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真菌纯化、分离和培养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实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思考题
❖ 什么叫无菌操作?分离放线菌和真菌为什么 需要分别加重铬酸钾和链霉素?
❖ 平板培养时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 ❖ 如何确定平板上某单个菌落是否为纯培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七
结束
下周实验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三十二、实验三十四、实验三十八)
每毫升样品中微生物细胞数=
每皿菌落平均数 × 稀释倍数 × 1/取样体积数
混匀 凝固
28~30℃ 培养
图7-4 混合法流程图
实验程序 Ⅳ——平板涂抹法(涂布法)
❖ 每人取无菌培养皿1付(每个同学做一只)。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 分离菌名、稀释度、组别、班级。
❖ 取已熔化的高氏培养基,分别倒15-20ml入培养皿中,铺平,制成 平板。
养皿里。 ❖ 3.取已熔化的在水浴锅中保温500C左右的马铃薯培养基(PDA培养基),
分别倒约15-20ml入上述培养皿中,轻轻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培养基 充分混匀铺平,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凝固后,倒置于28~300C恒温培养 5~6d。观察真菌菌落形态以及计数 菌落。并计算出每g土壤中真菌的数 量。即用某一培养皿内真菌的菌落数乘以该培养皿接种液的稀释倍数即 得。 (见图7-4)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 上,如果不纯,再移植纯化,最 后得到纯培养。
实验程序Ⅵ——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
识别
❖ 区分和识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包括菌落形态(群体形态) 和细胞形态(个体形态)两方面的观察。
❖ 菌落形态: 菌落表面湿润:细菌——薄而小,酵母菌——厚而大。 菌落表面干燥:放线菌——密而小,霉菌——松而大。
淀粉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 无菌水:带有玻璃珠装有99mL无菌水三角瓶
土壤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熟悉不同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
3. 学会观察和分析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通过分离培养,可以从土壤中筛选出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微生物。
本实验采用平板分离法,利用不同微生物对不同培养基的嗜好性,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无菌水、无菌平板、无菌接种环、酒精灯、培养箱等。
2. 实验仪器: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试管、无菌涂棒、接种环、培养皿、酒精灯、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称取土壤样品10g,加入90mL无菌水,充分振荡混匀,制成土壤悬液。
2. 土壤悬液稀释:取土壤悬液适量,按照10^-1、10^-2、10^-3、10^-4、10^-5的梯度进行稀释。
3. 接种:取稀释后的土壤悬液,用无菌涂棒涂布于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平板上。
4. 培养与观察:将接种后的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观察不同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5. 挑取单菌落:在平板上挑选典型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新的平板上,重复培养,直至获得纯培养。
6. 菌落观察:观察不同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如菌落大小、颜色、质地、边缘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培养:在细菌培养基平板上,观察到白色、黄色、绿色等不同颜色的菌落,菌落大小不一,质地较松散。
2. 放线菌培养:在放线菌培养基平板上,观察到白色、粉红色、紫色等不同颜色的菌落,菌落呈放射状、链状生长,质地较坚硬。
3. 真菌培养:在真菌培养基平板上,观察到白色、粉红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菌落,菌落呈绒毛状、絮状生长,质地较疏松。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学会了观察和分析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分离出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并对其进行了纯培养。
实验六 土壤中真菌纯化、分离和培养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和稀释液的取样
2、分离方法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又可分为两种 方法。
混菌法和涂抹法。
混 菌 法
涂 抹 法
3、培养
将上述接种土壤悬液的平板 倒置于28℃培养3-5d。
4、挑菌纯化 5、计数
6、菌种保存
将分离到的真菌转接到PDA斜面上培 养,待长好后,置于冰籍中保存,必要时 进行深入研究。
?4挑菌纯化?5计数?6菌种保存将分离到的真菌转接到pda斜面上培养待长好后置于冰籍中保存必要时进行深入研究
实验六
土壤中真菌分离、纯化和培养
一、目的要求
掌握从土壤中初步分离培养真菌的方法, 从而获得真菌纯培养技能;了解基本接 种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 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 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 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真菌。
三、仪器和材料
样品:新鲜土壤 培养基:加有2ml链霉素的PDA培养基。 无菌水: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4支。 其它:无菌培养皿4皿、无菌吸管、酒精 灯、培养箱等 。
四、真菌纯种分离的操作方法
1、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用“稀释平板计数法”中的方法 进行,将土样稀释至10-5。
将1瓶土壤菌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 mL无菌水)和4管9mL的无菌水排列好, 按10-1、10-2、10-3、10-4及10-5依次编号。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lmL无菌移液管吸 取lmL10-1浓度的菌液于一管9mL无菌水 中,将移液管吹洗三次,摇匀即为10-2浓 度菌液。同样方法,依次稀释到10-5。 注意:在土壤稀释过程中,吸取不同梯 度的菌液需换用不同的吸管。
土壤中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 掌握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方法;3. 熟悉微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4. 培养无菌操作和实验记录能力。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噬菌体、病毒和线虫等。
微生物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土壤肥力的维持、植物生长的促进、有机物的分解等。
本实验通过分离和纯化土壤微生物,观察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一步了解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琼脂、无菌水、无菌平板、无菌移液器、显微镜、培养箱等。
