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的平仄及拗救

诗律的平仄及拗救
诗律的平仄及拗救

《诗律的平仄与拗救》专题

一、平仄的含义

律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如果不讲究平仄,一首诗尽管是八句,也不能叫做律诗。

这里所讲的平仄,是就中古汉语的声调而言的。中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四种声调就可以分为平仄两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声、去声和入声。例如:广西民族大学。

二、怎样识别入声字

广西籍的学生要是自己的母语是白话或平话的,就不难辨别中古的入声字,因为白话、平话均保留了中古的入声字。只要用白话、平话读,发音短促,以[-p]、[-t]、[-k]收尾的字,一般是入声字。例如:

接、立、集、十、级;[-p]

骨、发、笔、一、物;[-t]

屋、竹、六、局、国。[-k]

介绍几种分辨入声字的方法

1.普通话的平声字(包括阴平、阳平)中凡带鼻音韵尾n、ng的字都是中古的平声字,而非入声字。例如:南、宁。

2.普通话阳平调中,凡是不带鼻音韵尾n、ng而声母为b、d、g、z、zh、j的字,是中古的入声字;其他声母则有入声字,也有平声字。例如:ba(拔)、da(答)、guo(国)、za(杂)、zha(扎)、jia(颊)等字。

3.üe韵的字(包括yue、jue、que、xue、nüe、Lüe等音节),除个别外(如“嗟jue1”、“瘸que2”“靴xue1”)都是古入声字。例如:yue(约)、jue(绝)、que(却)、xue(学)、nüe(虐)、Lüe(掠)等字。

4.与下面这些音节同音的字,在普通话中不论念哪类声调,都是入声字:fa(发1乏2法3)、la(拉1邋2蜡4)、za(咂1杂2)、de(得2德2)、te(特4忒4)、le

(乐4勒4)、ce(策4测4)、se(涩4色4)、bie(别2蹩2)、pie(瞥1撇2)、die(跌1叠2)、tie(贴1铁3)、nie(捏1聂4)、zhuo(桌1琢2)、chuo(绰1辍4)、shuo (说1朔4)、kuo(阔4括4)。

5.入声字类推。如知道“白”是入声字,那么从“白”得声的字,一般是入声字(如:伯泊bo2魄po4)。如知道“合”是入声字,那么从“合”得声的字,一般是入声字(如:盒答鸽)。如知道“出”是入声字,那么从“出”得声的字,一般是入声字(拙茁倔)。

三、如何掌握五言律诗四种标准的平仄格式

1.五言律诗的平仄,可以看成是在“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音节形成的。这就有了四种基本句式:(甲)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乙)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丙)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丁)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这四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了四种不同格式的五言律诗。“平仄相间”

2.每句诗的最后三个字不能全是“平”或全是“仄”。

3.偶句押平声韵。

4.同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要“对”(出句与对句的平仄是对立的)。

5.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要“粘”(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或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示例:

出句对句

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平。首联

〇〇〇〇仄,〇〇〇〇平。颔联

〇〇〇〇仄,〇〇〇〇平。颈联

〇〇〇〇仄,〇〇〇〇平。尾联

四、课堂练习

渡荆门送别李白

(详见课本1008页)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标准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实际平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标准格式)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实际平仄)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标准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实际平仄)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标准格式)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实际平仄)

(李白的这首诗算是律诗吗……)

五、律诗的拗救

(一)什么是拗救

违反了平仄格律就叫“拗”,对拗的地方进行补救就叫“救”。

(二)关于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问题。

这个口诀大致上是对的,但要注意以下几种拗救的情况。

(三)关于拗救的几种情况

1.七言(丁)种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的第五个字(五言第三个字)绝不允许由“仄”变“平”,否则就会出现“三平调”。所谓“三平调”,是指句末连续出现三个平声字的这种情况。“三平调”是近体诗不允许的,是没有办法补救的。

2. 七言(乙)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个字(五言第一个字)不能由“平”变“仄”,否则就“犯孤平”。“犯孤平”是指乙种句除了韵脚以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但“孤平”可以救。救的办法就是七言句的第五个字由“仄”变“平”,五言句的第三个字

