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一、变量的概念变量(变项)(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例如:光的强度可以由弱变强,呈现的时间可以由短变长,智力的IQ可以由小变大,这些都属于量的变量。
又如,人的性别有男女,人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这些是质的变量。
质的的变量有时可以用数字代替类别,以便于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种类(一)自变量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
自变量一词来自数学。
在数学中,y=f(x)。
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
将这个方程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1、自变量的特点(1)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2)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3)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5)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6)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实验心理学变量名词解释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变量:是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作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自变量:是实验者依据实验目的,加以确定并操作执行的实验条件。
自变量的分类:1.刺激特点的自变量:不同的实验处理。
2.环境特点的自变量:温度、湿度、照明度、噪声以及是否有他人在场等。
3.被试特点的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身心(身高、体重;气质、性格)特点,只能选择,不能改变。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变量:如人的情绪(被音乐或视频诱发)、学习方法、动机水平。
自变量的控制:1.要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通过操作程序和测量方法呈现其意义。
要能重复试验。
2.确保自变量操作的严密性:防止与其他变量发生混淆3.进行预实验因变量:是根据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结果,是主试应该给予观察、记录或测量的变量。
确定(因变量的指标):1.反应的正确性:给被试某个刺激,看被试反应的对错。
2.反应速率:被试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或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次数。
3.任务难度:要求被试完成的作业有难度等级,然后测量被试所达到的水平。
4.反应的强度:常为生理指标,也有情绪等行为指标。
良好的反应变量指标考虑的问题:1.可靠性:反应指标要有一定的信度,即多次测量结果一致。
2.有效性:因变量的指标能有效反应自变量的变化。
3.敏感性:自变量变化会引起相应反应变量的变化。
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无关变量:除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而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无关变量的种类:1.自变量以外的一切被试变量(机体变量)。
2.自变量以外的一切环境变量3.具体的实验技术引起的系统误差:包括练习误差、疲劳误差、顺序误差、习惯误差、期望误差、动作误差。
4.实验过程中的人工效应:由于实验程序以及主、被试因素引起的使实验失灵的系统误差。
1)实验者效应:由于主试的期望、性别和形象等因素所产生的系统误差。
2)霍桑效应:被试知道参与实验而造成的效应3)安慰剂效应:被试没有参与条件改变,但也有效应。
如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可以通过盲实验避免。
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1 引言心理实验和其它学科的实验一样,都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规律。
心理实验所要观察的是心理活动的规律,由于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不可能被直接观察到,只有从他的行为表现和言语反应间接的了解,因此,心理实验往往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记录被试的反应来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做心理实验之前,必须明确这个实验的目的,也就是明确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根据这个问题就可以确定这个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它是有实验者在实验中按照研究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控制或有意加以改变因素,他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它应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并且要用数量来表示,具有可操作性。
控制变量,心理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以外,对所有能够影响因变量的因素都要进行控制,使其它实验条件保持恒定。
额外变量就是实验中应该控制的变量。
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测定“知道结果”的反馈信息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验明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2 方法2.1 被试某大学两名女大学生,一名年龄20岁,一名年龄22岁。
2.2 实验仪器白纸若干,直尺若干2.3 试验程序让被试甲坐在桌旁边,桌上放好画有3cm的黑色线段的白纸(令线段垂直于桌子边缘)和编号为“甲1”的白纸,用挡板挡住被试的视线,使其看不到自己画好的线和画线的手。
给予被试指示语:“请你用你平时写字的手拿好铅笔,眼睛看着这张白纸上的黑色竖线,我们会在纸上放直尺,用笔在白纸上的直尺旁画竖线,要按照你看到的长短来画,只要你认为画的和看到的一样长就可以了。
画的时候,你不能看自己的画线的手和画好的线。
一共画20次,从左到右,我会帮助你移动直尺,你的手臂不要移动。
”等被试明白后开始实验。
实验过程中,扶好挡板,帮助被试移动直尺,在被试完成20条竖线后结束。
