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1

合集下载

简述劳动关系三要素

简述劳动关系三要素

简述劳动关系三要素
劳动关系三要素是指主体、内容和客体。

1. 主体: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其中,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来源的自然人;用人单位是指依法使用和管理劳动力并付给其劳动报酬的单位。

2. 内容:劳动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 客体:劳动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即劳动行为。

劳动关系建立的目的就是要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从而完成劳动过程,因此,劳动行为是劳动关系的客体。

劳动关系三要素是构成劳动关系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劳动关系的基本框架。

劳动关系学(第一章)

劳动关系学(第一章)
有严格的界定),但这点在中国并不清晰; ▪ 非常强调对工会的研究(也有人称之为集体劳动关系)。因为即使工会
势力不大,也会对劳动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 通过集体谈判确定就业待遇和就业条件,并且可能对非工会会员,或者无工会的组 织产生影响。工会在国家层面的活动更是影响几乎所有的工人
▪ 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是社会经济关系
服从单位工作规则 服从单位指示和命令 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 接受制裁的义务
生产组织属于雇主所有 工具或设备属于雇主 原料由雇主提供 责任和风险由雇主承担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四、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一)集体劳动关系
集体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 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 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双方以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一种 心理契约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是非曲直。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 力量对比。
力量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 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 是由劳动者在劳动力 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四、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
(二)非文化因素的解释: 1、“客观”的工作环境 2、管理政策和实施 3、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四、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 (三)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任何文化的和非文化的因素都只能影响冲突和合作 的程度与表现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关系的本质 属性------冲突和合作的存在。
▪ 产业关系 (industrial relations)
中文又译为工业关系。 原义为区别于前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 本特征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关系。 产业关系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同于劳资关系 ,主要指劳动者及工会与雇主之间的关系。 广义则指产业及社会中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 包括了雇佣关系的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 境。 就主体而言,这一关系不仅包括劳资双方,而且还包括政 府一方,是所谓三方关系。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类型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类型
一般说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是决定和
影响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的基本因素,而 经济体的性质则是决定和影响劳动关系性质 和特点的直接因素。所有制性质对于劳动关 系的作用,是通过社会经济体制来实现的。 如果就其所有制的性质划分,目前我国的劳 动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公有经济的劳 动关系、混合经济的劳动关系、私有经济的 劳动关系。
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
股份制企业的内部权力结构是以产权明晰为基点而 展开的。规范的股份制企业的内部权力机构是一种 产权、经营权和劳权互相区分而又互相联系的格局。 1、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主体身份比较清晰。在股 份制企业,劳动者就是劳动者,管理者就是管理者, 公司每个员工的具体身份是确定的。 2、劳动关系的运行和处理主要通过市场机制。(首 先、其次、再次略)
公有制企业劳动的特点



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国有独资公 司等劳动单位中的劳动关系 1、在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上,由于劳动关系的利益主体尚 未明晰,目前尚未形成由两种利益主体构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2、在劳动关系的运行机制上,由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不 健全,劳动关系在形成及关系处理上还不规范因而在逐步实 行市场机制的情况下,还在相当程度上运用行政手段调节。 3、在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上,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公有 制企业的劳动关系双方在利益关系上还没有明显的划分。

私有经济劳动关系的特点
私有经济的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国内资本私
营企业的劳动关系和境外资本外商独资企业 的劳动关系。 1、在劳动关系的性质上,我国私营经济的劳 动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劳资关系。所 谓劳资关系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以追求剩余 价值为目的的而形成的一种雇佣劳动关系。
我国劳动关系特殊性具体表现为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怎么认定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怎么认定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怎么认定劳动关系是由⽤⼈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建⽴的,⽽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成⽴最为重要的证据,⽤⼈单位要在建⽴劳动关系后,⼀个⽉内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如何认定?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怎么认定如果符合⽤⼈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于劳动者等情形,可以认定当事⼈建⽴了劳动关系,否则就是劳务关系。

《关于确⽴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单位招⽤劳动者未订⽴书⾯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

(⼀)⽤⼈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于劳动者,劳动者受⽤⼈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资⽀付凭证或记录(职⼯⼯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单位招⼯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等。

