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导学-以情促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情导学\以情促教
摘要:情感教育贯穿了我们人的一生,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尤其重要,教学更是承载了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情感教育在教学中举足轻重,基于此,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坚持以情导学、以情促教。
关键词:情感教育学习教学
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
在学习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学会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集丰硕的果实。
同样,成功的教学也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因。
情感是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
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完善人格。
因此,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以情导学、以情促教。
进而拓宽学生的精神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情感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
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
并非无动于衷,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
意,愉快或不愉快,喜欢或厌恶,欣赏或遗憾等态度体验。
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渗透其中,特别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教师能否发挥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即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阶级的和民族的敌人的仇恨感,对社会的义务感、责任感,对朋友的友谊感等等;理智感,学生主要表现为对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并能体验到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
美感,即学生对事物的美丑所产生迷恋、欣赏、向往、害怕、逃避、厌恶等情绪。
在教学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感情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以情导学
有个成语寓意颇值得我们去思索:爱屋及乌。
要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你的学科,首先,是让他喜欢你这位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如何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之情,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情感。
教师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没有鲜明的爱憎,是不可能用他的语言去征服学生的。
纵观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学生就像春天的鲜花,精神百倍。
教师绘声绘色地讲,学生如陶醉了般侧耳聆听;而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是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学生就像暴风雨中的麦苗,趴在课堂上,两眼无神,没精打采,身在此而心在彼,白白浪费时间。
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艺术,是教师调节情感的艺术,是一种“阴转晴”的艺术。
其次,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
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的原理,教师先入情——动情——析情——移情。
根据这一情感发展过程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为此,教师在接触一个新班时,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的兴趣、习惯、爱好、人生观,可以试着从内心调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作学生,来确定自己在学生眼中、心中应树立的形象:在教学方面,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深入挖掘,理解教材,如此才能“入情”“入境”。
进入课堂后,教师如能像演员走进摄影棚一样,立刻进入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及体态语,牵动学生的情感,注重熏陶感染,用自己的巨大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感,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接受教育、接受所传授的知识。
此外,教师要加强教研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情感。
情感是学生乐学、爱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
只有教师倾注全部的爱心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师生间恰当的语言沟通,态势交流,可以为教学的成功创设出良好的环境。
三、以情促教
1.想学生有情首先要教师有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引出学生的情。
首先,教师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
在课堂上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赞许,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与鼓励,尊重信任学生,尤其对差生要给与更多的关心。
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
当学生喜欢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带有学习和参与热情,反之只会影响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师自身情感的带动下,学生也会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其次,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一进入教室马上投入作为教师角色中,融入到课文的感情中来,绝不把个人的不健康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的情绪。
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重视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要加强语言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与教学的特点分不开。
然而怎
样才能将这些情感更好地发挥出来呢?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情感的
交流,教学语言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把自己的语言功底打扎实,通过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幽默的语言还可以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语言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
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
3.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生理和认识特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情感,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学习中这种积极情绪如果被调动起来,会形成一种“情感动力”,这种动力会起到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的作用。
总之,教育领域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爱美、赏美、赞美的情感,还必须热爱学生,并渗透到教学中去,
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搭起感情的桥梁。
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彭聃玲.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李德树.语文新课程与20世纪语文教育的关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6.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