五言律诗的平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必须讲究平仄,这可以说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使用平仄的规则,一直影响到后来的词、曲。在五言律诗中,平仄只有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就是:仄仄平平仄a,仄仄仄平平 A。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平 B。 每句后的英文字母表示每种格式:a、A都是仄头(仄声开头),b、B都是平头(平声开头)。有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仄起式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 [唐] 杜甫 对月哪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发,笑舞拓秋窗。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从军行 [唐]杨炯烽火照五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云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平起式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春日登楼怀归 [宋] 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答白刑部闻新蝉 [唐] 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一、三、五、七这四个出句开头两个字如果是平头,那么二、四、六、八四个对句开头两个字就必须是仄头;出句如果是仄头,对句就必须是平头。这叫做“对”。律诗共八句,出句和对句合称为一联。一共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上一联的对句如果是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果是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仄头。这叫做“粘”。五言排律是五言律诗的延长,五言律绝是五言律诗的减半,因此,五言排律或五言律绝都只要依照五言律诗的平仄,不违反“粘”“对”的规则就可以了。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目录 (一)概述 (二)平仄 (01)关于近体诗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03)“对”和“粘”的规则 (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 (05)五言律诗 (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07)格式以外的规则 第一、“一三五不论” 第二、“孤平拗救” 第三、“三四字互救” 第四、“对句相救” (08)简便的公式 (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 (10)小律和排律 (三)对仗 (01)律诗的结构 (02)对仗的基本含义 (03)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 (04)工对的追求 (05)宽对的必要 (06)“合掌”之忌 (四)诗韵 ………………………………… (01)关于押韵 (02)诗韵和新韵 (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04)关于平水韵 (05)现代人用诗韵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06)关于邻韵 (07)关于诗韵改革 (五)关于词 (01)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 (02)词的平仄 (03)词的句子长短 (04)词的对仗 (05)词的押韵 (06)词韵

(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 (一)概述 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二)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诗律的平仄及拗救

《诗律的平仄与拗救》专题一、平仄的含义 律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如果不讲究平仄,一首诗尽管是八句,也不能叫做律诗。 这里所讲的平仄,是就中古汉语的声调而言的。中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四种声调就可以分为平仄两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声、去声和入声。例如:广西民族大学。 二、怎样识别入声字 广西籍的学生要是自己的母语是白话或平话的,就不难辨别中古的入声字,因为白话、平话均保留了中古的入声字。只要用白话、平话读,发音短促,以[-p]、[-t]、[-k]收尾的字,一般是入声字。例如: 接、立、集、十、级;[-p] 骨、发、笔、一、物;[-t] 屋、竹、六、局、国。[-k]

介绍几种分辨入声字的方法 1.普通话的平声字(包括阴平、阳平)中凡带鼻音韵尾n、ng的字都是中古的平声字,而非入声字。例如:南、宁。 2.普通话阳平调中,凡是不带鼻音韵尾n、ng 而声母为b、d、g、z、zh、j的字,是中古的入声字;其他声母则有入声字,也有平声字。例如:ba(拔)、da(答)、guo(国)、za (杂)、zha(扎)、jia(颊)等字。 3.üe韵的字(包括yue、jue、que、xue、nüe、Lüe等音节),除个别外(如“嗟jue1”、“瘸que2”“靴xue1”)都是古入声字。例如:yue(约)、jue(绝)、que(却)、xue(学)、nüe(虐)、Lüe(掠)等字。 4.与下面这些音节同音的字,在普通话中不论念哪类声调,都是入声字:fa(发1乏2法3)、la(拉1邋2蜡4)、za(咂1杂2)、de (得2德2)、te(特4忒4)、le(乐4勒4)、ce(策4测4)、se(涩4色4)、bie(别2

杜甫《登高》诗歌鉴赏

杜甫《登高》诗歌鉴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

“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

七律平仄表

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基本句式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1、平起首句起韵型 2、平起首句不起韵型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3、仄起首句起韵型4、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律诗的平仄

