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合集下载

马原 意识的本质

马原 意识的本质

马原意识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意识的本质”这个重要概念。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它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灵魂活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对意识本质的理解。

一、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即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形成了对世界的认识。

这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各种观念、思想和意识形态。

因此,意识不是来自于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类的意识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理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

意识的本质是反映和表达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意识,人类可以认识到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性,从而更好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界,实现自身的利益。

三、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类的意识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从原始社会的原始意识到现代社会的科学意识,意识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意识形态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水平,与时俱进,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作出努力。

四、意识具有能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是对客观事物的被动反映,同时也具有主动的作用。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意识活动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和改造,并通过意识的引导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个体的意识通过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和碰撞,不断地交流和发展。

因此,意识具有能动性,它可以推动个体和社会的进步。

五、意识与物质基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

意识活动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理解,但它并不能脱离物质基础存在。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是辩证的,意识的生成和发展有其物质基础。

哲学基础课件——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哲学基础课件——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D、它的发挥 受到主客观因素 的制约
3、邓小平为我们设计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 图,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我国人民正以创造 性的劳动 向既定目标 前进。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能认识事物 的现象
B、人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反映事物 的本质 和规律
C、人的认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能指导人们的活动
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成功,探索人类自身的状况, 为的还是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其计划性、目的性同样很强。
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
人可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预见自然和社会的变化,预见自 己行为的结果,预见未来。人们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那 些现实中暂时还没有的事物。之所以能如此,原因就在于人可以认 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第一节 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课时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 :具有主观 能动性 即自觉能动 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它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
主观 能动 性含义的 三个方面 1、认识世界的能力 与活动—“想”
2、改造世界的能力 与活动—“做”
三方面相互联系 的原因
包括认识事物 的现象,认识事 物 的本质 和规律以及认识所共 有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 计划性、指导性等
人的主观 能动性能够把客观规 律作为行动的向导,把思想、计 划和方案等 观念的东西 用于指 导 实践,以自己创造 性的活动 改造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
3、精神状态-----决 心、意志、干劲
包括人的情感、性格、意志等 心理品质和精神状态,它对人的 活动会产生导向与选择、激发与 抑制、控制与调节的巨大影响
要充 分认 识这 一特 点

哲学基础——探究世界的本质

哲学基础——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知识点整合:(一)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1、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3、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例1、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例2、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例3、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④(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分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分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分在哲学教学中,我们通常难以区分这三者,尤其是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主观能动性是什么?主观能动性的含义: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讲清重点】1.“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三者的区别和联系?(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和“做”以及在“想”和“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想”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不可分。

(2)“意识能动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可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不等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仅限于“想”,不包括“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还包括“做”,即实践。

意识能动性虽然体现在“做”,即实践中,但实践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

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

(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也就是说,把观念的东西在实践的作用下变成现实。

它既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更不等于主观能动性。

(4)以上分析表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要辩证地理解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它既是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同时也给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理解时要划分两个层次:第一,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从质的差别来看,“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量的差别来看,“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

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案例

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案例

《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哲学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之一,在此内容之前教材呈现了意识的本质即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这是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阐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人为什么能通过意识的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因此引出本课题,这是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角度讲的。

如何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平时和同行交流感悟、网络、书籍的查阅,发现教师们无外乎采取这些方法,比如选择案例、录像、资料等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活动,或选择投影、多媒体教学资料结合教材内容,挑选典型的图片、音像、文字资料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或分析或提问或讨论……,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些方法虽然也让学生看了、听了、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某种层面得到体现,但大都还是停留在大脑的较浅层,接受到的信息大多是间接经验。

而哲学的最高境界是讲究知情意行的高度的统一,恰恰本课的主题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主要表现,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大效能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左思右想,决定尝试小组合作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并用“微电影”的方式配合进行,接连在几个班使用,效果很好,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团结协作,最大程度发挥个人和集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案例呈现(一)形成小组、分配任务: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的主要表现,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能力,提高素养呢?今天我们将把四个主要表现设置成四个任务,有四个小组各完成一个,下面请各小组选派同学抽签确定任务。