2. 实验仪器:天平、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的采集: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注意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2.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a.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b. 将土壤样品与无菌水按1:10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c. 将混合液进行系列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d.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e. 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化,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菌株。
3.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a. 将纯菌株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后进行显微镜观察;b. 观察菌体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
4.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a. 对纯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的染色特性;b. 进行糖发酵试验,观察菌株对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糖类的分解能力;c. 进行氧化酶试验,观察菌株的氧化酶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样品的微生物数量:通过平板计数法,估算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2.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成功分离和纯化出多种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3.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观察到的菌体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与文献报道相符。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电子版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指导教师:李海花周四晚第四组实验成员: 杜玉琪 180112010009董天涵 180112010008蒋怡菲 180112010018逄颖 180112010035【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判断菌的类型并通过平板划线进行分离纯化【关键词】土壤、微生物、菌落观察、分离纯化1.实验目的(1)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接种和无菌操作技术。
(3)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
(4)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2.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不同微生物对pH要求不一样,霉菌和酵母菌的培养基的pH一般是偏酸的,而细菌和放线菌培养基的pH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
所以配制培养基时还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pH调到合适的范围。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2)微生物的培养及鉴定接种: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
鉴定:常见与常用的微生物中,根据它们的主要形态可分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
细菌菌落光滑,易于基质脱离;放线菌菌落质地致密,菌落较小,广泛延伸;酵母菌菌落较细菌菌落大而厚;霉菌形成的菌落较稀松,多成绒毛状,絮状。
(3)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倒平板:按稀释涂布平板法倒平板,并用记号笔标明培养基名称、土样编号和实验日期等。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 纯化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土壤微生物是指生长在土壤中的微弱的、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就是针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进行研究。
一、实验原理由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繁多而多样,分离出单一的菌落对于此实验来说非常的困难。
但是采用适宜的富培养基后能够轻松的促进土壤微生物菌群的生长。
富培养基包括有机和无机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碳源和氮源。
地衣素琼脂(ISP)是一种富含多种碳源和氮源的优质菌落培养基,是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
本实验的基本原理就是在能够生长的环境中分离出单一的菌落,通过多次分离和鉴定获得纯种菌株。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地衣素琼脂培养基2.试管、移液器、移菌环、烧灼器、电热蚊子香、灭菌器3.已经壳霉菌疫苗接种的贵州悬钩子种子和土壤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
用移液器将壳霉菌疫苗接种在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上,将其灭菌,以备之后的使用。
2.准备土壤基质。
将土壤样品剪碎成非常小的颗粒,并放入烧灼的试管中,加入恰当的地衣素酵母素琼脂,变形后形成一个接种板。
在较大的容器中放置电热器设备,以保持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适宜。
接下来,将接种板和采样站放在单独的区域以免混淆。
3.接种。
从土壤中取一小部分,倒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并将其摇动均匀,使菌群溢出。
等到土壤均匀地分散在地衣素琼脂培养基中之后,用移菌环扭曲并切出一个菌落,并将其置于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中。
重复此步骤至少三次,每次都要将新的分离土壤菌落剪出来。
4.孵育。
将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置于电热器设备中,以使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并等待菌落的生长。
当新的菌落形成后,即可重复上述步骤以获得更多的菌株。
5.纯化。
检查菌落后,需要进行纯化。
鉴定每个菌落,把每个菌落分别悬浮在新的地衣素琼脂培养基板中,并等待菌落的生长。
真菌培养的使用教程及注意事项
真菌培养的使用教程及注意事项随着人们对真菌的研究和利用逐渐增多,培养真菌也成为了科研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真菌培养的使用教程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对有兴趣进行真菌培养的读者有所帮助。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真菌培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实验用具和培养基。
实验用具包括培养皿、移液管和镊子等,培养基可以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配方。
在准备实验用具和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并确保所有的工具和材料都经过灭菌处理,以避免外部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二、真菌的分离和培养1. 分离:选择一个要分离的真菌样本,例如从土壤或腐败植物中采集。