【第四节律诗】 一、律诗的平仄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的每一句的每一个字,该平该仄,都必须逐字讲究。用字不合平仄格式,就不是律诗。这种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五言律诗只有四种平仄格式,七言律诗也只有四种平仄格式。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种句型,如下: (1)仄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 (二)七言的平仄 和五言一样,七言也只有四种句型,如下: (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七律的平仄 (1)仄起不入韵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十六唐) 仄仄平平平仄仄,剑外忽传收蓟北,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却看妻子愁何在,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漫卷诗书喜欲狂。kuá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白日放歌须纵酒,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青春作伴好还乡。xiā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即从巴峡穿巫峡,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便下襄阳向洛阳。yáng * “看”在这里作平声。 (2)平起不入韵式 野望杜甫(十三豪) 平平仄仄平平仄,西山白雪三城戍,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南浦清江万里桥。qiáo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海内风尘诸弟隔,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天涯涕泪一身遥。yáo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惟将迟暮供多病,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未有涓埃答圣朝。cháo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跨马出郊时极目,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不堪人事日萧条。tiáo (3)仄起入韵式 书愤陆游(十四寒) 仄仄平平仄仄平,早岁那知世事艰?jiān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原北望气如山。shān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楼船夜雪瓜州渡,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铁马秋风大散关。guān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塞上长城空自许,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镜中衰鬓已先斑。bān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出师一表真名世,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千载谁堪伯仲间?jiān (4)平起入韵式 贫女秦韬玉(十六唐) 平平仄仄仄平平,蓬门未识绮罗香,xiāng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拟托良媒益自伤。shā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谁爱风流高格调,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共怜时世俭梳妆。zhuā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敢将十指夸针巧,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不把双眉斗画长。chá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苦恨年年压金线,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他人作嫁衣裳。sháng 三、律诗平仄的变通 律诗的平仄格式要求严格,但也有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地方也可以变通。细心的朋友也许不难发现,在前面所举的例子中,平仄关系都与要求不一致,难

拗句和拗救

拗句和拗救 拗句和拗救【一】 常见的对于“拗句”的定义是: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但是这一定义非常模糊,它没有把拗句和病句区分开(因为除了4个基本句式,其它的都可以称为“不依常规”),因而无法正确地解释其内涵。我通过对全部的具体的句型进行分析归类,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同时我觉得“拗句”绝对有别于“病句”,必须抓住“拗句”和“拗救”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得出了一个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定义——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我的方法是穷举法,即列出全部可能的平仄组合(即使是最不可能的五连平)。必须说明,为了方便起见,所罗列句型限于五言(因为七言句型可以通过五言句首增两字推出来)。 用数学方法可以算出,五言句的全部平仄组合是32种。我将之分为3个大类,5个小类,这已经涵盖了所有的种类。 第一大类:律句(无须被拗救的句式,8种),又分为: I. 4个基本句式: A1 仄仄平平仄 A2 平平仄仄平 A3 平平平仄仄 A4 仄仄仄平平 II. 4个基本句式的变体: B1 平仄平平仄——A1的变体 B2 平平平仄平——A2的变体 B3 仄平平仄仄——A3的变体 B4 平仄仄平平——A4的变体 第二大类:拗句(已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完成对句救的句式,7种),又分为: I. 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 C1 仄仄仄平仄——A1的变体 C2 平仄仄平仄——A1的变体 C3 仄平平仄平——A2的变体,称为“句内救孤平” C4 平平仄平仄——A3的变体,称为“特拗” II. 不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即必须配合特定的出句或对句): D1 仄仄平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 D2 仄仄仄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 D3 仄仄平仄平——A4的变体,出句必须为C4,也称为“特拗” (D3是否可以单独使用还存在争议)

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诗歌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一、五绝平仄 1.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例:《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2. 五绝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例:《哥舒歌》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3.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听筝》李瑞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4.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例:《闺人赠远》王涯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 流芳不待人二、五律平仄 1.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3.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可改为平平仄仄平 2.五律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例:《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4.五律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备战中考:最完整的诗词知识大全

最完整的诗词知识大全 【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拗救、撞韵、挤韵,死韵、活韵

拗救、撞韵、挤韵,死韵、活韵 拗句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 拗救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一些特定的格式,如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是拗句的一种。但由于比较常用,自然跟一般拗句不同了。 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出句自救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而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但七律这个也不是绝对的,也可“三拗五救”)式。 如 “凉风起天末”, “平平仄平仄” 王维的《观猎》的尾联出句 “回看射雕处”, “平平仄平仄” 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 “庾信平生最萧瑟”, “仄仄平平仄平仄” 都属于这种情况。 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如,“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平平平仄平”(七律则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即第

