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晚年小说中的意识流萌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2008年第4期

第32卷(总第148期)

№4,2008Vol.32General,№148

契诃夫晚年小说中的意识流萌芽

马卫红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契诃夫在探索描述人物的心理和意识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晚年创作的一些小说已步入内心审美化

阶段,开始着力于从人的灵魂世界考察外在世界的探索,将描述的焦点对准人物的主观感受,通过人物意识的流动透视其瞬间的心理状态。

在发掘人物心理和意识方面,契诃夫主要采用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的形式。这种艺术方法与西方意识流文学已经很接近,尽管在创作目的和行文风格上与后者有本质的区别,但已经初具意识流的萌芽。

[关键词]心理描写;意识流;内心独白;契机[中图分类号]I1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26

(2008)04-0109-04[收稿日期]2007-03-20

[作者简介]马卫红(1965-),女,湖北荆州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于西方文坛中的一种主要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作为一种新型叙述形式的意识流小说有其对传统文学继承的一面,是在现实主义小说创造的心理描写技巧的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说,没有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们对心理描写所作的创造性的探索,没有他们在这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基础,也很难想象意识流小说家能创造这种以内省为主、具有全新时空关系的新型小说。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革新意识的艺术家,契诃夫晚年创作的一些小说已步入内心审美化阶段,开始着力于从人的灵魂世界考察外在世界的探索,将描述的焦点对准人物的主观感受,通过人物意识的流动透视其瞬间的心理状态。应该说,契诃夫在探索描述人物的心理和意识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一贡献就在于,他在这种探索中另辟蹊径,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技巧,借助人的微观世界来反映外部的宏观世界,使小说在揭示人物的心理流程方面达到了逼真的艺术境界,让人物心理的再现最大限度地接近人的灵魂生活的本来面目。

作为一名医生和艺术家,契诃夫深知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神秘的领域,充满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或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复杂过渡,存在尚未认识的、且因之而神秘莫测的东西,人的心理活动不可能按照纯粹理性

主义的标准进行描述。

因此,在描写人的心理活动和意识变化方面,契诃夫进行了大胆的、可贵的尝试。他试图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表现世纪末人们所特有的复杂心态和悲观情绪,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反映社会现实。创作题材由外转内的变化必然要求作家突破传统的创作范式,而在创作技巧和表现形式上进行革新。这种革新在契诃夫的创作中主要表现为用“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两种方式揭示人物的意识活动。

一、“直接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

描写对象的转变,必然引发描写手法的变革。契诃夫在创作《没意思的故事》时没有像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那样,注重人物生平和人物形象的描写,考证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作用,而是把描述的重心转移到人物内心深刻的精神矛盾和在各种现实关系中情绪的复杂变化上。作者在濒临死亡的老教授的内心活动中,发现了极其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东西,通过老教授的内心独白,自我剖析,让我们看到他的灵魂深处。小说表现的主要对象是老教授的精神状态。对于契诃夫而言,现代人的特点不是表现在他们的秉性和气质上,而是表现在他们特殊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共同的感受上。

在《没意思的故事》中,契诃夫已经开始突破传统小说中由作者出面介绍、描写和评论的框架和模式,直

・109・

接由主人公“我”表现自我意识和主观感受。小说采用“直接内心独白”形式,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既无作者的干预,也无假设的听众。同传统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不同的是,小说并没有让“我”起着客观描述周围环境的作用,只是描述社会生活留在“我”的感觉中的主观印象,这种印象同具有内心独白色彩的心理自我剖析交织在一起,使整篇小说具有近似“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作者深入发掘人物性格深层结构中的矛盾内容,写出“灵魂的深”,充分展示人物内心的感觉、幻觉、冲突、痛苦等意识流程。

