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时-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第13课时-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第13课时-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第三节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一、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一)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含义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合并等的总称。从历史的角度来

看,行政管理的环境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行政管理机构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要随着环境的变化

而变化。因此,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合并,是一种正常的行政现象。

(二)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1)根据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适时而科学地设置、调整和改革行政机构,以适

应社会向政府提出的要求,这是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

(2)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与外部环境密切联系的开放性的社会系统,它适应外部环境

的需要而产生;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自己的特定功能。

(3)一个社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都可能对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转产生

重大的影响。因此,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必须要考虑到这些环境因素,适应外在环境的系统要求。当这些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行政管理机构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以求适应这些变化。

2.协调性原则

(1)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协调运转的系统,其结构如何,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有重大的

影响。机构的结构合理、协调性高,则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机构的结构不合理,则系

统的整体功能小于部分之和。

(2)现代行政管理机构规模庞大,单位众多,没有有效协调,就会各自为政,难以履行行

政职能。因此,在行政管理机构的上下级之间和同级各部门之间,机构设置一定要合理、协调。

首先,要求机构设置要统一。其次,领导指挥的统一也有助于机构之间的协调。

3.权责相称原则

(1)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权责体系,权力和责任是任何行政管理机构的重要组织要素。权

力是行政管理机构履行职能、发挥功能的工具和凭借,没有行政权力,行政机关的管理性和权威

性就无法得到发挥。

(2)行政管理机构作为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和行政管理行为的施行者,也必须对自己做出

的行政管理行为负责;否则,行政管理机构就可能滥用行政权力,不履行行政职责,与设置行政管理机构的原则相违背。

(3)行政管理机构是各法定职位的集合。职位是因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工作岗位,是职权与

职责的统一。每一个职位所应享受的行政权力与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应保持一致,职权与

职责都应有法定的、明确的说明。

4.精干高效原则

(1)追求行政管理高效率是由行政管理机构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

机关的执行机关,就是要高效率地执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追求行政管理高效率。

(2)行政管理又是由许多部门、许多层次组成,行使着许多重要的权力。要获得行政高效

率,行政管理机构就必须尽可能精简,避免职能重复交叉。

5.法制性原则

(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法制性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

体制要有法律上的根据和保障。另一方面,行政管理机构的权责都必须由法律赋予。

(2)在进行机构设置的时候就必须对机构的权力范围和责任承担进行明确界定,形成"法治

政府"和"责任政府"。

二、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

(一)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程序的含义

为确保行政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实现机构设置的合法化,就必须将行政管理机构的

设置程序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制定并严格执行《行政机构编制法》,这也是杜绝行政首长个人随

意设立、变更行政机构的关键。所谓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是指依法设置行政管理机构的方法和步骤。

(二)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程序的基本环节

1.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

要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政府或政府的机构编制部门必须就此提出充分的理由。然后,在调查

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就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或者变更、撤销或者合并提出具体的方案。

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合并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对于政府或政府机构编制

部门提出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必须组织专家与相关人员进行充分评估和论证,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之后,还要进行必要的修改,甚至有时还得推倒重来。重新制订新的方案后仍然需要论证,直至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绝大多数评估与论证者肯定后,方可提交给相关立法机构或上级

行政机构予以批准。

3.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

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方案提出并经评估、论证后,还必须提交有批准权的机关予以批准,这

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一般说来,批准机关有立法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

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

在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经立法机关通过或经上级政府批准后,就需要对方案进行组织实

施。组织实施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关键是人、财、物的组合。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实施,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

(三)我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

我国《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

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事先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和论证。"根据《国务院组织法》、《地方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我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应包括:

1.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经国务院

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国务院总理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2.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

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

并,由本级人民政府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报请国务

院批准,最后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4.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

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5.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构。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机构的设立,在上级政府批准的编织总额内,

由各工作部门报请同级编制部门批准。

三、行政管理机构编制

(一)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含义

1.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定额、职务名称、工作量、工资

标准和经费额度等的总称,简称行政编制。狭义的机构编制是指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定额,

以及各种人员的比例结构。其中,人员的定额是指人员数额上的限制;人员的比例结构是指各种

职务、职级人员的比例关系。

2.编制具有经济、组织和法律三方面的含义,对行政管理机构来说,行政经费的预算、收

支等均以编制工作为基础。同时,行政管理机构为了完成一定的目标而把各种人员组织起来,也是通过编制工作具体体现出来的。编制工作又是根据国家计划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所以,一经

