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水之所以清澈晶莹,是因为有源头活水的不断注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我们只有对语文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把创新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创新教育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有效的途径,努力寻找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完美结合。本人认为,要做到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统一,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改变观念,勇于创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都在不断变化;教材在变,高考方案在变,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学观念不得不变。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1、鼓励学生发言,激发创新热情

在学生课堂发言这个问题上,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之间存

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小学生上课时面对所提问题,只要稍微有点懂,就会积极举手,甚至有些孩子担心老师看不到便举起两只手,所以小学课堂里几乎都是举手回答问题;初中生上课时举手答问的人数就已经大大减少;到了高中课堂里就几乎没人举手了。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当老师提问后,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自己故意把头低下,使自己不那么显眼,等到有其他同学回答时,他们会立即抬起头欣赏别人的答案,一脸轻松。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我为什么而活者》一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罗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何乐而不为?

2、加强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新的高考方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帮助学生制定计划,加强训练。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

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1)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2)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3)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4)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

作文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在作文训练中,我认为应当这样:(1)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2)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3)可改一周一篇为两周一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4)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参加各种征文、向社报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3、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高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在教学中能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

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秒度时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丛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二、改进方法,渗透创新

有人对传统的语文教法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家务事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1.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

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要有较高的素养。“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为了能使这桶水能源源不断地流向学生,我坚持参加各类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向创造型教师转变。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创造型老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有独到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学习方法的老师。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创新精神,勇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求异的品质;精通本门学科的知识,熟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创造性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要统筹安排各部分教材的知识点和思维训练点,充分挖掘教材中创造性思维因素,努力使教材变为“学材”。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创造性教学的基本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爱学,变成乐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更新手段,融入创新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近年来各校普遍配置了实物投影,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照样会腻,因为投影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