主试换用白纸甲3,给予指导语:“现在请你还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再画20条线。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一、变量的概念变量(变项)(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例如:光的强度可以由弱变强,呈现的时间可以由短变长,智力的IQ可以由小变大,这些都属于量的变量。
又如,人的性别有男女,人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这些是质的变量。
质的的变量有时可以用数字代替类别,以便于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种类(一)自变量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
自变量一词来自数学。
在数学中,y=f(x)。
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
将这个方程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1、自变量的特点(1)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2)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3)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5)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6)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实验变量在实验中,变量是指可以变化或被操纵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或改变的变量,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的变化。
例如,在研究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时,记忆方法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是研究者想要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在上述例子中,记忆效果就是因变量。
控制变量则是那些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但研究者不希望其发挥作用的变量。
比如,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需要在实验中保持恒定或加以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设计常见的实验设计有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被试间设计是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处理。
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实验顺序对结果的影响,但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导致误差。
被试内设计是让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优点是能够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但可能存在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混合设计则结合了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特点,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包含两种设计方式。
三、实验误差实验误差是指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之外,其他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设计或测量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具有方向性和稳定性。
例如,测量仪器不准确会导致每次测量结果都偏高或偏低。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在多次测量中会相互抵消。
为了减少误差,研究者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控制无关变量,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并进行重复实验。
四、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它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感知、注意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简单反应时是指对单一刺激做出的反应时间,例如看到红灯就按下按钮。
选择反应时则是在多个刺激中选择一个做出反应的时间,比如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中,看到绿灯按下按钮。
心理学试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结果: (1)当注视框变量到目标开始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 CTOA) 较短时,同无效提示相比,有效提示条件下目标觉察要快。 (2)当CTOA较长(超过300毫秒)时,同无效提示相比,有效 提示条件下目标不仅没有变快,反而变慢。 长CTOA条件下所观察到的这种现象,称为返回抑制 (inhibition of return )。 如果CTOA变化范围为0~200毫秒,则只能观察到有效提示的促 进作用;如果为300~500毫秒,则只能观察到有效提示产生的抑 制效应。
解决办法:(1)查阅文献 (2)有时可做一些预备试验
(二)检查点和间距的确定 检查点是指自变量的不同取值(通常称不同
的水平)。 检查点通常为2-5个 间距大小也需慎重考虑,太小可能观察不到
操纵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太大则可能 遗漏某些重要变化。
二、因变量的观察
良好因变
1
量需要具
2
备的五个 3
环境变量 ? 来源于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变化 ? 如:温度、湿度、噪声…
被试变量 ? 来源于被试的特征 ? 也称分类变量、机体变量
被试固有的、或 多或少带有永久 性的特征(如性
别、年龄等)
暂时的被试变量, 指被试的一些短 暂的经历或体验 (如遭遇自然灾
害等)
被试 变量
被试的一些行为 分类(如习惯等 )
(2)操纵的自变量和保持恒定的额外变量可能产生交互 作用。
四、随机化法 (randomization)
实验:为研究空间位置联想能否改善60~65岁老年人的记忆 成绩,研究者决定向被试呈现 32个代表物体名称的词。每个 词呈现4秒,要求被试尽可能多的记住这些词。所有词呈现完 后,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呈现过的词。 实验分为三种条件:1.指导语鼓励被试尽力联想每个词所代 表的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典型的空间位置(位置联想记 忆);2.指导语鼓励被试尽力产生联想,但并告诉被试具体 作何联想;3.指导语只是简单的告诉被试记住这些词。 假设有30名老人自愿参加此项实验,那么应该如何分配被试
