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词人李清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一代才女李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她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特立独行。作为一个杰出的女性作家,她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彰显于诗词及其生活,所以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李清照所展露的女性意识加以剖析,分别从她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对女性话语权的争夺,对社会桎梏的反抗,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来对其所展现的女性意识加以研究。

关键词:李清照词女性意识

引言

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她的出现使南渡词坛大放异彩。她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1]我认为这是对李清照极好的评价。前人对李清照所表现的女性意识的研究,大多从其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及其对女性情感的表达来加以研究的。而本文将从她的诗词及其生活对其所表现的女性意识进行全面地剖析,从而让大家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李清照。

一、对自由的追求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一位博通经史之学的学者。他“幼时俊警异甚,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2]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王状元拱辰的孙女,也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可谓是书香门第,李清照当仁不让为名门闺秀。在理学渐浓的宋朝,身为大家闺秀当然得待字闺中、足不出户。可李清照则抛开世俗的观念赢得她该有的自由。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5]

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自由自在,可以看出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再如《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5]

从词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她的天真、活泼及无忧无虑。当然这也与她的家庭有关,因为她的父母都是比较开放的人。但是她的这种举动连我们现代的少女都不敢小试,何况上溯到几百年前的封建王朝了。她的举动是大胆的,同时诉说着古代少女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的诠释

(一)情窦初开,大胆示爱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婚姻也好,爱情也罢,掌控权都不为自己所有。

女子则更难以摆脱“吾生之不我有”的时代命运。这一时代的李清照当然难以摆脱时代洪流的席卷。但在情窦初开的李清照的心里,情与爱早已了然于心,她无时无刻不在向往着自己的真爱。对于爱情的向往也不像其它闺中女子将之深深地埋藏于心底而是将之彰显于诗词。如《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5]

“眼波才动被人猜”,本想掩盖住内心的悸动,可不争气的眼波却泄漏了少女的情思。暗送秋波的举动不与时宜但与人和。这正表露了李清照对于真爱的大胆追求,也更是对爱情自由的宣言。又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5]

“袜刬金钗溜”如此仓皇之举,不合清照直率之性。究其原因,大概是此客不与他客同吧。聪颖过人的李清照定猜中此客与她之间有某种微妙的关系,故才会和羞走。若以“和羞走”了结,则真就妄为一代才女李易安了。接下来的动作“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才是女中之真性情者。正如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体性》里所说:“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青梅”又是暗用典故,“竹马青梅”是喻指男女从小相识产生的爱情。这儿分明就是透露给读者一个小秘密,来者应该是自己未来的夫婿。“倚门回首”虚则是将青梅嗅,实则是想慧眼识夫婿才对。

(二)深爱丈夫,爱释于词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二十一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赵明诚,字德甫,为丞相赵挺之之季子。有关二人婚姻,据元人伊世珍《琅环记》卷中记载,还有一段传奇经历。据说在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要为儿子选择妻子的时候,一天赵明诚白天睡觉,梦中诵读一卷书,醒来时只记得三句

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其父为他解梦为“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4]这样一来,细想京城里既待字闺中,又词名远播且门当户对的女子,当要首推李格非之女李清照了。传奇终归是传奇,可赵李二人的婚姻虽不可谓是上天注定,但也可谓是人间奇缘了。夫妻俩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在婚后共立下“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4]倾全力进行祖国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在《金石录后序》中她写到,“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1]由此观之二人意趣极其相投。并且他们还在诗词创作上经常进行切磋琢磨,酬答唱和。可谓志趣相投,情意绵绵。

起初身为太学生的赵明诚只有初一、十五能回家。对李清照来说,新婚不久则聚少离多,难免让她饱尝离愁别绪之苦。正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如其词句“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崇宁二蝶恋花》)让我们感受其孤独的痛楚及相思之苦。又如其词《怨王孙》: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5] 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一直被孤独与寂寞所笼罩。泪眼迷蒙中惨淡度日,时刻都在期盼着丈夫的早日归来。

崇宁二年,赵明诚结束太学生活,出仕为官,夫妻俩总算告别了聚少离多的日子。李清照定会好好珍惜这段难得的时日,而她对爱情的把握也恰到好处。且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一撒娇场面,可推知二人感情十分和睦。赵明诚肯定也会被李清照的美丽、可爱、自信与才情所折服。

可是好景不长,大观元年,赵明诚受父之累被罢官闲居青州,但屏居青州的十年,则是李清照一生最幸福的时日,也是她晚年最怀念的日子。在青州,夫妻俩将其屋舍取名为“归来堂”,可谓别有一翻隐逸之趣。二人与“归来堂”这一安乐窝中共金石之好,品茗赏花、斗文比才其乐融融。正所谓“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好”,这欢愉的十年除却了李清照的哀婉与闲愁,可也抹去了李清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