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休克 (Shock)
学习目标
1. 掌握休克的概念、发展过程及其发生机制。 2. 理解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3. 了解休克时各主要器官的功能变化,机体 代谢改变和细胞损伤。 4. 了解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休克的防治原 则。
概念的引申:
“shock”的音译,原意为“震荡”、“打 击”
休克的病因
1、失血或失液 2、创伤 3、烧伤 4、感染:如内毒素 5、急性心衰 6、过敏 7、强烈神经刺激
休克的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1.失血性休克 2.烧伤性休克 3.创伤性休克 4.感染性休克 5.过敏性休克 6.心源性休克 7.神经源性休克
(二)、按始动环节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 (3)血管源性休克
二、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淤血性
缺氧期、休克失代偿期)
1、微循环状态改变——“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2、微循环状态改变的机制
(1)酸中毒:微血管对儿茶酚胺耐受性↓ (2)局部代谢产物
组胺、K+、腺苷、激肽等
(3)内毒素: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休克 组织胺 激肽(缓激肽) 补体(C3a、C5a)
(4)血液浓缩,粘滞度增大 血浆外渗、血流缓慢、血球压积↑,血小板聚 集、白细胞嵌塞
(三)按血液动力学特点分类
(1)低排高阻型休克(低动力性休克、 “冷休克”)
(2)高排低阻型休克(高动力性休克、 “暖休克”)
休克的分期 微循环的改变
正常微循环示意图
一、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缺血 性缺氧期、休克代偿期)
1、微循环状态改变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2、微循环改变机制:缩血管因子释放↑ (1)儿茶酚胺 (2)血管紧张素 (3)垂体加压素 (4)TXA2 (5)心肌抑制因子(MDF): (6)炎性介质:内皮素(ET-1)、白三烯(LT3)等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临床表现:
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冰冷、出冷汗、 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神志淡漠
休克的概念
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 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 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灌流不足 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 重的病理过程。
病因及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二)按始动环节分类 (三)按血流动力学分类
3、微循环改变的后果:失代偿
(1) 动脉血压降低:
①外周阻力↓ ②心输出量↓ ③回心血量↓
“自我输血”和“自我输液”停止
(2)心、脑血液供应↓
休克期临床表现
BP 少尿、无尿 皮肤紫绀,出现花纹 神志淡漠昏迷
三、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期、DIC 期、难治期、不可逆期)
1、微循环状态改变——“不灌不流” 血液浓缩 血管麻痹 微血栓形成 血流停止
• 急性肾衰竭 • 急性呼吸衰竭 • 急性心力衰竭 •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Leabharlann Baidu防治原则
(Principles of shock treatment)
一、病因学防治
二、发病学治疗
(一) 改善微循环, 恢复微循环灌流量。
1.扩充血容量---量需而入
2.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
(二)纠正酸中毒 (三)改善细胞代谢,防治细胞损害 (四)体液因子拮抗剂的使用 (五)防止器官功能衰竭
3、微循环改变的后果:代偿
(1)维持动脉血压:
①外周阻力↑ ②心输出量↑ ③回心血量↑
“自我输血”:小静脉收缩(容量性血管) “自我输液”:毛细血管内压↓→组织液回流↑ 循环血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ADH
(2)血流重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
脉搏细速,脉压减少 尿量减少,肛温降低 脸色苍白,四肢冰冷 出汗 烦躁不安
2、微循环改变机制
(1)血液流变学改变
血液浓缩、血浆粘度增大,血流缓慢,血小板、红 细胞聚集
(2)内皮细胞损伤
缺氧、酸中毒、内毒素,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3)组织因子(Ⅲ因子)入血
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4)红细胞破坏 (5)内毒素的作用
3、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DIC形成+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4、临床表现
血压 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休克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一、细胞的变化(最基本) 二、器官功能的改变
细胞的变化
(一)细胞代谢障碍
1、能量代谢障碍 糖酵解↑→乳酸↑、 ATP生成↓
→钠泵障碍→细胞水肿和高血钾
2、代谢性酸中毒 ①糖酵解 ②肝功能受损 ③肾功能障碍
细胞的变化
(二)细胞的损伤
1、细胞结构破坏→坏死 2、凋亡
器官功能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