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bf4881ebed5b9f3f80f1c09.png)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观察,记录食物,统计分析、找规律,根据不同标准对食物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
对食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学习辨证地看问题,意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3、科学知识:发现一天所吃的食物的问题和规律,能够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归类。
教学准备:了解我们常吃的食物,搜集有关食物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我们这儿有个习惯,碰到熟人都会问:“吃过了吗?”来打招呼,老师也想和同学们打个招呼:“你们早饭吃过了吗?“那你们早饭吃了几种食物啊?”2、老师:你们早饭就吃的很丰富,相信昨天一天吃的就更加丰富了,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3、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我们一天的食物(出示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我们的食物有哪些1、师:那么我们的食物有哪些呢,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怎么做。
学生交流(要把我们吃的食物记录下来,进行研究。
)我们首先要把昨天一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想一想应该怎样记?(学生发言:可能说到按早餐、中餐、晚餐、零食)2、提出记录要求:(课件出示温馨提示:记录要实事求事,不要遗漏。
按早餐、中餐、晚餐、其他来记录。
统计出小组内一天共吃了几种食物。
(学生记录、老师巡视)3、交流: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昨天一天的食物?(投影展示2个小组的食物记录表)问: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发现每天吃的食物有没有规律和问题?4、小结:我们一天要吃几十种食物,一天中吃的最多是等,每餐都吃的是。
活动二:给食物分类1、整理食物,提出要求:刚才我们发现一天的食物中有很多的相同食物,我们把这些食物整理一下好吗?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小卡片,请小组边讨论边把食物记录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写一种食物,各组推荐一个同学用水彩笔写,把字尽量写得大一点、工整一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边整理边讨论怎样交流才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2、学生分组整理、讨论。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 全册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634bfe6f5335a8102d2209e.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四年级上册全册备课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1、整体学生情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聪明,但他们的依赖性很强。
他们常常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想方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因而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虽然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家庭教育由于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有能很好地在观察、实践、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进行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本册教科书共21课,活动课3课。
从知识内容分为六部分1 植物生活: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包括1、2、3、4、5课)2 秋冬星空:在学习了春夏星空的基础上探索美丽的星空,认识秋冬天空中显著星座。
(包括6、7课)3生活中的材料:从木头、纸、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两面性。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9e912687c24028915fc33d.png)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一、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吃什么》单元从吃饭入手,由食物到营养,在延伸到饮食与健康,通过对食物进行分类、检测并进行营养搭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可以服务于生活、服务与人类,生活处处皆科学;《水里有什么》单元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引领,让学生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在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寻问题的答案,对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
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基本的方法、步骤,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植物的生活》单元以身边常见的植物为观察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精心做科学。
引导学生借鉴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解暗箱”的方法对植物的内部结构进行猜想与假设,再通过直接与间接的科学实验,认识植物身体的构造功能。
通过对植物生活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直接与间接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掌握从事物的表象探究其内部构造的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有较深的了解;《空气和水的力》单元以“力”为探究点,展开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做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时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力量,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热的传递》单元以“热”为载体,展开观察、对比实验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物质中传递的方法,验证太阳能热水器所选用的材料、摆放的位置与热的关系,体会到利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青岛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教案】
![青岛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de3051a26925c52cc5bf8b.png)
青岛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1、整体学生情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聪明,但他们的依赖性很强。
他们常常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想方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因而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虽然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家庭教育由于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有能很好地在观察、实践、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进行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本册教科书共21课,活动课3课。
从知识内容分为六部分1 植物生活: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包括1、2、3、4、5课)2 秋冬星空:在学习了春夏星空的基础上探索美丽的星空,认识秋冬天空中显著星座。
(包括6、7课)3生活中的材料:从木头、纸、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两面性。
(包括8、9、10、11、12课)4水循环: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存在方式及其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变。
(包括13、14、15、16、17课)5我们的家园——地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有什么遗迹地球上各种物质存在形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学会使用测力计。
2020秋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020秋六三制)全册教案
![2020秋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020秋六三制)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74413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2.png)
2020秋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020秋六三制)全册教案2020秋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020秋六三制)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2.鱼3.鸟4.哺乳动物5.我国的珍惜动物第二单元冷与热6.哪杯水热7.温度计的秘密8.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9.热气球上升的秘密10.风的形成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11.一天的气温12.风向和风力13.降水量14.天气和气候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5.水蒸气16.水沸腾17.水蒸气凝结18.水的三种状态第五单元位置与速度19.测量距离和时间20.运动物体的位置21.物体运动的快慢第六单元技术与生活22.刹车的学问23.面团长大了24技术产品与生活2020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蚂蚁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2.指导学生研究蚂蚁,了解有关蚂蚁的常识,发现蚂蚁更多的糊口习性和需求。
