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安全储存守则》和《粮库安全生产守则》(2)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和《粮库安全生产守则》(2)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和《粮库安全生产守则》(2)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和《粮库安全生产

守则》(2)

粮食出仓作业前,粮库仓储管理部门统筹做好各项准备:协助粮油质量检验员取样化验,检验粮食质量,评定等级;完成粮面粮膜、走道板、测温电缆、膜下熏蒸环流管道、挡鼠板等器材的拆除整理存放工作;准备出仓相关的设施设备;粮库有关人员核查储粮账卡、出库单、检化验单无误后,安排出仓作业。

29.出仓作业

出仓作业中,应提高机械化水平和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做好防虫、防鼠、防雀工作,加强除尘防尘工作,保护环境。核实粮食数量、质量和进度,配合监督检查。

选择合理的作业时间和作业方式,冷热粮面应常翻动,防止温差过大引起结露;减少机械碾压、抛撒等作业损耗。

分批次出仓时,一个批次结束后,应平整粮面,避免温差过大造成粮堆结露,避免检温系统、熏蒸系统和通风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30.出仓结束整理

粮食出仓结束后,清理器材,打扫仓房场地,整理地脚粮。做到不留残粮,不留缝隙孔洞、杀灭储粮害虫,重点对虫茧、垃圾、蜘蛛网等进行清扫,不留死角。

第九章植物油脂储存

31.入库前准备

油脂入库要考虑油库区局部地基下沉,应均衡整个油罐区的承载压力。对油罐、管路、加热管,阀门、油泵、电器、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等进行检查和清洁,确保清洁无渗漏、无破损、通气孔畅

通,油泵润滑充足、转动灵活、密封良好,所有设备、仪器、仪表运转正常;第一次使用的油罐,内壁应涂抹同类油脂。检查确保进油管线合理,需要开启的阀门和泵正确无误,防止混油。准备负责人应填写油罐入油准备单并签字。

32.入库质量要求

储存的油脂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规范,不得将非食用油脂储存在食用油库中。食用植物油脂应按品种、等级、生产年度分开储藏;压榨与浸出、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油脂应分开储存。油库不得存放溶剂含量超过300ppm的油脂。油罐已有油脂需要补罐前,应认真核对现存油脂和补充油脂品种、检测级别,严防混油。质量检验负责人应填写油脂质量检验单并签字。

33.油脂入库作业

每个油罐应建立独立的档案,油脂入库前,储油管理负责人应检查油罐入油准备单和油脂检测质量单并签字。符合入罐储存要求

的,填写入库作业单并签字后,实施作业。所有单据应存档。

在入库过程中,应安排人员巡视检查,查验罐体有无变形和跑冒滴漏问题,发现情况应立即停止进油进行处置。单罐油脂储藏量不应超过检定容积,未检定容积的油罐,装油量应低于罐壁上沿0.3 m。入油完毕后,每个罐(垂直方向)布设不少于3个测温点,其中上层和底层测点位置分别距液面和罐底的距离为0.5 m。完成作业后,关闭阀门,应查验入库油脂数量和质量,及时封闭罐体,填写入仓油脂数量质量检验单并签字。

34.储油期间作业

(1) 防溢油管理

每天都应检查液位高度,确认储油数量正常;确认油罐底部阀门关闭良好并上锁;对储油数量波动异常的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处理。定期检查油罐区地坪是否完好,有无异常沉降情况;检查油罐罐壁防腐层是否完好,有无严重锈蚀、腐蚀等情况;检查罐壁焊缝有无渗漏、

裂纹等异常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倒罐进行维修。对新装入油脂的油罐及相应设备,第一周应每天检查一次完好情况,之后每7天检查一次;应检查护油堤和浸出油脂管路连接部门的密封情况,如果发现密封出现故障等应及时修复。

(2) 保质量管理

在常规储存条件下,植物油脂储存时间不宜超过2年。

严格按照要求开展雨中三查,加强对罐顶的通光孔、计量孔密封性的检查,避免雨雪水渗流入油罐内影响储油品质。

储存期间每15天至少检测1次油罐和罐外气温,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定期对库存油脂开展取样检测工作,跟踪储油品质变化,对品质变化异常的及时分析并处理。有条件的可采用油罐空间充氮气调保质储藏技术、抗氧化剂储藏技术、罐体保温及防辐射热等技术。

35.出库作业

(1)出油前的准备

出库前,按《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要求进行质量检测,出具检测报告。检查输油管道系统和输油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检查方法和入库作业时相同;仓储管理部门要检查油罐的呼吸阀或透气孔的状态是否完好,避免油罐出油后罐内形成负压导致罐体吸憋事故的发生。应检查油库区局部地基下沉情况,均衡整个油罐区的承载压力。

(2)出油作业监控

出油作业中,保持油罐通气孔畅通,加强对油罐液位的跟踪,防止超发或者罐内油脂出空和油泵空转;要检查输油系统,正常作业期间严禁操作阀门,防止管道超压。应尽量缩短出库时间,操作完毕后及时封闭罐体。冬季出库时,加热已经凝固的油脂要缓慢,减少局部升温过快对油脂质量的影响。

