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寝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陵寝制度

一古代墓葬制度的演变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并不掩埋同伴的尸体,而是弃之于原野山谷。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已经对死者进行有意识地埋葬,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直到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深掘土坑,把尸体埋在地下,这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土葬。如距今7000-5000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了2000多座墓葬,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土坑藏。在此之后的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奉行“不封不树”“墓而不坟”。那时候墓葬是没有坟丘的。西汉末年刘向说: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的墓地是没有坟丘的。东汉崔实也说:周文王、周武王的墓葬是平地。直到春秋中期开始,中原地区才出现土丘坟。到战国时代,墓葬就普遍建筑坟丘,所有统治者的墓葬都有高大的坟丘。之后帝王陵墓封土经过了一系列的历史演化,深受各时期社会形态,社会思想以及文化的影响。下面将简单介绍。

二陵寝制度与社会形态的关系

不同社会时期陵墓的埋葬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受到各阶段社会形态的影响。如石器时代,多数的墓是单身葬,也有不少是合葬。仰韶文化和大汉口文化前期的合葬墓,往往采取“二次葬”,将许多已经埋葬过的尸骨迁移而葬入同一墓坑内。这些死者是同一家族的成员,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紧密的血缘关系。有些合葬墓,埋着两个或数个完整的尸体,他们的性别相同,应系兄弟或姐妹。大汉口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合葬墓,所葬多为两个成年男女,说明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而齐家文化的合葬墓,则证明存在男子死后妻妾殉葬的情况。到了商代,社会发展进入了奴隶社会,其墓葬的特点之一是使用大量的人和牲畜殉葬。商王和大贵族的陵墓,殉葬者少则数十,多则一、二百人,包括墓主人的侍从、脾妾、卫兵和各种勤杂人员。另有完全供杀殉用的“人牲”。这种殉葬制度的出现,表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强权统治下,社会等级的森严,奴隶的地位几乎和牲畜一样。这种人殉制度在西周前期依然很普遍,中期以后稍减少,但直到春秋战国时代,有些大墓依然使用人殉。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这种变化在墓葬制度上也有所反映。人殉逐渐减少,用木俑和陶俑随葬的风俗逐渐兴盛,墓室结构也发生改变。尤其是西周中期开始的用横穴式的洞穴作墓犷,用砖和石料筑墓室,在形制上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这是中国古代墓制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化。到了汉代,以人殉葬成为非法行为。从商代开始的残酷的人殉制度,至此基本上终止。在地面上,统治阶级的墓已普遍筑有坟丘。在坟丘之前,往往设祭祀用的祠堂。东汉时盛行在墓前建石网,并置人物和动物的石雕像,还流行在墓地上立石碑,记述墓主人的死亡日期、家族世系及生平事迹。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墓葬形式不断演变,每一时期的墓葬都烙印着那个时代的特点,让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陵寝制度与社会等级的联系

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就存在了等级制度,而在古代这种差异鲜明的体现在了陵寝制度中。历代帝王设置陵寝制度, 既是为了推崇皇权的需要, 又是为了维护身份等级制的需要。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贫富分化的出现,各社会成员的随葬品也出现了差异。如大汉口:交化后期的少数大墓,随葬的陶器有多至100余件,猪头多达十余个的,说明墓主人拥有

远比一般人为多的财富。到商代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着庞大的国家。因此,在商代的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的陵墓有着十分宏大的规模。商王的墓为“亞字形墓”或“中字形墓”。武官村的一座最大的中字形墓,墓室面积近170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340平方米,深度为7米余。除了王陵以外,其他贵族的墓也有中字形的,但规模略逊。到西周时期,除了墓的大小可以反映墓主人身份高低外,棺椁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即所谓“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同时随葬品中鼎的出现,也产生了一种等级制度。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地面上开始出现坟丘,统治者的墓葬均为高大坟丘,至此坟丘的大小成为了身份等级的象征。坟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家族私有财产继承制逐渐代替了宗族共有财产继承制,许多拥有财富的家族重视已故家长的丧葬, 开始讲究坟墓的建筑,于是原有的宗族的墓葬制度开始瓦解, 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逐渐兴起。随着集权的君主政权的建立, 新的爵位等级制度的推行, 坟丘的大小高低和墓地上种树的多少,就成为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这些墓葬制度伴随着王朝的更替不断变化,但其核心永远是展现统治阶级的权利地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古代陵寝制度是我国历史演变,文化发展,社会变革的重要记录者。通过对其的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变革过程中,政治制度,文化艺术,人文等方面的转变。如从随葬品的种类可以看出各个时代文化的变迁,原始社会主要是石器与粗陶器,男子墓中多为石刀,石斧等,女子墓中多为陶制或石制的纺轮。到了商代由于青铜器的出现,墓中陪葬品多为青铜器,同时也有漆器玉石器等。春秋晚期中国进入铁器时代,随葬品中逐渐出现铁器。同时因为社会文化的发展,礼器和乐器的随葬品成为了重要的随葬品。因而通过对古代陵寝的研究可以探索当时社会的文化经济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