心理学实验法的三大变量定义特点及种责
心理学实验法的三大变量定义特点及种责刺激变量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s,简称S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具有多种形式:(1)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前者如声、光、电、温度、气味等刺激,后者如由言语、表情和动作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如蔑视、关怀、期待、命令等);(2)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前者如具体的人、事、物及其变化,后者如文字、符号、讯号等;(3)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前者来自机体外部环境,后者来自机体内部的变化,如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使用药物对机体的影响等以及头脑中浮现出来的思想、观念、欲望等。
机体变量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简称O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个体包含两类特征。
物种特征和个体特征、各物种的所有个体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的形态特征和遗传上的性状综合,在生理上和行为上也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
例如,一只猴与一条狗,对待同样的刺激,其行为反应有很大差异;但是如果是几只猴或几条狗,各自相比较,其行为反应则很相似。
这是物种差异之故。
同一物种中个体之间也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个体差异,例如人们在性别、年龄、学历、经历、健康状况、智力水平、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自我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个体特征有些是生理上的,有些是心理上的;有些是比较持久的,有些是经常变动的。
反应变量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s简称R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人的行为反应可分为言语行为反应和动作行为反应.反应变量是极其多样化的、我们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分析。
反应速度上的差异,如人们在完成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或一定时间里完成作业数量上的不同等。
反应正确性上的差异,如计算的正误次数,击中靶的次数或离中心的距离的不同等。
反应难度上的差异,即对不同难度的作业(如记忆广度、智力量表)人们所能达到的水平的不同以及反应次数和强度上的差异等等。
心理学研究中变量的种类及控制
因变量
01 定义
因变量是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需要测量的变量, 反映自变量的影响效果。
02 特点
因变量应当是可测量的,并且能够客观、准确地 反映自变量的变化。
03 作用
因变量是实验中用来验证假设和揭示因果关系的 变量。
无关变量
定义
无关变量是指在心理学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其他变 量,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THANKS
感谢观看
恒定法
确保实验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经 历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以消除潜 在的干扰因素。
控制实验环境
01 实验室环境
在实验室中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02 实验设备
使用标准化的实验设备和工具,以确保实验过程 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03 实验参与者
确保参与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特征与实 验目的相匹配,以提高实验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伦理问题
在实验中需要遵循伦理原则,保护被试 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伤害。
变量控制不严格
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无关变 量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问题
在实验设计时需考虑内部效度和外部 效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 性。
样本偏差
在实验中需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 性,避免因样本偏差而导致结果的偏 颇。
靠性。
代表性原则
02
确保所选变量能够代表总体,避免以偏概全。
可操作性原则
03
确保所选变量能够进行实际测量和操作,以便进行实验控制和
数据分析。
变量的确定方法
文献综述法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已有 研究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理论,确定研 究中的关键变量。
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有关反馈对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的研究何晶鞠茏梁超蔡培(上海师范大学07应用心理学1班,上海,200234)摘要:本实验旨在帮助心理系的学生辨析心理学实验中的各种变量: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应变量(dependent variable)、控制变量(controlled variable)。
本实验原本用作检测在动作技能学习中,反馈(feedback)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最后,虽然我们很顺利地理清了本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但是在“反馈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这一研究方向中,我们的实验失败了,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反馈对学习是没有影响的,这显然有驳常理。
分析原因,可能是实验程序中没有对被试的疲劳这一无关变量加以控制,也可能是实验假设本身有误,动作技能无法在有无反馈的两种不同的情况下迁移。
