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解读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针对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目前存在着许多难点和争议。由于其发病 原因的不确定性,使得诊断和治疗都变得相对复杂。为了更好地规范急慢性非 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提高治疗效果,中国疼痛学会组织了多位专家,经过深 入研讨和交流,制定了本专家共识。
本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指导,帮助医生 们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诊 疗水平和治疗效果。同时,也希望通过本共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相关领域的 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腰背痛诊疗技术的疗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西医 结合诊疗慢性脑缺血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摘要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 势。本次演示旨在介绍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 义,概述专家共识意见的形成过程和内容,以及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 结果、结论与展望。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总之,慢性脑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规范慢性脑 缺血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的发展和应用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然而,该专家共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部分中 药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和验证。因此,未来研究应以下几个方面:
在慢性脑缺血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中,首先需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病因治疗。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血管危险因素,是预防慢性 脑缺血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针对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等血管病变,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如中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西药防止血小板聚 集等。
第二,症状治疗。针对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认知功能减退、抑郁、瘫痪等症状,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例如,中药治疗可选用具有益智、疏肝解郁、 活血通络等功效的药物;针灸推拿治疗可选用百会、神庭、足三里等穴位,以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中国慢性腰背痛诊疗指南(2024版)
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神经电刺激等。 三 、实 验 室 检 查
如血常规、C 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免疫学等检查。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 、c N S L B P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且没有显著的病理解剖学 改变,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1. 机械性因素:如脊柱稳定性降低、姿势控制不良等。
2. 炎性因素:与促炎因子和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cNSLBP 患者血液中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
、
白 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等促炎细胞因子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10 等抗炎细
胞因子显著降低, 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与 cNSLBP 相关,cNSLBP 病理 改变可能发生在分子水平。
3. 社会心理因素:主要与工作满意度、劳动负荷 强度、教育程度等相关。
4. 其他因素:如遗传、大脑结构功能改变等。遗 传因素和大脑的改变在 cNSLBP 发生和发展中起重
要作用。cNSLBP 患者大脑结构发生重构,累及的 脑区包括背外侧前额叶、海马、丘脑、颞叶、
二 、体 征 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限性压痛点(扳机点)。临床上
检查神经根性体征多为阴性。
三、诱发因素 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
,经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多可暂时缓解。
05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如 X 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
治疗
中国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
中国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骨科常见疾病,其中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占9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鉴于 NSLBP 诊疗理念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有必要制定符合中国临床实际的NSLBP诊疗标准。
本指南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2016 年制定的《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和2020 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制订的《腰背痛诊疗指南》,经过指南注册、组建指南制订专家工作组及确定临床问题,参照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工作组相关方法进行检索文献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评定,形成初稿和推荐意见;经专家工作组三轮讨论,最终定稿。
本指南从 NSLBP 的定义、病程分期、流行病学、自然病程、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影响因素、治疗、预防等方面对NSLBP 的诊疗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NSLBP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规范诊疗流程、改善预后。
文献纳入过程:略。
文献纳入截止时间为 2020 年 12 月,共检索到英文文献7952 篇,中文文献3255篇。