其中,(⼀)、(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单位负举证责任。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1、主体不同,劳动关系⼀⽅是符合劳动年龄并具有与履⾏劳动合同义务相适应能⼒的⾃然⼈,另⼀⽅是符合劳动法所规定条件的⽤⼈单位;⽽劳务关系不限于⾃然⼈与⽤⼈单位之间,还可以是单位之间,⾃然⼈之间,并且可能是两个主体以上。

2、关系不同,劳动关系中形成的是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指挥与被指挥的⾪属关系;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依据双⽅约定所形成的⼀种财产关系,不存在⼈⾝的⾪属性。

3、关系的稳定性不同,劳动关系⽐较稳定,反映的是⼀种持续的⽣产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之间的结合关系;⽽劳务关系中多为⼀次性或临时性的⼯作,⼀般以完成特定⼯作为⽬的。

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概述

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概述

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概述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概述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者与工会、政府之间的关系。

它是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福利和权益,同时也影响着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但随着社会变革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劳动关系逐步演变并且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古代劳动关系主要基于奴隶制度和农地所有制。

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掌握着对奴隶的绝对控制权,奴隶完全丧失了个人自由和权益,劳动关系极端不平等。

而在农地所有制社会中,土地所有者掌握着对农民的控制权,农民作为土地的依附者,没有自主权,劳动关系仍然存在着不平等和剥削。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劳动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工业化进程使大量农民迁徙至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形成了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的出现使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关系更加复杂。

资本家作为工厂的主人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组织的权力,而工人则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计。

劳动关系变得更加不平等和不稳定。

19世纪末,工人阶级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并开始组织工会进行集体抗议。

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争取福利和改善工作条件。

同时,一系列法律法规也开始出现,试图平衡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例如,1871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工会法,认可了工会的合法地位,并保护工会会员的权益。

这标志着劳动关系开始向更加平等和合理的方向发展。

20世纪初,一系列社会变革进一步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发展。

工会的力量逐渐增强,劳动者的福利和权益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例如,1935年美国通过了国家劳工关系法,明确规定了劳工组织和雇主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劳动者的团结权和集体谈判权。

这项法律对于美国劳动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工会的建立和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劳动关系也发生了新的演变。

跨国公司的兴起使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全球范围内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成为重要的议题。

劳动关系的查询方法是什么

劳动关系的查询方法是什么

劳动关系的查询方法是什么劳动关系查询是指根据劳动法规定的权益,通过法律渠道和程序,查询工作与雇主之间的权益关系。

劳动关系查询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一、劳动关系查询的途径1. 劳动合同和劳动法律法规:劳动者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劳动合同中的条款,了解自己的权益和雇主的责任。

同时,还可以查询国家法律法规,了解法律对劳动关系的规定和保护。

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咨询,查询有关劳动关系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如工资标准、工时制度、休假制度等。

部门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工会组织:劳动者可以咨询所在企业的工会组织,了解工会组织的职责和权益保障的相关政策。

工会可以帮助劳动者维护权益,解决劳动争议,提供有关劳动关系的查询和咨询服务。

4. 法律援助机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咨询,查询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关系的相关问题。

法律援助机构会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教育等服务。

5. 互联网平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劳动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查询劳动关系的相关问题。

劳动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平台应用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查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劳动关系的具体内容。

二、劳动关系查询的步骤1. 确定查询问题:首先,劳动者需要明确自己要查询的问题是什么,是工资待遇问题、休假制度问题还是其他劳动权益问题。

2. 收集信息资料:劳动者需要收集与查询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如劳动合同、工资条、休假记录、加班记录等。

3. 查阅法律法规:劳动者可以查询劳动法律法规,了解与自己问题相关的法律条款和规定,判断自己的权益是否得到了合理的保护。

4. 咨询相关机构:劳动者可以根据查询问题的性质,选择适合的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等。

5. 查询申请:根据咨询机构的具体要求,劳动者可以提交查询申请,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和问题描述,等待机构回复和处理。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是企业运转和社会运行过程中员重要的社会关系。

它既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又关乎社会和谐和稳定。

因此,对劳动关系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和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

我国已经进入体制转轨、结构升级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传统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因此,重视劳动关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学习要点;1.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2.劳动关系的产生机制3.劳动关系理论的溯源第一节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包括劳动者的雇佣关系、劳动力的使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劳动服务关系、劳动保障关系等。

狭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是用人单位或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劳动关系作为最一般的社会关系,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

但是,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各不相同,对劳动关系的称谓也不同,有的就直接称为劳资关系、雇佣关系,有的称为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也有的称为产业关系。

劳资关系本质上是指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统一的,资本所有者同管理方没有区别,这时劳资关系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一致的,都表现为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资本所有者与管理方逐渐分离,劳资关系和劳动关系的侧重点也发生了一定偏移。

劳资关系强调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地位不平等),劳动关系则强调管理方与员工之间的分工关系(地位相对平等);劳工关系更加强调作为劳动关系其中一方的劳动者;劳使关系这一称谓来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关系是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产业关系,也称劳动一管理关系,源自美国,在欧美国家使用比较广泛。

如何认定劳动关系?