关键字:运动技能学习反馈增补反馈变量控制一、导言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它是由实验者在实验中按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意加以改变的因素。
自变量的变化至少要有两个不同水平。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
它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并且用数量来表示。
控制变量,在心理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对所有能够影响反应变量的因素都要进行控制。
一个实验者不只是在实验设计时要明确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也要时时刻刻考虑到他们。
例如在写实验报告时,首先在提出问题中要明确自变量和反应变量时的关系;在方法中要说明对自变量以外的可能影响反应变量的因素是如何进行控制的,结果中的图表要让读者容易看出自变量与反应变量。
画图时自变量必须画在横坐标上,反应变量必须画在纵坐标上。
否则就将心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个关系弄颠倒了。
结论也要围绕自变量如何引起反应的变化来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
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是从事心理实验研究的必要条件。
与运动有关的信息分两类:一是在运动之前得到的,二是在运动之中或运动之后得到的。
在运动之前,我们会得到一些有关学习的动作技能的信息,如动作技能练习前的言语指导和示范。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变量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一、自变量1、自变量的定义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我们要选择的自变量的变化间距,即检查点,要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如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少见到。
那么,这些单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就是单词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
句子的不同类型,如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都是句子的特点。
这些自变量都是因自身的不同特点而引起被试不同反应的,它们都属于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也属于环境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1、因变量的定义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3、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
(1)自变量:即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自变量可以分为: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2)因变量:指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的变量。
对因变量的控制:使用规范的指导语;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避免量程限制。
①天花板效应:由于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使反应都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高端
②地板效应:由于反映指标的量程不够大,使反应都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低端
(3)控制变量(额外变量):不是研究者要考虑的,但是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由于实验者必须控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叫做控制变量
①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典型表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②要求特征:被试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种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典型表现为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答案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用于奖励的语言种类。 语言数量(或频率) 办公室情境、治疗者
2021/4/22
17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 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 舒服。对变量命名。
答案 自变量 参与者性别 因变量 不舒服的程度 控制变量 电话亭的大小、挤在电话亭的人数(6)、个体的大小等
天花板效应(高限效应)--任务过易 地板效应(低限效应)--任务过难
2021/4/22
11
D、指标
a、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因变量指标
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反应时、反应持续时间、反应程度、完成量、错误 率、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达到一定基准所需要的次数以及口头报 告等等
b、选择指标的条件
※有效性 即是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 ※客观性 是指此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客观 的指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重现的
2021/4/22
2021/4/22
23
B、保持恒定法(适用于无关变量与自变量没有交互作用条件) 使其产生的效果不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场所 实验时间 主试 实验室亮度、温度、噪音 实验材料:图片熟悉度、颜色
2021/4/22
24
C、效果平衡法(无法消除,无法固定)
其原理是采用两组来平衡被试间的个体差异
具体方法有: (事先明确什么额外变量对实验效果影响较大)
2021/4/22
9
2、因变量
A、什么是因变量(反应变量、依从变量)
是研究者(主试)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所观察或所测量出的因素。 当 主试者引入、除去或改变自变量时,这种因素会跟着出现、消失或改变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考考你!找出自变量