确定,就具有法律的权威,未经法定程序,任何人无权随意更改。

(二)行政编制管理机构

1.行政编制管理机构的含义

行政编制管理机构是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依法管理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部门,是行政

编制管理的主体。各国主管行政编制机构的设置以及管理内容各不相同。

2.我国的行政编制管理机构

我国中央一级主管行政编制的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及其下属县以上地方政府设有机构编制委员会。

(三)行政编制管理的内容

1.行政编制管理的含义

行政编制管理是指对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2.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职能管理

职能是组织机构得以设立的依据和基础。职能管理是指配置、协调各级机关及其各部门职能

的一种行政行为,它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内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对各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进行配置、协调的活动。

(2)机构管理

所谓机构管理,主要是指对机构设置与调整的管理,具体包括对机构的总量、性质、级别、

名称、规模等诸多内容的管理。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总量及类别,确定每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总体

规模。如规定省级政府机构

(3)人员编制管理

人员编制管理是指对行政管理机构内部人员数量、结构、领导职数、员工数额等的确定及其

管理,这是行政编制管理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

第二,制定各部门、单位的人员编制总额。

第三,确定人员编制结构。

第四节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一、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一)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含义

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就是对那些已经不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原有机构进行的变革活动。行

政管理机构(简称行政机构)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迁,行政机构也会随之不断变革。

(二)行政机构改革的外部因素

1.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3.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社会发展程度是指社会中的企事业组织、社群组织、传媒机构等非政治和非行政组织的发育

程度与成熟程度,以及社会公民素质的高低程度。社会组织和公民是行政管理机构管理的对象和客体,它们的发展程度必然会对行政管理机构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影响,也会

对行政机构的工作业绩不断提出要求。

4.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国际环境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综合环境,也会对一国内部的政治制度、行政

制度和经济制度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促使它们逐步转变,以适应新的要求和形势。

(三)行政机构改革的内部因素

1.机构的过度膨胀

行政管理机构作为一个系统,必然有其管辖的层级和管理的幅度,管理任务的实现也有赖于

一定的机构规模和形式。但是,如果机构的规模和人员过于庞大,人浮于事、臃肿不堪的现象就会蔓延,影响到机构的运作效率和生机活力。这就必然需要通过机构改革来防止机构的膨胀。2.人员素质不高和弱化

(1)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

(2)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

二、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一)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总目标

世界各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都有其自身的目标。一般说来,精干、高效、廉洁是各国行政管

理改革的共同目标。在当代,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

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二)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具体目标

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是机构改革的目标,它们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其

中转变职能是第一位的。

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早在1982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并强调,"如果不搞这场革命,让

党和国家的组织继续目前这样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许多人员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的状况,这是不可能得到人民赞同的。"

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都严格依法(包括宪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事务,治理国

家。世界各国都一样,国家机关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与公民关系最密切且休戚相关,因而权力最大、机构最多、人数最众的,是行政管理机构。

三、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由于政府职能、政府机构的扩大,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干预增多,各国政府普遍出现机构林

立、职能重叠、条块分割等弊病,财政支出也随之增加。因此,精简机构,确定政府的合理规模

以提高行政效率,成为西方各国行政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总体趋势。

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

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缩小行政范围,分散行政机构的权力,是西方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又一趋势。

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二)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与基本经验

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起开始创立,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

系统化的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在计划经济时期,机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下放权

力和撤并机构展开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进行了五次重大的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机构改革,这就是

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以来的改革,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减少人员。但每次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重心又有所不同。

总结我国多次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

的关键。

第二,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

任务。

第三,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

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

第四,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

第五,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第三部分:学习重点

一、考试大纲(参见教材407)

二、考试重点

[主要概念]

行政管理机构、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

理机构、委员会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行政管理机构编制、行政编制管理机构、行政编制管理。

[重点问题]

1.简述行政管理机构的含义及其特性。

2.简述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3.简述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和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组成方式上的差异。

4.简述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组成方式上的独特之处。

5.简述我国中央政府即国务院的组成方式的特点?