如何认定劳动关系?

如何认定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就是指劳动者与⽤⼈者根据约定,由劳动者提供劳动服务,⽤⼈者依约⽀付劳务报酬的⼀种法律关系。

认定劳动关系需要提供能证明为⽤⼈单位提供过劳动的相关材料、如加盖⽤⼈单位公章的业务授权委托书、代签的业务合同、上班记录表、进出⽤⼈单位的门卡等。

下⾯是店铺⼩编整理的相关知识。

⼀、如何认定劳动关系1、我国《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单位⾃⽤⼯之⽇起即与劳动者建⽴劳动关系。

⽤⼈单位应当建⽴职⼯名册备查。

”第10条规定:“建⽴劳动关系,应当订⽴书⾯劳动合同。

已建⽴劳动关系,未同时订⽴书⾯劳动合同的,应当⾃⽤⼯之⽇起⼀个⽉内订⽴书⾯劳动合同。

⽤⼈单位与劳动者在⽤⼯前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之⽇起建⽴。

”公司招聘你⼯作,没有与你签订书⾯劳动合同是违法的,也侵害了你的合法权益。

你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77条“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规定,先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的合法权益。

2、证明劳动关系证据申请劳动仲裁,你必须证明你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因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你可以通过以下⽅式加以证明:(1)尽量提供能证明为⽤⼈单位提供过劳动的相关材料。

如加盖⽤⼈单位公章的业务授权委托书、代签的业务合同、上班记录表、进出⽤⼈单位的门卡、饭卡、⼯资条、⼯作服、暂住证、评定员⼯等级证明、表彰或处罚决定等等。

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要增强证据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平时尽可能收集、保存相关物品。

(2)请同事提供证⼈证⾔,⽽且要出庭作证,证明你与⽤⼈单位存在事实的劳动关系。

(3)让⾃⼰任职期间接触过的客户予以证明,证明⾃⼰曾经以⽤⼈单位的名义向其提供过服务。

(4)申请调查取证。

对⼀些不接待公民个⼈调查取证的单位,如⽤⼈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或者委托银⾏向劳动者代发⼯资的,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部门向社会保险部门、银⾏调取相关的资料。

⼆、劳动关系特点是什么(1)劳动关系主体之间既有法律上的平等性,⼜具有客观上的⾪属性。

劳动关系学名词解释

劳动关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经济关系的统称。

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其主体明确、关系清晰,含有对立的意味,强调劳方资方的界限分明,所展开的关系自然也包含了一致性与冲突性在内。

2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喝劳动力的使用者,即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

3雇员: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4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5雇主:也称为”管理方“或资方,是指雇用他人为其工作并须支付工资或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6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比如建立、变更或解除劳动关系等。

7集体劳动关系:是在个别劳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8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9一元论:强调权威和忠诚的单一核心价值取向,认为每一个工作场所都是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不同的员工为了共同目的走到一起,作为一个团队工作,以实现管理方制定的组织目标.10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想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11雇主组织:是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

12管理模式:作为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指导原则,是雇主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13自主|合作管理模式:又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起源于福利资本主义与家长制管理,包括雇员年金计划、公司住房计划、公司工会、公司组织的娱乐活动、建议机制、利润分享计划及其他提高员工忠诚度与献身精神、防止企业工会化的策略。

第10章劳动关系-第1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架

第10章劳动关系-第1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架

第十章劳动关系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框架【知识点】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基本主体。

●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成了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还包括政府。

以劳动与劳动报酬相交换的利益分配关系;也是一种组织与个体、群体之间重要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1.雇佣关系2.冲突与合作3.劳动者和雇主的权利义务:三、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3个)★1.(狭义)—具体的企业或劳动单位中劳动者个人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涉及劳动行为的实现和劳动标准的保障。