和因变量
(1)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 李静,卢家楣,2007)
(2)物体颜色和质地相似度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 (心理学报,李富洪,李红等,2005)
(3)主管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及绩效的影 响 (心理学报,慧民 龙立荣,2009)
四、额外变量(1)
◆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也称为控制变量, 是指在实验中研究者不用于研究但又会对因变量产 生影响的有关变量。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
如,练习对学习射击成功的影率理论,先随机地从总体抽取被试;然后 把被试者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
四、额外变量(4)
5.抵消平衡法 (counterbalancing method)
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 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控制序列效应 (给被试者施加一系列以固定顺序出现的不同处理, 被试者的反应将会受到时序先后的影响)
反应 。 ⑵环境特点自变量 。在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 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等等都可以 作为自变量 。
二、自变量(2)
⑶被试特点自变量,指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
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对于 被试特点自变量,主试只能选择而不能改变。
⑷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主试能够通过给予不同 的实验指导语暂时造成一种差别 。 ◆指导语是指主试者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说的话。
◆变量(variable) :可以在数 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 性。
二、自变量(1)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是指由主试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一 个自变量可以分为几个水平。 问一问:阿希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有几个水平? ◆自变量的种类: ⑴刺激特点自变量 。刺激的不同特点会引起不同的
实验报告1_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知道结果”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摘要 本实验的目的、方法、基本结果、结论。
要求高度概括,在200字以内。
1、 导言变量是使实验运转的嵌齿和齿轮。
好实验与差实验的区别就在于变量的有效选择和操纵。
在实验开始前必须要对三种变量进行慎重的考虑,这三种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由实验者在实验中按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意加以改变的因素。
由于实验者相信他们会引起行为的变化,所以这些被选作了自变量。
其变化至少要有两个不同的水平。
因变量是指实验者要观察和记录的、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被试行为。
好因变量必须具有稳定性,对自变量效果要准确反映。
除自变量外,还有许多其它因素可以影响因变量的变化,叫额外变量。
这些额外变量如不加控制,就说不清,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影响引起的,还是由额外变量的影响造成的。
于是又把这些必须加以控制的变量叫做控制变量。
研究者能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的程度,就是他们能避免混淆的程度,也是评价一个实验设计的根据。
以下我们做的这个实验,就是通过测定“知道结果”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来验明实验中的自变量、反应变量和控制变量。
2、 方法2.1 被试在选修本课的北京大学心理系03级本科生中选取16人作伪被试。
他们年龄16~21岁,均为右利手。
把被试分成两类,甲每次知道画线的结果,乙不知道。
由于实验是课程的一部分,故被试无报酬。
2.2 仪器和材料16张10×10 2cm 的白卡片上画有一条5 cm 长的黑色直线。
有支架的活动遮板;短米尺,可量最小单位为mm 。
16张白纸,一半写有“1甲、2甲、3甲”,另一半写有“1乙、2乙、3乙”。
16支铅笔。
2.3 实验设计自变量是“是否知道画线结果”。
该自变量有两个水平:“知道”和“不知道”。
因变量是画线的准确性。
在本次实验中用画线长度与标准长度的误差表示。
控制变量是被试的年龄阶段、利手,线段的标准长度,短米尺、遮板、白纸、铅笔的型号、主试所用的指导语及实验所处环境。
第一节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额外变量的控制 如果变量的取值是因为种类或类别的不同,那么这种变量称之为性质变量(qualitative variable),有时也称为无序变量。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研究者在实验中要操纵和改变,假定会影响被试心理或行为的因素。 实例学习:首因效应研究
第一节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汽车制造者想知道刹车灯多亮可最大程度减少后面司机意识到前方正在停车的时间。
行为变量:是指由刺激条件所引起的有机体的行为反应特征。 结果:24小时间隔的平均成绩最好,无间隔的组最差:在这类作业中,分散练习的成绩好于集中练习。 实例学习:首因效应研究
第二节 自变量的操纵、因变量的观察和 单一水平下记录相应行为,不能称之为实验
在这个实验里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 是什么?
实例学习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 人挤在一个 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 舒服。说出三种变量
对研究不同颜色下的反应快慢情况感兴趣:快速 呈现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红、黄、蓝),统计 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红色为秒,黄色秒,蓝色 秒。
实验的基本特征:变量
实验法是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纵环境, 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 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实验法如何作出因果关系判断的呢?