6.简述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和派出机构的不

同作用和功能。

7.简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8.简述我国不同级别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

9.联系实际,谈谈在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过程中如何坚持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10.简述行政编制管理的内容;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

11.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和基本内容。

12.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

13.联系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目标的具体内容。

14.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例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社会各种机关、组织中规模最大,管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组织类

型是()

A.行政管理机构

B.国家机构

C.国际机构

D.联合国安理会

答案:A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停止发布含有乱评比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停止发布含有乱评比、乱排序等内容广告的通知 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 1999-9-2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停止发布含有乱评比、乱 排序等内容广告的通知工商广字[1999]第2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评比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厅字(1996)10号])等文件精神,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六部委经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批准,于近日发布了《关于整顿营销信息发布秩序,坚决制止乱排序、乱评比行为的通知》,在该《通知》中,对一些行业组织和市场调查机构擅自从事的排序、推荐、认定、上榜、抽查检验、统计、公布市场调查结果等活动认定为“实际上是对企业搞评比或变相评比活动,以此向企业索取高额费用”的行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清除市场障碍、减轻企业负担,现就广告中使用排序、评比、综合评价结果等问题通知如下:

一、除按法律规定和国务院批准的各类带有评比性质的企业营销信息发布活动外,禁止在广告中使用排序、推荐、认定、上榜、抽查检验、统计、公布市场调查结果等对企业及其商品、服务进行排序或综合评价的内容。如“全国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主导品牌”、“消费者首选品牌”、“中国公认名(品)牌”、“×××推荐产品(品牌)”、“×××认定”、“×××认可”、“×××展示”、“×××荟萃”、“×××指定”、各种满意率、信任率以及某类商品、服务上榜企业等; 二、请各地接到本通知后,及时转发到各广告经营单位,并对含有排序、评比、综合评价内容的广告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如发现政策界限不清或难以认定的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报告; 三、自1999年11月1日起,对未按本通知要求,违反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发布含有上述内容广告的,依据《广告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予以处罚。对商品包装物上含有上述内容的,自2000年3月1日起,停止使用。 附件:《关于整顿营销信息发布秩序,坚决制止乱排序、乱评比行为的通知》(国经贸贸易[1999]757号) (略)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分析-共12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06月20日14:00-16:00 jx5-6-207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2、公共行政的含义、特点 3、了解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4、了解企业家政府理论 5、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基本主张P22、23 6、了解行政生态学(雷格斯)P21 第二章:行政体制 1、行政权利的含义 2、权利和权威的联系和区别 3、省直管县改革的必要性 4、什么是大部制改革以及重要意义 第三章: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的含义和作用(地位) 2、政府干预主义职能理论的内容、作用和局限 3、改革开放前,我国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4、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第四章:行政主体 1、行政组织类型中的参谋咨询机关、派出机关的含义 2、行政组织构建的基本原则 3、行政领导的含义、地位 4、人事行政的任务、发展趋势 第五章:行政决策 1、行政决策的几种模式(有限理性模式、渐进决策模式) 2、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含义,如何实现民主化、科学化 3、行政执行的几种手段(行政、经济手段为重点,各自的长处不足) 4、行政执行的原则 第六章:机关行政 1、机关管理和现代化的含义、特征 2、会议的功能(作用) 3、会议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作用,怎样管理 4、文书与档案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行政信息 1、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的相互关系 2、行政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含义 2、行政监督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对策

行政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行政的基本含义:指推行政令,执掌政务,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 对行政的三种理解: (1)狭义行政说:行政是指国家机关中除立法、司法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活动。依据:三权分立说。以美国行政学家魏劳毕为代表。 (2)广义行政说:行政是指一种与政治相分离的,为了实现国家目的而实施的执行活动、方法和技术。以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为代表。 (3)最广义行政说:行政就是指国家所有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各系统所属部门)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的管理。 2、公共行政(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公共行政管理简称公共行政,在中国也常简称为行政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运用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特点:最主要特点是公共性 (1)公共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使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2)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使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广泛性。(3)公共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使其具有全局性、服务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 (4)公共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使其具有规范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特点。(5)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其具有社会性和民主性的特点。 3、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威尔逊:美国教育家、政治家、行政管理思想家。 观点: ①主张政治和行政分离。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因此,从结构上说,三权分立学说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才是正确的。 ②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 ③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效率,应适当牺牲民主。 ④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 此外,威尔逊还论及了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 ——·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行政学家,行政管理学的重要创始人。 1900年出版《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提出“政治-行政两分法”,主张把行政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研究,奠定了公共行政学产生和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传统。 ·观点:

预算会计练习第五章

第五章 一、单选题 1.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事业单位从事专业业务活动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应列入()账户。 A.事业支出 B.经营支出 C.其他支出 D.专款支出 【答案】A 【权重】1 2.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销售产品一批,含税售价2260元,税率为13%,销售税额为()元。 A.2000 B.260 C.293.8 D.226 【答案】B 【权重】1 3.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事业单位若购进免税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等可以按买价的()作为进项税额。 A.17% B.10% C.6% D.13% 【答案】B 【权重】1 4.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事业单位负债的是( )。 A.借入款项 B.应付票据 C.应付工资 D.应收及预付款项 【答案】D 【权重】1 5.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下列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有()。 A.购入固定资产 B.购入自用的材料 C.购入货物用于职工福利 D.购入货物 【答案】C 【权重】1 6.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某事业单位2010年取得经营收入500 000元,取得其他收入100 000元,发生经营支出120 000元,发生销售税金总额为130 000元,其中由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为 90 000元。则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事业单位当年的经营结余为()元。 A.250 000 B.290 000 C.300 000 D.350 000

【答案】B 【权重】1 7.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事业单位从事专业业务活动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应列入()账户。 A.事业支出 B. 经营支出 C.其他支出 D. 专款支出 【答案】A 【权重】1 8.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在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下,在付款期满而无力付款时,由银行代为支付或作为逾期借款处理,借记“应付票据”账户,贷记()。 A. 应付账款 B. 预付账款 C. 其他应付款 D. 借入账款 【答案】A 【权重】1 9.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事业单位收到统筹资金管理部门拨付的退休金时,列入()。 A. 应付账款 B. 上级补助收入 C. 其他收入 D. 其他应付款 【答案】D 【权重】1 10.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的租金列入()账户。 A. 预收账款 B. 其他应付款 C. 事业支出 D. 经营支出 【答案】C 【权重】1 11.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下列各项中,关于事业单位负债核算表述正确的是()。 A.借入款项一般不预提利息,实际支付时计入“事业支出”中 B.在月末确认应交的所得税时,应借记“销售税金”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 C.无主财物变价收入属于事业单位的应缴预算款项 D.预收账款业务不多的事业单位,可以将预收的账款直接计入“应收账款” 【答案】A 【权重】1 12.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暂存款的是()。 A、临时发生的应付款项 B、暂收的款项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以下简称处罚裁量权),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的重要性 处罚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职权范围内选择对当事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种类和幅度的权限。行使处罚裁量权的过程是行政机关从法律目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综合裁量并作出决定的过程。 处罚裁量权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中被普遍行使。总体来讲,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能够统一思想,明确目的,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在制止和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的过程中,过罚不相当、同案不同罚等不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 有效促进处罚裁量权的正确行使,既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也是构建工商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需要。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对处罚裁量权的行使进行制度上的规范,有利于行政处罚的公平公正,能够有效防止重责轻罚、轻责重罚、同案不同罚等现象。促进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是对行政执法权进行监督制约的重要方面,将对防治腐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总之,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有利于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水平和加强反腐

行政管理部主要职能

行政管理部主要职能 (1)计算机网络通讯管理 ①负责公司内部通讯网络搭建、通讯设施管理与维护; ②负责公司局域网络搭建、内部计算机设备软硬件环境管理与维护; ③管理公司网络机房,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 ④对公司上网行为、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 (2)办公资产管理 ①负责全公司的行政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②负责汇总各部门所需办公资产的申请,并组织人员购买; ③组织对办公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并定期盘点; ④负责安排办公用固定资产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⑤负责公司办公资产的协调管理,保证帐、卡、物相一致; (3)行政费用管理 ①负责制定公司行政费用年度预算,通过费用审批流程对行政费用进行管控; ②分析公司行政年度费用,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依据; ③按期追踪、分类统计行政费用,依据年度预算进行差异与异常分析,对异常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4)车辆管理 ①负责公务车辆管理、合理调度、车辆的维护保养、办理车辆年检等工作; ②负责公司班车的管理,考评班车租赁公司,定期更换乘车证,考察班车乘车秩序; ③负责车辆费用的统计与对账; (5)前台接待 ①负责会议场地的安排和调度工作、会议室设备环境的维护; ②负责公司外来人员前台登记、接待及公关接待工作; ③负责前台进出物品的登记与管理; (6)信件、快递收发 ①负责公司信件、快递的收发以及报刊杂志的订阅、分发工作; ②追踪重要快递的送达情况; (7)物业管理 ①负责公司办公场地的装修、改造、维修及协调管理; ②负责公司环境卫生及绿化、美化管理; ③负责公司配电房及电力设施的用电管理;

(8)消防、安全 ①负责公司治安、消防管理; ②制定公司应急预案; ③突发性事件的防范; ④消防安全培训及相关活动的组织; (9)其它 ①完成本部门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流程建设; ②配合完成本部门人员考勤、招聘、培训、考核等工作; ③部门团队建设,建立积极、富有凝聚力和战争力的高效团队; ④管理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及低值易耗品; ⑤本部门的文件及资料管理; ⑥负责与工业园区、物业、工会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 ⑦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宜。