取一小部分样本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当的培养基,覆盖好培养皿盖,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待真菌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用镊子将菌丝分离出来,然后传至新的培养环境中。
2. 培养:将分离得到的真菌菌丝移至新的培养皿中,加入适当的培养基,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菌丝能够继续生长和繁殖。
同时,为了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水分,培养皿的盖子上应该开孔,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三、真菌培养的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不同种类的真菌对温度要求不同,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因此,在进行真菌培养时,应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温度条件,并使用恒温箱来保持稳定的温度。
2. 光照控制:有些真菌对光照的需求较高,例如光合菌,而其他一些真菌则对光照较为敏感。
因此,在进行真菌培养时,应根据不同菌种的需求,合理控制光照条件。
如果需要暗培养,可以将培养皿放在黑暗的培养箱中。
3. pH值控制:真菌对pH值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偏酸性或中性环境更适合真菌的生长。
因此,在进行真菌培养时,应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并在培养过程中定期检测和调整pH值。
4. 湿度控制:真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进行真菌培养时,应尽量保持培养皿内的湿度稳定,并及时补充水分。
王--实验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王--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是存在大量微生物的,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了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了解微生物分离技术和分离纯化菌株的方法。
一、实验方法
1.1 实验设备
实验室常用的分离纯化设备有平板计数器、减压灭菌器、烧杯、移液器、离心机等。
其中,平板计数器是精确测定细菌数量的仪器。
实验材料包括培养基、细菌液、土壤样品等。
1.3 分离纯化细菌的步骤
(1)将土壤样品放入离心管内。
(2)在土壤样品中加入生理盐水,摇晃离心管,使土壤样品和生理盐水充分混合。
(3)将混合物在烧杯内振荡。
(4)利用平板计数器精确测定细菌数量。
(5)从混合物中挑出单个菌落,进行菌株分离和纯化。
(6)将菌落移至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和记录。
二、实验结果
通过本实验,我们共采集了5个不同土壤样品,进行菌落计数和菌株分离、纯化、培养等处理。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
其中,含有腐殖质较多的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量较多,且种类丰富。
2.2 结果分析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差异主要与土壤样品的营养含量及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白灰土、黄土、红壤等含有较高营养含量和较优地理环境的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多,而贫瘠荒芜的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少。
此外,氧分压、pH值、盐分等土壤环境因素的差异也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
am真菌研究方法
am真菌研究方法
AM真菌,也称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是一种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的土壤微生物。
它们在提高植物养分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和抗逆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AM真菌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离与纯化:从土壤中分离出AM真菌是纯化培养的第一步。
常用的方法包括湿筛法、蔗糖离心法和蔗糖梯度离心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从土壤中获得AM真菌的孢子、菌丝和菌根片段等。
培养与鉴定:将分离得到的AM真菌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特性和菌落形态。
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对AM真菌进行鉴定,确定其种类和遗传多样性。
生理生态学研究:研究AM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需要了解其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理生态特征。
这包括测定AM真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以及对逆境条件的响应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于AM真菌的研究。
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检测AM真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分析AM真菌的基因表达谱;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用于揭示AM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
总之,研究AM真菌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从多个角度揭示其生态学和生理学特征,为深入理解AM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提供有力支持。
土壤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细菌的分离与纯化土壤细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分离和纯化土壤细菌,不仅可以研究其基本特性、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途径等,还可以开发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比如生物农药和生物化学制品的生产等。
本文将介绍土壤细菌的分离和纯化过程,以及影响土壤细菌分离的因素和纯化方法。
土壤细菌的分离是指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单个细菌菌落的过程。
一般分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稀释涂布法该方法是将土壤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然后将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制成平板培养基并涂布在培养基上。
菌落形成后,可再次从菌落上接种单个细菌。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稀少的细菌。
(二)膜过滤法该方法是将土壤和生理盐水混合后通过孔径为0.22μm的滤膜过滤出微生物体,然后将此滤膜放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较多的细菌。
(四)毛细管沉淀法该方法是利用毛细管的吸力将土壤中的细菌沉淀到毛细管中,然后将毛细管插入含有适宜培养基的瓷片中,放置在恒温箱中进行分离和培养。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稀少的细菌。
(五)选择性富集法该方法是通过添加选择性富集剂使特定种类的细菌生长,不同种类的细菌生长受到不同富集剂的影响。
