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社戏上课实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写了哪些事件? (提示:从人物 地点 时间 内容角度概括)
1、戏前波折 迅哥儿 坐船 夏夜
看 (赵庄) 戏
2、夏夜行船 3、船头看戏 4、月夜归航
整体感知
除了看戏,还写了什么活动?
开头:随母亲归省平桥村 乐事:钓虾、放牛等。 结尾:六一公公送豆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 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 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 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 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 也很少见到的。 “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之情。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 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 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 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 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 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 于作品中。
2.景物描写细腻逼真。
作者采用写意的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角度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 午夜归航等几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情景交融,充满了水乡特色。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在农村看 社戏的事件,抒发了“我”对美好童年生活 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我”对热忱、友 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情景结合
课文第11、12段
以动写静,运用比 喻的修辞,写出船 行之快,表达孩子 们对去看戏的急迫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 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 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 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 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 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 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 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 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但 或 者 也 许 是 渔 火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 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 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 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课文第15——21
那夜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不好看 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 二是也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 三是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不爱看 表现:稀奇、渐不明显、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哈欠、各 管自己谈话。 (侧面描写)
课文第15——21
既然文章题目是“社戏”,那为什么在看戏的过程中没有详 细写社戏的内容呢?
研读课文
3.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1)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 (2)引出同去看社戏的人物 引出第一乐 ——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事:看社戏 (3)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 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 ——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
研读课文
研读第二部分(4-30)

考:
1.“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
这样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
因为“我”所怀念的并不是社戏本身,而 是在看戏的过程中与农家小朋友结下的诚 挚友谊和农家的自由生活。“社戏”只是 在课文中起贯穿故事情节作用的一条线索。
课文第23段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 “蹿”从正面写出了 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 船行速度之快,也写 就 像 一 条 大 白 鱼 背 着 一 出了船飞驰的姿态迷 群 孩 子 在 浪 花 里 蹿 , 连 人,烘托出孩子们看 夜 渔 的 几 个 老 渔 父 , 也 社戏安全归来的愉悦 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心情。
戏”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平桥 村乐事,引出下文到赵庄去看社戏的事。“第一盼望”突 出社戏对“我”的吸引力之大。
2.“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
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写了看戏前的哪些波折?写这
些波折有什么作用?
看社戏前,遇到了三重波折:一是早上就叫不到船;二是 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三是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 这一波三折,极力渲染了“我”盼望看社戏的心情。制造悬念, 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词, 表现小伙伴驾船熟练敏 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 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 而急切的心情。
情景结合
课文第11、12段
描写了哪些景色? 如何写景?抒发了 什么感情?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 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 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 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 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 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 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 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 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但 或 者 也 许 是 渔 火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 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 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 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 果断的好孩子头。
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 六一公公
例: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 “请客?——这是应该的。”可以看出他 淳朴好客。
总结: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 好客、热诚的老人。
写作特色
1.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文中的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 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充满自信,又有组织才能 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六一公公的宽厚、淳朴、好客、热诚。“我”之所以 认为这一夜的戏好、豆好,原因就在于这片乐土上的人好。
情景结合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 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 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 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 就在这里出现了。
课文第14、22段
比较两段文字,体 会作者感情。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 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 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 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 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 又是横笛,很悠扬……
老渔父的“喝采”从 侧面突出了船行之快 和驾船技术的高超
途中偷罗汉豆吃,这件事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不能,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诚恳待客的热情、周 到细致、天真淳朴的个性以及纯洁无私的心灵。偷”出了情 趣,“偷 ”出了欢乐。也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 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所以不能删去。
由远及近
以声传情,既有视 觉、听觉、又有嗅 觉感受
情景结合
课文第11、12段
《社戏》的语言在 表现情与景的结合 上的特点: 通过大量的意象, 使情景交融,形成 物我无间,富有意 趣的艺术境界。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 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 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 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 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 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 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 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 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但 或 者 也 许 是 渔 火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 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 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 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3) 平桥村是“我”的乐 土。
第二部分(4-30) 具体写看戏的过程。 (戏前波折、夏夜行 船、船头看戏、归航 偷豆)
第三部分(31-40) “我”对社戏的怀念。
课文写的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⑴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⑵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⑶看社戏前的波折;
详 略
人物形象
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要素之一,试分析文 章中的人物形象,说说你最喜欢谁? (提示:结合事件及人物言行分析)
1.双喜是怎样的孩子?
2.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双喜
例: 当外祖母和母亲担心都是孩子不安全时, 双喜大声打包票,可以看出他反应敏捷, 考虑周到,善解人意。
社戏
鲁迅
走近作者
(1881—1936)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 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 《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 夕拾》,小说集《呐喊》《彷 徨》 ,杂文集《坟》《二心 集》等。
选词炼句
课文第10段
一出门,便望见月 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 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 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 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 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 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 了桥。
选词炼句
课文第10段
一出门,便望见月 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 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 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 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 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 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 了桥。
研读课文
研读பைடு நூலகம்一部分(1-3段)
1.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 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 “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 这个词找出来。
(“乐土”)
研读课文
2.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因为: (1)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山”了; (2)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 (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xǐng há ng dà n xùdao dà i cuān duo fú
归省
chá n
行辈
yù n zǎo

絮叨
juà n jiǎo
怠慢
piāo miǎo
撺掇
凫水
潺潺
duó
蕴藻

家眷
wǎn
皎洁
cuō
漂渺
纠葛
jiū gě
jiù



宛转

桕树

背 景:
⑷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⑸去赵庄看社戏; ⑹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⑺六一公公送豆。
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去 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 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启示: 与文章中心关系大的,要详写。关系不大的,要略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