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公开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王维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清新、 明丽、蕴蓄,饶有情致,富有生气。善于抓住景物的特 征,予以刻画,构成优美的意境。同时,作者又善于赋 予静态的画面以动态和音响,把画面、声响、动作以及 作者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使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6
山居秋暝 (唐)王维
我们熟悉的王维诗歌: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
山居秋暝
王维
2
学习目标
感受、品味诗歌意境, 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声律美 人格美 理想美
和谐美
18
课堂练习
(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 的地方。
向。后期因为政局黑暗,奸臣
专政,只好渐退出官场,隐居
山林,诗作多是描绘田园山水,
鲜明地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
极情绪,隐隐透露出田园的恬
静闲适的乐趣,以及做人处事
的禅机,所以被誉为诗佛。
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
极避世的人生观。不过他的佛
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
中显出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
灵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他自己
14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讨论 5.全诗的情感是什么?
①对空明雅洁的自然美的热爱; ②对淳朴幸福的社会美的憧憬; ③对静隐闲居的生活美的向往; ④对淡泊自由的人格美的追求; ⑤对倾轧污秽官场的丑的厌恶。
15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讨论 6.与多数诗人的“悲秋”作品相比,王维的这首
诗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山居秋暝》这首诗以精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 了秋天傍晚新雨后的山村景色。勾勒出一幅幽静清新 的美好图画。自古写秋景的诗,多为悲秋之作,而在 王维笔下则欢快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表现了诗人 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
首联图景(描绘的画面): 空山秋雨图。
图景特点: 突出环境清幽。
图景作用: 凸显诗人心境空明。
11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讨论 2.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千古名
句,试分析其内涵(写景手法),景物特点及作用。
颔联描绘了一幅月照泉林图。 写景手法:
对比。 对比方式:动静对比;
上下对比; 远近对比; 视听对比; 刚柔对比; 冷暖色调对比。 景物特点: 明净。 景物作用: 衬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1)“丝”即雨丝、丝网之意。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
的网;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
新奇,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2)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
诗歌的独特风格。
5
题解 山居: 山中住所 秋暝:秋天傍晚
(上图相传为王维的长江积雪)
上边的古画叫<雪溪图>, 相传是王维的画作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自读诗歌,初步感知文意
8
根据意译 再读诗歌 感悟意境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 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 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 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 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 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 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 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 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二十一岁时中进士。可是不久因故受牵连,被贬
谪到山东做济州司仓参军。三十四岁时,受到宰
相张九龄的赏识,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
世称“王右丞”。 有“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
的称誉。被唐代宗称为天下文宗。
4
王维 前期的诗表现出清新明快、
豪迈健康的调子,作品也具有
较强烈的现实主义,大都反映
了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
3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
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著名的田园派诗人,是盛
唐的边塞诗及山水诗的大宗师。他工诗善画,又
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以自
然凝炼而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寥寥几笔,便勾勒
出一幅色彩鲜明、立体感强而又意境高远的自然
风光图。他十六岁便开始作诗,开元九年(721)
9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1.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有 浣女渔舟,为什么说是“空山”呢?分析首联图景特
三读诗歌 点及作用。 小组活动 2.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千古名句,试
分析其内涵(写景手法),景物特点及作用。
3.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 还可有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 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 ?这两句写作手法及作用。
欣赏书法 背诵诗歌
17
鉴赏诗中的美:
诗 意象
空山、新雨、晚秋、明月、 松、清泉、石、竹林、莲
意象美
意境 清新 宁静 深远
意境美
文景 人
画 色调 明洁 清幽 乐 音韵 和谐 作者 意象:松、泉、竹、莲(文化传统)
意境:空山、新雨、晚秋、明月
理 雨——泉、晚秋——明月 芳歇——松在
自然美 社会美
画面美
视听结合。 作用:
描绘了一幅乡村人居图。突出了乡民的淳厚朴实、勤劳善良 及祥和安乐的生活。
13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讨论 4.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用了什么抒情手法?作用是什么?
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用典)
尾联作用: 反义用典,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的志向;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 界的追求。
12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讨论 3.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
有两种排列: 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浣女归竹喧, 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 ?这 两句写作手法及作用。
好处: ①与第一种排列相比,它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舟”与
“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②与第二 种排列相比,它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 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 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③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 写作手法:
4.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用了什么 抒情手法?作用是什么?
5.全诗的情感是什么?