词牌平仄表

词牌格律平仄表 符号:○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词牌录 1.菩萨蛮 ⊙○⊙●○○▲,⊙○⊙●○○▲。⊙●⊙○△,⊙○○●△。 ⊙○○●▲,⊙●⊙○▲。⊙●●○△,⊙○⊙●△。 2.绮罗香 ●●○○,○○●●,⊙●●○○▲。⊙●○○,⊙●●○○▲。●⊙⊙,⊙●○○,●⊙●,⊙○○▲。●○○,●●○○,⊙○⊙●●○▲。 ○○○●●▲。○●○○⊙●,⊙○○▲。⊙●○○,⊙●●○○▲。●⊙⊙,⊙●○○,●⊙●,⊙○○▲。●○○,●●○○,●○○●▲。

3.千秋岁 ⊙○⊙▲,⊙●○○▲。⊙●●,○○▲。⊙○○●●,⊙●○○▲。○⊙●,⊙○⊙●○○▲。 ⊙●○○▲,⊙●○○▲。⊙●●,○○▲。⊙○○●●,⊙●○○▲。○⊙●,⊙○⊙●○○▲。 4.沁园春 ⊙●○○,●●○○,⊙●⊙△。●⊙○⊙●,⊙○⊙●,⊙○⊙●,⊙●○△。⊙●○○,⊙○⊙●,⊙●○○⊙●△。○○●,⊙○○●●,●●○△。 ○○●●○△,●⊙●○○⊙●△。●⊙○⊙●,⊙○⊙●,⊙○⊙●,⊙●○△。⊙●○○,⊙○⊙●,⊙●○○⊙●△。○○●,●○○●●,⊙●○△。 5.清平乐 ○○⊙▲,⊙●○○▲。⊙●⊙○○⊙▲,⊙●⊙○⊙▲。

⊙○⊙●○△,⊙○⊙●○△。⊙●⊙○⊙●,⊙○⊙●○△。 6. 青玉案 ⊙○⊙●○○▲,●⊙●○○▲。⊙●⊙○○●▲。●○○●,●○○▲。⊙●○○▲。 ⊙○⊙●○○▲,⊙●○○●○▲。⊙●⊙○○●▲。●○○●,●○○▲。⊙●○○▲。 7.高阳台(庆春泽) ⊙●○○,○○●●,⊙○⊙●○△。⊙●○○,⊙○⊙●○△。⊙○⊙●○○●,●○○、⊙●○△。●○△,⊙●○○,⊙●○△。 ○○●●○○●,●○○⊙●,⊙●○△。⊙●○○,⊙○⊙●○△。⊙○⊙●○○●, ●○○、⊙●○△。●○△,⊙●○○,⊙●○△。 8.鹊桥仙

诗词格律术语大全

诗词格律术语大全 许多人都喜欢诗词,但是诗词从古自今发展而来,形成了许多有关诗词的术语,有些诗词术语可以根据字面来理解,但是有些关于诗词的词语并不容易理解,下面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些有关诗词的专业术语解释: 诗-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上古即有之,后世渐有演变。一般具有短句、押韵等特点。 词- 又称诗余、琴趣、曲子、曲子词、长短句、近体乐府等,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词最初专为演唱而作,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词有特定字、句和音、韵的要求(即格律),每种格律对应一个词牌,有相应的词牌名。 音- 指声调高低而言,一般低者为“平”,高者为“仄”,平仄又可分“平”、“上”、“去”、“入”四声。 韵- 又称辙,指发声时的尾音,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在用韵的文学作品中具有相同或相类尾音的一组字参差交替出现,能

使得朗读作品时具有连贯和谐的美感。用韵是诗词的主要特点之一。 平仄- 声律专名。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平仄。 四声- 即古代汉语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平道莫低昂,平声包括阴平(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一声)和阳平(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二声);上声高呼猛烈强,上声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三声,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四声,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在现代汉语拼音中未保留,但很多地方方言依然保留了入声的发音。 押韵- 亦称“合辙”、“压韵”。作诗词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旧因押韵,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数变格。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格律- 对诗词字、句、音、韵的格式化描述。 词牌- 即词的体例,包括词牌名和该词牌的格律。