专家组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和原文的方式进行筛选,除2019 年日本骨科学会发布的《腰背痛诊疗指南(第 2 版)》之外,最终纳入文献 140 篇,其中中文文献14 篇、英文文献 126 篇。
2 定义LBP:LBP 是一种以症状命名的疾病,临床上对于腰背部的疼痛、不适等症状统称为腰背痛,该症状可能和多种病理情况及疾病相关,或找不到明确的致病因素。
NSLBP:NSLBP 是指病因不明的、除脊柱特异性疾病及神经根性疼痛以外原因所引起的肋缘以下、臀横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持续至少 1d 的疼痛,单侧或双侧,伴或不伴有大腿牵涉痛(膝以上)。
3 病程分期根据症状持续的时间,NSLBP 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其中急性 NSLBP 的病程<6 周,亚急性 NSLBP 的病程在 6~12 周以内,慢性 NSLBP 的病程持续 12 周以上。
非特异性腰痛的中医康复疗法
非特异性腰痛的中医康复疗法发布时间:2021-11-29T05:10:19.03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月14期作者:唐雪冬[导读]唐雪冬(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严陵镇铺子湾卫生院;四川威远642450)非特异性腰痛是什么?非特异性腰痛是一类临床探测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结构改变,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其病因的一类腰痛总称,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6 周内)、亚急性(6~12 周)和慢性(12 周以上),临床多表现为后背肋缘以下、臀沟以上区域的疼痛、肌肉紧张或局部僵硬。
非特异性腰痛有哪些原因?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腰背肌肌力下降、韧带劳损,严重影响了脊柱的稳定性,再加上脊柱及椎间盘会退行性变化,使人们容易发生腰椎疾病进而引发下腰痛。
2 不良姿态造成的积累性损伤: 长期的不正确坐姿、卧姿会导致腰椎生理曲度的变化,肥胖也会加重腰部及关节的磨损,给予脊柱过重的负担及磨损,日常工作中如果长时间使腰椎处于前曲或侧弯状态,势必增加腰椎间盘负荷引起腰椎间盘退变,如身体过度侧弯、后凸、前凸,这些长期的不良姿势都会容易造成腰背畸形,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及代谢产物的清除,导致下腰痛的发生。
3 职业与环境因素:据统计,70% 的人因为职业因素患过腰背痛,下腰痛的发生和工作环境有关,如工作空间的狭小,物品不易触及,反复如推、拉、抬重物等重复性动作,或长期保持错误体位等,这些限制了工作姿势,加速椎间盘、小关节退变和腰部肌肉、韧带劳损,产生下腰痛。
从而导致腰背痛的发生。
非特异性腰痛该如何治疗?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将其分为四种类型:(1)寒湿型: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2)湿热型:痛而有热感,炎热或朗雨天气疼痛加重,活动后减轻,尿赤。
(3)肾虚型:腰部酸痛,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4)瘀血型: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不能转侧。
通过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分类,采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刮痧、推拿、正脊疗法等)和药物疗法(中药口服或者外用)。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治疗进展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治疗进展
何浩川;马文升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5
【摘要】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CNSLBP)作为临床上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好发于任何年龄人群,其主要特点是腰部疼痛,长期的腰痛伴随活动受限、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故目前关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临床上关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有创治疗、健康教育、中医中药等,本文对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总页数】8页(P240-247)
【作者】何浩川;马文升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临床医学院包头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经筋辩证取穴浮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研究
2.筋膜刀软组织松动术结合传统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效果观察
3.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中年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4.腰骶支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5.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采用中药溻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特异性腰背痛研究进展 2
张奎渤, 郑召民. 脊柱外科杂志,2006,4(6):369-372.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2015
流行病学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腰背痛的人群终生患病率高达84%。约44-78%的患 者会出现腰背痛的反复发作,而26-37%的患者因腰背痛而丧失工作能力 Balagué F et al. Lancet 2012; 379: 482–91
神经根性痛常见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 disc herniation 腰椎管狭窄症 spinal stenosis 腰椎滑脱症 spondylolisthesis
Europea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Eur Spine J (2006) 15 (Suppl. 2): S192–S300 Golob A et al. Med Clin N Am 98 (2014) 405–428
我国缺乏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规范
➢ 部分欧美国家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痛都已制定了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 ➢ 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腰痛的人群年患病率高达26.1%,却
缺乏针对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规范
临床需要规范诊治的指导意见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
参考欧美等国家近年来的 指南,结合中国流行病学 、治疗特点
3. Sam Harirforoosh,et al. Expert Opin.Drug saf. 2009;8(6):669-681. 4. Yi Feng,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 2008;9(1):45-52.
