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段(5),记叙南霁云的事迹
1层:叙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经过。 2层:南霁云与张巡壮烈就义的经过。 第四段(6):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 1层:详叙张巡博学与英勇就义的事迹。 2层:简叙许远宽厚的为人。 3层:交代于嵩(讲述张、许轶事之人)之
死。
文章分析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段(1):交待写作本文的时间和缘由。 第一段重点词解: 1恨:遗憾. 2阙:通“缺”,缺少,丌足 全文引子:借评论李翰传文,交代立传缘由。
第二段(2,3,4):驳斥小人的流言蜚语,歌颂 张许二人的高贵品质和历史功勋。 第一层(2):驳斥“畏死辞服于赋”的错误论 调。 三个事实论据: 1)“位本在巡上” 2)“苦守尺寸之心,食其所爱之肉” 3)“虽愚人变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LOGO
第二层(3):批驳“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 两个比喻说理: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斋者” 2)“引绳而绝亡,其绝必有处” “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与儿童之见无异”
课文背景
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 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 兵匕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 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 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 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 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但 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 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 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 篇传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 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
第三层(4):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错误议论。 首先:指出张许不知旁人会见死不救 其次:强调睢阳尚不能守,逃到他处又何用 然后:睢阳不能守率残余饿赢能突出重围? 接着: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 最后:怒斥小人不追究拥兵坐观者,反责“二 公以死守”的卑劣行为。
7/6/2012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许远虽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打开城门接纳张巡, 职位本在张巡之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 名。 却把指挥的权力交给张巡自己甘居其下,而且丝毫 也不怀疑和猜忌,最终与张巡一同守城至死,成就 了功名。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雎阳城陷落而被俘获,与张巡死的时间前后不同罢 了。
课文解析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 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晚,我与吴郡的张籍翻阅 家中的旧书,发现李翰所写的《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 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李翰一向因文笔好而自豪,这篇传记写的也很详 细周密。然而我觉得遗憾的是、仍有遗漏,(那 就是)没有为许远写传记,也没有记载雷万春事 迹的始末。
题解
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 元未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 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 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 丞。 “叙”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 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 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 变称作“叙”或“引”。“后叙”除具 备“叙”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 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 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 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 论,所以题为“后叙”。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 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在外无援兵可待的情况下仍誓死守城,已经人吃人 且将要吃尽,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数着日子知道死 的地方了,由此看来,许远不怕死这是很清楚啦!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 为,
哪有城被攻破、部下都死了,只源自文库自己蒙受羞愧耻 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这么 做。
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 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 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 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 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 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 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 《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 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南山诗》、《秋怀诗》11首、《石鼓歌》 等。
第二层(3):批驳“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 两个比喻说理: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与儿童之见无 异” 第三层(4):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错误议论。 首先:指出张许不知旁人会见死不救 其次:强调睢阳尚不能守,逃到他处又何用 然后:睢阳不能守率残余饿赢能突出重围? 接着: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 最后:怒斥小人不追究拥兵坐观者,反责“二 公以死守”的卑劣行为。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 唉!难道说像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做这样的事吗!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以此诟远。 造谣的人又说什么许远与张巡分守雎阳城,城池的 陷落,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想用这些来诽 谤许远。
“深居简出”、“弱肉强食”见《送浮屠文 畅师序》。 “大放厥词”、“袖手旁观”见《祭柳子原 文》。 “休养生息”、“混为一谈”、“牢不可破” 见《平淮西碑》。 “名存实亡”见《处州孔子庙碑》。 “落井下石”、“自以为得计”见《柳子厚 墓志铭》。 “垂头丧气”见《送穷文》。 “雷厉风行”见《潮州刺史谢上表》。 “再接再砺”见《斗鸡联句》。 “蚍蜉撼树”见《调张籍》。 “形单影只”见《祭十二郎文》 。
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认识“传记”
一、传记的概念: • “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 • “叙一事之始末者,为记之属” • 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叫传记。
二、传记的基本特征:
所记人物和事件应有历史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
所记事件应相对完整,着意表现传
主的个性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时在保持真实性的前
关于张中丞及题解
张中丞:即张巡,本是真河县令。 “安史之乱”叛军进入河南后,张巡领兵 在雍丘抗敌。后来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 急,巡领兵进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直至 壮烈牺牲。朝廷追封他为御史中丞,故称 张中丞。 题解:曾随张巡守城的李翰写过一篇 《张巡传》(又叫《张中丞传》),韩愈 这篇文章是对其的阐发和补充,故题为 《<张中丞传>后叙》。
提下应有适当的艺术加工。
三、传记的分类:
别传或他传:由别人写的。 自传:由自己写的。 合传:把几个人合在一起写的。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乊,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 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不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劢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乊 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 “辞必己出”、“惟陈言乊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 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 《昌黎先生文集》。 提出“文从字顺”;“丌平则鸣” 。被尊为唐代文坛乊首,苏 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乊衰” ,杜牧将乊不杜甫诗歌相并列,称“杜 诗韩笔”。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段(1):交待写作本文的时间和缘由。 第二段(2,3,4):驳斥小人的流言蜚语,歌颂张 许二人的高贵品质和历史功勋。 第一层(2):驳斥“畏死辞服于贼”的错误论调。 三个论据:1)“位本在巡上” 2)“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 3)“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
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 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 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 (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 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 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 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 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 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 《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左迁 至蓝关示侄孙湘》、《泷吏》等。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 主耳, 当他在围城中坚守时,城外没有一丁点的援助,他 所要效忠的,国家与君主而已,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 必以其言为信。 而敌人告诉说唐朝已亡了,国君已经死了。许远眼 看 救援的军队不到,而叛军却越来越多,必定会 认为他们的话是真的。
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
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 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 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 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 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 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 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
韩愈像
7/6/2012
古文运劢及影响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韩愈、柳宗 元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 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 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 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 阔园地。 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俪文字。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 “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认为文章 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 北宋初期,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由于欧、曾、王、 苏诸古文大家在理论上特别是在创作上的努力和成功, 从此韩柳古文成为新的传统。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
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 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 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 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 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 张籍》、《山石》等。
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
韩愈-传世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韩愈治
学名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 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 十八员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
传世名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 《马 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 示侄孙湘》)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源自韩愈的成语
• “一视同仁”见《原人》。 •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含英咀华”、“同工异 曲”、“动辄得咎”、“兼收并蓄” 、 “细大不捐” 、 “佶屈聱牙” 、“提要钩玄”见《进学解》。 • “悲天悯人”、“从谏如流”见《争臣论》。 • “大声疾呼”见《后十九日复上书》。 • “痛定思痛”见《与李翱书》。 • “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熟视无睹”见《应科目 时与人书》。 • “百孔千疮”、“一发千钧”见《与孟尚书书》。 • “不平则鸣”、“杂乱无章”见《送孟东野序》。 • “慷慨悲歌”见《送董卲南序》。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 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全面理解他们父 亲的志向,认为张巡被杀而许远成了俘虏,便认为 许远是怕死而用言辞向敌人降服了。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 贼抗而不降乎? 许远真的怕死,为什么还要苦苦坚守住那小小的地 盘,吃他所爱之人的肉,来抗击敌人而不投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