964.90ʃ4.45118.89ʃ20.921.2㊀方法1.2.1㊀治疗方法㊀治疗组采用平板支撑及背桥支撑等核心肌力训练进行运动疗法治疗:(1)平板支撑训练.患者取俯卧位,肘关节屈曲90ʎ,前臂支撑于地面,双足尖着地,背部及臀部保持一条直线,头部保持中立位,同时尽量保持均匀呼吸,保持10s[9].(2)背桥支撑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头㊁双肩㊁双脚跟着地,抬高躯干,膝关节屈曲90ʎ,双手置于胸前,躯干和大腿成一条直线,保持10s[10].以上操作10次为1组,连续进行3组,每周进行5次.对照组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T E N S)治疗,频率为2H z,持续时间30m i n,每天1次,每周5~7d.两组均治疗3周.1.2.2㊀观察指标㊀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 R S)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N R S评分为患者自身对疼痛的主观评分,由患者自行在疼痛图标上标出,共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能想象中最严重的疼痛.采用改良O s w e s t r 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MO D I)评价腰椎功能障碍状况.本研究选取除疼痛强度外的9个方向进行评分,每个方向共6项,按0~5分进行打分,总分共45分,分数越高表示腰部功能障碍越严重[11].1.3㊀统计学处理㊀采用S P S 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㊀㊀果2.1㊀两组治疗前后N R S评分比较㊀两组治疗前N R 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 R 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㊀㊀两组治疗前后N R S评分比较(xʃs,分)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5.41ʃ1.362.08ʃ1.15对照组294.96ʃ0.893.13ʃ0.992.2㊀两组治疗前后MO D I评分比较㊀治疗前,两组MO D 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O D 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㊀㊀两组治疗前后MO D I评分比较(xʃs,分)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33.65ʃ4.7815.25ʃ3.69对照组2932.70ʃ6.2421.10ʃ2.733㊀讨㊀㊀论㊀㊀C N S L B P是疼痛及康复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资料显示,40~69岁是C N S L B P发病的高发年龄段[12],而本研究中的年龄层次偏高,考虑可能与本区域人员生活方式及产业结构相关,尚需进一步证实.C N S L B P的治疗通常有牵引㊁物理因子治疗㊁针灸㊁药物及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腰痛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而核心肌力训练是其中很重要的手段[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平板支撑和背桥支撑及T E N S对C N S L B P均有治疗作用,均在3周治疗后减轻疼痛,并可提高腰椎功能.其中,核心肌力训练降低MOD I 评分的作用更显著.这2种治疗方法对C N S L B P疼痛的缓解可能减轻了腰痛时保护性体位的肌力失衡产生的肌紧张,因此MO D I评分会有相应的增加;而核心肌力训练动员了更多的㊁更深层次的小肌群来参与复杂运动,防止了肌肉萎缩,恢复肌肉弹性,增强了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因此对腰椎功能的改善更加显著.这与其他临床研究结果是相符的[13G14]. TE N S治疗也是临床镇痛常用的物理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对皮神经的脉冲电刺激,可有效提高患者痛阈,改善因疼痛引起的活动受限.T E N S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镇痛的重要手段,不具有阿片类药物的相关缺点,可广泛应用于癌痛㊁分娩痛㊁关节痛㊁肌肉痛及下腰痛.本研究结果显示,T E N S治疗对C N S L B P 镇痛及功能障碍治疗也有显著作用.然而,T E N S治疗的镇痛疗效与电刺激频率㊁波形㊁强度等参数密切相关,同时还具有个体差异性.核心肌训练包括力量训练和稳定性训练,内容非常丰富.稳定性训练强调的是在 不稳定 的受力状态下激活肌肉本体感觉,激发核心肌的稳定能力[15].人体自然状态下的运动都是 不稳定 不平衡 的,而本研究只涉及了力量训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专门进行稳定性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中,腹肌训练对维持腰椎稳定也有很大作用[16].对腹侧肌群的训练不是桥式运动的重点,作为核心区动力肌群的一方面,腹肌肌力的专项训练可以提高核心区的稳定性,对桥式运动是一个补充和完善.核心力量与稳定性训练的交叉应用应该可以取得更加可靠的疗效,相信在远期疗效中也会有更好的表现,但需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本研究选用的MO D I评分在传统评分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人群特点删除了 生活自理 性生活 等项目,增加了 卧位翻身 坐位起立 等项目,更能取得患者配合,更偏向于短期内疗效的评价[11].综上所述,C N S L B P的治疗是一个长期㊁综合过程,常常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同时进行,且治疗的远期疗效也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就患者而言,核心肌力训练简单有效,不需要特殊器械,也无场地限制,在经医生培训指导后可作为日常家庭训练方式随时联系,也可对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实施奠定一定基础,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韩凤.