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1)奈达翻译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奈达的第一本专著是《〈圣经〉翻译》 (Bible Translating),出版于 1946年。 • 最有影响的是《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尽管一生与《圣 经》翻译不分,但奈达并没有翻译出版过 《圣经》。 • 严格说来,奈达不是翻译家,而是语言学家、 翻译理论家。
奈达翻译散论
艺术——在奈达逐渐向社会符号学和社会语言
学的翻译理论过渡过程中,他越来越倾向于把翻 译看做是艺术。他一方面认为。归根到底翻译是 艺术,并认为翻译家是天生的。另一方面,他把 ‚翻译是科学‛的论点改为‚翻译研究是科学‛。
奈达翻译散论
技艺(technology)—— “翻译既是艺术, 也是科学,也是技艺。这种技艺是可以通过 实践和训练改进的,就像所有的技艺一样。 但是翻译实际上是一个产生译作的过程,因 此,翻译基本上是一门技艺,因为,这需要 多种学科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译作,包括语 言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和交际理论。‛
翻译信息论
奈达认为译者可以‚采用处理语言结构的科学 途径、语义分析的途径和信息论来处理翻译问 题。‛ 翻译即交际,某种译文如果不能起到交际的作 用,就是无用的译文,即严复所讲的‚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 因此,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 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 同。‛
奈达翻译散论
(1)翻译的定义 奈达对翻译所下的定义是:“翻译是在接受语 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接近的、自然的 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 是风格上的对等”。
奈达翻译散论
(2)翻译的学科定位 科学——奈达力图把语言学应用于翻译研究。‚翻译
科学,更确切的说,是对翻译过程的科学描写。‛奈达 认为,对翻译的科学研究,应看做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 重要分支;这种研究应以语义为核心包括翻译涉及的各 个方面。奈达认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科学分析是大有 帮助的。
用核心句(Kenel scentences)克服句法障碍
• 奈达认为英语中最简单的核心句有7种:
• • • • • • • John ran quickly. subject + predicate + adverbial John hit Bill. subject + predicate + object John gave Bill a ball. subject + predicate + object +object John is in the house. subject + be + subject complement John is sick. subject + be + attributive John is a boy. subject + be + indefinite article + noun John is my father. subject + be + pronoun + noun
• 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信息<原文读者理解的信息 • 译者就必须‚拉长‛信息的表达形式 • 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信息≈原文读者理解的信息 这种方式非常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系的原 语和译语。 ‚用这种拉长信息表达形式时,译者不能任意增加 信息内容,而只是把原文那些‘不言而喻’的内隐 成分转变为文字。‛
奈达的翻译理论
• 西方现代翻译研究的一大特点,是把翻译问 题纳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从比较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符号 学、逻辑学、人类学和哲学等不同的角度, 试图对翻译研究这个古老的课题赋予新的 含义,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法、 理论模式和翻译技巧。 • 奈达(Eugune A. Nida)的理论就是西方现代 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中的突出代表。
• 奈达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他到过 96个国家,在多所大学作过讲座,来中国有13 次之多。 • 直至 2003年,在 89岁的高龄,他还到非洲讲 学。奈达在约 40年时间里,两百多次出行世 界各地,目的就是“要了解不同语言间顺利 交流必然需要解决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问题”。
• 奈达较之其他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在全 世界更有影响原因之一是,在自 1946年起的 近 60年里,他周游了世界,帮助 译者解决了 《圣经》翻译中的实际问题,而其他语言学 家和翻译理论家缺乏这种机会。 • 他的 Fascinated by Language一书记述了 他在南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北美、 东欧、西欧的实际经历, 总结了他接触《圣 经》翻译实际时遇到的种种问题。
奈达的词性划分法
实体(entities)man, book,table 活动(activities)walk, think 状态(states) tired, happy 过程(processes) widen, grow 特征(characteristics) tall, huge 连接(links)when, during, below 指示(deictics) this, there
• 奈达的读者反应论还低估了文化融合的加 速度。 • 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进程虽然迟缓,但是是发 展的必然趋势。 • 当今社会,语言异化现象日益增多,文化融合 速度不断增加,如: • 乘出租车成了“打的”、“酷、爽、哇塞” 成了人们的口头语。由此可见,文化融合的 加速度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动态对等论
1. Brief introduction of Eugene Nida
• Develops the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put forward by Peter Newmark • Emphasize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besides language meaning transform • Carries out a descriptive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 Theoretical base: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communication theory, information theory and semiotics.