(3)出油后,按规定清理维护油泵、管道、阀门、油罐等设备设施。

附录1

粮粒霉菌孢子检测

参考储粮害虫检测布点,在粮堆扦取10g粮食样品,通过清洗-过滤-镜检,观察统计危害霉菌孢子数,对储粮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标准参见下表。

储粮霉菌危害的安全性评价表

级别危害霉菌孢子数(个/g) 安全性评价主要危害霉菌

Ⅰ1.0 105 安全未出现危害霉菌生长

Ⅱ1.0 105~9.9 105 临界

(关键控制区) 以灰绿曲霉为主,后期,会出现少量白曲霉等的生长。

Ⅲ1.0 106~9.9 106 危害灰绿曲霉生长优势逐渐被白曲霉替代,并会出现少量其他真菌的生长。

Ⅳ1.0 107 严重危害以白曲霉为主,后期会出现一些黄曲霉、青霉等危害真菌的生长。

当小麦、玉米和大豆检出的霉菌孢子数达到3 105个/g、稻谷检出的霉菌孢子数达到9.9 105个/g时,需要采取翻动粮面、单管或多管通风、谷冷通风等降水措施,抑制霉菌继续生长。

附录2

房式仓粮情(粮温)报表模板

某号房式仓粮情(粮温)报表

粮食品种天气检测时间:年/ 月/ 日/ 时行(X) 列(Y) 层(Z)

1 2 3 4 5 6 7 8 9 10 Y

1 1

(表层) 2

3

X

1 2 2

3

X 1 2 3

X

1 Z

(底层)

2

3

X

仓温(℃) 仓湿(%) 气温(℃) 气湿(%)

各层粮温(℃)

1层2层3层4层整仓

最高最低平均最高最低平均最高最低平均最高最低平均最高最低平均

生产年份数量(kg) 粮堆尺寸(m) 长宽高

入仓水分(%) 当前水分(%) 产地

色泽、气味面筋吸水量/(%)

脂肪酸值(KOH/干基/mg/100g) 品尝评分值/(分)

入仓时间年/ 月/ 日/

检测人保管员

注:东南角最上层点(表中左上角)为第一个检测点,其位置采用先长度方向(X行),再宽度方向(Y列),最后高度方向(Z层)的顺序描述,坐标为(1-1-1)点,含义是:行、列、层。

附录3

筒式仓和简易囤粮温日报表格式

XX库粮情检测数据报表

仓房名称: 仓房类型: 检测日期: 天气状况:

实际储量: 粮食品种: 入仓时间: 等级:

收获年份: 入仓水分: 保管单位: 保管员: 其他:

层号(Z)

R 1 2 3 n

1 1

2

3

m 2 1 2 3

m 1 2 3

m k 1 2

3

m

仓温:气温:仓湿:气湿:层数1 2 k 整仓

最高温

最低温

平均温

检测结果分析及处理

注:规定R轴代表筒式仓和简易囤的半径方向布置电缆的圈数(中心点为0,),Z轴代表仓房的高度方向层数(自上向下),代表距离中心点R圈圆弧方向上逆时针计算的点号。中心测温点是(必须设)中心电缆的表层点,为(r=0)圈,从中心点(电缆)向外的各圈记为1,2,3, ,m等。为从正北半径的某圈上,逆时针计算的点号,正北半径的点为1,逆时针计数时分别是1,2,3, ,n等。Z为从上向下的层数,表层为记为1,依次向下2,3 ,k等。排序方法是:若点标记为Q[R, ,Z],则最表层中心点位置标记为Q[0,0,1]。从表层中心点正北方向第一圈的第一个检测点,标记Q[1,1,1],沿该点所在圆弧沿逆时针方向下一个检测点为第二检测点,依次类推。

附录4

食品级惰性粉防虫技术

食品级惰性粉是符合GB 25576要求的食品添加剂,按GB2760的推荐添加量用做原粮抗结剂。研究发现,该食品级惰性粉兼具物理杀虫防虫作用(简称惰性粉)。杀虫机理是惰性粉粒落入害虫关节,磨损节间膜,导致害虫死亡。

(1)惰性粉空仓杀虫。适用于各种未入粮的空仓杀虫处理,用粉量为0.25~0.5 g/m3。使用喷粉机,将惰性粉喷施到空仓内,关闭仓房门窗及通风口,密闭7~10天,达到彻底杀虫目的。

(2)惰性粉防虫线。按120 g/m2的用粉量,在门、窗、通风道口和排风扇口布置宽10~20 cm的惰性粉防虫线。

(3)惰性粉气溶胶防虫。竖向通风选用大于0.0025 m3/s/m2单位面积通风量,横向通风大于0.015 m3/s/m2,按10~30 g/t 计算用粉量。用喷粉机在仓内或通风道空间形成气溶胶,在气流牵引下施入粮堆。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知道酸和碱发生了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时从学生的活动探究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性. 3、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会很自然的提出酸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的问题,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探究的欲望.对于学生来说,判断化学变化的发生一般从发生明显的现象入手,而酸碱混合却没有明显的现象,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会产生可疑惑,从而对加入指示剂酚酞的探究活动有了深刻的了解.酸碱反应在自然界中很常见,日常生活、生产中学生也非常了解种类 1

