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简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简单分析
关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简单分析
当前,学前儿童教育正面临着重大挑战,从现实的问题看由于离婚家庭的增多、出生智(残)障孩子比例增多以及独生子女的问题等等,使当今的学前儿童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问题行为也越加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能及早发现幼儿的问题行为,并及时加以行为矫正。
一、什麽是行为
要科学掌握和理解问题行为,就必须先了解行为的含义。行为是心理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以界定的名词之一。对于行为的认识,目前心理学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传统行为主义者,如:华生、斯金纳等,将行为界定为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至于内隐性的心理过程,则不被视为行为。
新行为主义者,如:赫尔、班都拉等,将行为的定义扩大,除可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外,也包括内隐性的心理过程,因而认知、观念、情绪等中介变量也在考虑之中。
认知行为主义者,如:贝克、艾里斯等,则将行为视为内隐性的心理过程,强调信息加工、认知评价、问题解决等复杂历程;对于外显而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反而不太重视。
总之,行为在心理学中的含义广泛,它既包含了外显的
行为变化,也包含了内隐的心理过程。
二、行为的特征
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行为就是人们的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
2、行为可以被他人或自己所观察和测量
3、行为和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三、什麽是问题行为
任何行为都具有上述三个特征,但不是任何行为都需要矫正。心理学家把需要矫正的行为,统称为问题行为。
现在让我们了解什麽是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就是指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四、问题行为的类型
在幼儿期,问题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一般学前儿童都存在一些问题行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大致归入以下三大类:
1、行为不足。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良好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一个6岁的小男孩贝贝基本不和他人交往,不管身边有谁和他说话,都不看一下你的眼神,一个7岁的小女孩宝宝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服等。
2、行为过度。指人们所不期望的行为(不良行为)发生太多。如:5岁淘淘是一个弱智的小朋友,游戏中经常去
抢别人的玩具,不给就会突然去拧小朋友的手或胳膊,7岁梅梅是一个自闭症并伴有精神障碍的小朋友,经常有揪自己的头发、撞头自伤行为等。
3、行为不当。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下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产生。如:6岁的雷雷会将上手工课用的固体胶放到嘴里吃,5岁的沙沙会在欢庆“六一”联欢会上大哭不止等。
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从具体表现上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社会行为问题,如说谎、攻击、嫉妒、咬指甲、注意分散、活动过度、反应迟缓等;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偏食、厌食、遗尿、抑郁、焦虑、口吃、小儿自闭症等。这些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学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还影响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总之,问题行为矫正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增加期望的良性行为、减少不期望的过度行为,并改变不适应行为,从而提高个体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