《行政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行政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作业一 (绪论~第五章) 一、填空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2000年前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_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二种取向是政治倾向,它产生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_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这是我国的公共行政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的最大区别,也决定了我国公共行政的独自特点。 4、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其中_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5、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6、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上。 7、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是英国地方政府形式。 8、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前苏联的_部长会议制,与1954年形成的。 9、新公共行政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有依附于效率原则的技术主义倾向,甚至把效率原则当作基本价值观。新公共行政提出许多替代与补充,其中社会公平是核心的概念。 10、传统组织是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2、市场体制 是指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3、管理层次 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4、地方政府体制 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

什么是行政管理

权威性 企业行政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上级权利与权威基础上的,上级行政机构没有相应的权利和权威就不能下达命令、指示或规定等。但是,还要指出的事,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还要取决于上级权力是否运用得当和下级的是否服从等诸因素。 及时性 由于企业行政管理使用命令、指示等来调整人、财、物、产、供、销等生产经营活动,鼓起手段和方式直接具体,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又配以对违抗管理的惩罚措施,因而能迅速发挥作用;而通过经济手段进行管理或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达到管理目的时,则必须由执行——回馈——调整——执行的操作过程,因而常发生滞后。因此,在企业大量性日常性经营活动处理及人事处理中,或企业遇到突发事件及企业环境不稳定时,行政管理就能发挥重大作用。 纵向性 因为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行政组织内部的行政关系进行自上而下的智慧和协调,往往是企业上级行政机构对下级的指令性要求,因此主要是纵向性的。 编辑本段作用和内容 企业行政管理使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的客观要求。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分工日趋专业化,这就要求一个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最大可能协调一致。因此要有效的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就必须有一定强制力的权威与服从机制——即行政管理,否则,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就可能因缺乏组织性而不能实现。企业内以经理或厂长为首的行政管理系统运用行政手段,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联合成一个健康有序的有机体,并通过各种行政管理手段有效的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具体而言,企业行政管理是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的:

1、计划工作。既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具有计划性,这是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保证行政 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2、组织工作。企业的各级刑侦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管道畅通无阻。 3、指挥工作。企业行政管理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各即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4、控制工作。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督、控制与调整,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条例并认真执行。 编辑本段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目标来自于生产经营活动和行政管理自身的要求。生产经营活动要求的行政管理主要侧重于正常组织经济活动 ,包括财务和 销售管理、信息、沟通以及公关和劳资关系等。实际上 ,这种要求一般属 于企业生产经营范畴。 生产经营活动要求的行政管理活动主要侧重于组织经济活动,包括财 务和销售管理、信息、沟通以及公关和劳资关系等。实际上,这种要求一 半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范畴。纯粹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本身则要求: 1、实行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行政首长(厂长或者经理)负责制,建立以其为首的指挥系统是科学行政管理的基础。这就要求,首先必 须明确行政首长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其有足够的行政权力和必要的权威; 其次必须保证行政首长的管理措施有可靠的行政实施管道,再次,行政首 脑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咨询机构,保证其管理措施不致因考虑欠周或个人 判断失误而产生负面影响。 2、合理选择和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企业行政管理是以来行政机构和行政管道进行的,所以,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是保证行 政命令、指示灯迅速流动贯彻的重要前提,是达到行政管理目标的重要条件。行政管理最忌机构庞杂、人浮于事、管道间沟通不畅、环节繁多,从 而造成公文旅行效率低下等弊病。因此,合理选择与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与 行政管理科学化密不可分。 3、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与时代相适应的一般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一般素质包括: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特征、优秀的政治素质、强烈的创新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能力结构包括:以 信息处理能力、组织咨询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择优决断能力和以善于选 择实施办法、用人知人善任、协调统筹全局、应变临阵不乱为内容的决策 制定能力。知识结构则包括一般知识、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三大方面。 可以说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制胜的法宝之一。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为主管会计单位。 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 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 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行政单位,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第五条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业务规模、人员制以及负担的会计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自身的各

项经济活动。行政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第七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市。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算。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市。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按照编报日期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九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十条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及结果。 第十二条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结果的需要,有利于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第十三条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同类单位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四条会计处理方法应当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及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表中说明。 第十五条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第十六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第十七条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第十八条凡是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单独核算反映。 第十九条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内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内资企业登记文书规范》的通知