(二)提出目标、明确要求:1、各小组围绕任务,研究讨论确定最佳方案阐述主题,讨论时间10分钟。

2、各小组上台展示、实施你们的方案,时间5分钟。

3、根据各组的表现手段、参与人数、效果等进行评比,给与相应的加分。

哲学第五课 意识复习

哲学第五课 意识复习

考点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本质(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
⑴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⑵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大脑) ⑶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的来源、根源、来自、
源泉;
客观存在
通过实践 作用于
1、意识的本质(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 ⑴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 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 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认识论)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 物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 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展示
考点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考点2、意识的能动作用 考点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考点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②高3意)意昂识总识的之对精指,人神导意体可识人 人生以具的的理催有行实人活能为践动向动具上把有,性调萎,意的节靡它识理和的是中念控精对制神物变作则质成用会的。使能(现人动意实悲的识的观反与东、映人西消的,沉关又,系对丧)物失质斗具志有。能 动的反作用。 (4)(方法论)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恩格斯
1. 正确(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本来面目的如实(歪曲)反映
2.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 的反映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 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
33
三、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1.意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不 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种种不 同甚至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 的反映。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 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 样的未来。
人们在既往的社会环境和 自己的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 在广度和深度上总会有所不 同,这就使其对客观事物的 认识状况出现差异。
①只要我们端正立场, 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②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 ③不断充实我们的 知识, ④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我们就一定能够在 正确认识世界的 道路上不断前进。
2.引起不同的人反映的差异 是客观的。
(1)立场不同 (2)世界观不同、人生 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3)知识结构不同
春雨如膏,滋长万物。农 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 秋月如镜,普照万方。佳人喜 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 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 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 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 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 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 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 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 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哲学基础知识

哲学基础知识

哲学基础知识ISBN:730003703作者:赵家祥/王元明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简介:《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它是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进行广泛调研,全面掌握学生、教学以及教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学大纲编写。

全书体例新颖,内容活泼,突出德育功能和素质教育,符合认知规律,让学生能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

本教材的主要特色如下:1.在保证学科体系基本完整的前提下,本着"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突破传统教材模式,从"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从生产活动出发认识社会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六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突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2.每章以著名哲学家的经典名言开篇,每节以典型案例引入正题。

在保证理论阐述科学的前提下,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加以通俗化,并配有图片、漫画、图示等,图文并茂,生动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3.每节后配有"思考与训练",题型灵活,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哲学概念和原理。

每章后设有"活动天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4.为了方便教学,适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需要,高等教育出版社将组织编写配套的教师参考书和学生学习用书,研制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本书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顾问、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家祥担任主编,由南开大学教授王元明、湖北省医药学校高级讲师吴传琪参加编写。

这些作者或是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并担任全国各类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多种考试形式的命题工作,或是参与中等职业学校《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起草工作,熟悉教学大纲制定的意图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哲学基础——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哲学基础——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2)明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规律的客观性(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难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推演归纳法教学过程: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基本内容: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客观的。

(1)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其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3)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基本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特性:固有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1)、关于规律的特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联系,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隐藏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而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联系,而不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

(2)关于规律的概念和各种具体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各种具体规律只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作用的规律。

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各种具体规律的共性;联系: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基础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

哲学基础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

第二节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教学提纲一、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它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不是人脑固有或自生的东西,而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反映的内容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某种客观“原型”。

(2)世界上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3)不能因为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认为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

二、人的能动性及其两种后果1.意识的能动性又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2.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就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促进事物的发展,为人类谋利益。

用错误的意识指导实践,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造成对客观事物的破坏,人类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客观规律是不能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它是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只有正确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1)人们能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对客观规律的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做出科学的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2)人们能够把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运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也就是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客观规律。

(3)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成创造某些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变不利为有利。

教学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理论上说,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本质,不给唯心主义留下可乘之机。

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说,明确这个问题,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案例

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案例

《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哲学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之一,在此内容之前教材呈现了意识的本质即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这是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阐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人为什么能通过意识的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因此引出本课题,这是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角度讲的。

如何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平时和同行交流感悟、网络、书籍的查阅,发现教师们无外乎采取这些方法,比如选择案例、录像、资料等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活动,或选择投影、多媒体教学资料结合教材内容,挑选典型的图片、音像、文字资料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或分析或提问或讨论……,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些方法虽然也让学生看了、听了、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某种层面得到体现,但大都还是停留在大脑的较浅层,接受到的信息大多是间接经验。