整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解读2016年美国骨科协会的指南
整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解读2016年美国骨科协会的指南
·指南解读
谢 瑞,朱立国,于 杰,李凯明,庄明辉,常晓娟,戴文康(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市 100102)
DOI:10.3969/j.issn.2095-4344.2613
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osteopathic manipulative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Xie Rui, Zhu Liguo, Yu Jie, Li Kaiming, Zhuang Minghui, Chang Xiaojuan, Dai Wenkang (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102, China)
(2)根据下腰痛种类分为了急、慢性、妊娠期 妇女及产后妇女非特异性下腰痛 4 组;
(3)通过科学的循证医学方法系统综述整骨手 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中的作用。
谢瑞,男,1987 年生,山 东省济南市人,中国中医 科学院望京医院在读博 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退 行性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 究。
ORCID: 0000-0001-6897-1581(谢瑞)
文章快速阅读:
文章描述— (1)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经过整骨手法治疗后在疼痛及功能状态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 (2)美国骨科协会最终建议骨科医生可使用整骨手法治疗下腰痛患者。
非特异性腰背痛治疗与康复
NLBP的治疗
NLBP急性期的康复治疗:制动及辅具治疗 制动作为腰痛的基础处理方式,在急性期躺着不动就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在实际治疗中不可能一下都不动,需要用辅具进行保护。在LBP整个治疗过程中选择腰部辅具就变得非常重要!
NLBP的治疗
NLBP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正确的选择及佩戴腰围;1、软质、硬质2、功能性、非功能性3、辅助性、治疗性
NLBP 诊 断 和 评 估
非特异性腰痛发作的危险因素:1、身体危险因素(例如,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和举重);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肥胖);3、心理因素(例如,抑郁和对工作不满意);4、既往发作的腰痛病史; 5、一项纳入 999 名突发急性腰痛患者的病例交叉研究中,体 力劳动和活动或工作间的分心,被确定为新发作的触发因素;
《运动疗法治疗腰痛的专家共识》
NLBP的治疗
慢性NLBP的康复治疗:运动疗法是慢性NLBP康复治疗的主要方法,通过增加脊柱核心肌群的力量、稳定内在肌群、加强内外肌群和协同肌群间的作用而起到增加脊柱稳定性、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进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运动疗法在慢性NLBP的治疗中效果更显著(1级推荐),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经典的PT训练(例如McKenzie训练等),以及广义的有氧训练、主动稳定性训练(activestabilization exercise)等。对于慢性NLBP的患者,选择性功能动作筛查(selective functional movement assessment, SFMA)可以通过运动链调整身体整体运动模式来改善疼痛并达到长期的效果。(2级推荐)
Mechanical(70%)机械性
Non-mechanical(30%)非机械性
姿势相关
活动相关
中枢改变、心理
非特异性腰痛的功能评估与运动疗法
非特异性腰痛的功能评估与运动疗法非特异性腰痛是指腰部没有明显的结构性病变,但是患者仍然感到腰疼痛的一种状况。
它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其在发达国家是最常见的工作相关疾病之一。
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通常夹杂着一些其它的症状,例如:臀部、腹部、腿部的疼痛。
非特异性腰痛治疗的一部分是评估患者身体运动功能的状况,然后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这对于非特异性腰痛的恢复很有帮助。
功能评估是对患者身体功能状况的评估。
评估身体功能状况并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是非特异性腰痛治疗的一部分。
功能评估中涉及到的测试通常包括活动幅度(ROM)和稳定性。
活动幅度(ROM)测试是检查患者关节可活动的范围。
这是通过让患者进行特定的关节运动来执行的。
例如在腰痛情况下,医生可能让患者进行前屈到达地板或者将手臂放在头顶的测试。
如果患者没有做到这样的活动范围,则表明该患者有关节运动范围有限的问题,这是非特异性腰痛的表征之一。
如果这样的问题不存在,则医生需要与患者一同工作,调整运动计划并制定一个更全面的康复计划,以确保能够成功的治疗非特异性腰痛。
稳定性测试通常可以确定患者核心肌肉的强度和控制能力。
核心稳定性是指患者上半身的带骨骼部分的稳定性。
这主要是由核心肌群的强度和控制能力决定的。
核心肌群包括椎间肌、腹肌和臀肌。
稳定性测试可通过平衡测试和活动测试来进行。
平衡测试包括在单脚上踏板,单脚站立和直线行走等运动。
如果测试结果表明核心肌群的强度和控制能力存在问题,医生需要针对此部分制定特定的训练计划。
运动疗法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另一种方法。
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可以通过运动来减轻疼痛和提高身体功能。
研究表明,定期运动可以减轻非特异性腰痛和预防其再次发生。
运动疗法主要提供以下两种:1.防止初始伤害的低强度有氧运动。
这些运动包括步行、游泳、骑车等。
2.改善脊柱的核心肌力量的锻炼。
这些锻炼通常要求患者采取不同的姿势来防止核心肌群训练过多。