反应,但是不认识这类反应实质,迫切想了解是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中和反应及其运用 学习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和实质的理解 评价任务: 任务一:教材第60页实验10-8,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得出酸和碱确实能反应,通过图10-14揭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任务二: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的运用。 教学过程: 2

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酸有哪些性质?如果将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二、活动探究,推进新课 【实验探究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分析。 【得出结论】: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生反应了吗?你能提出哪些猜想? 【学生猜想】:猜想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没有发生反应。 猜想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确实发生了反应,只是现象不明显。 【讨论交流】: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设计出能证明你们猜想的实验方案并交流。 【学生方案一】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颜色变为无色),来说明两者是否发生反应。 3

初三化学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题.doc

.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 / 9初三化学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题 第二周周末化学作业纸 班级姓名 一、单选题 1.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南方农民引淡水冲洗以降低其酸性,在下图中符合冲洗过程酸碱性变化的曲线是 ( ) 2.右图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印墨水偏酸性 B.打印墨水显中性 .打印纸偏酸性 D.打印纸偏碱性 3.下列区别稀硫酸与稀盐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加入碳酸钠 B.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 D.用pH试纸分别测其溶液的pH 4.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

钙溶液由酸性调至显中性,应向其中加入稍过量的 () 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石灰石粉末 D.生石灰粉末 5. 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a3),此水垢可以用一些物质洗涤,下列家庭用品中,能 .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 / 9用洗涤水垢的是() A.酱油 B.食醋.食盐 D.纯碱 6. 稀硫酸与下列何种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 没有减少的是() A.Bal2 B.NaH .u D.Zn 7. 硫酸亚铁可以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要补充铁元素1.40 g。则他每天服用的药物中含有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 A.3.80 g B.6.95 g .10.00 g D.3.18 g 8. 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你猜测其原因可能是 ( ) 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苹果汁中含有u2+ .苹果汁中含有H- D.苹果汁中含有k+

知识生产

知识生产:美术馆的功能和职责 王璜生 (本文选自即将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王璜生:美术馆的台前幕后文辑1 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 “知识”是一个具有崇高价值感和内涵的理念,结构着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也引导着人类的精神追求及行为向往;而“生产”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也正发生着扩充和变化,它不仅适用于物质领域,而且也被应用到精神领域乃至知识的范畴之中。与物质的生产相似,“知识生产”同样是人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也同样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资料。如果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出发来观照美术馆,美术馆就不但因其特殊的空间而成为知识生产的一种物质性场域,并且也因其综合的职能而转变成为知识生产的一种主体。 美术馆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需求,也以综合性的功能实践体现美术馆的社会学、文化学意义。而当代的美术馆越来越重视与公众社会的关系,也越来越趋于平面化和娱乐化。但是,在这种平面化娱乐化的公众社会中,在一个公众社会尚未自觉形成知识的认知高度和普及性的情境下,尤其是在像中国或亚洲的文化现状中,作为艺术博物馆性质的美术馆,尤其应该承担起“知识生产”的历史责任和专业职能。 “知识生产”是美术馆的核心动力,是美术馆的发动机。也就是说,美术馆是由“知识生产”而构成其运作系统,以“知识生产”为出发点,从而展开具有目的性的知识制造、传播、交流、保护、再生产的一系列工作,形成有效的知识生产机制。而更确切地说,美术馆应该是一个“知识生产”的综合体,在美术馆里发生的一切与艺术及文化相关的行为,都可能并应该构成“知识”的意义及价值,美术馆应该以“知识”的生产为出发点,而成为美术馆的意义之所在。 一 “知识生产”的机制、功能及特点在美术馆的具体表现为: 1 . 展览及相关的学术性建设是“知识生产”的重要工作,如:展览策划的学术问题意识和实践,关注和参与当下文化问题的探讨与建构,推动相关学术问题的开展等等。其实,一个展览的策划、组织及实现的过程,就是一次知识生产的过程。而知识生产可作“有效”和“无效”的区分,有“大效”和“小效”之别等等,因此,如何使我们的展览及学术活动成为“有效”和“大效”,就是检验美术馆是否真正具备“知识生产”机制和能力的标准。美术馆的展览是作为学术论述的最有力的方式和媒介,通过展览的策划,促发新的观点,启发新的学术导向,催发新的知识增长点,在一种视觉的交互作用场中形成新的表述意义。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2

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二中王燕鸣 中考现代文主观题阅读因其分值高,难度又大,一直是学生语文得分的瓶颈。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目,基本决定了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对现代文阅读题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掌握答题方法不到位,使许多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纵观近几年各地市中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几类:语言修辞、布局谋篇、表现手法、归纳要点、人物形象等。经过笔者深入研究,发现是有规律可寻的,现就中考现代文阅读各类题型的解法进行实证的分析。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