最完整的诗词知识大全

最完整的诗词知识大全 最完整的诗词知识大全 【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渐少。 【五言诗】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 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曲】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格律诗之拗救全解

什么是坳句? 在格律规定可平可仄之外的字位,若更动了平仄,便出律了,这样的诗句叫做“拗句”(除特拗句外)。特拗句下面会讲解。 2,什么叫拗救?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要注意补救的字一点要在指定的位置,更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如何拗救后面会讲解。 3,什么叫做特拗句子?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这种写法已经千年有余,最先是江西派的诗人创立的,以后诗界就认可了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七言举例例句是:任是深山更深处 原格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更改后:平仄平平仄平仄 这就是特拗句,但我要重申:如果你写成了特拗句式,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就不得再任意了。(七言的第一字可以任意)。 4,什么叫做尾三平? 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对句结尾连用了三个平声字,此为律诗的忌讳,应当杜绝。即在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了;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了,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如: 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 平平仄仄平平平。 又如: 春光绣画秦川明。(杜牧) 平平仄仄平平平。 “三平尾”在古诗中较多,近体诗被认为是诗家“大忌”,主要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如果犯了“忌”,在吟诵时,就会感觉不协调,破坏了诗歌的音律美。近体诗忌三平尾。 5,什么叫尾三仄? 尾三仄就是指出句结尾连用三个仄声字,也叫“三仄脚”,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应平而仄了,写成了“仄仄平平仄仄仄”;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中,第三字应平而仄了,写成了“平平仄仄仄”,造成收尾三字均为仄声的情况。如: 依法修行可入道 仄仄平平仄仄仄 修改一下: 依法修行能入道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平尾和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6,什么叫做犯孤平? 格律诗的一个句子中,全句除韵脚平声字以外,句子中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这叫做“犯孤平”。此慨念针对七言诗,五言诗没有那么严格,不可误会。五言只有一种句式是孤平,即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成了“仄平仄仄平”,这就是孤平,但可以拗救。稍后讲解。现在诗界里关于五言句式孤平的问题众说纷纭,如下请看例句 野店正分泊 仄仄仄平仄:不是孤平!

五言律诗的平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 本文是关于五言律诗的平仄,感谢您的阅读!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必须讲究平仄,这可以说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使用平仄的规则,一直影响到后来的词、曲。在五言律诗中,平仄只有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就是:仄仄平平仄a,仄仄仄平平A。平平平仄仄b,平平仄仄平B。 每句后的英文字母表示每种格式:a、A都是仄头(仄声开头),b、B都是平头(平声开头)。有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1)仄起式(首句第一字是仄声)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出句第一个字都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押韵,就是仄仄仄平平A,其余不变。)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唐]杜甫 对月哪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发,笑舞拓秋窗。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首句不入韵)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五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云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首句入韵) (2)平起式(首句第一字是平声)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仄仄平

平仄a,平平仄仄平B。(出句第一个字都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句最后一字押韵,就是平平仄仄平B,其余不变。)春日登楼怀归[宋]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首句不入韵)答白刑部闻新蝉[唐]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首句入韵) 一、三、五、七这四个出句开头两个字如果是平头(即平平),那么二、四、六、八四个对句开头两个字就必须是仄头(即仄仄);出句如果是仄头,对句就必须是平头。这叫做“对”。律诗共八句,出句和对句合称为一联。一共有四联,。分别是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和尾联(七、八句)。上一联的对句如果是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果是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仄头。这叫做“粘”。五言排律是五言律诗的延长,五言律绝是五言律诗的减半,因此,五言排律或五言律绝都只要依照五言律诗的平仄,不违反“粘”“对”的规则就可以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平仄韵律

平仄韵律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不想太过受限于平仄的其实知道这些就够了,但如果像我一样的考据癖……你就只能把平水韵背下来了,因为古今很多字音真的是不同的。 接下来是韵律。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 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律诗的孤平、拗救、平仄