例如,在初始阶段,患者需要采取俯卧姿势来锻炼核心肌群。
中国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诊疗指南
中国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中国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诊疗指南》旨在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流程和方法。
非特异性腰背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疼痛原因复杂多样,涉及生物力学、神经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系统的临床诊疗指南对于提高诊疗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The Chines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Non specific Low Back Pain aim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and practical process and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for medical workers. Non specific low back pain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 and its causes are complex and diverse, involving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biomechanics, neurophysiology,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Therefore,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efficiency and improving patient prognosis.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文字稿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目录背景 (3)中国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4)1.概述 (4)1.1概念 (4)1.2流行病学 (4)2.临床表现 (4)3.病因及发病机制 (5)4.诊断与预后评估 (6)4.1概述 (6)4.2病史采集 (7)4.3体格检查 (7)4.4脊柱触诊和活动试验 (8)4.5影像学评估 (8)4.6预后因素 (8)5.治疗 (9)5.1药物治疗 (9)5.2物理/康复治疗 (11)5.3有创治疗 (13)5.4认知行为疗法 (14)中国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20)1.概述 (20)1.1概念 (20)1.2流行病学 (20)2.临床表现 (20)3.病因及发病机制 (21)4.诊断 (22)4.1概述 (22)4.2病史采集 (24)4.3体格检查 (24)4.4影像学诊断 (24)4.5心理因素 (24)4.6症状不能缓解患者的再评估 (24)5.治疗 (25)5.1保守治疗 (25)5.2药物治疗 (26)背景长久以来,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一直是困扰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常见疾患之一,严重的腰背痛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在美国,约1/4的成年人每三个月便会出现一次持续至少1天的腰背部疼痛[1],且7.6%的成年人在过去的1年中至少出现过一次剧烈的急性腰背痛[2]。
腰背痛目前已成为患者就医的第五大常见原因[2,3]。
每年由腰背痛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
仅1998年,美国直接用于腰背痛治疗的医疗花费总额就同比增加了263亿[4],相关的间接花费更是无法估量,仅每年用于支付腰背部损伤性疼痛的劳动赔偿费用就高达总赔偿额的2%[5]。
虽然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精确统计数据,但由于腰背痛所产生的诊治、康复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劳动力丧失而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必然十分巨大。
目前,部分欧美国家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痛[6-8]都已制定了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解读
目录
• 背景 • 中国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 中国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腰背痛背景
• 发病率高: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一直是困扰人类生活与工作的 常见疾患之一,目前已成为患者就医的第五大常见原因;
• 危害性大:严重的腰背痛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生 活自理能力:
人际关系等)
体格检查
•被动直腿抬高试验 循证研究表明,被动直腿抬高试验对于神经根病诊断的 敏感性较高, 但特异性低。这意味着被动直腿抬高试验 阳性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单凭被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 足以诊断神经根病。建议临床医生在下结论时,应慎重。
脊柱触诊和活动试验
• 作为辅助的检查手段,用来判断是否适合手法治疗和评估治疗措施的疗效 • 检查内容包括脊柱的对称性、脊柱活动范围和角度、椎旁组织是否正常等
存在不能解释的体重持续性下降
同时存在胸部疼痛 同时存在发热
体检 存在脊柱结构性畸形
持续性严重的腰椎屈 曲受限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07;21(1):77-91.
