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练习题
1.作品在其诞生之初,就是指向特定的读者的。
2.黑格尔把想象视为艺术家天才大小的主要标志,认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
3."张力"的概念是来自于英美新批评。
4.想象建立在人对世界的直接的感受之上,是由人的感觉、知觉和记忆在头脑中形成的最浅近、最基本的形象。
5.审美感知是一切文艺作品接受的起点,而审美感知的起点就主体而言是审美态度。6.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所创立的叙事体戏剧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7.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的观点。
附:参考答案(注:考卷上本题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的,即填涂答题卡,正确为A,错误为B)
1、B
2、A
3、A
4、B
5、A
6、A
7、B
一、练习题
1.最早明确提出"物感"说的,是儒家经典之一的_____。
2.美国心理学家西尔瓦诺·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中将人的创造心理分为_____、_____和_____等三个阶段。
3.感知的审美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与读者之间相互提问与回答的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和阅读效果,主要包括_____和_____两种。
5."内模仿说"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生物学家、美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
6.弗洛姆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思想的综合研究,提出了_____与_____两个概念,作为连接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纽带。
7."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Katharsis)。"这是_____在其_____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附:参考答案
1. 《礼记·乐记》
2. 原发过程继发过程第三过程
3. 新鲜感独特性整体性恒常性
4. 共鸣误读
5. 谷鲁斯
6. 社会无意识社会性格
7. 亚里士多德《诗学》
一、练习题
1.童年经验
2.审美注意
3.审美情绪
4.人本主义心理学
5.高峰体验
6.内觉体验
7.心理类型
8."迷狂"说
9.心理场
10.同化和顺应
11.灵感
12.共鸣
13.内模仿
14.内模仿说
附:参考答案
1.童年经验就是一个人在童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童年体验在作家创作心理的体验生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审美注意是审美态度的具体化。是审美态度面对具体对象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并停留于对象身上的状态。这种注意不同于其他心理注意,它不关注主体的实用的、功利的目的,也不太关注理论的概念的目标,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审美形式的本身。
3. 审美情绪是在审美情境下,人对于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能否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人在审美对象的刺激下产生的情绪反应。
4.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别,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中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之后的"第三种力量"或"第三种思潮"。它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物理的、化学的客体,也反对精神分析学只研究"病态的人",而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健康的人"或"自我实现的人"。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又被誉为"积极的心理学"或"建设的心理学"。
5. 高峰体验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感受到的一种极度快乐的体验。
6. 内觉体验是一种尚无法用明确无误的形象、语词、显形思维或动作表达出来的心理感受。它有认识而无定形,有过程而不具表现性,有体验却不能准确加以分析。生动、质感却又是模糊不稳定的,往往是局部的。与定型的话语或艺术成品相比,是一种前感知的相对朦胧的体验。
7. 西方最早提出心理类型的人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他把人的基本气质归结为四种类型,即胆汁型、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它为揭示人们的行为方式和风格差异提供了内在依据。荣格认为心理类型主要指人格的整合的、总的倾向和特征。
8. 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创作过程是一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的状态。这种诗兴的迷狂使诗人高度兴奋、气象万千、感情激荡、灵感突现,从而"回忆"起神秘的"美的理式",写出垂为后世的诗歌。
9. 心理场是由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心理场是指在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种动态的审美情境或氛围。它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一定的时空环境三个部分,其中审美主体与审美
客体构成相互作用的两极,二者在相互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产生互动关系,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10.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的获得,是一个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下图式结构(即认识结构)的形成与不断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同化与顺应两种心理机制。同化是指把外界的刺激吸收融合到主体原有的图式结构中,使原有的图式结构获得巩固和新的丰富;顺应则是指主体改变或调整自身原来的图式结构以适应客体变化的过程。
11. 灵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有自己完整的认识过程,有自己的思维形态和特点。从本质来看,灵感通常是指一种不期而至的创造性发现,是一种久久萦绕在艺术家心头的创造难题的突然解决。它可能是刹那间涌现在艺术家心头的新的创作思路,也可能是一个新的意象。
12. 共鸣原为物理学术语,指两个震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因共振而发生的现象。在文艺心理学中,共鸣指人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美感时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亦指欣赏者由于自身思想情感与审美对象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相一致,从而被深深打动,体验到了一种情绪上所激动。作为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高峰体验状态,共鸣是读者与本文之间的心理力彼此平衡、契合的结果
13. 内模仿是指人在观照某一个物时,作为主体的人会与对象产生一种情感交流,由于外物运动的作用,人的知觉会按对象的性质内在地模仿对象的运动和情感特征,并享受这种内模仿的快感。
14. 德国美学家和心理学家谷鲁斯认为,内摹仿是一切审美欣赏活动的核心。所谓内摹仿,就是审美主体在内心世界摹仿外界事物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特点,欣赏者同情地分享着旁人的生活和情绪,或者外物的姿态与运动,在心灵中产生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幻觉,即把自我加以变形,投射在对象中去,从而得到一种由摹仿得来的心理愉悦。
一、练习题
1.情感在艺术活动有何作用?
2.什么是文艺活动中的心理场?
3.审美理想的特征是什么?
4.谈一下对"净化:宣泄与补偿的情感代谢"的认识。
5.简述"审美距离说"的基本主张。
6.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基本主张。
7.简述移情说的基本观点。
附:参考答案
1.情感在艺术活动有何作用?
解答:(1)萌动创作欲望──"情动而辞发"情感的萌动推动了想象,想象根据审美情感的愿望捕捉爱与恨的形象。接踵而至的影象激发了情感,甚至愈演愈烈,以至主体不能自已,主体要通过一种途径来渲泻、表现。
(2)影响作品形式--"温柔敦厚"客体(对象)的强大,压抑阻塞了主体心理能量的顺畅释放。艺术家只能采取"状若抽丝"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这样就形成了"温柔敦厚"的怨而不怒的风格。
(3)决定作品的价值--"穷而后工"由于内心感于外物而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作家便只能发愤著书,从深处来思考问题,从深处来要求创作。这样"蚌病成珠"的创作心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