【发布部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文字号】工商企字[2009]83号 【发布日期】2009.04.27 【实施日期】2009.04.27 【法规类别】企业登记管理【唯一标志】139504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内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内资企业登记文书规范》 的通知 (工商企字[2009]83号2009年4月27日) (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2篇地方法规6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适应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形势需要,总局制定了《内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 规范》和《内资企业登记文书规范》,将于2009年6月1日施行,现印发给你们。《内资企业登记表格和内资企业登记申请提交材料规范》(工商企字[2005]第199号)届时废止。现就有关情况和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施行新的登记规范是适应登记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 《内资企业登记表格和内资企业登记申请提交材料规范》(工商企字[2005]第199号)施行3年来,对于全国企业登记工作适应修订后的《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新要求,规范企业登记机关登记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保障申请人权益,方便申请人办事,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年多来,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日益深化,对 登记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和规范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一 些法律法规的调整以及申请人和企业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也对企业登记工作提 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企业登记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改进之处,所以,制定新的内资企业登记管理制度规范势在必行。 制定《内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内资企业登记文书规范》的指导 思想是: --依法履行职责,落实法定要求。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物权法》、《企 业破产法》等新的法律法规,增补相关内容。法律法规授权总局可以做出规定的,细化相关事项。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的,在法律原则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 --方便企业办事,提高服务水平。从申请人和企业办理企业登记事务的实 际需求和服务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增加登记情形和流程,材料要求具体化、 规范化,更好地服务企业便捷办理登记。 --规范登记行为,服务基层登记。通过规范的修改完善,进一步规范登记 机关行为,提高执法效能。同时,满足企业登记实践需要,服务基层登记机关 依法办理登记,解决基层反映集中的问题。 规范制度的变化主要涉及落实法律法规规定、方便企业办事需求、规范登 记行为、文字表述简洁明确、业务办理流程及信息采集需要、调整表格栏目、

行政单位会计例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篇行政单位会计 (说明:本篇在讲义里只列示“第一章行政单位会计概述”和“第七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的内容以及部分例题,“第二章资产,第三章负债,第四章净资产,第五章收入,第六章支出”各个科目具体核算内容、账务处理等请看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即可,讲义里不做列示。) 第一章行政单位会计概述 一、行政单位: 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通常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与企业相比,行政单位业务活动目的是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并无直接经济目的;资金供应渠道单一,不要求经济回报;不要求资金的补偿;单位预算具有强制性(通常是由上级部门确定预算指标的总量然后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这种“自上而下”的预算制定流程能够将单位目标直接体现到预算之中体现了预算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与事业单位相比,行政单位在业务职能、资金供应渠道、资金补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二、行政单位会计 特点 1.记账基础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2.行政业务活动的非营利性和非市场性 3.收支核算服从预算管理要求 4.没有进行成本核算,不计算盈亏。以经费收支、结转结余为主要核算内容。 5.不强调偿债能力,更侧重管理需要。 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修订,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主要有十个方面变化: 一是会计核算目标进一步明晰。定位于满足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不仅要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也要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 二是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改进。在原制度仅对固定资产核算采用“双分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以实现会计核算目标; 三是更加完整地体现了财政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将近年来为适应财政改革要求分别发布的会计核算补充规定统一体现在新制度中,更有利于促进深化财政改革; 四是进一步充实了资产负债核算内容。将原制度中的资产负债科目进行细分,新增了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会计科目,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需要; 五是新增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的核算规定。增设“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单独核算反映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情况,与行政单位自用资产相区分,使会计信息反映更科学; 六是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相关净资产,在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同时,也为下一步核算反映行政成本奠定基础; 七是解决了基建会计信息未在行政单位“大账”上反映的问题。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并入行政单位会计“大账”; 八是进一步完善净资产核算。增设“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主要反映非货币性资产和部分负债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以便准确反映单位净资产状况; 九是进一步规范单位收支会计核算。调整收支类会计科目设置,更好地满足财政预算管理要求; 十是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增加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改进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文件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文件 工商办字〔2010〕247号 关于公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章、规范性文件 清理结果的公告 附件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现行有效规章目录(74件) 1.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87年9月5日工商个字〔1987〕第231号公布 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2.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1988年1月9日工商广字〔1988〕第13号公布 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第一次修订 2000年12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9号第二次修订 2004年11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8号第三次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1988年11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号公布 1996年12月25 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6号第一次修订 2000年12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6号第二次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施行办法(1989年1月1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号公布 1996年12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4号第一次修订 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第二次修订) 5.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登记管理办法(1992年8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0号公布) 6.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1993年7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2号公布 2005年9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1号修订) 7.医疗广告管理办法(1993年9月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令第16号公布 2005年9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1号第一次修订 2006年11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卫生部令第26号第二次修订) 8.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3年12月2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9号公布) 9.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3年12月2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0号公布) 10.兽药广告审查标准(1995年3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6号公布)

