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薄膜及纳米材料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备样品时,先将真空室抽真空至 4X10—4pa,再充入所需气体。冷阱用液氮 冷却,待冷阱接收到一定量的超细颗粒后, 停止溅射,抽真空至4X10-4Pa,用刮料器 刮下,保持真空送至原位加压装置,在室 温下原位加压成型。
(3) 气相化学反应法: 原理: 利用挥发性金属化合物通过化学 反应生长所需化合物微粉。 它包括单一化合物的热分解, 如: CH3SiCl3 SiC + 3HCl, 热分解法所用化合物必须含有生成物中 所需的全部元素。
3.晶体生长是以热分解的方式进行, 是单温区外延生长,需要控制的参数少,只 要将衬底控制到一定温度就可以了,从而使 设备简单。 4.晶体生长速率与Ⅲ族源的供应量成 正比。因而,改变输运量即可大大改变外延 生长速度。
5.源及反应物中不含有HCl一类腐蚀性 的卤化物,因而生长设备和衬底不被腐蚀。
目前,MOCVD法不仅用于制造各种特 殊要求的半导体薄膜,而且用于制备铁电 薄膜(如BaTiO3、SrTiO3等)
1.能生长晶体完整性好、杂质可控性好 的非常薄的外延层(几十A或更薄); 2.能生长含有多种组分的多层、异质结 构的薄层。 3.能均匀地生长大面积的薄层。
MOCVD技术是均能满足这些要求的生长 技术之一。
该法是采用Ⅲ族、Ⅱ族元素的有机 化合物和V、Ⅵ族元素的氢化物为晶体 生长源材料,以热分解的方式在衬底上
实际上,超细微粉是一个粒子的集合 体,因此,除了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以外, 还应考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 作用力一般是范德华力。因此,超细微粉 特别容易聚集,使微粉很好的分散是一个 重要研究课题.
另外,当微粒的体积变得很小时,物 质就显示出所谓熔点降低现象。这种熔点 降低现象也是超细微粉的重要应用之一。 例如,高熔点材料碳化钨(WC)、碳化 硅(SiC)、氮化硼(BN)等,在作为结构材料 使用时需高温烧结。如果使用超细微粉作 原料,则可望在较低的温度下和不加添加 剂的情况下,获得高密度的烧结体。
该法具有以下特点: 1. 用来生长化合物晶体的各组分和掺杂 剂均可以以气态通入反应器,因此,可以 通过精确控制各种气体的流量来控制外延 层的成分,可以生长几A、十几A的薄层或 多层结构。
2.反应器中气体流速快,因此,在需 要改变多元化合物的成分和杂质浓度时, 反应器中的气体改变是迅速的,从而可 以把薄膜中杂质分布做的陡一些,过渡 层作的薄一些,这对于生长异质和多层 结构无疑是个很大的优点。
超细微粉制备技术
近年来,人们发现用超细微粉制备的多 晶陶瓷或合金具有十分优异的机械性能及电、 光、磁等效应。
超细微粉通常是指颗粒直径在1um以下 的微粉。由于其粒径在nm(纳米)量级,所以 超细微粉又称为纳米材料。
2.3.1 超细微粉的基本性质
超细微粉的基本性质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 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
火焰所用碳源气体一般是工业用乙炔气, 用氧气作助燃气,其比例一般为O2/C2H2=0.85, 内焰长度一般为15 — 50mm。
火焰法的特点: 能在大气开放的条件下合成金刚石薄膜, 金刚石生长速度快(100~180 um/h),有利于 大面积及在复杂表面上生长金刚石膜。设备简 单、成本低。
2.3
进行气相外延,生长Ⅲ V族或Ⅱ Ⅵ族
化合物半导体以及它们的多元固溶体的
薄膜单晶。
Ⅲ、Ⅱ族金属有机化合物一般使用其 烷基化合物,如Ga、AI、In、Zn、Cd等的 甲基或乙基化合物: Ga(CH3)3、 In(CH3)3、
Al(CH3)3、Cd(CH3)2、Ga(C2H5)3 等。这些
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的大多数是具有高蒸气
该法是把基片(Si、Mo、石英玻璃片等)放 在用石英玻璃管作成的反应室内,把石英管抽 成真空后,CH4 (浓度为0.5% 5%)和H2混合 气体输入到反应室内,通过电源把钨丝加热到 2000℃以上,基片温度为500 900℃左右, 室内气体压力为103 104pa。在这样的条件下, CH4 H2被热解,产生原子态氢,原子态氢与 CH4反应生成激发态甲基,促进了碳化氢的分 解,金刚石sp3杂化C-C键形成,使金刚石在 基片上沉积,可得到立方相金刚石多晶薄膜。
图中环形波导管 的直径为160mm, 通过磁场的分布 来控制高密度 等离子体区域尺 寸。该法可获得 直径为30mm以上 的金刚石薄膜。
2.2.3.4 燃烧火 焰法 是生长金刚石 薄膜的一种常用 方法。是利用燃 烧火焰造成等离 子体的一种方法。
原理: 在碳氢化合物中可预先混入部分氧气, 只要氧气混合适量,就会形成所需火焰。 火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 焰心、内焰(还原焰)、外焰(氧化焰)。 基片放在内焰中一定位置,使基片温 度保持在400—1000℃范围,内焰中形成的 部分具有sp3杂化轨道的游离碳原子就可在 基片上沉积而生长出金刚石。