2.—由工会为代表的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主体独立、权利对等、工会代表。

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功能:交涉、谈判和协商确定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

3.—又称产业关系,包括劳方、资方、政府的三方关系。

●最重要的特征:政府作为一个直接主体介入。

●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劳动关系。

(1)个别劳动关系:是基础构成(2)集体劳动关系:是核心构成(3)社会劳动关系:是总体构成【真题:2016年单选题】关于社会劳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劳动关系是一种微观层面的劳动关系B.社会劳动关系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雇主C.社会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公会代表各方利益D.社会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总体构成【答案】D【解析】社会劳动关系通常是指一个大的产业或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范围的劳动关系。

政府作为一个直接主体介入其中,是社会劳动关系最重要的特征。

社会劳动关系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劳动关系,A、B、C三选项错误。

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的特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核心构成,社会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总体构成,D选项正确。

【知识点】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一、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1.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1)个别劳权✧内容主要涉及:是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和劳动条件✧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以及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2)集体劳权工会来代表劳动者具体行使。

劳动关系教学大纲

劳动关系教学大纲

劳动关系教学大纲劳动关系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

劳动关系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对劳动关系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劳动关系概述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涉及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框架,以便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劳动纠纷和维护自身权益。

三、劳动法律法规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救济途径,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四、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是用人单位为了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学生需要学习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福利待遇等方面。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

五、劳动纠纷解决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需要学习劳动纠纷的解决方法和程序。

包括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不同途径解决纠纷,并了解各种途径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这将帮助学生在面对劳动纠纷时能够合理选择解决方式,并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劳动关系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劳动关系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七、劳动关系实践劳动关系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一定的实践环节,例如模拟面试、劳动合同的起草、劳动争议的调解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关系的实际操作和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总结劳动关系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对劳动关系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通过学习劳动关系的概念、法律法规、管理原理和实践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主体,指参加劳动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客体,指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主要包括物和行为。

3、内容,指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承担的劳动义务。

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内部的构成,而这些构成要件组成了这个事物整体。

同样的劳动关系并不例外,也是有他的构成要件。

那么大家知道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吗?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劳动关系构成要件的相关知识。

▲一、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1、主体指参加劳动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劳动者,外国人、无国籍人要成为我国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符合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能力的规定。

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用人单位,主要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2、客体指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主要包括物和行为。

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可以为人类所控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实体;行为,主要指劳动行为和劳动管理行为。

▲3、内容指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承担的劳动义务。

▲二、劳动关系的属性特征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说,劳动关系的具体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劳动是一种结合关系因为从劳动关系的主体上说,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称为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称用人单位(或雇主)。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强调劳动者将其所有的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生产资料相结合。

这种结合关系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观察就是对劳动力的使用,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其生产过程。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力始终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存在,而非产品。

这是劳动关系区别于劳务关系的本质特征,后者劳动者所有的劳动力往往是作为一种劳务产品而输出,体现的是一种买卖关系或者加工承揽关系等。

1章劳动关系理论第1节各学派观点

1章劳动关系理论第1节各学派观点

五大学派,从右翼保守派到左翼激进派的顺序排列为:新保守派,管理注意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一新保守派的主要观点1,主要关注经济效率最大化,研究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取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2这一学派认为,劳动关系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从长远看供求双方是均衡的,假若市场运行和管理方的策略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干扰,那么劳资双方都会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实现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3由于劳动力市场机制保证双发利益的实现,因为劳资双方的冲突就显得微不足道,工会的作用就不大了4在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国家中,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加拿大和爱尔兰的主流思想也是新保守派思想。

5新保守主义政策的负面影响表现再三方面:1美国是收入水平差距第二大的国家,收入差距是日本荷兰瑞典的两倍2美国是平困指标比较高的国家,也是预期寿命不足60岁的人口百分比最高的国家3美国工人的年工时也很高,无疑会增加人均GDP,降低社会绩效。

二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1这学派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

2该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是基本一致的,劳资之间的冲突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雇员产生不满的根源,企业采用高绩效模式的进步的或高认同感管理策略,冲突就可以避免,会使双方保持和谐的关系。

3该学派对公会的态度是模糊的420世纪70年代日本劳动关系称为该学派的主张典范,接近的还有英国模式。

三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观点1该派主要是关注经济体系中对绩效的需求和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研劳动法,公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2该派认为,雇员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与管理方对经济效率的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冲突的。