普拉提运动结合传统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疗效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7.[2]沈峥嵘,王勇,吴哲.非特异性下腰痛评估量表㊁发病机制及诊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8):16G19.[3]甘巧惠,张继荣.核心肌群训练在脑卒中后康复的应用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7):98G100.[4]王连成,章礼勤,许世波.12周T e r g u m e d标准化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0):939G941.[5]刘丹丹,陈良华,陈景杰,等.不同静蹲状态对腿部肌群及腰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4):4069G4073.[6]覃华生,潘玮敏,李然,等.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康复策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4):628G635.[7]王雪强.核心稳定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作用[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6.[8]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专家组.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12):1134G1138.[9]聂开迪.不同稳定条件下的平板支撑对浅层核心肌群肌电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与理疗学,2016.[10]程杰,周凌,苏全生. 三桥运动疗法 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6):111G114.[11]程继伟,王振林,刘伟,等.O s w e s t r y功能障碍指数的改良及信度和效度检验[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27(3):235G241.[12]梁育磊,高谦.非特异性腰痛诊疗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7,38(4):376G379.[13]刘芳,敖丽娟.核心肌稳定性训练对腰痛康复治疗的意义[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2):231G234.[14]周娇.悬吊训练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5):686G689.[15]王安利,刘冬森.核心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力量和稳定性训练[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2(6):17.[16]顾新.对腰痛循证康复的思考[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8):561G563.(收稿日期:2019G02G20㊀修回日期:2019G05G26)。
中药口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研究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第 39 卷2020 年 2 月第 2 期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 No.2 2020149中药口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研究进展°杨丽娟I 张文瑞'关键I 张莉,安凌飞I 刘晓2张璞?于洋2李国华"(1.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0;2.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110)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的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文献总结分析中 药口服治疗NLBP 的治法、方剂、疗效、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等的进展。
结果:目前虽有一定数量的相关研究,但单纯口服中药治疗NLBP 的报道很少,且大多没有进行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普遍观察期较短,缺乏深入的机理研究「结论:迫切需要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评价中药内服治疗NLBP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确其优势和特点,为治疗NLBP 提供可借鉴的安全有效的药 物,并探索其作用机理。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中医中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 2020)02-0149-03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with oral Chinese MedicineYANG Li-juan 1 ZHANG Wen-rui ** GUAN Jian 1 ZHANG Li 1 AN Ling-fei 1 LIU Xiao 2 ZHANG Pu 2 YU Yang 2 LI Guo-hua 2*A 课题来源:内蒙古d 治区卫生计生委医疗卫生计生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703051) 第一作者:扬丽娟.女。
非特异性腰背痛康复治疗与进展
性腰背痛的 8 % , 5 是康复科 和骨科的常见疾病 … 。其 确切的 发病因素仍然不清楚 , 这一直是 近年来 研究的热点 , 目前 主要 观点认为与外伤 、 细胞凋亡 、 遗传 、 、 酶 免疫 ( 病毒感 染 ) 炎 症 、 介质 、 缺血 缺 氧、 内分 泌及 压 力有 关 “ 。最 近一 项研 究 表
最 多 2d 。
12 牵 引治疗 .