该方法适用于富集数量稀少的特定种类细菌。
(一)单菌落分离法该方法是将分离得到的细菌菌落在新的培养基上进行二次分离和培养,直至获得单一的细菌菌落。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较多并且形态较为相似的细菌。
(三)挑选法该方法是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和形状,手工用铂丝挑选出单个细菌菌落。
该方法适用于菌落数量较少且形态差异较大的细菌。
该方法是利用滤纸将细菌菌液过筛,分离得到单个细菌颗粒。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数量较少的细菌。
土壤细菌的分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环境因素、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方式等。
(一)土壤环境因素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如土壤温度、pH值、土壤含水量等对土壤细菌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不同种类的土壤中细菌种群差异很大,所以适当选择适宜的土壤样品可以更好的分离得到目标细菌群落。
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土壤和植物中的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对于研究真菌的多样性、功能以及与植物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真菌分离培养方法——基于菌丝体的分离培养方法。
一、准备工作1. 备好培养基:选择适合真菌生长的培养基,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或玉米葡萄糖琼脂培养基(CZ)等。
2. 采集样品:在需要研究的土壤样品或植物根际中采集菌丝体,避免太多土壤或根部残留物的混入。
3. 消毒工具:将培养皿、培养瓶、锥形瓶等工具用高温或酒精等消毒,避免细菌或其他真菌的污染。
二、分离培养方法1.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或植物根际样品放入无菌研钵中,加入适量的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力搅拌均匀使菌丝体分散。
2. 稀释处理:将悬浮液进行稀释,取适量悬浮液分别接种到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用无菌铁环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3.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或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一般控制在25-28℃,光照条件视具体真菌而定,一些真菌需要暗培养。
4. 纯化菌株:观察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的菌落形态,选取单独的菌落进行传代培养,直至获得纯化的真菌菌株。
5. 储存菌株:将纯化的真菌菌株进行冷冻保存或液氮保存,以备进一步研究使用。
三、注意事项1. 避免污染:在整个分离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尤其是细菌和其他真菌的干扰。
2. 培养基选择:不同真菌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基,也可以尝试不同的培养基,以寻找最适合目标真菌生长的培养基。
3. 培养条件调节:真菌的生长受到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需要对培养条件进行调节,以促进或抑制真菌的生长。
4. 观察与记录:在培养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以及菌丝的生长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Sdu微生物大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目的】1、从各地区土壤中筛选含几丁质酶的真菌及含果胶酶的菌株;2、通过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菌株,掌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微生物的筛选、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3、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染色方法,掌握生理生化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4、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技术、菌种保藏技术。
【实验原理】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此次实验采取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a.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分不需要的微生物。
b.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等技术来完成。
微生物的观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其菌落形态。
前者是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后者是微生物的肉眼观察技术。
2、霉菌: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3、果胶酶筛选培养基:配制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利用果胶的菌株才能够生长,依此来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产果胶酶的菌株。
刚果红(Congo Red,简称CR)是一种染料,它可与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果胶水解后的产物发生这种显色反应,在含有果胶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指导教师:学院:专业及类别:学号:姓名:实验日期:成绩: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2、了解倒平板配制土豆培养基的方法与平板划线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3、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4、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
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根据培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与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的不同又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记数等方面的研究常常使用的就是固体培养基。
本实验就是使用的固体培养基。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培养基的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本实验采用的原材料为土豆。
2、接种方法与无菌接种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划线接种、三点接种、穿刺接种、混浇接种与涂布接种是几种常用的接种方法。
划线接种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以达到接种的目的。
常用的接种工具为接种环、针等。
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三点接种是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
研究霉菌形态时就常用此法。
穿刺接种是用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
该法常用于厌氧菌种的保藏或微生物的动力研究。