而哲学的最高境界是讲究知情意行的高度的统一,恰恰本课的主题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主要表现,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大效能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左思右想,决定尝试小组合作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并用“微电影”的方式配合进行,接连在几个班使用,效果很好,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团结协作,最大程度发挥个人和集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案例呈现(一)形成小组、分配任务: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的主要表现,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能力,提高素养呢?今天我们将把四个主要表现设置成四个任务,有四个小组各完成一个,下面请各小组选派同学抽签确定任务。

(二)提出目标、明确要求:1、各小组围绕任务,研究讨论确定最佳方案阐述主题,讨论时间10分钟。

2、各小组上台展示、实施你们的方案,时间5分钟。

3、根据各组的表现手段、参与人数、效果等进行评比,给与相应的加分。

《哲学基础》第2课,意识的能动作用

《哲学基础》第2课,意识的能动作用
有的反应特性。 B.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
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学校标志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A.人的意识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但纯粹 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 更重要的,它是社会的产物。 C.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发展,劳动起重要 作用。
•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学校标志
•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的蓝图、目标、计划、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VS动物本能无目的的活动
•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反映事物外部现象,把握 事物的本质规律;复制当前对象,追溯过去,推
第二信号系统:有抽象的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例如:
谈虎变色。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学校标志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意识不是人脑固有的或自生 的东西。 (2)人脑: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
客观存在:生成意识的原材料 (3)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意识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总结:
学校标志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 的机能;
3、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
决定意识。
学校标志
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学校标志
• 意识的能动性是相对于物质的决定性而言的,是指人类所特有的 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又称人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标志
意识的能动作用

哲学基础——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哲学基础——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重点难点:(1)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胸有成竹”的典故导入:胸中有“竹”,是因为胸外有竹。

胸外之竹,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胸中之“竹”,乃是主观意识。

什么是意识呢?它从哪里来?其本质如何?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板书:一、意识的本质围绕着这个故事,我们讨论几个问题:什么是意识?无生命的物质有没有意识?动物有没有意识?意识是从哪里来的?意识是自我的,还是社会的?让学生看书,讨论。

然后提问,教师点拨:问题之一、什么是意识?学生阅读教材,可知: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通俗地说:意识即是人脑对外界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

问题之二、无生命的物质有没有意识?学生阅读教材,可知: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生命的物质没有意识,但有类似于感觉的物理、化学反应特性,如:风吹物移,岩石风化等。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物质反应形式。

问题之三、动物有没有意识?学生阅读教材,明确三点:(1)生命有机体具有刺激感应性,这是生物体对外部刺激作出的“应答”,如:向日葵跟踪太阳,植物根系向着水肥多的方向生长,含羞草碰到东西把叶片卷起来。

有人研究证实,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可见,生命体的这种感应形式已经具备了趋利避害的选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物理、化学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一个有决定意义的环节。

(2)高等动物具备了以大脑为中心的神经系统,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射,通过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产生了联想和比较活动,这就是简单的心理活动。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又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

(3)高等动物在劳动中进化成人,有了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意识。

可见,一切无生命物质、植物、动物都没有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共3个一级考点)►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表现形式是主观的。

【观点】物质独立于意识之外,但意识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注:两者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小结】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特别提示】在意识问题上要明确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高考点拨】①考查意识的本质:注意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不可与大脑混淆,应明确大脑不能取代人脑成为意识活动的载体。

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科学、感觉,常为高考关注。

►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比如预先制订蓝图、目标和计划。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B.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还能追朔过去、推测未来。

C.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哲学基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哲学基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重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难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表现;【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理解:①以基本事实为基础分别理解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各是什么;②以基本事实为基础,初步理解为什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能力方面:①培养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在一一分析中要照顾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综合起来人整体上把握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这是比较典型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过程,通过学习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②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比较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3)觉悟方面:提高学生重视自身能力的自觉性,增强“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信心;导入新课:主要讲述了客观世界的本质、状况和发展规律。

但人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仅要了解外部世界,还必须了解人自身的问题,对人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和动物相比有什么特点?人在客观世界面向该如何做?人有没有能力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怎样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等,即人的想和做的问题。

这就是下册所要学习的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

讲授新课:夜空中高悬的那轮明月,古往今来曾勾起了人们的多少幽情,也给人们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月亮是诗人笔下的白玉盘,还是科学家所描绘的庞大星球?那里果真有琼楼玉宇和翩翩起舞的仙子,还是万赖俱寂,并无生机?我国古代早就产生了嫦娥奔月的神话。