Hp ort ipca s于公元 前 4世 纪首先 使用牵 引 e
治疗 N B 。经研 究发 现 , 引作 用包 括 : 1 可 以使 局部 组 LP 牵 ()
织活动减少 以达到休 息 的 目的 ; 2 松 弛长 时间牵 伸 而紧 张 ()
痉 挛 的 肌 肉 以减 轻 疼 痛 ;3 减 轻 腰 椎 关 节 压 力 , 解 小 关 节 () 缓
13 物理治疗 .
电疗 、磁疗 、热疗 、光疗 、超 短波 、微波 等
治 疗 方 法 常 用 于 急 慢 性 软 组 织 损 伤 、 行 性 改 变 等 所 致 的 退 NB L P腰 背痛 。 主 要 治 疗 作 用 包 括 改 善 微 循 环 、增 强 免 疫 功
失、 社会经济负担增加 、 影响 生存质 量 的一个重 要 的社会 问 题。因此 , 关于非特异性腰背痛 的成 因机制及 防治等方 面的 相关研究 日益显得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 的非特 异性 腰
通讯作 者: 吴建贤 , , 女 主任医师 , 士生导师 , 究方 向 : 硕 研 脊柱疾 患的 康复基础与临床研究 , — alh za gz 2 .o E m i:qhny@16 cn
[ ] H ne S Ha i JShe e L e a. e ord ectno s 1 1 a zl , rt P ,cri r ,t 1R t ga ep ruaeu G ry b T r arcvle m lnao r ri l o i e oi[ 1 C tee C r o i a patt nf i c rcs ns J . a tr a- t vi i o c t a at t s h
《2024年功能训练体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范文
《功能训练体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er Back Pain,CNSLBP)是一种常见的疼痛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侧重于缓解症状,而非根本解决病因。
近年来,功能训练体系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功能训练体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并进行相关观察。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了符合CNSLBP诊断标准的受试者。
试验组接受功能训练体系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常规物理治疗。
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功能训练体系介绍功能训练体系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能力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
通过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提高柔韧性、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达到缓解下背痛、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四、疗效观察1. 疼痛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功能训练体系治疗,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这表明功能训练体系能够有效地缓解CNSLBP患者的疼痛症状。
2. 功能恢复:功能训练体系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提高柔韧性、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
这表明功能训练体系能够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3. 生活质量:经过功能训练体系治疗,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为显著。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功能训练体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提高柔韧性、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主动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
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主动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李嘉玉,郭瑜洁南通大学护理学院,江苏南通市226001通讯作者:郭瑜洁,E-mail:smmugyj@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15BSH124)摘要非特异性腰痛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且所有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受其影响。
作为全球公认的腰痛治疗管理的关键策略,运动康复受到各临床实践指南的一致推荐。
但指南并未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运动康复的最佳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持续时间做出明确表示。
未来应突出运动康复方案的设计特征,明确受益于特定运动康复方案的患者亚群,积极开发和推广各种有效且更具成本效益的运动康复方案,促进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康复。
关键词非特异性腰痛;主动运动;康复;综述Advance in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for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review)LI Jia-yu,GUO Yu-jieSchool of Nursing,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226001,ChinaCorrespondence to GUO Yu-jie,E-mail:smmugyj@Supported by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of China(No.15BSH124)Abstract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disease burden worldwide and may affect people of all ages.As a key strategy in the management of low back pain,exercise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unanimously recommended by sever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However,the guidelines didn't make it clear that the most optimum types,intensity,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In the future,researchers should highlight the design of the exercise program,identify the patient subsets benefiting from specific exercise programs,ex‐ploit and popularize more effective and cost-effective exercise programs and promote active exercise in the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to achieve complete rehabilitation.Key words: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active exercise;rehabilitation;review[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71(2019)04-0396-05[本文著录格式]李嘉玉,郭瑜洁.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主动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4):396-400.CITED AS:LI Jia-yu,GUO Yu-jie.Advance in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for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review)[J].Chin J Rehabil Theory Pract,2019,25(4):396-400.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指病因不明的、除脊柱特异性疾病及神经根性疼痛以外原因所引起的肋缘以下、臀横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1-2]。