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第7讲 常见的酸和碱(精练本)

第一部分广东中考考点研究 模块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5讲金属材料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6讲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值:56分建议时间:70分钟)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 1. (2018铁岭)下列盐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 CuCl2 B. AlCl3 C. FeCl3 D. AgCl 2. (2018山西)验证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A. MgSO4溶液 B. KCl溶液 C. 稀盐酸 D. ZnCl2溶液 3. (2018德州)金属锰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Mn+FeCl2=== MnCl2+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 锰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D.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4.(2018龙东)现有X、Y、Z三种金属,X可将Z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再将X和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 稀硫酸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X无明显现象,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 X>Y>Z B. Y>X>Z C. Z>X>Y D. Y>Z>X 5. (2018新疆建设兵团)如图是探究铁和铜金属活动性实验,关于此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第5题图 A. 铁丝需要砂纸打磨 B.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 金属活动性强弱:Fe>Cu D.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 Cu+FeSO4 6. (2018兰州)利用下列试剂之间的反应现象,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是() A. Fe、Cu、AgNO3溶液 B. Fe、CuSO4溶液、Ag C. FeSO4溶液、CuSO4溶液、Ag D. Fe、CuSO4溶液、AgNO3溶液 7. (2018成都)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第7题图 A. 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 B. 铜片表面有气泡 C. 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 D. 活动性Cu>Zn>Mg 8. (2018贺州)将一定量的锌粒投入到含溶质为Al(NO3)3、Cu(NO3)2、AgNO3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往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Ag、Cu B. 滤渣中可能有Ag、Cu、Al C. 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 D. 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9.(2018自贡)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 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一、级别:班级化学公开课 二、课题《常见的酸和碱》 三、授课人:杨巧雅 四、授课时间:20XX年3月27日 五、听课教师人数:1人 六、评课人: 杨巧雅老师这一节课的课题是“常见的酸和碱”,主要内容为“生活中的酸和碱”和“酸碱指示剂”。在简短而又精炼的导入之后,老师用特殊的方式处理了以上两个内容,即老师先给学生讲了生活常见物质哪些是碱性的哪些是酸性的,然后通过让学生回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的实验,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接着老师又进行了石蕊和酚酞试液在不同颜色变化的实验,让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老师给出大约10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杨巧雅老师今天就从全方位展示了一节新课程下较成功的公开课。一、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这节课条理性强,教态自然,情绪饱满,节奏准确,语速适中,讲解透彻,讲课从容不迫,富于启发性。杨巧雅老师设计了许多小的问题,引领着学生亦步亦趋的紧跟老师的思路,因此学生思路非常顺畅,接受情况良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真正做到了小坡度密台阶。二是授课过程思路清晰明了,富于逻辑性。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是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精讲点拨。因此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感知教材,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所以学生发言积极,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三是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具,实验操作成功熟练,实验现象明显,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从教学目标和设计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杨巧雅老师就准确地把握了这点。通过生活常见的酸和碱引入,然后在教学设计上紧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展开,通过现实联系现有知识,使学生更全身心地投入了新课的各个环节中。 此后的教学过程中,他也不断地体现着“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个想法。组织学生自行预习新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视频播放和生活的经验,并创设了几个不同的实验情境,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引导学生思索并归纳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习惯。