综合行政部岗位职责及部门制度

一、前言 综合行政部作为公司的管理与服务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为公司提供和培养合格的人才;上传下达,为各部门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二、综合行政部部门职能 1、负责对公司有关工作进行综合协调。 2、统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定人力资源规章制度,参与制定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 略。 3、为公司吸引、选拔、保留优秀人才,为公司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保障。 4、协助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制定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5、代表公司,与政府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树立公司对外良好形象。 6、保管公司印章,存档公司重要合同、文件。 7、管理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及劳保用品。 8、对公司车辆进行管理。 9、上传下达,与各部门沟通协调,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三、综合行政部组织结构

四、综合行政部岗位职责 1、综合行政部总监岗位职责 (1)行政隶属 直接上级:集团副总裁、 直接下属:综合行政部副总监、人力资源中心主任、客服中心主任 (2)主要职责 1.负责公司行政、人事、后勤及日常事务处理及相关外联活动 2.制定并完善公司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 3.协调并支持配合公司各部对人力计划、行政开支的管理工作,协调配合公司各部对 人事、行政、后勤方面的支持 4.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5.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及时解决绩效考评中出现的的各种问题, 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6.向公司决策者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战略、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建议,致力于提高公司的综 合管理水平,及时处理公司管理过程出现的各类问题 7.审核部门职位设立,人员配置及职位说明书管理,把控人员招聘录用,提出录用人 员岗位级别和工资的建议 8.制定公司办公费用总开支计划并加以调控 9.协助组织公司年会及公司各类活动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行政管理重点内容汇总

行政管理重点内容汇总 一、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 1.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行政的三种含义: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执法)。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执行 国家意志或政策)。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可指管理、公共管理、政府管理)。 4.对于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成果是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 研究》一文。威尔逊也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5.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是泰罗。 6.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提出者是西蒙,渐进决策理论的提出者是林德布洛姆,综视(混合扫描)决策理 论的提出者是埃佐尼。 7.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现象的比较称为横向比较或共时性比较;对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 时期的社会现象的比较称为横向比较或共时性比较。 8.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为两种类型:自然行政环境 与人造行政环境。 9.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把行政环境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10.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11.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12.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称为棱柱型行政模式。 13.行政运行机制价值取向的两种模式:自律本位的人治模式和他律本位的法治模式。 14.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15.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16.根据权力的作用领域,权力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 17.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重大区别是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创造公共福利。 18.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变:守夜人(弱势政府)时期、积极干预(强势政府)时期、 有限政府时期。 19.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 20.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 21.根据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程度:有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行政权转让。

第五章行政单位会计练习(1)

第五章行政单位会计 收入的核算 1、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列明本月授权支付额度为400000元。 2、购买办公设备一批,价款150000元,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办公设备直接交付使用。 3、购买专用材料100公斤,每公斤20000元,材料款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材料已入库。 4、通过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支付本月职工工资500000元。 5、年末通过对账确认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为50000元,当年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尚未下达数20000元。 6、从非同级财政部门获得科研项目经费200000元。 支出的核算 1、计提本月职工工资薪酬200000元。 2、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采购的专用材料因质量问题予以退回,共计80000元,其中属于上年度支付的款项50000元,属于本年度支付的款项30000元。 3、职工报销差旅费,实际支出4500元,退回现金500元。 4、从零余额账户支取款项购买办公用品一批,价值50000元。 5、以银行存款支付职工培训费20000元。 6、通过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预付购买政府储备物资款100000元。 7、使用非同级财政拨款资金向所属单位拨付经费30000元。 资产的核算 题一:行政单位流动资产的核算 1、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20000元。 2、职工王某借现金2000元作为差旅费。 3、收到职工交来转赠地震灾区的捐款,现金50000元。 4、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使用上年尚未使用的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100000元购买专用材料,材料已验收入库。 5、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50000元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和上年度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0000元。 6、收到1月份购买的包装物,并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补付货款50000元。包装物已验收入库。1月份已按照合同规定预付货款50000元。 7、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购入专用材料款40000元、增值税款68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费5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8、从某单位无偿调入专用材料一批,价值50000元。 9、领用甲材料500公斤,每公斤平均单价980元。 10、经批准以评估价值40000元的专用材料置换某公司的丙材料,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补付价款5000元,以现金支付运杂费800元。(只对置换换入的丙材料进行账务处理) 题二:行政单位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1、购买图书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5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元,支付运输费5000元,款项实行财政授权支付。 2、7月,购入一批专用技术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2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元,支付运输费1000元,款项实行财政直接支付;8月,设备安装调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57号令(债转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 第57号 《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周伯华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 (2011年11月2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7号公布)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根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债权转股权,是指债权人以其依法享有的对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公司)的债权,转为公司股权,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行为。 第三条债权转股权的登记管理,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本办法: (一)公司经营中债权人与公司之间产生的合同之债转为公司股权,债权人已经履行债权所对应的合同义务,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者公司章程的禁止性规定; (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确认的债权转为公司股权; (三)公司破产重整或者和解期间,列入经人民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或者裁定认可的和解协议的债权转为公司股权。 第四条用以转为股权的债权有两个以上债权人的,债权人对债权应当已经作出分割。 第五条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债权转股权须经批准的,应当依法经过批准。 第六条债权转股权作价出资金额与其他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金额之和,不得高于公司注