非特异性下腰痛功能特征分析及针对性康复计划的研究
非特异性下腰痛功能特征分析及针对性康复计划的研究下腰痛(LBP)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80%的成人在一生的不同时期会出现,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其中85%以上的LBP,临床上探测不到确切的组织结构病理学改变,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其病因,称为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
目前关于NLBP的特征和机制研究并不明确,因而其康复治疗也缺乏针对性。
其一,本研究旨在研究多个维度的功能指标,分析NLBP患者的特征,寻找NLBP的敏感性功能特征指标,为NLBP的诊断提供参考;其二,在此基础上,对NLBP的功能特征拟出针对性康复计划以改善其症状,并检验其疗效。
希望这种根据功能测试的结果来制定对应康复计划的方式,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NLBP康复。
研究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主观疼痛评分与腰功能评价、腰骶骨骼形态、肌肉机能及功能测试等多个维度的指标测试及分析,并与无腰痛对照组进行对比系统地归纳NLBP患者的功能特征和共性,为其有效诊断、干预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部分根据前期功能特征分析的结果,将腰椎—髋作为一个整体考量,为自愿参与后续计划的NLBP患者,针对性地设计康复计划,包括持续6周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两部分:(1)康复训练,每周4次,共两个阶段(每3周为一个阶段,后3周的强度和难度有所增加);(2)康复教育包括康复训练中错误动作的纠正、日常生活中错误姿势的纠正、正确姿势的学习,帮助NLBP患者学会激活和使用目标肌群,改善代偿的情况。
同时通过多个维度的指标测试,分阶段(每3周为一个节点)评价康复疗效的同时,了解NLBP患者症状改善的过程和规律。
研究发现,NLBP虽然在临床上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其病因,但是在其功能上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性特征,虽然目前未能确定出敏感指标体系,但是发现了若干的敏感指标,如腰骶形态、肌肉柔韧性、物理状态、躯干肌力、髋关节周围肌群肌力、功能测试这些指标组成NLBP的,可有效地判断NLBP功能障碍情况,为NLBP的诊断提供参考;同时NLBP有双侧机能(的显著不对称和失衡的特点;对于不同的年龄、性别以及不同严重程度NLBP患者,其特征有明显的特点和区别:为期6周包含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的针对性的康复计划能够有效改善NLBP的症状:NLBP的敏感指标体系不仅可以用来归纳NLBP的功能特征、评价康复治疗效果,同时也是NLBP可能发生的一种预警。
《2024年功能训练体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范文
《功能训练体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问题,常常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品质。
传统治疗方法多以药物和物理疗法为主,然而对于缓解慢性下背痛,这些方法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近年来,功能训练体系逐渐成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一种新方法,其强调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增强患者身体的整体功能性和稳定性,从而有效缓解和改善下背痛的症状。
本文旨在观察并分析功能训练体系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方面的疗效。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功能训练治疗,其中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姿势调整、肌肉力量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等。
同时,设置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复发率等指标,来评估功能训练体系的疗效。
三、结果1. 疼痛程度:经过三个月的功能训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此外,在治疗后的一年随访中,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持续改善,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
2. 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功能训练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如工作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
3. 复发率:在为期一年的随访中,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功能训练体系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四、讨论功能训练体系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其优点在于针对性强,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综合性的训练内容,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
此外,功能训练体系还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
这可能与功能训练体系强调的全身性、综合性、个体化治疗理念有关,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自我管理和康复技巧。
然而,功能训练体系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奎渤, 郑召民. 脊柱外科杂志,2006,4(6):369-372.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2015
流行病学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腰背痛的人群终生患病率高达84%。约44-78%的患 者会出现腰背痛的反复发作,而26-37%的患者因腰背痛而丧失工作能力 Balagué F et al. Lancet 2012; 379: 482–91
神经根性痛常见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 disc herniation 腰椎管狭窄症 spinal stenosis 腰椎滑脱症 spondylolisthesis
Europea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Eur Spine J (2006) 15 (Suppl. 2): S192–S300 Golob A et al. Med Clin N Am 98 (2014) 405–428
我国缺乏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规范
➢ 部分欧美国家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痛都已制定了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 ➢ 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腰痛的人群年患病率高达26.1%,却
缺乏针对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规范
临床需要规范诊治的指导意见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
参考欧美等国家近年来的 指南,结合中国流行病学 、治疗特点
3. Sam Harirforoosh,et al. Expert Opin.Drug saf. 2009;8(6):669-681. 4. Yi Feng,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 2008;9(1):45-52.