3.引导学生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4.引导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植物,知道动植物对大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2.引导学生研究蚂蚁,了解有关蚂蚁的知识,发现蚂蚁更多的生活习性和需求。
3.指导学生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2.引导学生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寻找蚂蚁要用到的容器、面包屑或糖、小毛刷子或吸管等资料;观察蚂蚁要用到的果皮、饼干屑、青菜、橘子、胡萝卜等;有关蚂蚁的一些图片及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科学博览】蚂蚁,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学生】观看视频,回答。
【教师】大家知道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喝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蚂蚁。
二、讲授新课1.找蚂蚁【教师】同砚们,蚂蚁糊口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先去找一找蚂蚁吧!在找蚂蚁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蚂蚁大概糊口在哪里?我们到哪里才会找到蚂蚁?【学生】探讨得出寻找蚂蚁的地点。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5ffd6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7c.png)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本单元包括《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营养》、《饮食与健康》3课内容。
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
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惯。
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课时安排:3课时1、我们的食物教学目标:2、研究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研究用简朴的图表进行统计,造就学生收拾整顿资料和评判统计结果的开端能力。
4、激起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认识。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筹办:1.学生筹办:(1)将上课前一天本人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
(教师课前恰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办法)(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2.教师筹办: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认识食物、了解食物(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并随机板书课题。
(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办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3)报告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4)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小组讨论,将本人搜集来的资料彼此交流。
(5)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7)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8c619d960590c69ec376c7.png)
四年级科学1 我们的食物一、教学目标1.知道食物主要来源于大自然;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2.能用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特征。
能用不同的方法给食物分类。
3.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1. 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搜集有关食物的资料和图片(或自带一些食物)。
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2.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谜语:(1)小小一把伞,落在树林中,要是撑开来,再也收不拢。
(2)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吃进嘴里面(3)四四方方,又白又嫩,营养很好,做菜做汤2.引言: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吃饭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平常,而又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呀。
你们平时都最喜欢吃什么呀?(学生回答。
)3.板书课题:1.我们的食物二、动手探究,解决问题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1)提出问题: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有那些?(2)展示交流:先让学生列举一些常吃的食物,再介绍虽然不常吃,但自己知道的一些食物;还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爱吃的食物并说说爱吃的理由。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交流填写结果。
教师板书:例:鸡鱼肉蛋芹菜白菜藕蘑菇木耳苹果桃子西瓜香蕉馒头水饺面条纯奶酸奶粥鸡蛋汤稀饭我们的食物可真是丰富多彩,在以上的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学生发现并汇报)小结: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物原料,人们又把它们加工成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
2. 给食物分类(1)了解事物的来源a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像“馒头”、“面条”、“牛奶”、“烧鸡”、“香菇”、“木耳”等这些食物,它们分别来自哪里?b小组讨论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13114cc77da26924c5b0cd.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我们的食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按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统计,并能评价统计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
2、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
2、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按指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1、早饭吃过了吗?早餐吃了什么?早餐吃了几种食物?用手势表示今天早餐吃了几种主要的食物?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的食物3、板书:一天的食物师: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食物为人类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二、活动记录一天的食物。
1、师:今天的早餐大家吃得很丰富。
那昨天一整天吃的食物肯定更加丰富,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吗?那么,怎么交流呢?2 、讨论交流方法怎样将我们一天的食物记录下来?你有什么好方法?看看书上有什么方法。
(如按早、午、晚餐进行记录。
)3、明确提出记录要求(1)、记录要实事求是,记录不是比谁记得多,吃得好;(2)、不漏写,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3)、抓紧时间写。
4 、小组记录:对昨天一天所吃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5、生汇报,展示记录单(生出示记录单,放在展示台展示)。
教师帮助解决记录时所遇到的问题。
6、让学生从表数格据中,分析一天所吃食物的问题与规律。
(1)、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2)、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3)、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小结:我们从统计中发现了,一天中要吃很多种食物,吃得最多的是谷类,每餐都吃的食物有盐和糖等。
三、探究怎样给食物分类1、从刚才大家记录来看,同学们一天所吃的食物实在是太丰盛了,这么丰盛的食物,在商场里或者菜场里买卖可不是乱放的,有同学留意到了吗?(除了可以根据每餐吃什么来分类以外,你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2、组织学生说说还可以怎么分类,3、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分食物,就请你确定一个分类标准对这些食物分分类(出示食物图片:苹果、署条、萝卜、鱼、蛋、米饭、玉米、笋、炸鸡腿)4、谈谈各自分类结果,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5、生活中,人们常常给食物分类的方法有:(1)、按吃的喜好分类;(2)、按味道分类,如分为酸、甜、苦、辣、咸等;(3)、按生活习惯分类,如分为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4)、按食物来源分类,可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c0723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3.png)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XXX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王国备课人课题1.蚂蚁授课时间课型年月日新授教材分析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教材选择蚂蚁作为探究对象,建构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
通过探究进一不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中碰到的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3、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