从知识学模式看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

从知识学模式看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 发表时间:2018-09-18T09:59:18.377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赵晓磊 [导读] 历史上文学与文学理论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一方面,理论的生成来源于文学,文学对于理论具有基元的性质。另一方面,理论又可以逸出文学的牵引而成为独立的书写行为。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历史上文学与文学理论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一方面,理论的生成来源于文学,文学对于理论具有基元的性质。另一方面,理论又可以逸出文学的牵引而成为独立的书写行为。理论逸出文学的牵引,成为很多人指责理论的一个理由。他们认为理论研究了理论的一切,唯独不研究文学。言外之意,一种与文学不相关联的文学理论是不存在的。究竟如何看待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关键词:知识学模式;文学理论;知识生产 1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危机 曹顺庆引发的关于中国文论“失语症”的讨论,激发了诸多学者对于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现状的反思。讨论者们大都对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在强调西方学术话语引入的必要性的同时,指出我国文学理论学科发展进入了自觉的时期。讨论中,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是当代文论发展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一些学者强调当代文论的话语建设更要关注当代的文学实践。这样发掘中国传统文论、西方文论理论资源,以及回应当下文学创作实践提出的问题,就成为中国当代文论的理论知识的三个生长点。我们可以看到这场关于中国文论失语症的讨论,其实质乃是对于中国文论知识生产危机的反映。学者们警惕到我们的文论知识生产在当时很大程度上是照搬西方文论知识,因此产生了对文学理论界知识生产的危机感。尽管学界对于“失语症”有着不同的认识,但是曹顺庆强调中国文论异质性这一观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然而在众多参与讨论的学者中少有对此问题予以回应者。曹顺庆提出的中国文论异质性,其实已经将中国文论“失语症”引向了更深一层的探讨。只有认清中国传统文论的异质性,才能更好地发掘其理论意义,而不是与西方理论简单地相比附,做同质化的阐释。这一问题直至今日依然需要学人们做出自己的思考。 2知识学模式看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 (1)表面看,理论远离了文学,实际上文学仍然是在场的。例如,希里斯?米勒一方面大谈文学的死亡、文学的终结,另一方面却高调宣讲“文学的权威性”;特里?伊格尔顿几十年前就宣布文学根本没有什么本质,但是在晚近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事件》《如何读诗》《文学阅读指南》等中,反复讨论的却是文学的价值、本质、形式等明显具有“本质主义”特征的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人如果对作品的语言没有一定的敏感度,那么,他就既提不出政治问题,也提不出理论问题。而萨义德后殖民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性的文本。由此可见,文学的在场,是理论的一个深层结构。道理其实很简单,文学作为一种比历史更具哲学意味的存在,永远是一个激发理论想象和理论实验的跑马场。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化研究正在成为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新的模式。英国学者迈克尔?吉本斯等人1994年出版了《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一书,探讨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知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迁。他们将知识生产方式概括为模式1和模式2。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可以用模式2与模式1的关系来准确地说明。因此,文学研究可以看作模式1的知识生产方式。文化研究最大的特征就是“跨学科性”,由于文化研究者将文化定位为“日常生活方式本身”,因此,文化研究是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的知识生产实践,是对当代世界的知识探求。可见,文化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的人文科学形式,其知识生产的动力来自社会文化的内在需要,换言之,是应用性决定了文化研究者知识生产的内在动力。文化研究的实践性、跨学科性和与生俱来的政治性和批判反思性,恰恰体现了知识生产模式2的基本特征。从文化研究的产生渊源来看,它最早来源于文学研究。阿诺德、利维斯的细译传统是文化研究产生的真正源头。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者在伯明翰大学的成人教育中成立了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标志着文化研究的出现。这一背景恰恰很好地印证了模式2与模式1之间的知识承续关系,同时说明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并不是敌对或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人类知识生产模式的一次必然转型。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走向僵化,严重束缚了学科本身的发展。在文学理论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文学理论的“反思”研究的出现,模式1的各种弊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例如陶东风、李春青、冯黎明、李西建、张荣翼、周宪、赖大仁等学者,都从反思的视角,对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建制、文艺学知识生产、文学研究机制等方面展开了反思研究。正是这种反思视角,开启了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由模式1向模式2的转型的序幕。吉本斯在《知识生产的新模式》一书的第四章“以人文学科为例”,进一步讨论了模式2知识生产的特征。他指出:“在模式2知识生产的特征当中,人文学科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反思性(reflexivity)。”其次,他还认为:“模式2知识的三个特征—急剧的扩张、异质性和情境化—既存在于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也存在于文化和人文学科领域。”“模式2的另外一个特征—跨学科性也出现在人文学科领域。 (3)从新批评开始,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发展,开始与特定的知识学模式结合起来。那种依托特定哲学或美学观念支持的被称为“总体性的文学理论”开始衰落,而依托特定知识学模式的“局部的文学理论”开始活跃在文学理论的中心。从知识学模式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从反映论到审美反映论再到文化研究论的演进,内在地体现了一种知识学模式的转化。客观而论,无论是反映论还是审美反映论,其知识学模式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主客二分式的,认识论的,客体论或主体论的,基于单一学科的,等等。区别只在于对认识主客体不同维度的强调。虽然审美反映论在新时期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解释文学的深层知识构型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其所带来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变革的意义是有限的。只有到了文化研究论(包括文化研究和文化诗学等),一种知识学模式才开始重新塑造文学理论的知识图景。 (4)罗兰?巴尔特在谈到结构主义的时候说过,“结构主义这一名称今天应该留给特别强调与语言学有直接联系的那种方法论的运动”。按照乔纳森?卡勒的理解,语言学作用于文学批评,带来了对于文学的新理解:首先,语言学的模式有助于丢弃建立在因果解释基础上的文学史和传记批评的传统。其次,语言学提供了一系列可以应用于文学的概念,如能指和所指、语言和言语、横向组合和纵向组合关系、等级系统的层次、分配性和综合性的关系、意义的区别或差异性本质等,运用这些术语有助于对文学结构的关系分析,并产生出意义。参考文献 [1]毕日生.大众文化语境下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02):42-43.