病史采集
• 病史采集内容包括:
✓ 疼痛部位 ✓ 疼痛程度 ✓ 发病时间 ✓ 发病的原因(推测) ✓ 治疗史 ✓ 对疼痛的态度 ✓ 既往史 ✓ 发病前从事工作 ✓ 患者提供的其他信息(其他医院的检查治疗;单位和家庭中的
红色警示:与特异性腰痛高度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预示可能由全身性疾病引发的腰背痛
黄色警示:预示腰痛向恶化或慢性化转变的一些因素
诊断与预后评估
• 体格检查和病史采集 ✓ 推荐应用诊断鉴别分类,排除特异性脊柱病变和神经根疼痛; ✓ 推荐应用黄色警示进行预后评估; ✓ 不推荐应用脊柱触诊试验、软组织试验、运动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用于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断。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解读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07;21(1):77-91. 工作满意度较低,工作中精神高度紧张
治疗要点
• • 总治疗目标:对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改善躯体功能 ,恢复正常活动,预防残疾,维持工作能力 药物治疗 短期使用NSAIDs和弱阿片类可用于疼痛缓解; 可应用肌松剂缓解疼痛和肌紧张状态;
临床需要规范诊治的指导意见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
参考欧美等国家近年来的 指南,结合中国流行病学 、治疗特点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 规范诊治流程 • 指导合理用药 • 提高诊治水平
目录
• 背景 • 中国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1. 概述
2. 临床表现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肌松药
•
阿片类药物
• •
抗抑郁药 抗癫痫药 中药治疗
•
可应用抗抑郁药作为缓解疼痛的辅助用药,但患者合并有下列疾病时 禁用:肾脏疾病、青光眼、妊娠、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衰
低质量研究证据证实加巴喷丁对于缓解慢性腰背痛无效。 低质量研究证据证实中药可缓解慢性腰背痛
• •
药物治疗——肌松药循证证据
药物
苯二氮卓类 (如安定,四氢西泮) 疗效 •
失数额巨大。仅1998年,美国直接用于腰背痛治疗的医疗花费总额就同
比增加了263亿。
Walker BF.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2000;13(3):205-217. Spine.1995;20:11-19.
我国缺乏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规范
• 部分欧美国家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痛[6-8]都已制定了相关的临床诊疗 指南。然而,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腰痛的人群年患病率 高达26.1%[9],却至今缺乏针对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规范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要点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病症,可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每年由腰背痛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
1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共识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是指病程持续12周以上,病因不明的、除脊柱特异性疾病及神经根性疼痛以外原因所引起的肋缘以下、臀横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
1.1 临床表现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表现多样,以腰背部、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多数患者可同时存在腰部无力、僵硬感、活动受限或协调性下降,严重者可发生睡眠障碍。
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
经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多可暂时缓解。
体格检查常可发现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限性压痛点(扳机点),研究证实扳机点的数量与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无特异性病理改变,可导致腰背痛的病因较多,机制比较复杂。
1.3 诊断与预后评估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首要检查目的是重复筛查与特异性腰背痛高度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即红色警示,并评估可导致腰背痛恶化或慢性化的因素即黄色警示,以判断临床转归。
红色警示指腰背痛患者既往病史或复合症状中与危险程度较高的严重疾病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表1)。