了解了实验课中应具有的团结团结协作肉体,并能努力去做,需求逐步造就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研究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协作研究,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进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蜘蛛,蝎子的身体结构,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放大镜、昆虫盒、橡皮泥,牙签、毛笔。
教学过程弥补修改一、猜谜语,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生:蚂蚁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
这个谜语主要说了蚂蚁的生活性,我们今天就来学第1课《蚂蚁》。
(板书课题:1蚂蚁。
)二、探究新知师:教师给同学们安置的研究任务—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人人汇报?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
教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还让大家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哪位同学来讲一下?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师:你们知道观察蚂蚁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吗?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学生交流。
教师提供观察工具:培养皿和放大镜。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979ab3763231126fdb1111.png)
此文档已申请专利保护,翻版必究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某某小学教师姓名年月日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实验学生掌握了水沸腾的条件及沸腾的特点,并通过实验分析明白液体的沸点高低与气压的大小有关。
将多媒体和实际实验操作结合一起,图破教学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任务。
备课人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17水蒸气凝结课型新授教材分析《水蒸气的凝结》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以小水珠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猜测小水珠形成的条件,并进行探究,观察、讨论,水蒸忱在什么条件下凝结成小水珠。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观察生活中小水珠形成的现象,引导学生猜测小水珠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探索,通过小水珠形成的对比实验。
探究小水珠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小水珠形成的基础上.让学生解择生活中小水珠形成的原因,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计学生认识到小水珠形成的原因.从解释生活中的小水珠形成的现象.在体验中感受,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1.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2.在教师引导下,能设计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凝结现象的探究兴趣。
4.了解凝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己经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
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所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操做能力。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常见凝结现象,但多数同学并没有深入的思考、研究过小水珠的成因,对于水燕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比较陌生,学生对对比实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思维缺乏严谨性,知识的迁移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设计对比实验,尤其是实验的细解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导。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水珠的成因。
教学难点凝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名称相同点不同点冰水水蒸气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生:它们其实都是水,只是状态不一样。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共24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共24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0307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e.png)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共24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教案第一课:人与动物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2. 理解人类对动物的依赖关系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本、图片、动物标本、PPT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动物,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并引出人与动物的关系。
2. 学习与概念解释(15分钟)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动物的身体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动物具有共同的呼吸、进食和移动等特征,但也有不同之处。
3. 组织讨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思考人类对动物的依赖关系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组织讨论,并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4. 观察动物标本(10分钟)学生观察动物标本,了解不同的动物种类和特征,加深对人与动物的认识。
5.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常见的动物,提问学生关于动物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 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人类对动物的依赖关系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自然界中最小的单位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2. 理解物质的变与不变。
3. 掌握水和空气的性质及相关实验。
教学准备:课本、实验器材、PPT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物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质的性质,引起学生对物质的兴趣。
2. 学习与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PPT介绍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变与不变的概念。
3. 实验展示(15分钟)教师进行一些实验示范,比如通过烧纸、燃烧烧杯中的酒精等,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理解燃烧和蒸发等现象。
4. 探究性实验(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和空气的性质及相关现象,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5.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与物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ec291d27284b73f3425020.png)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动物王国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四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
本单元包括五课,依次是《蚂蚁》、《鱼》、《鸟》、《哺乳动物》、《我国的珍稀动物》。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分类。
让学生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是学生练习后边的教科书,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复杂关系,拓展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生物进化的理解,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问题的探究。
二、单元教学目标:整体上看,该单元是由对昆虫纲、鱼纲、鸟纲、哺乳纲及其他纲的动物的探究连接而成的,动物知识的整体性强。
《蚂蚁》一课,借助对蚂蚁特征的探究归纳昆虫类动物的共同特征;《鱼》一课,借助对鲫鱼、草鱼特征的探究归纳鱼类动物的共同特征;《鸟》一课,借助对常见鸟的观察,归纳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一课,借助对猫的观察,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我国的珍稀动物》一课,借助大熊猫、朱鹮、华南虎、白头叶猴等珍稀濒危动物的现状,培养孩子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各课均是由同纲动物中的不同动物个体开始,由个别特征到一般特征构建的,结构清晰。
每课用情境、问题、观察研究等环节连接在一起,内含了探究目标了事的基本要素。
除此以外,教科书采用了前易后难、前放后约的呈现方式,内含了启发学生运用前一的理念进行迁移学习的提示。
三、单元重点难点:归纳昆虫、鱼、鸟、哺乳动物类的共同特征。
观察与操作·课后观察和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要去伤害动物。
四、课时计划:本单元每课用一个课时完成,整个单元用5课时完成。