“五环教学”模式2

“五环教学”课堂模式 一、背景:贯彻新课程理念,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如何结合校情、学情有效贯彻新课程理念,如何将省内外一些名校先进的教学经验运用到我校的教学实践中来,一直是我校管理层、教育科研层和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懈求索的难题和重点。 本学期开学以来,在新课程理念、诱思探究理念的引领下,借鉴河北衡水中学、山东省昌乐二中(他们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衡水中学2007年高考成绩已蝉联全省8连冠、全市13连冠,重点大学上线达1285人,35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江苏洋思中学教改经验,指导我校开始探索融入“诱思探究”理念的“先学后教”——“五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以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接收型学习习惯、模式中解放出来,在主动参与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 2008年上学期开学至今,这一课改试验工作已在高一年级全面试行了一段时间,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效果的反馈来看,特别是在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第一、“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实现。反映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教师大多数仍然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此对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习惯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也没能发生应有的改变。新课程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学习方式全被“一讲到底”的方式统领了。 第二、课堂效益普遍较低:不能很好完成预期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听课、作业、考试中反馈的效果不理想。 第三、课堂结构封闭,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开放性、生成性教学要求,也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实现。 第四、课后作业较多,但是学生的作业完成不好,难收齐,难得及时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五、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轻学科思维方法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阶段性教学任务的完成,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是否融汇贯通,真正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等缺少充分关注。 二、目标:推行“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五环——课堂教学”模式

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

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 二、常见的碱 (一)物理性质 1、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__OH-____的化合物;碱的溶液呈__碱__性。 2、氨水呈___碱_性,能使无色酚酞变_红___。石灰水中含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俗称_熟石灰 _或__消石灰___。氢氧化钠俗称__烧碱___、__火碱___或___苛性钠__,氨水、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都是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颜色白色白色无色 状态固态固态液态 气味无无氨臭味 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 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潮湿 加水溶解易溶,溶解时放热,水 溶液有滑腻感 微溶,水溶液有滑腻感 其他易潮解挥发性 3、氧化钙(俗称_生石灰_____)与水反应后转变成氢氧化钙,该反 应放出大量的热。生石灰具有强烈的_吸水性_性,极易跟水发生反 应。人们利用这一性质,常用生石灰做_干燥剂_。 4、烧碱常用于制人造丝、造纸、炼油、纺织、印染与橡胶工业; 熟石灰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5、氢氧化溶液对皮肤、纸张、织物有腐蚀性,石灰水、氨水也有。 6.烧碱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出现潮湿,这个现象称为潮解_。潮解 是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易潮解是物理(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因此常用氢氧化钠固体做__干燥剂_______,实验室常用的干 燥剂碱石灰就是用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混合而成。碱性干燥剂可用来干燥氢气、氧气、氮气、 氨气等气体,但不可以用来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7.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是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化 学式为NH3·H2O,是一种液态碱。氨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性,可以挥发出氨气。 氨水挥发出来的气体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气体会反应生成白烟(填“烟”或“雾”),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H3 + HCl= NH4Cl 。 8.不是所有的碱都能使指示剂变色,因为大部分碱难溶于水能。能溶于水的碱只有 KOH 、NaOH 、 Ba(OH)2、和氨水,氢氧化钙微溶。其他的碱都难溶,如 Fe(OH)3、 Cu(OH)2、 Mg(OH)2等。

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与学科建设创新

摘要: 知识生产模式是决定学科质量的关键因素。探究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及影响,进而找到学科建设创新之道,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今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经历着从追求学术卓越的“模式Ⅰ”到注重问题解决的“模式Ⅱ”、再到突出协同创新的“模式Ⅲ”的重大转型,衍生了政治的、公共的与竞争的多重学科发展逻辑,并使学科呈现出组织的综合性、制度的开放性、知识的集成性和文化的包容性等新特征。顺应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的新要求,应立足顶层设计,树立系统思维,从调整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改变知识导向逻辑、改革学科组织形式、革新学科制度体系、创建新型学科文化生态以及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科创新发展、持续发展。 关键词:知识生产模式;学科建设;协同创新;学科观念;学科组织;学科制度;学科文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级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意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知识生产模式已成为驱动知识经济转型发展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多重逻辑作用下,大学作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智力城”,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而学科作为大学知识生产的场域和载体,也面临着从观念到组织、从制度到文化等全面转型的新挑战。因此,系统梳理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轨迹与特征,剖析其对学科发展逻辑与存在样态的深刻影响,进而找到顺应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的学科建设创新之道,

对于增强学科活力、提升大学知识生产能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演进及特征 大学是知识生产的发源地。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大学在从社会边缘逐步走进社会中心的过程中,不仅其规模和类型发生了改变,而且其知识生产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从追求学术卓越的知识生产模式Ⅰ到注重问题解决的知识生产模式Ⅱ、再向突出协同创新的知识生产模式Ⅲ转型的演进轨迹。每一种知识生产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反映了不同时代对知识生产的不同要求。 (一)追求学术卓越的知识生产模式Ⅰ及特征 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第一次重大变革发端于十九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诞生。在柏林大学诞生之前,知识生产是一件“闲逸而好奇”的事情,完全凭学者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因此,知识生产与市场等外在需求无关,知识产品掌握在学者个人手中,知识的作用也限于“认识世界”,而不是“改变世界”。这种“小作坊”式的知识生产模式显得“自由”而“散漫”,一直持续了七个多世纪。柏林大学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这种知识生产模式,演绎了高等教育学术史上的第一次“学术革命”。柏林大学问世后,在洪堡“学校当局的最高原则是在使整个民族保持个性差异的情况下,将他们尽可能地引导到通向科学的道路上”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大学的知识生产步入了一个“组织制度化”的轨道,科学家们开始走出知识生产“小作坊”,