土壤真菌培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从土壤中分离和培养真菌,掌握真菌纯化、分离和培养的基本方法,了解真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和生长特性。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真菌作为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分离和培养土壤中的真菌,可以了解其种类、数量和生长条件,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和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新鲜土壤- PDA培养基(含2ml链霉素)- 孟加拉红培养基- 无菌水- 无菌培养皿- 无菌吸管- 酒精灯- 培养箱2. 仪器:- 电子天平- 高压蒸汽灭菌器- 烧杯- 玻璃棒- 移液器四、实验方法1.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称取10g新鲜土壤,加入90ml无菌水,充分混匀,制成土壤悬液。
- 将悬液进行10^-1至10^-5的系列稀释,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中。
2. 平板接种:- 将PDA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分别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左右,分别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平板。
- 将稀释后的土壤悬液,用无菌移液器吸取适量,涂布于PDA平板和孟加拉红平板上。
- 将平板倒置,放入28℃培养箱中培养。
3. 挑菌纯化:- 在培养箱中培养3-5天后,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
- 挑取单个菌落,分别接种于PDA平板上,重复培养,直至获得纯化后的真菌菌落。
4. 菌落计数:- 计算平板上每个菌落的数量,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1. 菌落观察:- PDA平板上,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 孟加拉红平板上,菌落呈红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2. 菌落计数:- PDA平板上,每个菌落平均数量为10^5个。
- 孟加拉红平板上,每个菌落平均数量为10^4个。
六、实验讨论1. 土壤中的真菌种类繁多,本实验中分离得到的真菌菌落,可能是土壤中真菌的代表。
2. PDA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均适合真菌的生长,但孟加拉红培养基对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可用于分离纯化真菌。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核生物,由于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角色,对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的实验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的方法,对真菌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其生活方式和特征,并为真菌分类以及真菌感染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
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这需要分离的真菌样品、琼脂、培养基、培养皿、显微镜等设备。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首先,将真菌样品取自已知感染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果蔬、土壤等。
在避免空气污染的条件下,将样品放入无菌培养皿中。
接下来,将琼脂制备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将培养皿密封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一般保持在25-30°C之间,充分利用光照。
然后,观察培养皿中真菌生长的情况。
因为真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可能需要数天到数周的时间,才能够观察到真菌菌丝的生长。
当看到真菌菌丝在培养皿上完全生长成一个菌落后,可以通过无菌锋利的刮片,将菌落刮取到另一个无菌培养皿中。
接着,将这个纯化的菌落培养到新的培养皿中,在培养过程中,观察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然后根据菌落形态的变化,将不同的菌株区分开来。
最后,进行真菌的形态观察。
首先,将培养好的菌落切取一个小片段置于显微镜下,用扩大眼镜观察菌丝的结构,细胞是否有产孢器,产孢器的形态以及孢子的特征等。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对真菌进行初步的分类。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分离培养出纯化的真菌菌株,并进行形态观察。
真菌形态观察的结果对于真菌的鉴定和分类非常重要,同时也对研究真菌的生活史、传播途径、感染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来说,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在真菌分类以及真菌相关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获取真菌的纯化培养物,并对其形态进行观察,为深入研究真菌提供基础。
但需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免引入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影响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仪器和材料
样品:新鲜土壤 培养基:加有2ml链霉素的PDA培养基。 无菌水: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4支。 其它:无菌培养皿4皿、无菌吸管、酒精灯、培养箱等 。
四、真菌纯种分离的操作方法
1、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用“稀释平板计数法”中的方法
进行,将土样稀释至10-5。
将1瓶土壤菌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mL无菌水)和4 管9mL的无菌水排列好,按10-1、10-2、10-3、10-4及10-5依 次编号。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lmL无菌移液管吸取 lmL10-1浓度的菌液于一管9mL无菌水中,将移液管吹洗 三次,摇匀即为10-2浓度菌液。同样方法,依次稀释到10-5。
注意:在土壤稀释过程中,吸取不同梯度的菌液需换用 不同的吸管。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和稀释液的取样
2、分离方法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又可分为两种
方法。
混菌法和涂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混 菌 法涂 抹 法
3、培养
将上述接种土壤悬液的平板倒 置于28℃培养3-5d。
4、挑菌纯化 5、计数 6、菌种保存
将分离到的真菌转接到PDA斜面上培养,待长好后,置 于冰籍中保存,必要时进行深入研究。
土壤中 真菌分离、纯化和培养
一、目的要求
掌握从土壤中初步分离培养真菌的方法,从而获得真 菌纯培养技能;了解基本接种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 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 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本 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真菌。
六、注意事项
1、混菌法接种时温度不能过高,应低于45℃, 如不用温度计,则以不烫脸、手为宜。
2、涂布法接种时一定要涂抹均匀,否则就会无 法记数。
3、接种后的培养皿应静置15分钟以上,然后倒 置培养。
七、作业 题
1. 在分离真菌时为什么需加链霉素(庆大霉素或氯霉 素),而不加青霉素? 2.用一根无菌移液管接种几种浓度的水样时,应从哪 个浓度开始?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