活动与实践·让学生回家观察蚂蚁、鱼、鸡、猫、等常见动物·回家查阅动物的资料科学知识·了解蚂蚁的共同特征 ·了解蚂蚁的共同特征 ·了解鸟类的共同特征 ·了解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了解动物保护啊和环保意识人文与情感·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的习惯 ·培养学生能够说完整的话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分工协作的能力单元思维导图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4c1b91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7c.png)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1课:我们的食物学习目标:1.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 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 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4. 、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
(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2.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学习过程:教后记:第2课:我们的营养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人的食物中包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水等营养成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食物主要成分的实验方法。
并运用这些方法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3、对学生进行营养保健方面的教育。
学习重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哪些学习难点:如何获得营养成分的信息学习准备1、酒精灯、火柴、碘酒、滴管、镊子2、馒头、土豆、熟鸡蛋白、瘦肉、肥肉、花生(每种食物均切三等份)3、学生四人一组学习过程:六、板书设计:食物的营养蛋白质烧、闻味脂肪按、压淀粉滴碘酒维生素盐类水教后记:第3课时饮食与健康学习目标:使学生懂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预防“病从口如”有密切关系,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让学生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学习难点:让学生养成并坚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学习准备:录音机、、图片、五、学习过程:教后记第4课时水变咸了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2.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6课)(2020新版)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6课)(2020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57a697caaedd3382c4d3c3.png)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教材分析】《蚂蚁》是青岛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动物王国》单元的第一课时。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昆虫之一,也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教科书选择蚂蚁作为探究对象,建构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
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明确学生思考的方向并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寻找蚂蚁,观察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学生发现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引发学生对蚂蚁身体结构的思考;通过观察更多动物,寻找能与蚂蚁归为一类的,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通过制作昆虫模型,加深学生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利用昆虫的特征,到校园中识别昆虫。
本课通过活动层层推进,先是观察一只蚂蚁的特征,再观察不同种类蚂蚁的特征,最后寻找与蚂蚁归为一类的动物的特征,由少到多,由点到面,让学生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昆虫有一定了解,但局限于见过,不知道到底哪些动物属于昆虫。
很多学生也没有认真观察过蚂蚁或其他昆虫,对昆虫的认识还处于拟人化阶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2.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蚂蚁的外表特征;能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2.借助放大镜对蚂蚁进行有序、细致的观察;能根据昆虫的特征制作昆虫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昆虫的共同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珍爱生命。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d3e4a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2.png)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青岛版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材简要分析: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课,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如《我们吃什么》单元从吃饭入手,由食物到营养,在延伸到饮食与健康,通过对食物进行分类、检测并进行营养搭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可以服务于生活、服务与人类,生活处处皆科学;如《空气和水的力》单元以“力”为探究点,展开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做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时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力量,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
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主要教学目标(一)主要教学目标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入探究人类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你。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5ddc8b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c.png)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科学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四季的变化和与之相关的气候现象、衣食住行的改变。
2. 技能目标:学会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天气的习惯,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气候特点,通过天气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习惯。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季节和气候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录音、气象图表、季节变化图片。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具,记录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录音或展示季节变化图片,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回忆起自己平时在不同季节会有哪些经历和感受。
2. 学习活动(30分钟)(1)四季的变化教师通过展示季节变化的图片和季节特点的描述,让学生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
(2)气候的变化教师通过展示气象图表和相关的气候现象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每个季节的气候特点,如春天温暖多雨,夏天炎热多雨,秋天凉爽多风,冬天寒冷多雪。
(3)衣食住行的改变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们的穿戴、饮食和交通方式等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3. 拓展活动(20分钟)(1)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分组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用记录表格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季节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小调查:我最喜欢的季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调查,了解每个人最喜欢的季节,并找出原因。
然后,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四季和气候的关系,并对衣食住行的改变进行归纳。
五、课堂作业:1. 完成天气观察和记录表格,要求包括日期、天气状况和气温等信息。
2. 思考: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为什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和实物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与之相关的气候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记录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 1 课题1、我们的食物备课时间2019.01 备课人审核人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4、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
(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2.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并随机板书课题。
(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3)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4)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