2+1+2分流教育模式探索知识讲解

2+1+2分流教育模式 探索

“2+1+2”分流教育模式探索 -----农村地区实施全程成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李献林发表时间:2008-09-17来源:河北省曲周县阅读次数:143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初夏时节,百花盛开,贵州更是风光无限。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贵州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研讨会,非常感谢中国教育学会、贵州省教育厅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也非常愿意与各位同仁在一起探讨农村教育改革问题。 我是来自中国教育学会曲周教育改革实验区,我叫李献林。我们曲周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中心,人口42万,县域面积667平方公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平原农业和经济欠发达县。曲周是古赵国首都---邯郸市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很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文化古城,由于四季分明,风景秀丽迷人,古代曾有凤凰筑巢曲周,故曲周又称凤凰城。曲周有上千年尊师重教的历史,在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志士,尤其是宋、明两代出了八大尚书,最突出的是明朝万历年间,曲周一个县同一个朝代出了四个尚书,即兵部尚书王一鄂、吏部尚书路振飞、户部尚书陈于陛、工部尚书刘荣嗣。建国后尽管曲周经济并不发达,但县四套班子历届都非常重视支持教育,几年来累计投入1.9个亿,建成五十所标准化中小学,尤其是高中,一中和新世纪中学两所学校投入1.2个亿,曲周教育硬件环境有了很大进步。2005年4月9日中国教育学会确立曲周是全国唯一的农村教改实验区之后,曲周教育的

软件,尤其是成绩与质量三年上了三个台阶,从邯郸市中下水平一跃进入先进行列。尤其是2006年以来,在成功教育方面呈现出曲周教育的亮点,我们在全县中小学推出全程成功教育,强调在小学抓起点,初中促分流,高中和职业中专求拓展。实施过程中,注重习惯养成和个性发展,强调学业有基础、学习有专长、能力多元化、成才个性化,把“良好习惯养成”、“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心理辅导”、“人格完善”、“职业指导”、“就业创业”作为不同时期教育的切入点,实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让所有学生实现“成功做人”、“成功学习”、“成功做事”、“成功成才”、“成功就业”、“成功创业”,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教育学会把曲周全程成功教育的“2+1+2”分流教育模式和“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并推广学习。现将“2+1+2”分流教育模式介绍如下。 一、“2+1+2”分流教育产生的背景 从上世纪末开始,农村教育表现的突出问题是学生厌学十分严重,随之而产生的学生辍学和外出打工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绝大部分学生由于升学无望,对学习丧失信心,一心想离开学校。二是学校课程开不全,学生兴趣、特长得不到发挥。三是学校文化生活不健全,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四是部分学生家庭确实困难,学生心理压力大。五是社会和家长对教育认识淡化,新的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部分家长不关心学生的学习,只关心学生经商、干活挣钱。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一些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既没有信心,也没有兴趣,一心想离开学校,打工挣钱。有的学生在家长传统思想影响下,无可奈何地坚持上完初中;有的学生怕在社会上吃苦,在学校熬天度日。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坐在同学们之间,他们有的面无表情、双眼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 常见的酸 1.(2015·遵义)酸溶液中都含有H + ,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 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B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 .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 .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 剂.且NaClO+2HCl=NaCl+X↑+H 2O .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 。“洁厕 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 .“84消毒液”中NaClO 属于盐,其中Cl 元素的化合价呈﹣1价 D 。“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后发生置换反应 3.(2015?自贡)硫酸和盐酸时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它们水溶液的pH 都 7(填“>”、“=”或“<”符合).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 反应.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 的试剂瓶. (5)写出把硫酸转化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 4.(2015?广州)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增大压强,HCl 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 . (2)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③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 (填选项). A .Cu B .Mg C .Al D .Ag . 5.(2015·嘉兴)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 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他物质相 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发生的反应, 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 是金属单质,则X 可以是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 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 ,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 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并能判断简单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 2、教学重点:常见酸(硫酸、盐酸)、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3、教学难点:从溶液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常见的酸 【引入】在学习中已经知道哪些酸? 【介绍】三种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硝酸 【活动与探究】 观察探究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浓硫酸浓盐酸 溶质的化学式H2SO4HCl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敞开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 其他 【交流与讨论】你知道酸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内容现象与结论 将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稀硫酸、稀盐 酸中 稀硫酸、稀盐酸分别与铁锈、氧化铜作用 稀盐酸与石灰石作用 【问题】镁、锌、铜三种金属哪些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哪些不能?反应的剧烈程度有什么差异?有何启示? 【交流与讨论】 1、稀硫酸和稀盐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Fe203+6HCl=2FeCl3+3H20 Fe203+3H2SO4=Fe2(S04)3+3H20

