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增长边界课件1222简化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问题 造成城市用地紧张。 绿带的公用性较差。 边界划定和管理太过刚性。
参考资料:《英国绿带政策形成、发展及其启示》,黄雨薇
2003年大伦敦都市区绿带分布图
2 相关概念
(2)城市增长边界:UGB(Urban Growth Boundary) 定义:最早是由美国的俄勒冈州塞勒姆市提出。指通过划定城市区域和农村区域之间 的界限,利用区划、开发许可证的控制和其他土地利用调控手段,将合法的城市开发 控制在边界之内。 立法管理:通过立法进行严格管理,但是允许 在实施中进行动态管理与修正。
2006年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 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严格新城新区 设立条件,防止城市边界无序蔓延”、“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 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 2014年2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 知》: “严控建设占用耕地,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逐 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 2014年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 试点工作的通知》: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 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调整城乡空间结构,统筹规划各类城乡建设用地与非 建设用地,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城乡居民点布局总体框架,形成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增长边界与既有政策法规体系需要协调
设定增长边界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能够较为弹性的应对城市发展需求,但 就我国目前的规划法规体系来看,这样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其他行政审批手段实 现。因此正式推行增长边界管理,行政审批或法律法规中的重复性内容就一定 要综合梳理,避免因为权力空间重叠引发违法问题。
参考资料:《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制度思考》,徐勤政
三、划定方法与经验借鉴
1 方法总结
适宜性评价、阻力分析、 承载力评价
基于自然地理要素
非建设用地 控制导向
基于相关保护要求
相关保护区、四区划定 法、生态安全格局 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 空间拓展、发展模拟
基于空间发展预测
建设用地
发展导向
方法导向
基于空间发展影响
城市用地选择影响分析、 影响评估
方法类型
具体划定方法
参考资料:《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研究》,张振广
2 非建设用地控制导向法
(1) 用地适宜性评价法
方法介绍
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如高程、坡度等, 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 及其限制状况。将划定出城市建设适宜性等 级作为依据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存在问题
选择城市建设的所有影响因子或者只取 其中一部分评价因子,取决于现状资料搜集 的完善程度,也取决于对城市适宜性评价影 响条件的认识程度。权重的大小及各要素区 域影响范围不同,评价结果就会有较大出入 与差异。
(1) 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无序蔓延等问题
城镇化率从1978年不到20%升至2013年的53.7%,城镇人口增长5亿多。城 市个数由1978年的193个上升至2013年的658个。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由1981年的 6720平方公里上升至2013年的4.79万平方公里。
10000
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生态容量图
2 非建设用地控制导向法
(3) 相关保护法
wk.baidu.com法介绍
除了对自然条件的充分分析, 还涉及到了自然灾害、重要生态要素、环境 安全要素等等。
要素类别 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 要素因子 地貌类型、坡度、坡向 地下水超采区 地质灾害程度分区评价(高风险区) 地质灾害 断裂带分布 台风、洪水风险区评价(高风险区) 防洪排涝 排涝能力分区 蓄滞洪区 气候变化 可能影响的脆弱性地区分析(海平面上升、温度升高) 大气污染分布情况(PM2.5、汽车尾气) 大气污染 建议保留的重要通风廊道 河湖湿地 主要生态型河道及缓冲区域、河涌、湿地公园、滩涂湿地、水库 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 生态林地 林地、生态公益林(一般、重点) 生态网络 主要结构性生态廊道、次级生态廊道 农田 基本农田集中区域 矿产资源点密集地区 矿产资源 地质遗迹景观分布区、国家地质公园 水源 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表水源准保护区 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准保护区 污 染 物 集 中 处 理 垃圾焚烧场、填埋场、堆肥场等防护区 处置设施防护 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场防护区、粪便处理场防护区 建筑垃圾处理厂防护区 大 型 市 政 通 道 防 微波通道电磁辐射防护区 护 大型广播电视发射设施保护区、控制发展区 高压变电站防护区及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110KV、220KV、500KV) 石油天然气管道防护区 化工园区防护距离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划定
裴新生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
10
20
30
40
50
60
0
1 研究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高速发展
中国城镇化水平变化分析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与自然保育及文物保护有关的法例和行政管理机构
法例 权力机关(行政机关) 郊野公园条例(第208章)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管理 局总监(渔农自然护理署) 海岸公园条例(第476章) 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第 170章)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管理 局总监(渔农自然护理署) 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渔 农自然护理署) 发展局局长(康乐及文化 事务署古物古迹办事处) 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渔 农自然护理署) 环境保护署署长(环境保 护署) 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渔 农自然护理署) 规划署署长(规划署)
首先城乡自然空间本身具有破碎化和多尺度的特 征,而且管理边界很难与既有的行政边界和产权边 界形成严丝合缝的对应关系。
奎独乌地区复杂的行政权属,带来增长管 理难以协调的问题
4 主要问题
增长边界与既有规划管理体系难以协调
这一制度的引进乃至推广客观上需要理顺它与当前各部门、各层次规划的 职能关系,如果概念不清反而会进一步抬高管理成本造成混乱。
水务设施条例(第102章) 水务署署长(水务署) 古物及古迹条例(第53章)
