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后习题(孔德的社会实证论)【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孔德的社会实证论

1.实证社会学发生的现实基础和思想来源如何?

答:(1)实证社会学发生的现实基础:

资产阶级在获取政权后迫切需要稳定社会秩序、推进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2)实证社会学发生的思想来源:

①经验主义

培根和洛克都认为经验现象是独立于人们意识而自存的客观存在,人的认识起源于直接感知客观存在的感觉,感觉的可靠性在于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以感觉为基础的认识把握了客观现象及其规律就可以产生科学知识。

②科学主义

崇尚实证科学,要求人们的思想与言行都应遵循实证科学原则与方法的科学主义,既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思想来源,也是它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伽利略和牛顿等自然科学家则对科学主义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模式作了具体论述。

③自然主义

孔德说的只问“是什么?”而不问“应当是什么?”,这是一种否认主观性、创造性和价值要求的自然主义,是片面夸大社会现实自在性和自发性的客观主义。顺应自然、服从客观,这是实证主义从自然主义或客观主义那里继承的品质,它使实证主义社会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④理性主义

社会实证论只是反对理性主义中的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同时却坚持了理性主义中的科

学理性。

2.孔德提出的实证原则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实证原则的积极意义和局限如何?

答:(1)孔德实证原则的基本内容

①孔德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排斥自然科学方法是难以成立的,因为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虽然社会现象比自然现象复杂,但是二者都是一种外在于人们情感意志的客观现象,都是可以观察、实验和对比的经验事实。

②孔德坚持实证方法的一个原则是:只问是什么,不问应当是什么。其实质是在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中排斥主观评价,或者说是克服观察者的价值评价,而应仅仅从客观事实本身去把握它的客观规定性。在这个意义上,孔德曾把他创立的社会学称为“社会物理学”。

③孔德特别强调实证方法的相对性。孔德认为,社会学不去追问现象之下的终极本质和普遍规律,而是直接面对经验现象本身,因此社会学采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知识都不具有绝对性,而是直接关于具体社会事实的相对性知识。

(2)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①孔德在强调社会学方法和知识的相对性时,并未否认社会学要把握社会规律的任务,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孔德一方面肯定与自然规律相同的社会规律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又认为社会规律只能来自于对变动不居事物的不断观察中,并且因为事物的变化和观察的发展,所获的包含着社会规律的实证知识也要发生变化。

②总之,这种被孔德认为是人类思维方式划时代变革的实证方法,尽管受到人们很多批评,但在当代社会学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往往是一些社会学流派把自己同其他学科尤其同哲学区别开来的根本原则。

3.如何评价孔德关于社会发展三阶段的论述?

答:孔德的最终结论是:实证方法是最正确的,实证知识是最真实的,而实证社会学则是最高级的,抛弃思辨,转向实证,不仅是合逻辑的,而且也是合乎历史发展趋势的。从孔德的论述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是自相矛盾的。从实证方法上,孔德要求面向经验事实,一切结论都要能够用经验事实证明。然而,他建立的社会三阶段理论,靠的却是哲学概括,而不是现象观察,并且得出的结论也难以用经验事实证明。

4.为什么孔德把秩序与进步看作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孔德怎样看待秩序和进步之间的关系?

答:(1)孔德把秩序与进步看作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任务的原因:

①他首先看到的是社会分化带来的积极方面。孔德把充分的劳动分工和高度的生产专业化,看成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认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业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有充分分工的个人在生产劳动中更清楚地意识到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并形成人们之间难以分离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而使复杂的社会形成了稳定的秩序。

②孔德也看到了社会分化的不利一面。他认为劳动分化助长了个人主义,当人们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地位并为此而激烈竞争时,社会团结就要受到损害。不仅如此,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还大大增强了社会的复杂程度,自主性、独立性不断增强的社会组织,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它们会因为各自利益而相互冲突,引起社会动荡甚至社会革命。

(2)孔德是这样看待秩序与进步之间的关系的:

①孔德主张用社会秩序来规范分化了的社会。在孔德那里,社会秩序是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间稳定的有序联系,并且是一种如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的社会联系。

②孔德实质上为人类设计了一条渐进的社会发展道路。孔德希求的社会发展在稳定的社

会秩序中进行,并且认为社会存在于稳定秩序中本身就是一种发展状态。发展在秩序中进行,秩序在发展中展开;秩序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秩序的实现。孔德指出:秩序是“进步的基本条件”,“所有的进步最终都趋向于巩固秩序。”

5.孔德晚年提倡人道教,同他坚持的实证原则发生矛盾,怎样理解和评价这个矛盾?

答:(1)孔德的前期学术思想表现出强烈的实证精神,就其主要倾向上看,是对理性哲学所推崇的价值观念的坚决否定,突出表现是要求社会研究从应然性玄思转变为实然性观察。然而,无论孔德怎样向人们称颂实证方法的科学性,他也回避不了这个事实:社会是由时刻都怀着一定的情感、意愿和理想来支配自己行为的人构成的。

(2)孔德建立人道教,既不应当看成是后期学术研究由爱情而引发的一次突然性转变,也不应当仅仅强调是孔德前期对感情、爱和道德关注的延续,而是二者的统一。孔德从未摆脱感情和道德等主观因素的困扰,但是如果没有同克罗斯尔·德·沃之间深沉而热烈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没有这位有教养的中产阶级女性的蜜意柔情,孔德不会向世人疾呼要信奉以人间泛爱为核心的人道教,也不会把同相信自然规律区别对立的宗教信仰看成维系社会秩序的普遍纽带,更不会出现价值理想的追求跃居实证经验观察之上的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