发现红色警示后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潜在的严重疾病,例如感染、炎性风湿性疾病或肿瘤。
黄色警示主要指可导致疼痛慢性化或进行性加重、功能障碍及工作能力丧失、迁延不愈的各类危险因素(表2)。
发现黄色警示后应当鼓励患者改变行为和对腰背痛的认识,让患者认识到每周保持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可能有助于减少腰背痛的发生,减轻严重程度。
1.3.1 病史采集1.3.2 体格检查1.3.3 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的主要目标是对存在红色警示或神经根性疼痛的患者进行评估,并为拟进行外科治疗的患者确定术式提供依据。
最新:非特异性腰痛的镇痛临床实践
最新:非特异性腰痛的镇痛临床实践腰痛是世界上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大约有五亿(9%)的成年人受到影响,许多人被开具或使用镇痛药来缓解疼痛。
本文针对18-60岁的成年人回顾了关于治疗非特异性腰痛(定义为没有可识别的结构或疾病原因的疼痛)的常见镇痛药的已知信息,神经根性腰痛(如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不在本文进行讨论。
什么是腰痛?腰痛(同义于“原发性”腰痛)是指在下肋骨和臀部之间感觉到的疼痛。
这与神经根性腰痛不同,神经根是脊神经根受到影响,导致疼痛向下延伸到腿部。
大约90%的病例是非特异性的,这意味着尚未确定具体原因。
其余10%的原因,包括骨折、感染、恶性肿瘤、炎症性疾病(如脊柱关节炎、椎管狭窄症)或非脊柱问题(如肾脏问题或月经相关疼痛)等非脊柱问题。
新发作的非特异性腰痛预后良好。
无论接受何种治疗,大多数人都会在几周内从急性腰痛中恢复过来。
然而,有些人会发展为慢性腰痛(通常定义为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表现为波动性/反复出现或持续性问题。
在因急性腰痛到初级保健机构就诊的人中,四分之一在三个月时会出现一些持续的疼痛或功能障碍(慢性疼痛),尽管个别研究的估计范围在2%到48%之间。
谁会受到影响?腰痛影响所有年龄、性别、民族或种族群体的所有人,尽管女性的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患病率在40-69岁年龄组中达到峰值。
腰痛导致的残疾在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以及城市和农村地区相似。
2018年的一项研究确定了54个与腰痛相关的风险因素。
可能可改变的因素包括当前吸烟(比值比(OR)1.8(95%置信区间1.3至2.7))、睡眠问题(OR3.2 (1.9至5.5))、每天驾驶>2小时(OR4.9(1.4至16.4))、长时间站立或行走(OR2.9(1.5至5.5))和精神困扰(OR2.2(1.3至3.7))。
表1当前针对非特异性腰痛的指南建议总结如何管理腰痛?大多数国际指南建议非药物治疗和有限、谨慎地使用某些镇痛药,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和美国内科医师学会认可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格检查
• 被动直腿抬高试验 循证研究表明,被动直腿抬高试验对于神经根病诊断的 敏感性较高, 但特异性低。这意味着被动直腿抬高试验 阳性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单凭被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 足以诊断神经根病。建议临床医生在下结论时,应慎重。
脊柱触诊和活动试验
• 作为辅助的检查手段,用来判断是否适合手法治疗和评估治疗措施的疗效 • 检查内容包括脊柱的对称性、脊柱活动范围和角度、椎旁组织是否正常等
• 体格检查常可发现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 限性压痛点(trigger point,扳机点),研究证实扳 机点的数量与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病因及发病机制
• 非特异性腰背痛虽无特异性病理改变,但可导致腰背痛的病因较多 ,机制比较复杂。其病因主要可分为机械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及社 会心理学因素等[39-51],都可能导致腰背痛的发生。
•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非特异性腰背痛定义及分类
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 ✓ 定义:病程至少持续12周,病因不明的、除脊柱特异性疾病及 神经根性疼痛以外原因所引起的肋缘以下、臀横纹(水平臀肌折 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 牵涉痛。 ✓ 根据病程划分:
存在不能解释的体重持续性下降
同时存在胸部疼痛 同时存在发热
体检 存在脊柱结构性畸形
持续性严重的腰椎屈 曲受限
病史采集
• 病史采集内容包括:
✓ 疼痛部位 ✓ 疼痛程度 ✓ 发病时间 ✓ 发病的原因(推测) ✓ 治疗史 ✓ 对疼痛的态度 ✓ 既往史 ✓ 发病前从事工作 ✓ 患者提供的其他信息(其他医院的检查治疗;单位和家庭中的
• 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每年由腰背痛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 失数额巨大。仅1998年,美国直接用于腰背痛治疗的医疗花费总额就同 比增加了263亿。
我国缺乏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规范
• 部分欧美国家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痛都已制定了相关的临床诊疗指 南。然而,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腰痛的人群年患病率高 达26.1%,却至今缺乏针对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规范