精益生产知识200题试题库完整

精益生产知识试题库 一、填空题 1.1960年开始,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业通过实施JIT生产模式,以低 成本、高质量的突出优势迅速占领美国汽车市场,引发了美日之间长达十年的汽车贸易战。 2.JIT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故又被 称为准时制生产、适时生产方式、看板生产方式。 3.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消除一切浪费。 4.精益生产方式的产品特点:多样化,系列化;要求操作技能高;库存水平低; 产品质量高;属于买方市场。 5.精益生产追求的7个零的目标:零切换、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 零呆滞、零事故。 6.精益生产的实现必须满足2个条件:零故障、零不良。 7.生产资源管理的4M1I:人员Man、材料Material、设备Machine、方法Method、 信息Information。 8.获得利润的两大手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9.工厂中的七大浪费:制造过剩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动作的浪 费、库存的浪费、加工过剩的浪费、生产不良的浪费。 10.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自动化、准时化。 11.准时化生产的定义:在必要的时间按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产品。 12.库存的危害:增加利息负担、占用场地厂房、管理人员增加、出入库的搬运 增多、防护工作的浪费、长时间失效的浪费、最大的问题在于掩盖了工厂里的问题。 13.改善四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14.作业流程四种工序分别是作业、移动、检查、等待。 15.PDCA循环中PDCA分别表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16.标准时间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 度下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作业时间。 17.生产线平衡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 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18.JIT物料运动的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按正确的路线,把正 确的物料送到正确的地点。 19.精益生产方式采用拉动式控制系统。

三种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什么 2

三种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什么 (一)传递──接受式 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二)自学──辅导式 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教师在运用它。(三)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1.理论基础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2.基本程序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3.教学原则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4.辅助系统需要一定的供学生探究学习的设备和相关资料。5.教学效果优点:能够培养学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缺点:一般只能在小班进行,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教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6.实施建议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切不可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四)概念获得模式 该模式的目标是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该模式主要反映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组的观点。1.理论基础布鲁纳、古德诺和奥斯汀的思维研究理论。他们认为分类是把不同的事物当作相等看待,是将周围的世界进行简化和系统化的手段,从而建立一定的概念来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布鲁纳认为所谓的概念是根据观察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思想或抽象化。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事物之中的一些相似成分,而忽略那些不同的地方。在界定概念的时候需要五个要素:名称、定义、属性、例子以及与其他概念的相互关系。2.基本程序概念获得模式共包含这些步骤:教师选择和界定一个概念—教师确定概念的属性──教师准备选择肯定和否定的例子—将学生导入概念化过程—呈现例子—学生概括并定义—提供更多的例子—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正确概念—概念的运用与拓展。3.教学原则帮助学生有效地习得概念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概念获得模式是采取“归纳—演绎”的思维形式。首先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发现概念一些共同属性,掌握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征。学生在获得概念后还需要进行概念的理解,即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属、种、差别等方面去理解概念。为了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应该把与概念相关的或相似的概念、逻辑相关概念、相对应的概念等等进行辨析。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4.辅助系统需要大量正反例子,课前教师需要精心的准备。5.教学效果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6.实施建议针对概念性很强的内容实施教学,课前教师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做很好的梳理。 (五)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教学的7要素,并提出“七段”教学论,在国际上影响很大。1.理论基础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信息加工理论。2.教学程序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他的教学七步骤中的情境是指学习的内外部的各种情况,内部情况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外部情况是指学习环境,它的组成要因素有:个别差异、元认知、环境因子。动机是学习新知识的各种诱因,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情绪感受、注意、区分、意向。组织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常见的酸 1、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酸。如: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 2、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 3、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4、如何区别浓硫酸和浓盐酸方法 (1)闻浓盐酸有挥发性闻有刺激气味浓硫酸不挥发无色无味;(2)看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冒白烟浓硫酸不挥发; (3)根据脱水性浓硫酸有强化性放一张白纸在上面白纸会变黑浓盐酸不会使白纸炭化变黑 5、浓流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化学性质),木炭、纸张、皮肤等 物质遇到硫酸能变黑,这是硫酸的脱水性。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 玻棒不断得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将水倒入浓 硫酸中。如果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在手上,如果少量可直接用水 冲洗,量多,应先用布擦,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6、如果浓硫酸沾在衣服上应怎么办?要立即清洗,然后涂上碳 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在衣服上不及时清洗可以吗?不行,否则水份蒸发, 使稀硫酸逐渐变成浓硫酸,也会使衣物碳化腐蚀。7、闻气味时不可凑近瓶口,要小心的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二、酸的通性 1、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 2、酸+金属→盐+氢气(放热反应)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其中铁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 其中镁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放出大量的热量。 要求:能够熟练写出镁、锌、铁、铝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叙述实验现象。 注意: (1)酸是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2)金属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金属 (3)金属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溶液是浅绿色。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注意:酸除铁锈的实验现象: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氯化铁的溶液是黄色。)如果将带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酸中,现象: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而后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又会由黄色转为浅绿色。 用酸来除锈时,能长时间将金属浸泡在酸溶液中吗?不能。因为铁锈除去后还能与铁发生反应。 4、酸+盐→新酸+新盐 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Na2CO3+H2SO4=Na2SO4+CO2↑+H2O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的简单方法 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2HCl 要求: (1)能够熟练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 1. 5. 8.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