多少年来以它那永久的魅力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喷着巨大的火焰冲向了太空,飞向月球。

7月20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打开阿波罗登月仓,成了登上月球的第一人。

“嫦娥奔月”的神话终于变成了现实。

值得我们自豪的是,2020年左右,中国也可望登上月球。

人类登月的这一事实说明,要做成任何一件事,离开了人的努力即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的,那么,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第一框题――主动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哲学基础——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哲学基础——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分层教学设计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以下本节所讲的主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他包括三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想”;①认识外部现象、认识本质规律②有预见性、创造性●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①做的创造性②利用规律、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形式●在想和做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起导向、选择、激发、抑制、控制、调节作用2、为什么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规律;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面对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

3、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按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①既要实践又要学习;②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老师:请问本节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我们认为本节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要着重把握下面几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综上所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充分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本节内容相联系的热点问题有那些?(同学们回答,略)。

与本节内容相联系的热点问题主要有下面一些:1、强化再就业培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此举有利于下岗失业人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引言意识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核心,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选择能力。

在探究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时,我们可以从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意识的本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关系、主观能动性的来源以及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指人类对于自身存在和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意义的主观体验。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意识被认为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基础,是个体与世界的直接联系。

不同的哲学派别对于意识的本质有不同的解释,包括心灵哲学、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等。

心理学上,意识被视为精神活动的中心,控制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意识的本质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自我反思等心理过程。

此外,还有一些学说将意识分为意识的内容和意识的形式,内容涉及到个体对于世界的具体认知,而形式则是思维的方式和结构。

认知科学研究将意识视为信息处理系统和大脑的活动,关注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过程。

意识的产生涉及到大脑神经信号的传递、信息加工和反馈机制。

脑神经科学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和理解意识的产生和运作。

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关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选择能力。

在意识的作用下,人们能够主观地感知、思考、评估和决策。

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关系密不可分,主观能动性是意识的表现和体现。

首先,主观能动性依赖于意识的存在和活动。

只有当个体拥有意识,才能具备主动地思考、观察和反思的能力。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理解这种关系: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通过思考和分析来寻找解决方案,这就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其次,意识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着指导和调控的作用。

意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外界信息,从而在认识和实践中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意识可以引导我们思考各种可能性和后果,从而使我们能够根据自身的目标和价值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

_主观能动性_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_主观能动性_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主观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在高二哲学理论中具有转折点的重要地位,它从人的角度(有别于前四课从外部世界角度)提出人应当怎样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把握住“主观能动性”这一知识呢?笔者认为应弄清其中的“一、二、三”。

[理解] 明确一个概念。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想”。

二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三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弄清二个关系。

一是主观能动性与意识能动性的关系。

两者的区别:(1)含义不同。

主观能动性(略)。

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和“做”的能力、活动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

而意识能动性不包括做的能力。

(3)作用的形式不同。

主观能动性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意识能动性只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两者联系:“意识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二是主观能动性与意识反作用的关系。

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定义不同(略)。

2、范围不同。

意识反作用指人们在一定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去改变客观事物,即改造世界;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则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略)。

角度不同。

意识反作用侧重表明在物质与意识关系中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一种与物质决定作用相反的作用,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则着重说明人类所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这种属性。

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人的主观能动性包含意识反作用,而意识反作用只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方面;2、无论是意识反作用,还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作用的发挥都必须以一定的实践活动为基础;3、两者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一切动物的重要特征。

哲学基础——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哲学基础——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识记(1)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2)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

2.理解(1)通过实例,说明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析说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制约;(3)举例说明人们不同的主观因素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所起的不同的作用。

3.运用列举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比较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能力方面(1)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主观能动性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后果,认识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危害性,从而理解正故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过程中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达到准确把握知识原理和观点,同时学会具体分析和解答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觉悟方面;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加强自觉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教学难点主观因素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教学方法关于导入新课的方法,可采用复习提问法;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采用讨论法;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以讲与结合举例为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⑴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⑵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要通过重温旧知识给新课作准备,并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教师在肯定同学的回答后,多媒体显示: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洪水汹涌冲入城区西区堵口卡车被洪流吞噬甲21025号煤驳成功堵住决口,为部队堵口合龙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依托浔阳城内,锣鼓震天,鞭炮齐鸣,难舍难分送亲人。