(5)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7)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重复的食物卡片只贴一个)个案补充:(8)你能找到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食物吗?(9)讨论并汇报: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好吗?为什么?二. 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1)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数。
(老师将人数标在食物卡片下面)(2)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数据整理后填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3)分组讨论: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写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4)汇报你的发现。
三.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四. 延伸: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课下思考的问题:同样一日三餐,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吗?教学反思:补救措施:单元 1 课题2、我们的营养备课时间2019.01 备课人审核人教学目标1、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2、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发现并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多名学生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你想知道些什么呢?2、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总起来都是想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板书课题:我们的营养)3、让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知识说一说: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教师要及时补充和纠正)4、师问:食物中真的有这些营养素吗?(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二、计划与组织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食物:各种蔬菜和水果、馒头、饼干、花生、鸡蛋、肉等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研究教师展示的哪些食物?打算怎样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交流)3、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卡”上,看看在最短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三、事实与证据1、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食物超市”(材料区)选择想要研究的食物。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边巡视边发放“小科学家记录卡”,并做实验提示打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参考。
实验小提示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比如: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等)四、表达与交流1、教师示意实验的时间到,学生们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或补充实验结论)个案补充:3、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的很认真,也很成功。
通过看、闻、尝等很多方法发现:在纸上挤压花生米和肥肉时,会留下油渍,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在馒头和饼干上滴上2-3滴碘酒后,它们变成了蓝色,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蛋清和瘦肉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味道,说明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除了这几种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关于这几种营养素的检验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
五、总结评论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2、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希望你们今后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营养卫生,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资本。
最后,让我们唱着一首动听的《健康歌》结束今天的课题吧!教学反思:补救措施:单元 1 课题3、饮食与健康备课时间2019.01 备课人审核人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2、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生在收集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培养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4、通过对饮食与健康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1、日常饮食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
2、学会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学生课外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资料制作小报或资料卡。
2、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保健医生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食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碰到一件令人难过的事,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个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上到半节课,不知何故突然奇怪的晕倒了,你们猜猜他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呢?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致认为他突然晕倒原因主要有二个。
一是缺乏锻炼,二是营养不良,教师趁机提出饮食与健康的话题,并板书课题:3、饮食与健康二、提出活动主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了解哪些饮食与健康的知识呢?或者你最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教师要边出示活动主题分类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
我们的问题,形成活动主题。
如:(1)、哪些食物在一起搭配好?(2)、怎样设计菜谱?(3)、饮食对健康有怎样的影响?(4)、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5)、儿童不吃早餐的危害?等三、自选主题,组成活动小组师:活动主题出来了,下面请你们从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题目进行研究吧!在教师的组织下形成不同主题的研究小组,接着每个小组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要求是符合自己研究的主题。
个案补充:四、制定小组活动方案(1)教师下发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开始制订方案小组活动方案活动主题:活动目标(你们想知道什么?)活动方式(你们想如何去做?)小组分工:(根据个人特长,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负责:小组成员:要求:时间安排(完成课题时间):活动预期成果(你们想以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取得的成果)可能会碰到的困难:(2)小组写方案教师巡视指导五、小组方案汇报交流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小组代表上来交流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其余的小组要边听边对交流的小组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有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和方案的可操作性。
六、活动小结教师作总结,挑选出较好的方案作为示范,让学生下课后继续修改完善,并强调学生准备怎样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补救措施:单元 1 课题4、水变咸了备课时间2019.01 备课人审核人教学目标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重点难点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盐会不见了,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
(板书:水变咸了)二、初步验证,产生问题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食盐——>不见了)。
2、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等问题)。
3、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4、通过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教师板书:白糖、味精。
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出示高锰酸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叫做高锰酸钾的药品,请看它与食盐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出它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粉末状颗粒)。
2、下面,我们观察把它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哪些现象?(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为: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3、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
)4、小结: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
(教师板书: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