城市规划条例(第131章) 城市规划委员会(规划署) 林区及郊区条例(第96章) 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第 499章) 行政规例 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发展大纲图/发展蓝图
参考资料:《香港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经验借鉴及启示》;石崧,凌莉,乐芸
俄勒冈州通过《规划与增长管理法案》 华盛顿州西雅图都市区 King 县制定《UGB 管理条例》、 《城市增长地区(UGA)的管理办法》 华盛顿州《城市增长管理法案(GMA)》
主要问题 决策者很难正确判定城市发展速度,容易导 致划定范围过大。 UGB 内部逐渐出现过度拥挤及由此带来的 地价、高房价等社会问题。 由于 UGB 的扩张带来的蛙跳式发展等问题。
参考资料:《美国城市增长边界研究进展与述评》;张润朋,周春山
1976年塞勒姆地区的城市增长边界
2 相关概念
(3)城市服务边界:USB(Urban Service Boundary) 定义:最早提出于1950年美国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市。是引导城市增长的一种工 具,由政府划定提供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的区域范围,在此边界外政府不支 持城市的建设。
4 主要问题
实施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涉及城乡土地利用市场权益与行政权责的敏感性命 题,必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阻力。
城乡空间边界难以识别,城市增长难以预期
预测不仅涉及数量概念,而且涉及空间概念,需 要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发展阶段、既有城市空间结 构、空间政策作出理性的评估判断。
增长边界与行政边界和产权边界难以协调
在底线思维基础上实现管控从被动走向主动
把关键性、共识性、已确认需要严格保护的资源和环境要素牢牢把控起来。 应当认真考虑如何能够充分发挥现有管理工具的作用。 着眼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整合现有的政策工具。 不断创新现有管理工具的内涵和应用范围,适应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
参考资料:《“城市开发边界”政策与国家的空间治理》,张兵、林永新、刘宛、孙建欣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0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分析
参考资料:《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2》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波特兰都市区增长边界通过“推力”与“拉力”结合 控制城市蔓延
参考资料:《国外城市服务边界研究进展及启示》;沈山,秦萧
2 相关概念
(4)生态边界:生态优先,反向控制 1976 年,香港制定《郊野公园条例》,通过 立法和用途管制保护郊野地区,阻止城市建设用 地向郊外延伸。结合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公共 安全等各类要素划定限制和控制类要素,倒逼出 城市开发边界。
二、城市增长边界的内涵
1 定义
城市增长边界是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分界线,是控制城市无 序蔓延,引导城市合理增长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也是城市在某 一时期进行空间拓展的边界线。 它既可以是有意识地保护城市所处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 控制城市发展的“刚性”边界;也可以使合理引导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再 开发成为引导城市增长的“弹性”边界。
立法管理:原动力是出于经济上的激励 即尽可能的降低基础设施的配套成本。 除了明确具有弹性的边界界定之外,实 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设施充足供 应条例》和层级体系。 主要问题: 相对于UGB,灵活性和引导作用更强, 但对城市扩张蔓延限制能力最小。 尚未形成完整的基于整个城市公共服务 设施的城市服务边界界定的方法体系。
引导城市高效集约发展,实现更加紧凑的发展模式; 针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留弹性发展空间。
3 实质
实质:根本性的工作并不在于圈定一个空间界线,而是 在于设定有效的管控模式
技术综合性与政策综合性
既要研究我国城市空间增长阶段特征和内在规律,也要总结既往规划管理中 各种方式的效用和局限,更要考虑各种空间管制政策工具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避免简单化的“指标思维”模式。
经济 建设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制 度 建 设 文化 建设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度建设
社会 建设 制 度 建 设 生态 建设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新型城镇化
制度建设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转型》,唐子来
1 研究背景
(3) 国家相关规范中明确要求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1 研究背景
(2) 发展与保护并重成为城市转型的主要方向
新型城镇化应遵循“五位一体”的建设框 架。即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经济建设、 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 形成相互协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 化道路。 强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思维。深圳、 广州、武汉、长沙等城市,都划定城市基 本生态控制线,以解决促进“大发展”与 保护“大生态”的关系。 合理引导城市发展,防止城镇蔓延失控, 引导城镇由粗放式外延式增长向集约化增 长模式转变。
2 相关概念
(1)绿带(Green belt)
定义:概念来源于1889年,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最早应用于1944年英国大伦 敦规划。指为防止城市盲目扩展或与近邻城市联成一片,在城市四周或在相邻城市之 间设置用以限制城市建设的地带,这种地带可以是风景区、林地、农田等。 立法管理:
《规划政策指引通告》(1955年) 《规划政策指引2:绿带》(1995年) 《规划指引 PPG7 :乡村——环境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 (修订版)》(1997年) 《结构规划中的战略缺口和绿楔政策:主要报告》 (2001年) 《规划政策声明 7 :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004 年) 《城乡规划(绿带)导向》(2005年)
关键词:保护、发展 刚性、弹性
参考资料:《城市空间增长边界体系构建初探》,段德罡、芦守义、田涛
2 主要内容和划定依据
保 护
限制城市无序蔓延,圈定明确的城市边界;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敏感区等;
保护乡村和基本农田;
保护生态环境;
发 展
满足城市人口增长所带来的住房、就业和生活需求;
关注开发活动对环境、能源、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南昌大都市区用地适宜性评价
2 非建设用地控制导向法
(2) 城市承载力评价法
方法介绍
城市综合承载力指 特定时期和目标下城市 资源禀赋、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 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 动的承载能力。 依据对评价范围内 各地块的承载力分级, 并选取较高承载力的地 区作为城市有限发展地 区,并由此划定城市增 长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