6.与多数诗人的“悲秋”作品相比,王维的这首诗
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10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讨论 1.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
明有浣女渔舟,为什么说是“空山”呢?分析首联图 景特点及作用。
“空山”? “空山”表明这里无人、无声。 “无人”:是特指无达官贵人。 “无声”:是特指无尘世喧嚣。
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
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
中可看出诗人对பைடு நூலகம்态冷暖的感叹。
19
布置作业 ①背诵并默写诗歌; ②完成三维设计; ③预习下首诗歌。
20
16
山居秋暝 (唐)王维
我们熟悉的王维诗歌: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
山居秋暝
王维
2
学习目标
感受、品味诗歌意境, 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声律美 人格美 理想美
和谐美
18
课堂练习
(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 的地方。
向。后期因为政局黑暗,奸臣
专政,只好渐退出官场,隐居
山林,诗作多是描绘田园山水,
鲜明地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
极情绪,隐隐透露出田园的恬
静闲适的乐趣,以及做人处事
的禅机,所以被誉为诗佛。
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
极避世的人生观。不过他的佛
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
中显出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
灵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他自己
14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讨论 5.全诗的情感是什么?
①对空明雅洁的自然美的热爱; ②对淳朴幸福的社会美的憧憬; ③对静隐闲居的生活美的向往; ④对淡泊自由的人格美的追求; ⑤对倾轧污秽官场的丑的厌恶。
15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讨论 6.与多数诗人的“悲秋”作品相比,王维的这首
诗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山居秋暝》这首诗以精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 了秋天傍晚新雨后的山村景色。勾勒出一幅幽静清新 的美好图画。自古写秋景的诗,多为悲秋之作,而在 王维笔下则欢快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表现了诗人 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
首联图景(描绘的画面): 空山秋雨图。
图景特点: 突出环境清幽。
图景作用: 凸显诗人心境空明。
11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讨论 2.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千古名
句,试分析其内涵(写景手法),景物特点及作用。
颔联描绘了一幅月照泉林图。 写景手法:
对比。 对比方式:动静对比;
上下对比; 远近对比; 视听对比; 刚柔对比; 冷暖色调对比。 景物特点: 明净。 景物作用: 衬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1)“丝”即雨丝、丝网之意。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
的网;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
新奇,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2)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
诗歌的独特风格。
5
题解 山居: 山中住所 秋暝:秋天傍晚
(上图相传为王维的长江积雪)
上边的古画叫<雪溪图>, 相传是王维的画作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自读诗歌,初步感知文意
8
根据意译 再读诗歌 感悟意境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 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 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 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 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 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 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 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 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二十一岁时中进士。可是不久因故受牵连,被贬
谪到山东做济州司仓参军。三十四岁时,受到宰
相张九龄的赏识,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
世称“王右丞”。 有“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
的称誉。被唐代宗称为天下文宗。
4
王维 前期的诗表现出清新明快、
豪迈健康的调子,作品也具有
较强烈的现实主义,大都反映
了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
3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
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著名的田园派诗人,是盛
唐的边塞诗及山水诗的大宗师。他工诗善画,又
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以自
然凝炼而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寥寥几笔,便勾勒
出一幅色彩鲜明、立体感强而又意境高远的自然
风光图。他十六岁便开始作诗,开元九年(721)
9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1.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有 浣女渔舟,为什么说是“空山”呢?分析首联图景特
三读诗歌 点及作用。 小组活动 2.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千古名句,试
分析其内涵(写景手法),景物特点及作用。
3.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 还可有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 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 ?这两句写作手法及作用。
欣赏书法 背诵诗歌
17
鉴赏诗中的美:
诗 意象
空山、新雨、晚秋、明月、 松、清泉、石、竹林、莲
意象美
意境 清新 宁静 深远
意境美
文景 人
画 色调 明洁 清幽 乐 音韵 和谐 作者 意象:松、泉、竹、莲(文化传统)
意境:空山、新雨、晚秋、明月
理 雨——泉、晚秋——明月 芳歇——松在
自然美 社会美
画面美
视听结合。 作用:
描绘了一幅乡村人居图。突出了乡民的淳厚朴实、勤劳善良 及祥和安乐的生活。
13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讨论 4.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用了什么抒情手法?作用是什么?
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用典)
尾联作用: 反义用典,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的志向;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 界的追求。
12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讨论 3.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
有两种排列: 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浣女归竹喧, 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 ?这 两句写作手法及作用。
好处: ①与第一种排列相比,它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舟”与
“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②与第二 种排列相比,它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 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 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③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 写作手法:
4.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用了什么 抒情手法?作用是什么?
5.全诗的情感是什么?
6.与多数诗人的“悲秋”作品相比,王维的这首诗
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10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讨论 1.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
明有浣女渔舟,为什么说是“空山”呢?分析首联图 景特点及作用。
“空山”? “空山”表明这里无人、无声。 “无人”:是特指无达官贵人。 “无声”:是特指无尘世喧嚣。
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
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
中可看出诗人对பைடு நூலகம்态冷暖的感叹。
19
布置作业 ①背诵并默写诗歌; ②完成三维设计; ③预习下首诗歌。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