《没有意思的故事》的叙述不是靠事件和错综复杂的情节,而是靠时间的进程来推动,这一点在小说的前几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叙述者“我”在一昼夜的时间的连续流动中,从一个叙述对象转向另一个叙述对象:夜晚,失眠,失眠时混杂的思绪,清晨,与妻子见面,妻子的容貌,谈话,想起女儿,女儿童年时的情景,想起儿子,去学校上课,沿途的街景,学校看门人,关于学校的各种新闻,同事,上课时的感想,回家吃午饭……在这一昼夜中,主人公的感受是纷杂的,他的思绪从一个方面转向另一个方面,这种转换没有遵循事件发展的逻辑,而是依靠日常生活的时间。因此,在小说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话题说着说着戛然而止,让位于另一个话题,而后又突然重新出现。这种叙述方式符合“札记”的特点(小说的副标题“摘自一个老人的札记”),没有一定的逻辑可循,以此来凸现人物意识流动的自然性和真实性,以及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琐碎和混乱。

老教授对自己精神上的病症进行诊断,在临死之际突然认识到自己徒有渊博的学识和显赫的声望,因为在他的生活中缺乏“一种主要的、非常重大的东西”,叫做“中心思想”东西,“可是缺乏这个,那就等于什么都没有。”这种思想折磨着他,让他感到异常的痛苦和迷茫,他不断地反省,力求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然而,这些思想却像一堵无法突破的围墙,他只能苦苦徘徊于墙内,而找不到出口。因此,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卡佳以及其他成千上万寻求新生的人们提出的问题,不知道为了使生活变得更光明、更纯洁、更有人性,应该对人们说些什么。他憎恨自己的懦弱,也憎恨自己的冷漠。老教授全部的意识活动折射出的这种自我发现和自我评价,构成小说内容的核心。

由于小说是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核心,作者完全隐没在文本之中。他退居幕后,掩盖自己的主观感情,不以评论者的身份介入,不对人物独白做任何的解释和加工,却把这个老人内心发生的意识活动——对家庭、事业、社会、人生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充分展示出来。在这个活动中,人物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时的迷惑在他对自己、对客观外物的观察中徐徐展开,惊讶、困顿、痛苦、无奈等种种情感浑然陈杂,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契诃夫其他小说中的“内心独白”以及传统小说的“内心独白”相比较,这篇小说的“内心独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内心独白”作为展现人物内心情感活动的一种表现手段,早在18世纪的感伤主义小说中已经出现。在传统小说中,内心独白只是众多叙述技巧中的一种,常常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为作品增添一个小插曲,而且是由作者用直接反映的手段来剖析一个人的内心生活。而在契诃夫的这篇小说中,“内心独白”不是作品中的一个插曲或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是作品的全部。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意识活动不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创作手段,而是作为创作任务之一。小说从头到尾都是人物内心意识活动的展现,作者始终没有介入其中。也就是说,整篇小说不是通过故事情节,而是通过人物复杂的意识活动去发挥它的艺术感染力。读者也只能在人物意识活动中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验现实生活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让读者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人物意识活动与审美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感受人物意识流程的自然与率真:主人公为没有一个使人生有意义的“中心思想”而苦恼万分,为生活中没有真正的和谐、没有美和人性而痛苦。这个故事中虽被称为“乏味的”,而实际上却具有震撼灵魂的力量。

《没意思的故事》的全部情节线索,似断似续地隐伏于主人公层层扩散的意识流程中,心理结构与情节结构和谐交融在一起。很显然,小说的创作手法与传统的倒叙、插叙的手法不同,它不是单线式发展,而是复线式或放射线式的发展。作者让主人公在极短的时间界限内,对自己大半生的经历进行反思,坦露自身灵魂的博斗和心态的轨迹,表现自己精神上最细微的变化,多角度地揭示了人物灵魂之深,从而使人物形象产生丰富的层次,增强了人物性格的透明度和立体感,给人一种独异的审美享受。

二、“间接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

《挂在脖子上的安娜》的开始部分,描述的是十八岁的妙龄少女安娜同渐进老年的官吏阿列克塞伊奇举行婚礼后坐火车去参拜圣地的情景。这一千多字的描述始终围绕安娜内心的情感变化而进行。与《没有意思的故事》不同的是,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采用的是“间接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这两种独白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直接内心独白采用第一人称,而间接内心独白采用第三人称。

对安娜心理活动的描述是沿循她的意识流动的

・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