3正统多元论学派观点的基础是雇佣关系多元主义的信念和价值观4核心假设是,通过劳动法和集体谈判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关系途径,这也是战后许多国家奉行的劳动关系制度。

劳动关系(合同)管理制度

劳动关系(合同)管理制度

劳动关系(合同)管理制度劳动关系(合同)管理制度一、概述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员工之间对工作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约定,是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是企业为规范和管理劳动关系而建立的一套制度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合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维护雇主与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1. 劳动合同的定义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订立的关于确定劳动条件、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变更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法进行。

2. 劳动合同的签订要素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愿协商、平等自愿、公平合理。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

3. 签订劳动合同的程序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合同的内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的内容1.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的建立目的建立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与解除劳动保护与劳动安全劳动纪律与劳动奖惩制度四、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完善1. 落实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落实劳动关系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落实管理制度,才能确保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 完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的途径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及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

加强员工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员工对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的理解和遵守。

五、总结劳动关系(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规范和管理劳动关系的重要制度机制,是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互利共赢的关键。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考点1 劳动关系的定义(★三级普通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一、劳动关系的词源1.词源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含有对立意味,包含了一致性与冲突性。

劳工关系:强调以劳动者为中心展开,着重于劳动者。

劳使关系:源自日本。

强调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中性、温和。

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

广义的产业关系主体包括劳资双方、而且包括政府。

2.定义:1704劳动关系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1704简】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考点2 劳动关系的主体(★★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狭义:雇员、雇主;广义:雇员、雇主、政府2.雇员的含义:(1)雇员是被雇用的人员;(2)雇员是在雇主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3)雇员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4)有些国家劳动法规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人员、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3.雇员的范围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室人员、教师、警察、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在西方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从业者和低层管理者。

从产业部门来看,雇员的范围包括第二和第三产业。

4.雇员的范畴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和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劳动力。

5.雇员团体。

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工会是雇员团体的最主要形式。

6.雇主。

雇主可以包括雇佣劳工的业主、经营负责人或代表业主处理有关劳动事务的人。

7.雇主组织。

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

8.政府。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通过立法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为劳动关系的调整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劳动三权”,即结社权、集体交涉权和争议权;(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经济和法律关系。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是双方的平等地位、协商一致、权责明确、互利共赢。

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对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进行详细解释,并符合标题中心扩展。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双方的平等地位。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合同主体,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有选择工作的自由,用人单位不能以任何形式歧视或限制劳动者的权利。

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应当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之二是协商一致。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合同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双方应当在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协商,以实现共同的利益。

例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工资、工作时间、休假等方面可以进行协商,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协商一致是劳动关系中的重要原则,双方应当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劳动关系中的争议和矛盾。

第三,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之三是权责明确。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应当明确规定在劳动合同中。

劳动者有享受劳动报酬、劳动保护、休假等权利,用人单位有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权益等义务。

双方在劳动合同中明确了各自的权责,有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之四是互利共赢。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合作中应当追求互利共赢的目标。

劳动者通过劳动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用人单位通过提供工资和福利回报劳动者的辛勤努力。

双方在劳动关系中应当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是双方的平等地位、协商一致、权责明确、互利共赢。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经济和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

