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教育走进语文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命教育走进语文课堂

让生命教育走进语文课堂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教授如是说。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教育必须关注生命。对此,教育家黄克剑确立了生命化教育理念,他指出:"教育是生命的教育,生命是教育的核心。教育是生命的价值皈依,生命是教育的伦理起点。"

遵循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语文课堂首先也应该是生命化的课堂。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还小,生理、心理还在慢慢发育,他们对于生命的感受与理解绝大部分有赖于外界对他的引导,而语文课堂就是其中最好的平台。在生命化的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呵护他们对生命的独特体验,让生命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内容,让语文课堂充满了奔涌的生命气息和生命律动,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神圣、平等、自由与理性,最终促使他们的生命之花在课堂上灿烂绽放。

那怎样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呢?结合自己三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生命教育应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文本的解读中,而不是孤立、僵化地进行。

一、授人以渔,自己必先知渔。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

1、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首先要求老师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

要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差异这一客观事实,让学生自由发展。因为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自由。生命化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给学生自由。这种自由是心灵的自由,语言表达的自由,没有模式的拘束,没有样板的规范,没有整齐划一的答案要求,学生可以自由、大胆说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见解。如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我让学生自由谈谈阅读了这篇童话获得的启示。有的学生说:"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有的学生说:"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有的学生说:"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这种自由张扬着学生独特的个性,展现着学生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体现着生命的本真,闪动着生命的光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点亮人性的光辉,提升生命的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2、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知识与价值融合的语文课程观和语文教学观。

在教学中要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紧密结合,让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伴随着积极的情感活动。知识固然重要,但价值更重要。真正被学生理解的、融入在他们生命主体之中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当中的意义。这就要求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借助各种手段、利用丰富的文史资料或影象资料等课程资源,创设语文教学情景,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密切联系,让学习过程成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对生命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学科,它能让学生我们宣泄情感、升华体验、升华认识,它可以给了我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广袤的空间,给了我们的心灵自由地舞蹈的宽阔舞台。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语文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就必须也必然是有思想的、有情感的和有生活的语文。而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交融,才有可能使我们感受到"人"在文本和生活之中真切跃动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感受到强劲跃动的生命脉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二、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启迪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所以语文教师要挖掘隐藏在语文课程和语文知识中巨大的精神财富,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形成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1)挖掘现有的文本资源,进行生命教育。

在课堂中恰如其分的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并有效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历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我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坚强地面对生命过程中的艰难坎坷,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让学生感悟人的生命历程总会遇到这样那样苦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要勇于面对、勇于接受挑战,生命才会更灿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之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回忆父母为你做的点滴小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你又打算怎么回报他们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还将其拓展延伸环节中,可以设计,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难以接受的困难和挫折,你将

如何面对?这问题的设计,目地让学生懂得珍视生命、热爱生活。(2)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资源,进行生命教育。

学生的身边充斥着鲜活的生命教育资源,各种新闻、报纸等媒体,对社会上珍爱生命、漠视生命的现象经常报道,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充分利用好教材中丰富的素材,努力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利用生动真实的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和反思上升为语文知识,也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生命化"的过程,在自我的感悟中增强生命意识。如我们每一个人最惨痛的记忆之一——汶川大地震,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脆弱而又顽强,感受到爱心、责任对生命无穷的激励作用,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它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感悟,效果是非常好的。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脚步已离我们越来越远,学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渴求主动发展的生命,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发挥团队精神,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正确、完整地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品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的语言美环节,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小组品读这段话:"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小组的成员先自行对这段话进行品评,然后放到组上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最后得出结论:"美在叠词的运用。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哞哞'、'咩咩'、'潺潺'等";美在画面、意境。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这一切织成了一种绚丽的境界,吸引、感染着读者,使读者获得美的熏陶;这段文字表达了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的情感。"合作,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团队的重要性,明白集体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合作,为学生尽情释放自我,展现自我,搭建了舞台,合作中的交流、碰撞、提升、完善,给予了他们最大的自信,最大的思维灵动;合作,让学生共享收获的喜悦,共享生命的快乐,让弱者不弱,强者更强,实现团队的互惠共赢。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也是实施生命课堂的保证。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那种"视学校如囹圄、视师长如寇仇"的教学氛围必定会使教育失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积极交往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心实意地俯下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