2.2 薄膜材料的制备
晶体薄膜和非晶薄膜非常重要。 用途: 做材料的保护层,同时在电子装备 元件的微型化、集成化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 当固体的厚度很薄时,其表面积与体积之 比很大,固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质与其内部的情 况往往完全不同。 薄膜的制备方法很多,一般分为两大类: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2.2.1 物理方法
SiCl4(g)十H2(g)=Si(g)+4HCl(g)
2.2.2.2 MOCVD技术 (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近年来,由于高技术的蓬勃发展,出现 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如: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超晶格量子阱器件, 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集成光电子器件等, 都对半导体薄膜的生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些要求是:
(1) 阴极溅射法:
仪器主要由一钟罩构成,钟罩内通有10-1 到10-2托的低压惰性气体,气体处于数千伏的 电势差中,发生辉光放电,气体被离子化,正
离子加速移向阴极(靶子),阴极材料被这些高
能离子所解离,凝聚并覆盖在衬底上及其周围。
衬底材料放在与阴极相对应的适宜位置上。
(2)真空蒸发法:一种广泛应用的镀膜方法。 真空蒸发是在 10-6托或更高的 真空下工作, 用加热法或电子 轰击法使材料从 蒸发源逸出,转 变成气相,再沉 积到衬底(基体) 形成薄膜。
此法生长出的金刚石结晶形态好,薄膜 的生长速率可高达20 um/h。
2.2.3.3 电子回旋共振CVD法(ECRCVD) (又称磁微波等离子体法)
原理: 当电子以一定的速度在磁场中作 圆周运动时,如果磁通密度为875Gs,电子 圆周运动的频率就是2.45GHz,此时从外部 施加2.45GHz的微波,就会引起电子的回旋 共振。从而产生出高密度的等离子体。
2.2.3
金刚石薄膜的制备方法
在各种硬质合金工具上生长上一层 金刚石薄膜,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延长 使用寿命。 此外如何使金刚石成为一种广泛使 用的功能材料,一直是科学家努力的方 向。
本世纪70年代末,用低压气相沉积法生长 出了人造金刚石薄膜,这是人们对金刚石认识 的又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各国都加强了对低压气相沉积法 生长人造金刚石薄膜的研究,使这一技术逐渐 成熟,并逐步在工业中得到推广应用。
石薄膜。
2.2.3.2 直流等离子体CVD法 (DCPCVD) 等离子体CVD包括: 直流等离子体、高频 等离子体和微波等离子体CVD三种,其原理是 把CH4 H2气体等离子化,形成等离子体。有 各种状态的游离基产生,当适合于金刚石生长 的基元与衬底接触,即会沉积出金刚石。
wk.baidu.com
该法以CH4和H2为气源,CH4的浓度为 0.3% 4%,以20ml/min的流速通入反应室, 反应室压力保持为2X104Pa,在lkV的电压和 4A/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直流放电。由于电 子轰击,基片温度升高到800℃,此时基片上 便有金刚石析出。
2.2.2.1 化学气相沉积(CVD)法
该法是制备半导体薄膜的一种常规方法。
目前,硅外延生长使用的源有四种: SiCl4、SiHCl3、SiH2CI2和SiH4。 由于SiCl4具有来源丰富,稳定性好,易于 提纯,工艺成熟,生产安全等特点,所以是 制备半导体薄膜广泛使用的一种源材料。
氢还原SiCl4硅外延生长,是以氢气作为 还原剂和载运气体及稀释气体。 一路氢气作为载运气体通过SiCI4源瓶携 带SiCl4,与另一路作为稀释气体的氢气相混 合,输入到被加热的外延反应器中。 高温下SiCl4被氢还原,析出硅原子在衬 底上进行外延生长,其化学反应为:
该法可用于制备单一氧化物、复合氧 化物、碳化物及金属的超细微粉。
(2) 辉光放电冷凝 原位加压法: 包括: 磁控(反应)溅 射冷凝原位加压; 电阻加热辉光等离 子体诱导冷凝原位 加压法。
优点:由于不使用坩埚和使用辉光等 离子体,所以可以制备各种粒径从几nm到 几十nm的纳米固体材料,免去了坩埚对制 备材料的影响,靶子是什么材料即能制备 出相同组分的超细微粉。对真空室的热影 响小,减小了环境(真空室放气)对制备的影 响,可通入气体制备各种氮化物、氧化物 材料。
压的液体。
如用氢气或惰性气体等作载运气体将其 携带与V或Ⅵ族元素的氢化物(如NH3、PH3、 AsH3、SbH3、H2S等)混合,通入反应器, 在反应器中受热分解,在衬底上形成化合物 半导体薄膜。热解反应是不可逆的.