主动操纵一种现象A让它发生变化,在控制 其它所有的现象都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另一 种现象B也发生变化,那么A就是B变化的原 因。
一、变量的涵义
变量(Variable):性质或数量上可以 变化或选择的事物的特征。
物理量: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的强度、 人 接受刺激的类别(视觉还是听觉或其它)
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1 引言做心理实验之前,必须明确这个实验的目的,也就是明确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根据这个问题就可以这个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一项心理学实验包含3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饰演者在研究问题、实施实验时,有意加以控制(操纵或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实验者观察和测量的指标。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反应有一定影响,需要实验者控制使之在实验中保持恒定的变量。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知道结果”的反馈信息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验明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2 方法2.1 被试某大学本科生两名,一男一女,20岁。
2.2 材料白纸若干,尺三把。
2.3 程序本实验为单因素组间设计。
被试甲坐在桌旁,桌上放有画好长度为3厘米的黑色线段的白纸(线段垂直于桌子边缘)和编号为“甲₁”的白纸,让被试看着黑色线段,画出认为与样品一样长的线共20次,用挡板挡住被试的视线,使其看不到自己画好的线和画线的手。
第一轮结束后,开始第二轮,在编号为“甲₂”的纸上画线,每当被试画好一条线,主试迅速量好,并立刻告诉被试结果长了、短了还是刚好(误差在正负2毫米以内都算正好),移动白纸,直到40条画好。
最后在编号为“甲₃”的纸上有被试画20条线段,无提示。
下面有被试乙进行实验,用乙₁、乙₂、乙₃三张白纸画线,画线方法完全相同,只是每次画线的结果都不给予反馈。
3 结果本实验以3厘米为标准长度,被试甲的成绩第一组最好,第二组成绩最差,第三组居中,反馈信息作用不明显。
被试乙的成绩在第二组是较好,第一组最差,第三组成绩居中。
同被试乙的成绩相比,被试甲的成绩要好。
具体数据详见表一表一两被试所画线段长度的平均数(单位:厘米)被试甲被试乙第一组 2.92 2.28第二组 3.47 2.815第三组 3.325 2.725总平均数 3.24 2.614 讨论被试甲的总成绩由于乙被试的总成绩,这可能是由于反馈信息对画线的准确性的帮助。
实验一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绪论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一、实验背景心理实验和其他学科的实验一样,都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规律。
心理实验所要观察的是心理活动的规律,由于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不可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只有从他的行为表现和言语反应间接地了解,因此,心理实验往往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记录被试的反应来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做心理实验之前,必须明确这个实验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确它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例如,对时间的估计是否受时间长短的影响,或者说时间知觉与被估计时距的关系。
根据这个问题就可以确定这个实验的各种变量。
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它是由实验者在实验中按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意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一般自变量的变化应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变化,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实验处理,所谓实验处理即主试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可能有一定影响刺激条件的变化。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
它是主试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或表现,它是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中通常假设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小),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来表示,如反应时、皮肤电位等。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它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总之,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既要有定义良好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也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排除额外变量对研究变量产生消极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解释率。
二、实验目的1.通过测定有无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学习和掌握如何对自变量、因变量下操作定义,并进行严格和有效地控制。
3.如何有效控制额外变量,避免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以大学生为被试4人一组,其中2个被试知道每次练习画线结果(有反馈),2个被试不知道每次练习画线结果(无反馈)。
(二)实验材料1.一张10cm³10cm的白卡片,上面画有一条2cm长的直线,将画有直线的白色卡片放入镜框内,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居于镜框中间,作为实验的标准刺激。
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自变量: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在有关变量中,主试不打算研究的变量叫做额外的有关变量,简称额外变量。
3.混淆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那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就是混淆变量。
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变量混淆。