– 第一步:明确疼痛是骨骼肌肉源性的,除外非脊柱部位特异性病变 – 第二步:除外脊柱部位特异性病变 – 第三步:除外神经根痛
红色警示:与特异性腰痛高度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预示可能由全身性疾病引发的腰背痛
黄色警示:预示腰痛向恶化或慢性化转变的一些因素
诊断与预后评估
• 体格检查和病史采集 ✓ 推荐应用诊断鉴别分类,排除特异性脊柱病变和神经根疼痛; ✓ 推荐应用黄色警示进行预后评估; ✓ 不推荐应用脊柱触诊试验、软组织试验、运动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用于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断。
• “慢性”指腰背痛病程至少持续12周; • 对于“复发性腰背痛”则要求美等发达国家,腰背痛的人群终生患病率高达84%。约4478%的患者会出现腰背痛的反复发作,而26-37%的患者则甚至 可能因腰背痛而丧失工作能力
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证实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患病率,通常认为其 患病率大约为23%;而11-12%的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则会由 于疼痛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 因脊柱触诊检查不精确可靠,不能仅依靠脊柱触诊结果来诊断慢性非特异 性腰背痛。
影像学评估
• 常用的脊柱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MRI、骨扫描、骨密度检查。
✓ 推荐应用X线平片评估骨结构情况; ✓ 推荐采用骨密度检查排除骨质疏松腰背痛; ✓ 推荐在有严重红色警示(red flag)和有神经根症状的患者应用MRI诊断; ✓ 不推荐MRI、CT、小关节封闭用于小关节源性疼痛的诊断和椎间盘源性疼
• 影像学 ✓ 推荐应用X线评估结构损伤; ✓ 推荐应用骨密度检查排除骨质疏松腰背痛; ✓ 推荐伴有放射性症状的患者、疑似椎间盘炎症、赘生物压迫的患者, MRI为最佳影像学检测手段。
• 预后因素: 建议在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进行工作环境因素、心理因素、情感因素 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红色警示, 排除全身疾病导致的特异性腰背痛
腰痛疾病
疼痛
肌紧张
局部循环 障碍
重要病理机制:“疼痛—肌紧张—局部血循环障碍”恶性循环
诊断及预后评估
• 首要检查目的:重复筛查“红色警示”, 评估“黄色警示”,排除特异 性腰痛
• 腰背痛分类:特异性的脊柱病变导致的腰背痛;神经根性腰背痛;非特 异性腰背痛
• 诊断流程(诊断鉴别分类,diagnostic triage) :
我国尚缺大型流调数据,多项地区关于腰背痛的流调数据显示 ,体力劳动及伏案工作者都是高危人群。
临床表现
• 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临床表现多样,以腰背部、腰骶 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可同时存在腰部无力、 僵硬感、活动受限或协调性下降,严重者甚至可出现 睡眠障碍。
• 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而于弯腰、久 坐、久站后加重,予以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 症状也多可暂时缓解。
临床需要规范诊治的指导意见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
参考欧美等国家近年来的 指南,结合中国流行病学 、治疗特点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诊疗专家共识
• 规范诊治流程 • 指导合理用药 • 提高诊治水平
目录
• 背景 • 中国慢性非特异性腰背诊疗专家共识
1. 概述 2. 临床表现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诊断 5. 治疗
• 红色警示(red flag)是与特异性腰痛高度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预示可能 由全身疾病引发的腰背痛
年龄 年龄<20岁
病史 近期有暴力损伤病史
年龄>55岁
既往肿瘤病史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类 激素
药物滥用、免疫抑制 或HIV
症状 持续进展性的非机械性疼痛(卧床
不缓解) 存在系统性疾病,全身不适
存在广泛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马 尾综合征)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 南解读
目录
• 背景 • 中国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 中国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腰背痛背景
• 发病率高: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一直是困扰人类生活与工作的 常见疾患之一,目前已成为患者就医的第五大常见原因;
• 危害性大:严重的腰背痛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生 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