奈达翻译散论
(3)翻译过程
检验
原文
… … … … … … ……
译文
分析
转换
重组
语言共性论
• 各种语言具有同种的表达力。“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 情,必然能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因为他认为,人类的 共性多于差异,在人类经验和表达方式中,都存在着一 种“共核”(common core) • “White as snow”(白如雪,雪白) (1)“White as frost”; (2)“白如白鹭毛”、“ 白如蘑菇”等 (3)“很白”或“非常白”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3. Conclusion
1. Brief introduction of Eugene Nida
• an American linguist, translation theorist • Oklahoma, 1914-2011 • Ph.D. degree in linguistics a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merican Bible Society (ABS)
• Son, lover, thinker, fighter, leader, Hamlet is the incarnation of all human potential defeated by some warp of human nature and destiny.
• 译文:作为儿子、情人、思想家、战士、领袖,哈姆莱特是某些人 本来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品尝爱情的甜蜜,在事业上作一番成就, 但由于人性和命运的作弄,终于含恨而死的象征。
奈达“对等原则”翻译理论
注重形式对等的主导原则 注重动态对等的主导原则
奈达翻译理论评述
动态对等的建立基础 动态对等所涉及的文化因素
• 奈达的读者反应论低估了读者的认知能力 和想象力。 • 如译white as snow 时,有人认为对于热带 的非洲人来说毫无意义,而事实上,人类对于 一些抽象的事物往往都能了解和适应,所以 对“雪”这个具体事物是可以理解的。
• 奈达的读者反应论同时也低估了读者的求 真心理。 • 读者还是希望在读译文时了解当地文化传 统、风土人情、习俗时尚的。 • 但当他们看到译文所描述的与本国社会相 差无几时,他们肯定会产生怀疑。
语言学阶段
翻译科学说
翻译交际说
翻译科学说 与交际说
动态对等说
翻译功能说
1、奈达翻译散论:
(1)翻译的定义 (2)翻译的学科定位 (3)翻译的过程
2、奈达特色翻译理论
(1)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2)翻译信息论(message of translation)。 (3)读者反映论(theory of readers' response) (4)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用同构体(Isomorphism)解释社会文化差异
例如: 英语成语“spring up like mushroom” 中“mushroom”原意为“蘑菇”,但译为 汉语多为“雨等(maximal equivalence) ―译文达到高 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 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 赏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 最低层次对等‛(minimal equivalence) ―译文能达到 充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 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
奈达翻译理论及评述
Contents
1. Brief introduction of Eugene Nida 2.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1. Conception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2.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 Four Level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 语言共性论主要目的在于阐明不同语 言符号之间存在可转换性——可译性。 • 奈达对这一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帮 助创造了一种以新的姿态对待不同语 言和文化的气氛,以增进人类相互之间 的交流和了解。‛
奈达也承认: • 他说‚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情,必然能 用另一种语言表达。但如果表达的形式是 所表达的意思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情况 就不同了‛。同时,不同语系两种语言之 间的翻译要比同一语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 译要困难的多。
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关注形式和内容,是 诗与诗、句与句、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对应。接受语的信 息应该尽可能和源语中的各种因素分别对应。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以表达方式的完全 自然为目标,而且尝试将接受者与他自己文化语境中的 行为方式联系起来,它并不坚持读者只有理解了源语语 境中的文化模式才能理解信息 形式对等 动态对等
• ‚potential‖―潜力,可能性‛,―that which is possible‖ • ―human potential‖指‚人所能达到的一切‛。 • defeat指‚挫折‛。我们只能根据全剧剧情,从天伦、 爱情、事业三个角度具体阐释,得出了上面的译文。
读者反应论
• 评价译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译文读者通过阅读译 文后对原文作者所示信息的反应。 • 奈达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或译文语言 接受者,评判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 的反应,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可 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看两者的反应是否一致。 • ‚译文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应该是在实质上相同 于原文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