腰背痛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 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88例≥6个月腰背痛患者,6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监测受试者血清IL-1β水 平,采用Roland-Morris 功能障碍调查问卷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估受试者躯体功能,并 分析血清IL-1β水平与其之间的关系。
• 预后因素: 建议在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进行工作环境因素、心理因素、情感因素 等方面的评估。
病史采集
• 病史采集内容包括:
✓ 疼痛部位 ✓ 疼痛程度 ✓ 发病时间 ✓ 发病的原因(推测) ✓ 治疗史 ✓ 对疼痛的态度 ✓ 既往史 ✓ 发病前从事工作 ✓ 患者提供的其他信息(其他医院的检查治疗;单位和家庭中的
人际关系等)
影像学评估
• 常用的脊柱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MRI、骨扫描、骨密度检查。
✓ 推荐应用X线平片评估骨结构情况; ✓ 推荐采用骨密度检查排除骨质疏松腰背痛; ✓ 推荐在有严重红色警示(red flag)和有神经根症状的患者应用MRI诊断; ✓ 不推荐MRI、CT、小关节封闭用于小关节源性疼痛的诊断和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分
诊断与预后评估
• 体格检查和病史采集 ✓ 推荐应用诊断鉴别分类,排除特异性脊柱病变和神经根疼痛; ✓ 推荐应用黄色警示进行预后评估; ✓ 不推荐应用脊柱触诊试验、软组织试验、运动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用于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断。
• 影像学 ✓ 推荐应用X线评估结构损伤; ✓ 推荐应用骨密度检查排除骨质疏松腰背痛; ✓ 推荐伴有放射性症状的患者、疑似椎间盘炎症、赘生物压迫的患者, MRI为最佳影像学检测手段。
诊断及预后
特异性的脊柱病变导致的腰背痛常见病因:
肿瘤 tumour 感染 infection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 骨折 fracture 炎性反应 inflammatory process 神经根综合征 radicular syndrome 马尾综合征 cauda equina syndrome
Chou R et al. JAMA 2010;303(13):1295-1302. Koes BW et al. BMJ 2006;332:1430-4.
病因及发病机制
非特异性腰背痛病因较多,主要可分为:
机械性因素: 腰椎间盘退变;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 骶髂关节源性腰背痛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
剖析腰背痛的根本原因
炎症是疼痛的激主活要原因促炎1细胞因子 (IL-6、IL-1β、TNF-α等) PGs PGE2 PG,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合成产物(PGs)包括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I2 (PGI2)等。IL-6,白介素6; IL-1β,白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1.杜权,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07;28(1):48-53. 2. Jeremy N. Cashman,仅et a供l. D内rug部s. 学199习6;52(5):13-23.