通过平等协商、权责明确和互利共赢,劳动关系能够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

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
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
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合同关系,涉及到劳动力的雇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报酬、 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劳动合同等方面的事项。以下是关于劳动关系的一些表述:
1. 雇佣关系:劳动关系的核心是雇佣关系,即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合同关系。雇主雇佣雇员 提供劳动力,而雇员则按照约定的条件和规定的工作职责提供劳动。
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
劳动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涉及到雇主、雇员、政府、工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良 好的劳动关系有助于促进劳动力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维护和改善。
4. 劳动保护:劳动关系中,雇主有责任保护雇员的劳动权益和利益。这包括遵守劳动法律 法规、提供社会保险和福利、保障工作安全、预防职业病等。
5. 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基础是劳动合同,它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书面协议,规定了双方 的权利和义务、工作内容、工作期限、薪酬待遇等。劳动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依 据。
2. 劳动报酬:劳动关系中,雇主向雇员支付劳动报酬作为雇佣劳动力的回报。劳动报酬可 以是工资、薪水、奖金、津贴等形式,根据劳动力的贡献和市场供求关系进行确定。
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
3. 工作条件:劳动关系涉及到雇员的工作条件,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休 假制度、福利待遇等。雇主有责任为雇员提供安全、健康、公平的工作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希克斯谈判模型
工资
w2 EC 雇主让步曲线
w0
A
工会抵制曲线 UR S0 预期罢工时间
w1
O
图12-9 集体谈判让步曲线模型
• 希克斯模型表明若集体谈判各方都明确 对方的底线,为不发生罢工,在W0达 成协议
•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谈判双方都是隐藏 自己的底线和诱导对方的动机
• 希克斯模型的真正意义在于为研究集体 谈判双方谈判力量提供框架
• 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本身 实际上是一种利益激励机制。 • 合同制同时也是一种利益平衡、利 益调节和利益约束机制。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
一、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形式 二、集体谈判模型 三、劳动关系的社会调整
一、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形式
• 企业劳动关系调整主要有以下制度: (一)集体协商制度
二、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
• (一)利益冲突型与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 系:按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劳动 关系 • (二)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划分的基 础在于生产要素的合作论 • (三)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基于多元化 观点对劳动关系运行和利益调整的理论概 括。
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
• 一种传统型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双方存在着 根本的利益冲突。
第十二章
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概述
一、劳动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
三、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取向
一、劳动关系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
1、广义 : (1)从业关系 (2)组合关系 (3)分配关系 2、狭义: 在实现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劳动 者与劳动力使用者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 济关系。
•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向雇主让渡自己的 劳动力,雇主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其中,工资及其他劳动条件是连接雇主 与雇员的最基本的因素。
劳动力需求增长和需求工资弹性对 工会所面临的场约束影响
工资
w1 w0
D2 O
D3
D1 就业量L
L1
L2
L0
L3
L4
(二)工会弱化约束的努力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 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 生产过程中其他要素投入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 度 •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这四个因素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存在正 向 相关关系,所以要想弱化约束,就是使弹性降低。
水平,即等利润线向上运动蹦不降低利润水平,从
而可能在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达成集体合同,即可
以使效率和约曲线向上变动. • 反之,经济不景气时,变动恰恰相反.
(四)集体谈判范围论
• 提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20世纪初《福利经济学》建 立的短期工资决定模型 • 模型结构:工会的谈判要求和雇主的谈判要求 • 工会的谈判要求:上限和坚持点 • 雇主的谈判要求:下限和坚持点 • 工会的上限:最初的工资增长要求 • 工会的坚持点:工资增长的最低要求 • 雇主的下限:最初提供的工资增长 • 雇主的坚持点:最大允诺的工资增长 • 工资率由集体交涉决定,不是由劳动力供求决定的单 一点,而是由工会的上限和雇主的下限构成的不确定 范围
(三)劳动法律关系
•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 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 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即人们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 权利义务关系。 • 它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 现了国家意志。