律诗的“孤平”和“拗救”: A·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律的四种基本句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诗的孤平和拗救 孤平是B型句B·仄仄平平仄仄平说的。B型句七律第三字,五律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叫犯孤平。具体说来,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平仄仄平。 其所以称为孤平,是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孤平是律诗的大忌。在唐人的律诗中,很难发现孤平的句子。但是应该注意:犯孤平只指B型句,仄收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例如,李白的“此地一为别”,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都只算拗句,不算孤平。 所谓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具体的说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拗救。格式有三种: (一).b型句拗救:五律的平平平仄仄改为平平仄平仄。 如:王维的“寒山转苍翠”。李白的“凉风起天末”。 七律的仄仄平平平仄仄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杜甫的“蜀主窥吴幸三峡”。这就是说:五律的第三字拗,第四字救;七律的第五字拗,第六字救。 诗人们最喜欢把这种拗句用在尾联的出句,即第七句。例如: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在唐宋的律诗中,这种拗句几乎和常规的B型句一样常见,因此可以认为不是拗句而是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注意:这样拗救的句子,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 (2).B型句的拗救:五律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平平仄平。七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仄平仄平。如 苏轼的“溪柳自摇沙水清”。前面讲到B型句五律(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七律(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就必须在五律的第三字七律的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 (3).a型句的拗救:五律的仄仄平平仄,如果用了仄声,诗人往往在对句第三字改用个平声字来补救。 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如李白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杜甫的“鸿雁几时到,江南秋水多”。七律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如王维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这种拗救常常和B型句的拗救结合起来。例如李商隐的“薄宦梗犹泛,故园芜欲平”。“梗”是A型句的拗,“故”是B型句的拗,“芜”字两救。 前人学诗有两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句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的平仄则是固定的,为什么不提第七字呢?因为第七字平仄的固定是容易了解的,就用不着说了、这是就七律说的。如果是五律,那就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是对于仄收的句子(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平仄仄)而言,对于平收的句子A·平平仄仄仄平平B·仄仄平平仄仄平就不然了。不是犯孤平(B·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是三平尾平平仄仄仄平平:结尾连续三个平声。三个平声也叫三平调,是古风专用的形式。(这儿不在讨论) 由b d g j zh z这六个不送气声母所组成的阳平声调的字 zhuo chuo shuo ruo fa fo la ye ce这些音节的字,不论四声 -ue韵字中,除“嗟、瘸、靴”外 b p m d t n l和-ie相拼的字

汉语五七言绝律诗平仄表

汉语五七言绝律诗平仄表 (注意:1.色字要押韵2色字句要对偶3.色字句也要对偶) 1.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2.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4.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乙.七言律诗平仄表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五言绝诗平仄表 1.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2.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4.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丁.七言绝诗平仄表 1.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字表教学内容

平仄字表

一、平仄 平仄,是格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格律诗的平仄规则,简单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句的平仄规定——交错。 在一句当中,构成句子的字(词)的平仄音是交替出现的。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五言诗的平仄规则。如果是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句子前面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头。请看下面的对照: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以上可以看出,句子的平仄规则一共有八种,其中五、七言各四种。只要记住五言四种,七言加两字就可以记住这八种基本格式了。 (二)联的平仄规定——相对。 每两句诗叫做“一联”,每联的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出句与对句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平仄相反,也叫相对(对立)。如: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首诗的第一句是平收的句式,那么这一联(首联)的对句就不是完全相对的了。例如: 出句:平平仄仄平 对句:仄仄仄平平——对句第三字与出句第三字就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五字因为用韵,所以也是相同的。 出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句的第五字与出句第五字也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七字因为用韵的关系,所以也是相同的。 这是由于诗的韵脚的要求造成的,只要记住这点细微的差别就可以了。(三)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相粘。 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从第一到第四联,分别叫做首、颔、颈、尾联。绝句由两联四句组成,第一联和第二联分别叫做首联和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是:后一联出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是相同的。(因为第一个字往往可平可仄,所以有的书中只说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其实意思是一样的)。例如: 五月天山雪,——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平[平]仄仄平。——首联对句第二字“花”,平声。 笛中闻折柳,——平[平]平仄仄,——颔联出句第二字“中”,平声。粘。 春色未曾看。——仄[仄]仄平平。——颔联对句第二字“色”,仄声。 晓战随金鼓,——仄[仄]平平仄,——颈联出句第二字“战”,仄声。粘。 宵眠抱玉鞍。——平[平]仄仄平。——颈联对句第二字“眠”,平声。 愿将腰下剑,——平[平]平仄仄,——尾联出句第二字“将”,平声。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