例如: 用三甲基镓和砷烷反应生长GaAs: Ga(CH3) 3 (g) +ASH3(g) =GaAs(s) +3CH4(g)
由于超细微粉中构成微粉颗粒的原子、 离子或分子个数有限,相应的电子数目也有 限,因此,金属的能级间隔就成为有限值。 由此可以预计电子的自旋配制、电子比 热、光吸收等性能及金属超微粒的导电性都 要发生变化,这就是体积效应。
由于粒子表面的化学环境与内部完全 不同,球形粒子表面原子所占的比例大体 与a/r成正比(r是粒子半径,a为原子尺寸), 因此,随着r的减小,表面原子占粒子中全 部原子的分数增加。当粒子半径达到纳米 级时,粒子表现出的表面性能极为显著, 这就是表面效应。
该法所用的源材料也可以是由C、 H、O或C、H、N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如: 甲醇(CH3OH)、乙醇(C2H5OH)、 丙基醇[ (CH3)2CHOH ]、 丙酮 (CH3COCH3)、三甲胺[ (CH3)3N ]等。
该法生长速率较快,为8
10 um/h,
而且生长参数的控制要求不甚严格,装置
结构简单,容易沉积出质量比较好的金刚
原理: 在绝大多数有机物中,碳原子都具有 sp3杂化轨道。低压气相沉积法就是创造一 定的环境使有机物分解,并使碳形成具有 sp3杂化轨道的等离子体,这些处于sp3杂 化轨道状态的碳可以在衬底上外延生长出 金刚石层。
制备金刚石薄膜的 方法
2.2.3.1 热丝化学气 相沉积(HCVD)法 (又称热解CVD法)
2.3.2 超细微粉的制备 超细微粉的主要制备方法有两类: 粉碎法和造粒法。
粉碎法是利用机械方法使粗颗粒逐渐被 粉碎成为细粉,如常见的球磨法. 粉碎法制备的细粉粒径通常大于1um, 球形度差,且在粉碎过程中难免混入杂质使 纯度降低。但优点是成本低、产量大。
造粒法是原子或离子通过成核和长大 两个过程制备超细微粉。 该法易获得1um以下的微粉,且化学 纯度高、粒度分布窄、结晶性可控制,但 成本较高。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用造粒法制备超细 微粉的方法。
1.气相法 (1) 蒸发一冷凝法: 在真空蒸镀装置中进行。制备时放入 适当压强的N2或惰性气体Ar等,用W(或 Mo)制成加热器,将蒸发用的块材料加热到 一定温度,进行蒸发和冷凝。在收集器中 得到超细微粉样品。
利用控制N2或惰性气体压强、加热器 的加热功率和固定收集器与加热器之间距 离的方法,控制粒径的大小和分布。这种 方法可以制备30 1000nm范围的超细微 粉。
衬底(基体)材料种类很多,可根据待沉积 薄膜的用途来选择。通常有陶瓷(AI203)、玻 璃、碱金属卤化物、硅、锗及各种氧化物等。 作为蒸发源的材料有金属、合金、半导 体材料及无机盐等。 源物质的容器有钨、钽、钼等,它们应 能耐极高温度,并与所蒸发材料不起化学反 应。
2.2.2
化学方法
制造薄膜的化学方法很多,如阴极沉 积(一般电镀的标准方法)、无电沉积、阳极 氧化、热氧化等。 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制备半导体材料和 超硬材料薄膜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