册资本的百分之七十。 第七条用以转为股权的债权,应当经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 债权转股权的作价出资金额不得高于该债权的评估值。 第八条债权转股权应当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验资证明。 验资证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债权的基本情况,包括债权发生时间及原因、合同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合同标的、债权对应义务的履行情况; (二)债权的评估情况,包括评估机构的名称、评估报告的文号、评估基准日、评估值; (三)债权转股权的完成情况,包括已签订债权转股权协议、债权人免除公司对应债务、公司相关会计处理; (四)债权转股权依法须报经批准的,其批准的情况。 第九条债权转为股权的,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变更登记。涉及公司其他登记事项变更的,公司应当一并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条公司申请变更登记,除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有关企业登记提交材料的规定执行外,还应当分别提交以下材料: (一)属于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规定情形的,提交债权人和公司签署的债权转股权承诺书,双方应当对用以转为股权的债权符合该项规定作出承诺; (二)属于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规定情形的,提交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 (三)属于本办法第三条第(三)项规定情形的,提交经人民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或者裁定认可的和解协议。 公司提交的股东(大)会决议应当确认债权作价出资金额并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第十一条公司登记机关应当将债权转股权对应出资的出资方式登记为“债权转股权出资”。 第十二条公司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债权转股权登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三条债权人、公司以及承担评估、验资的机构违反《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本办法规定的,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四条债权转股权的公司登记信息,公司登记机关依法予以公开。

章节辅导:第五章 公共组织

章节辅导:第五章公共组织一、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之一。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具有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我们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公共组织。我国传统上将公共组织叫做行政组织,但是,国际学术界一般将行政组织称为公共组织。因此,这里用公共组织这个概念来代替行政组织。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四、公共组织的类型 1、集权制与分权制 (1)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把持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集权制的优点是: ①政令统一,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②因为权力集中,行政首长反映灵活,决策及时,效率较高; ③具有协调配合的全局观念。 策和管理。 ②分层授权,分级管理,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反应灵活,不需要层层请示汇报,信息传递较快,对外部环境反应也较快,宜于近点决策处理突发事件,效率较高。 ④职能分工明确,有利于专业化管理。 分权制的缺陷是:

①分权会造成权力分散,不易形成统一意志,不易进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②分权不易于集中资源,统筹全面发展。 ③过度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形成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 2、完整制与分离制 (1)完整制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 分离制的优点是: ①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资源整合,团结协作,统筹兼顾。 ②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③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强调部门职能。 ④有分有合,集中集权与分权的优点。 分离制的缺陷是: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复习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复习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复习题 一、单选 1.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因素的是( B ) A.政治力量 B.经济力量 C.文化力量 D.社会结构 2.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 C ) A.提高行政效率 B.发展社会经济 C.执行国家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 D.维护社会稳定 3.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事权主要表现为( B ) A.政治管理权 B.经济管理权 C.社会事务管理权 D.文化管理权 4.在现代社会,相对于国家的立法职能而言,国家的行政职能具有明显的( A ) A.执行性 B.多样性 C.整体性 D.监督性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重心是( C ) A.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B.以科技发展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政治发展为中心

6.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 C ) A.系统性 B.合理性 C.合法性 D.主体性 7.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是( D ) A.信息机构 B.咨询机构 C.辅助机构 D.派出机构 8.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C ) 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权分立制 9.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 D ) A.中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10.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 A ) A.公共性 B.强制性 C.自主性 D.有限性 11.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 A ) 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B.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C.政府职能非常有限 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