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生物利用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第二节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

一、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定义为: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即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对于药物吸收速度的研究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急性病的用药,而吸收程度的研究在多剂量给药中就更重要,吸收程度也是狭义的生物利用度概念。从难度讲,速度是研究动态过程,较难而程度是研究累积结果。

生物利用度是评价药物,制剂内在质量的一个可靠参数,因为反映了生物等效,也称生物有效度,衡量了在机体内的有效性,而含量标准反映了化学的等效。因而各国药典纷纷规定了一些药物必需做生物利用度试验,它们是:

1.用于防治严重疾病的药品。

2.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的药。

3.难溶性药物。吸收越多越快,血药浓度曲线峰值越高,出现也越早。如:

a、快

b、合适

c、太慢、太少,未过到有效浓度。

因此通过峰浓度,达峰时及C-t曲线下面积三项指标评定药物或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是较全面的。

Tmax,Cmax 反映吸收速度,但由于单个时间点,受实验设计的影响,目前建议使用下列指标反映吸收速度:

Cmax/AUC =ka(ka/k)F

Cmax/AUC 与个体差异无关,与吸收程度无关,其值变化只反映了ka/k的改变,与吸收速率相关。

二、吸收程度

1.定义

iv认为100%吸收,口服给药不可能100%进入血循环,这是因为:

(1) 药物不能100%释放; (2) 胃肠道吸收不完全; (3) 胃肠道代谢;

(4) 肝首过作用 ∴F ≠1

一般认为iv 可100%进入体循环,如果药在肺有代谢消除则不能用iv 做100%,则应用动脉注射做为100%入血。

这是因为肺与血循环是串联关系,其它器官是并连(生理药动学模型) F=被测定制剂的指标/iv 相同制剂的指标=绝对生物利用度 F=被测制剂的指标/相同剂量参比标准品的指标=相对生物利用度 (参比标准:相同给药途径,可信产品)

2.指标:

(1)血药数据: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总面积AUC 做一个指标。 F=AUC po /AUC iv 绝对 F=AUC test /AUC st 相对

(2)尿药数据法,用尿中最终药量多少反映吸收程度 F=(X ∞u )test /(X ∞u )iv 绝对 F=(X ∞u )test /(X ∞u )st 相对 X ∞u 指至少7t 1/2后尿中药量。 三、生物利用度的实验设计 1.参数

t m 、C m 、AUC 是三项基本参数。Tm 用于评价吸收速度。C m 、AUC →F 用于评价程度,要测准AUC ,需测定7t 1/2

AUC 的估算:

a 、剪称法:剪下坐标低,称重,换算面积

b 、面积仪:测量

c 、积分法:求得曲线方程,计算AUC

d 、梯形法:(最常用)

tn to AUC 1/2[(t 1-t 0)(c 0+c 1)+(t 2-t 1)(c 1+c 2)+……] =1/2Σ(t i+1-t i )(c i +c i+1)

当t 1/2很长,可适当缩短测定时间,但要做补偿,即将最后一部分面积以计算法求出加上,

AUC 剩余=S ∞t cdt=Ct/k

K 消除速度常数,C t 是t 点时血药浓度 即 AUC 0→∞=AUC 0→t +AUC t →∞

当个体间和自身差异无法抵消时,近些年产生了一些校正公式 t 1/2校正法,在单室模型中曾讨论过公式: AUC (PO )=FX 0(PO )/(kV )po AUC (iv )=X 0(iv )/(kV )iv 两式消除

AUC (PO )/ AUC (iv )=[FX 0(PO )/(kV )po ]/ [X 0(iv )/(kV )iv ] 调整F= [AUC (PO )·(kV )po / X 0(PO )]/ AUC (iv )·(kV )iv / X 0(iv )

这是求生物利用度最准确的表达式,当药动力学行为一致时,k=k iv ,V=V iv 可约去,但药动学行为不一致时分子分母都要保持,剂量Xo(iv)和Xo(ts)可人为控制一致,

F=AUCts ·Kts ·Vts/AUCiv ·Kiv ·Viv (1.11) 当V 不变

F= AUCts ·Kts/AUCiv ·Kiv

= [AUC ts /(t 1/2)ts ]/[ AUC iv /(t 1/2)iv ] (1.12) 这就是半衰期校正法。 2.实验安排:

受试者应随机分组,经健康检查,进行交叉实验消除个体差异,数据才有可比性。

例 16人分二组(随机)

甲 1 2 3 4 5 6 7 8 先用甲处方再用乙处方 乙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先用乙处方再用甲处方

用甲处方后:休息7-10t 1/2再用乙处方,两次用药的间隔期称洗净期。受试者应在各种条件一致情况下进行实验,如标准餐。 3.取样点间隔和数量

预试验大概求出峰值,再设计取样时间,

峰前三个点,至少9个点,

峰左右三个点前段间隔小,

峰后段不少于四个点未段间隔大

总取样时间不少于3t

,血浓度测定方法必须达一定灵敏度。取样量主要取决于

1/2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供样可能性。

4.分析体液的选择

血液最常用,k尿液:取样容易,但不可能获得吸收瞬时速度,且尿中常含大量代谢产物,所以药物主要以原形从尿排出者才适用。否则若线性代谢可测代谢物,另外还有唾液。

5.研究对象

人体实验结果是最权威的资料,新药审批要求人,18-24例,但也常用动物狗、猴、猪较接近人,家兔消化道生理与人相差大。

四、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1.剂型的影响

同种药物不同剂型,生物利用度往往不同,同种剂型,由于处方与工艺不同,有时生物利用度也不同,产生这种现象有原因,主要是剂型的性质与处方组成影响药物吸收,所以力求改进剂型设计和制剂成分来提高生物利用度。

2.药物在胃肠道内的代谢分解

某些药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易受胃肠内微生物或酶的作用而发生代谢分解,使生物利用度降低。

3.肝脏首过作用

心得安、利多卡因、阿司匹林等药都有一定程度的肝脏首过作用,所以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给药途径有关。

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判断生物利用度减少的原因,方法是通过门静脉插管技术,将药物直接注入,排除胃肠道代谢分解的可能性,然后一同剂量iv比较,就能确定是否有药作用,如利多卡因口服吸收差全是由于肝的药过作用所致,而左旋多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全是由于胃肠道代谢分解造成。

4.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