(四)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 1劳动法律关系是以劳动关系和劳动 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它是法律对人们的劳动行为及其相互 关系进行调整而出现的一种状态。
工会上限
A
C 雇主坚持点
实际交涉区 不确定性范围
工会坚持点
B
D 雇主下限
工会 雇主
可以达成协议的范围论图解
工会上限 A
不确定性范围
无实际交涉区 C 雇主坚持点
工会坚持点 B
D 雇主下限 工会 雇主
不能达成协议的庇古范围论图解
• 集体谈判的关键在于双方坚持点的确定, 以及集体谈判的结果靠近哪一方的坚持 点问题 • 坚持点的决定因素有三方面 • (1)宏观经济状况 • (2)其他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结果的 影响效应 • (3)工会组织的团结程度、雇主的实 际支付能力及各自的财务状况 • (4)谈判各方的交涉技巧与公共关系 能力
(三)效率和约
• • • • • • • 1.在约束条件下工会效用最大化 2.雇主的等利润线 3.效率和约曲线 4.效率和约曲线的改变 (1)经济周期变动 (2)技术变化 (3)工会偏好改变
劳动力需求曲线约束之下的 工会效用最大化
工资 D W1 B U3 W0 A U1 U0 O LU L0 就业量L U2
• 2.任何强化雇主拒绝能力的因素都会导致EC曲 线的下降(从而也UR曲线下降): • (1).罢工企业产品的替代可能性。可能性小,将 加大雇主的谈判力量。 • (2).产品市场的供给状况和市场结构。罢工期间, 企业有充分的库存而不失掉市场,垄断性企业将 比竞争性企业更具有谈判力量。 • (3).凡是降低工会抵制力量的因素都将是强化雇 主谈判力量的因素。
希克斯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
• 庇古模型给定是个大体的范围,希克斯模型指出 了精确的工资决定点,为更加复杂的谈判理论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 缺陷: • 1.该模型不现实的假定,即谈判双方意识到对手 的让步意愿。 • 2.该模型假定让步曲线是固定的,不受谈判过程 中变化和动态因素的影响,希克斯没有意识到随 着谈判过程的继续,让步的意愿会增强。 • 3.该模型可能高估了谈判双方计算谈判成本的准 确性。
希克斯谈判模型三个方面的含义
• 1.如果EC曲线保持不变,任何UR曲线向上移 动 (提高工会对雇主的抵制力量)都将同时提高预期 的罢工时间和预期的工资上涨幅度。 • 决定工会抵制力量的因素: • A.工会的组织程度。若罢工期间,雇主找不到劳 动力替代罢工的工人,会增强工会的抵制力量。 • B.工会的财务状况。可以支付足够的罢工津贴以 弥补工人的损失。 • C.宏观经济状况。经济繁荣时期,失业率很低, 罢工者很容易找到临时性的工作,那么罢工的可 能性更大,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它是着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 其他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
• (二)基本原则的特征
1.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规律性 的基本准则 2.基本原则反映了劳动法律的性质、价值取向和特点。 3.基本原则对具体的劳动法律规范具有约束力
(三)基本原则的内容
• 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
• 双方利益调整的途径 • 通过社会革命的形式彻底改变劳动关系的性质 • 建立一种灵活控制结构,如“科学管理”方式, 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及各种形式的“责 任自治”的方法以保障资本的利益。
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
• 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的基本精神是劳 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一体论,其理论基础 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利益一体型的劳 动关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劳动 关系的主要形态。
• 3.罢工似乎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 如果在不出现罢工或只经过一段较短的时间罢 工的情况下,预期的妥协工资W0就能够达到, 那么雇主和工会双方都回少承担一部分损失。
• 在罢工可能对双方都带来较高成本的情况下, 双方都可能会同意提前达成某种谈判草案。
• 罢工给双方造成的综和成本越高,罢工发生的 频率越低,持续时间也越短。
二、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
• 劳动关系是财产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 式,生产要素分配给不同的所有者, 以及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原则的作用, 是劳动关系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 由于对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关系的性质 和利益关系处理原则的不用,劳动关 系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劳动关系类型 的划分与劳动关系的研究方法有密切 的关系。
(二)雇员参与企业管理制度
1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2 企业委员会制 3 职工建议制 4 初级董事会制
(三)工会参与国家和社会经济决策
(四)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机构
(五)雇员参股制
二.集体谈判模型
• (一)集体谈判的约束条件 • 1.政府:劳动条件的很多标准通常是由政府立法 强制规定下来的,不属于谈判内容。(如法定社 会保险,休假)并且法规的稳定性较强,短期内 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 2.市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约束条件。 所达成的协议必须使得雇主能与工会协调相处, 同时又能在市场上获得必要的成功。 提高工人的劳动条件会使雇主用资本代替劳 动力,如果雇主的成本提高到一定程度,他们还 有可能缩减经营规模。
• 2、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 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雇主与雇员 按照法律规范分别享有一定的权利,承 担一定的义务,从而使雇主与雇员之间 的行为与要求具有法律意义。
(四)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
• 劳动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 段的社会关系,是由观念抽象状态转化为 现实秩序的一种状态。 • 一般对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并不加以 严格的区分。
雇主的等利润曲线
工资
w1 b w2 a
I2 I1 I0 D

Lu
L0
就业量L
工资
Wu Wd
b
d e
we
U3 U2
wo
a
D
O Lu Le Ld Lo
I1 I2
就业量
图12- 4 效率和约曲线-------”效率和约”的轨迹
(1)经济周期变动
• 经济繁荣时,总需求扩大,导致企业的劳动力需
求曲线右移,即使支付更高的工资,仍能提高利润
• 劳动者有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 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 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 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 劳动者有获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 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