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实施学校:广饶一中

学生年级:高二年级

执教教师:胶州实验中学王树东

《生活与哲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胶州实验中学王树东

【课程标准】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正确判断哪些是实践活动,体会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并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内容目标分析】

本框题的核心观点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围绕这一观点,教材从“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两个目题进行讲解。

本框内容从知识角度看,条理清楚、难度不大。从“杜威、费尔巴哈、黑格尔对实践观点的理解”切入,围绕着“实践的含义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展开了本框主干知识的讲解,最终落脚到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这一落脚点,不仅符合新课程的“三贴近”原则,而且也体现出《生活与哲学》教学的落脚点。

从本框题内容的地位来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就在于在实践中改造世界。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来看,第四课谈物质,第五课谈意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架起主观和客观的一座桥梁,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真正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就必须从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入手,才能为顺理成章的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做好铺垫,打下理论上的知识上的基础。而在具体分析理解知识过程中,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从学情看,学生目前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绝好时机。从现实生活看,我国蓬勃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各项成就的取得,综合国力的提高,都会给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产生正面的冲击力,非常容易找到生活中的切入点来进行知识的学习掌握和价值观的教育。

综上所述,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本框的核心观点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打造愉悦课堂。力求做到,切实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对人们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的认识,理解实践的含义和了解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通过观看红旗渠建设视频,分析探究实践的三个特点。通过观看胶州湾大桥建设视频,探究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使学生明确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二)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人们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归纳他们的共同点,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在观看视频环节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现实材料的例证,通过理论知识的分析,帮助学生认同并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同时,重视认识的作用,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走出校门投身社会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

【教学重点】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难点】

知识上的难点在于透彻的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由认同到树立再到应用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必须循序渐进,课堂目标要达到观点上的认同和树立,然后结合课后实践活动的引导安排,在现实的实践中体会,巩固。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学习内容、达成目标而调动一系列材料,创设、展示、还原某种能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情境,使教学参与者置身于情境当中,然后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解决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情景式教学法把生活逻辑主线和知识逻辑主线有机结合起来,由说事到说理,集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1.情境式教学法的核心是情境的创设。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材料情景创设的针对性。材料的选择,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学生特点,符合教学内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生动性、科学性。

(2)问题情境设置的层次性。根据材料情景进行问题情景设置,所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到深的原则,体现层次性。

2.情景式教学法的程序结构:

(1

(2)(3)

【设计思路】

开门见山式直接导入法,点明学习内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从教材单元的知识逻辑结构入题,展示人们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创设材料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对实践含义、实践三种基本形式的理解。

红旗渠的修建,揭示了实践的三个特点;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又昭示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组材料情境的设置,由感性的实践成果展示,到轰轰烈烈的创造成果的实践过程;由工具简陋,条件极其艰苦的为生存而战,到科技发达,先进工具具备,为方便生活助推经济发展的实践,由浅入深,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在学生的震撼在中铺就人们实践活动的生活主线。问题情境的创设,由实践的含义、形式、特点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最终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树立,逐层深入,层层递进,铺设一条知识逻辑主线。

课堂教学以这两条主线为线索,在两条主线的交织点上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式直接导入新课法

教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哲学课堂,今天我们学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二、讲授新课: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及三种基本形式

教师:哲学第二单元讲《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人们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让我们欣赏人们取得的部分成果。

媒体展示:人们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果,教师旁白

质疑思考,合作探究

点拨引导,系统归纳总结明理导行,目标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