请同学思考:通过下面两组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从两组数字的比较,我们看出:1998年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小,而最高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1米多,这说明城陵矶、螺山站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床淤高了很多。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篇二)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篇二)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复习旧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但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人脑好比是一个工厂,这个工厂生产产品就需要原料。

那么所需原料是来自人脑,还是来自客观世界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讲授)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板书)人脑生产意识的原料是客观世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要通过三种形成:1、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当外界的事物,现象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口等,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神经兴奋传达到大脑时,就产生了感觉,这是意识的低级形式,举些例子来说,P22……2、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

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是人脑在获得丰富的感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系列加工制作,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思维不像感觉那样直接反映外界对象的形象,但它反映许多事物的共同和内在联系。

例如“水果的概念”…3、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建立的反映我们经常看一些神话故事书。

以及一些鬼片,那么这些妖魔鬼怪,是人们凭空创造出来的吗?那是一定不是的,在客观世界中我们都能找到它的根源,例如,P23……。

下面教师给大家讲个“龙有九似”的典故,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龙,那么“龙”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龙”的观念最先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择取其优,逐步创造了“龙”的形象,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东汉人王符曾指出“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顶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因此,就“龙”的整体来说,它是超现实的,但就其各个部分来讲,又能从客观现实中找到创作它的原形,由此可见,“龙”的观念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拼盘而成的歪曲反映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重点难点:(1)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胸有成竹”的典故导入:胸中有“竹”,是因为胸外有竹。

胸外之竹,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胸中之“竹”,乃是主观意识。

什么是意识呢?它从哪里来?其本质如何?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板书:一、意识的本质围绕着这个故事,我们讨论几个问题:➢➢什么是意识?➢➢无生命的物质有没有意识?➢➢动物有没有意识?➢➢意识是从哪里来的?➢➢意识是自我的,还是社会的?让学生看书,讨论。

然后提问,教师点拨:问题之一、什么是意识?学生阅读教材,可知: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通俗地说:意识即是人脑对外界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

问题之二、无生命的物质有没有意识?学生阅读教材,可知: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生命的物质没有意识,但有类似于感觉的物理、化学反应特性,如:风吹物移,岩石风化等。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物质反应形式。

问题之三、动物有没有意识?学生阅读教材,明确三点:(1)生命有机体具有刺激感应性,这是生物体对外部刺激作出的“应答”,如:向日葵跟踪太阳,植物根系向着水肥多的方向生长,含羞草碰到东西把叶片卷起来。

有人研究证实,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可见,生命体的这种感应形式已经具备了趋利避害的选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物理、化学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一个有决定意义的环节。

(2)高等动物具备了以大脑为中心的神经系统,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射,通过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产生了联想和比较活动,这就是简单的心理活动。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又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

(3)高等动物在劳动中进化成人,有了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意识。

可见,一切无生命物质、植物、动物都没有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板书:1、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语言提供物质外壳猿脑劳动人脑提供物质器官意识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因此,我们说,意识也是劳动的产物。

板书:(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人脑是世界上最高级、最完善的物质。

高度发达的人脑可以进行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是意识活动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人脑这种高度发达而完备的物质,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人的大脑一旦受损,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影响活动。

板书:(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器官,但不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那么,意识是从哪里业的呢?问题之四、意识是从哪里来的?有人说:意识是头脑中自生的,也有人说,意识是上帝、神灵给予我们的启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2第22自然段至P23第28自然段。

思考、讨论。

提问。

教师点拨:(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外界的事物、现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将兴奋传递到大脑,于是产生了感觉。

光线(外界事物)——眼睛(感觉器官)——视觉(感觉即意识);声音(外界事物)——耳朵(感觉器官)——听觉(感觉即意识)。

文与可胸有成竹,胸中之“竹”即是意识。

它是胸外之竹(客观事物)通过画家的眼睛(感觉器官)的观察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成为“胸中之竹”的。

胸中之竹胸外之竹感觉器官可见,文与可胸中之“竹”并非胸中固有之竹,其实是胸外之竹在其头脑中反映,竹子的枝叶、颜色、形态反映到画家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对竹子的“感觉”。