(把不对因变量起作用的因素当作自变量)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的情况。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设计,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实验设计。
其特征在于对影响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的控制,能有效地控制研究中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和因变量的指标,以及被试的分配情况,并可应用统计方法帮助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能有效地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能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从而使实验效果更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的一种研究计划。
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个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
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准确。
9.混合实验设计:是指在一个实验设计中既有被试内自变量,又有被试间自变量的设计,是重复测量设计的一种复杂形式,是一种最有实用价值的实验设计。
当一个实验设计中,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间因素),又包含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内因素)时,叫做混合实验设计。
被试内实验设计:是重复测量设计的一种形式,由一个被试(而不是一组同质被试)接受所有的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的设计。
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郑彬睿
10094033
1 引言
心理实验和其它学科的实验一样,都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规律。
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它是实验者在实验中按照研究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控制或有意加以改变的因素,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它应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并且要用数量来表示,具有可操作性。
控制变量,在心理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对所有能够影响因变量的因素都要进行控制,使其它实验条件保持恒定。
额外变量就是实验中应该控制的变量。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知道结果”的反馈信息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验明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2 实验方法
2.1 被试
某大学在校生男女各一名,年龄均为20岁
2.2 实验仪器(材料)
白纸若干、直尺若干把
2.3 实验程序
本实验为单因素组间设计。
自变量为练习中被试是否知道画线结果,具有两个水平,即知道结果(有反馈信息)和不知道结果(无反馈信息),甲乙两组被试分别分配到这两个水平上;因变量为画线的准确性,以画线长度或者画线长度与实际长度的误差为衡量指标。
明确的标准线段长度为3cm。
1.让被试甲坐在桌边,桌上放好画有黑色线段的白纸(令线段垂直于桌子边缘)和编
号为“甲1”的白纸,用挡板挡住被试的视线,使其看不到自己画好的线段和画
线的手。
实验过程中,扶好挡板,帮助被试移动白纸,在其完成20条竖线后结
束。
2.主试换用白纸“甲2”。
每当被试画好一条线段,主试尽快量好,并立刻反馈线段
的长度与参考标准线段的误差,长了、短了,还是刚好。
移动白纸,直到这轮
40条线段画好。
3.主试换用白纸“甲3”。
实验过程与第一轮一致,不给予反馈信息。
4.换被试乙进行实验,用“乙1”、“乙2”、“乙3”三张白纸画线,画线方法完全相
同,只是每次画线的结果都不给予反馈。
5.处理实验结果
3 研究结果
本实验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量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被试所画线段长度平均值
被试 1 2 3
甲 2.92cm 3.47cm 3.235cm
乙 2.28cm 2.8125cm 2.725cm
表2 被试每轮所画线段长度与标准线段长度的平均误差值
被试 1 2 3
甲 0.43cm 0.28cm 0.305cm
乙 0.72cm 0.3675cm 0.355cm
注:被试甲为男生,被试乙为女生
4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被试甲在第二轮接受反馈信息后较第一轮作出了明显的调整(从2.92cm 上升到3.47cm),由此得知“知道结果”对画线的效果是有影响的。
然而第二轮中,乙被试在未接受反馈的情况下也作出了调整(从2.28cm上升到2.8125cm),且其实验结果较甲被试更加接近真值。
也就是说,虽然信息反馈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有影响、但是其它额外变量也可能导致甲乙被试的实验结果在预期之外(比如性别对此项能力的影响)。
第三轮时,都有小幅下降(甲3.235cm降幅为0.235cm,乙2.725cm降幅为0.0875cm)。
再看表2,该表所呈现的平均误差值是由被试每轮中每次画线长度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绝对值的总和的平均值。
两名被试在第一轮的误差都是三轮中最大的(甲0.43cm,乙
0.72cm)。
然而整个实验过程中被试甲的误差值始终低于被试乙,被试甲误差的波动幅度也较被试乙小(甲平均误差值的平均数为0.338cm,乙为0.481cm),由此反映出甲在练习过程中画线的准确性较乙稳定。
被试甲做事稳重负责,而被试乙性格较外向,这也可能预示着性格习惯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
面对相同嘈杂程度的环境,甲进行实验的专注度明显高于乙,这也是甲的误差波动小于乙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两名被试画线所用的方法步骤不同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实验中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除了上述几个外,主试情绪及言语对被试的影响、被试实验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以及实验中的失误等都会导致被试获知真实线段长度的影响。
5 结论
本次实验发现信息反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其它额外变量也会导致学习结果与预期实学习效果出现偏差。
实验中,通过掌握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处理实验中的各种情况以更好的进行研究。
通过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及对误差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实验误差的控制和正确处理,尽量地减少实验中的误差、避免容易造成明显误差的错误因素。
参考文献
实验心理学,朱滢,2000.7,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