评估红色警示, 排除全身疾病导致的特异性腰背痛
• 红色警示(red flag)是与特异性腰痛高度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预示可能 由全身疾病引发的腰背痛
年龄 年龄<20岁
病史 近期有暴力损伤病史
年龄>55岁
既往肿瘤病史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类 激素
药物滥用、免疫抑制 或HIV
症状 持续进展性的非机械性疼痛(卧床
目前无可靠证据证实非特异性腰背痛患病率,通常认为其患病率大约为 23%;而12%的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则会由于疼痛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Deyo R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44: 363-370
我国尚缺大型流调数据,多项地区关于腰背痛的流调数据显示,体力劳动 及伏案工作者都是高危人群。 吕艳伟等. 中华骨科杂志, 2013,33(1):60-64.
非特异性腰背痛研究进展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解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郑召民
目录
• 背景 • 中国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腰背痛背景
• 发病率高: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一直是困扰人类生活与工作的 常见疾患之一,目前已成为患者就医的常见原因
• 危害性大:严重的腰背痛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生 活自理能力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以腰背部、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多数患 者可同时存在腰部无力、僵硬感、活动受限或协调性下降
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而于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予 以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也多可暂时缓解。
体格检查常可发现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限性压 痛点(trigger point,扳机点)
Log10[IL-6(pg/mL)]
(A)上个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B)昨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A:慢性腰背痛组:R2= .15, B = .04, P = .05;对照组:R2= .05, B = .03, P = .29
B:慢性腰背痛组: R2= .27, B = .04, p = .02;对照组仅:供R内2=部.0学3,习B = .02, P = .39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 规范诊治流程 • 指导合理用药 • 提高诊治水平
目录
• 背景 • 中国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1. 概述 2. 临床表现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诊断 5. 治疗
非特异性腰背痛定义及分类
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 ✓ 定义:病程至少持续12周,病因不明的、除脊柱特异性疾病及神经根性 疼痛以外原因所引起的肋缘以下、臀横纹(水平臀肌折纹)以上及两侧腋中 线之间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 ✓ 根据病程划分:
• 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每年由腰背痛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 失数额巨大。仅1998年,美国直接用于腰背痛治疗的医疗花费总额就同 比增加了263亿
Deyo R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44: 363-370 Martin, B et al. JAMA 2008, 299, 656–664 . Chou R et al. Lancet 2009 ; 373 ( 9662 ): 463 – 72 BalaguéF et al. Lancet 2012; 379: 482–91
化学性因素: 各类炎症介质集聚, 使得局部组织结构持续浸泡 在高水平的炎症介质之中,使得神经纤维处于超 敏状态
免疫因素: 髓核作为隔离抗原存在,一旦突出暴露于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应答发生, 可引发腰部疼痛
社会心理学因素 腰背痛与社会压力、抑郁与焦虑、心理压力、不正确的生活习 惯、去适应综合征等多因素也密 切相关
Heffner KL,et al. Clin J Pain. 2011 January;27(1):35-41.
诊断及预后评估
• 腰背痛分类: 特异性的脊柱病变导致的腰背痛 神经根性腰背痛 非特异性腰背痛
• 诊断流程(诊断鉴别分类,diagnostic triage) :
– 第一步:明确疼痛是骨骼肌肉源性的,除外非脊柱部位特异性病变 – 第二步:除外脊柱部位特异性病变 – 第三步:除外神经根痛
类。
影像学评估
作者对比分析了治疗腰背痛过程中是否早期行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 果表明:对于无明确病因的腰背痛患者,是否行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 MRI)对临床疗效无影响。尤其是急性/亚急性腰痛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功能障碍、恢 复工作、治疗费用、腰 背痛复发的一些相关因素,包括: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P= 0.001 90
77.3
60
34.5 30
血清IL-1β浓度(pg/mL)
0 腰背痛组
Ali Aydeniz,et al.Turk J Med Sci 2009;39(4):613-617.
仅供内部对学照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