感觉是人们地事物的外表和现象的反映,是一种较低级的认知活动。

人们在感觉的基础上,对感觉材料进行加式、制作,就会形成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称为“思维”,如画家从画自家竹到画天下竹、从对竹子的绘形到对竹子的写意,便是从感觉到思维的飞跃。

无论是低级形式的感觉,还是高级形式的思维,都是人脑地客观事物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因然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同样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如:古代的“天圆地方学说”其实不过是先民对天地型构所作的一种简单、直观的反映而已;鬼神观念不过是先民对按照自己的愿望对自身形象和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创造而已。

所以,正确的意识也好,错误的意识也好,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板书: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不论是感觉还是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不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问题之五、意识是自我的,还是社会的?由上可知,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具有社会性。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教师点拨:意识的社会性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意识的主体来看,意识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

任何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意识也必然是在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中产生的。

离开社会性的人,就没有意识可言。

举例:古代与世隔绝的王子。

第二,从意识产生的动因来看,任何意识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要求,而且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举例:李四光为了寻找石油,而发现了新的地质理论。

第三,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生活现象。

举例: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社会。

第四,从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途径来看,人们的意识只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而且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其真伪,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总之,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

思考、讨论: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论述,说明意识的社会性。

人类有目的、有意识,能够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说,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板书:二、人的主观能动性1、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所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由此可见,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动物没有意识,也没有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实际的活动;主观能动性既表现在认识世界方面,也表现在改造世界方面。

投影:马克思语:“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提问:说明动物的本能的活动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人类的活动都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并通过特定的计划加以实施。

这就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个表现:板书:2、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 人们有意识地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投影:人类学家通过对古人类化石、古人类活动遗迹的考察和研究,指出人类的历史已经有二三百万年的时间了。

近年人们对老山汉墓女评价的头像进行了复原,如右图。

除了能够追溯过去之外,人的意识还能预测未来,如人们编制历书,预测农时,预测重大天文事件,预测人类发展趋势,等等。

这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第二个表现。

板书:(2) 人的意识对世界的反映具有创造性。

投影:由重庆市科协、市体育局等单位联合主办,重庆市反邪教协会、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等单位承办的“体彩杯”重庆市“科学健身·快乐生活”健身气功展示大会在重庆市奥体中心广场举行。

议一议:你了解什么是气功吗?气功有什么作用?气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作用?老师指导:气功就要是通过意念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这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第三个表现。

板书:(3) 人的意识能够作用于人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正是因为如此,董存瑞不顾生死,手举炸药包炸毁敌人的碉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大火烧身,一动不动,直到牺牲这都是在坚定的革命信念支配下,表现出了常人表现不出来的勇敢行为。

同学们举一些这样的例子。

投影:展示一组人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改造世界、取得成果的图片或视频,如神舟五号、双星计划等。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

老师点拨:这说明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这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第四个表现。

板书:(4) 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最后,说明人的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或破坏作用。

探讨:为什么要落实和贯彻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小结>通过本课关于意识本质的学习,大家应该明白以下三个观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意识还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是感觉还是思维,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意识具有社会性。

通过本课关于主观能动性的学习,大家应该掌握以下几点: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

2、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3、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所起的主观能动性不同。

<随堂练习>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来,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通过对爱因斯坦大脑了研究,发现其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异常发达,比普通人平均厚度多出1厘米,大脑宽度超出常人15%左右。

这有助于解释爱因斯坦在空间和数学思维方面为什么具有特殊天才。

从哲学角度看,上述事实表明()A、人脑能自行产生意识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产物D、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答案:D2、宋代诗人陆游在暮年写过一首诗,总结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并向儿子传授秘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功夫在诗外”包含的哲理是()A、要写好诗,必须深入生活B、要写好诗必须到广阔的现实社会中去,在阅历上下功夫C、物质决定意识D、意识决定物质答案:C3、“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这说明:A、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道理B、这是意识改造世界的表现。

C、意识具有创造性D、意识能够调节生理过程答案:D<布置作业>4、辨一辨: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不是。

提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如实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二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辨析: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改造客观世界,促进事物的发展。

提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但人的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或破坏作用。

板书提纲:一、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无论是感觉还是思维都客观世界的反映(2)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3、意识具有社会性(1)从意识的主体来看(2)从意识产生的动因来看(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4)从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途径来看二、人的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2、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 人们有意识地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