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平均数的理解

对平均数的理解
对平均数的理解

漫谈对平均数的理解

平均数是集中量数的代表,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描述统计指标。它反映了数据的代表性.也即可以通过平均数对数据的集中性或代表性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其次,平均数也是常用的一种统计量,许多推断统计方法都是基于平均数进行的。目前大多数统计方法中,平均数都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要掌握某个总体的状况,还是要比较不同总体的差异等,都涉及到平均数.。

在分析数据的时候,面对一组数据,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求和,看他们的总数是多少。然而,总数常常远远大于每一个具体数据,不能反映数据的真实状态,很难推断数据产生背景的真实状态。如果出现了两组数据总数相等的情况,用总数便很难对两组数据进行评价。鉴于此,人们想到了用一个量来表示数据的一般水平,以消除数据个数造成的总数和单个数据的偏差,便用总数除以个数,也就是平均数来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大致状态。

平均数的特征有很多。首先,平均数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即平均数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其次,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即平均数不一定是这一组数据中的数;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统计学上用众数来代表数据的一般情况,众数是一个真实值。同时,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即一个数据离平均数越远,对平均数的影响越大。例如:全班有30名学生,某次测试成绩如下:5个90分、22个80分、1个2分、1个10分、甲同学78分,则平均值为301x

(5x90+22x80+2+10+78)=76.67分,甲同学78分,高于平均值却是全班倒数第三名。因此,多数比赛算选手的平均分,需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最后,所有的数据在平均数上下波动,它们的偏差之和等于0,也就是说,平均数不能衡量偏差;为了衡量偏差,也就是数据的集中程度,统计学中又引入方差和标准差。

不同平均数适合不同的场合。算术平均数受所有数据的影响, 且要求数据与单位要一一对应。调和平均数在经济分析中常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 二者应用于不同形式的资料上。几何平均数应用在比率的平均数的求解上, 并要求各比率乘积有意义。中位数是居中的数值,能够反映总体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当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有明显的集中趋势时,众数可作为最为合理的代表值。

平均数可以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一般水平,显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均衡状态,表明事件现象共性特征,比如,人均居住面积、职工平均工资、平均发展速度等。但由于人们对平均数特别是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范围和指标含义理解不够,常出现计算不准确和不科学,引起对平均数的质疑和不信任。例如,多年以来我国一直用“人均居住面积”来反映居民居住的一般水平,这个指标是根据所有人居住面积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如果我们不对居住面积的分布进行分析而得出这个值就得出我国居民居住的水平的结论,是不科学的。有报道说,我国居民的居住水平有很大提高,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扬慎(2001)说:“人均居住面积反映居民的住房的水平很不科学,当官的、有钱的住的是大房子,甚至几处,可职工的住房大部分是几十平米,把官人和富人阶层的住房面积平均到普通百姓的头上,怎么能算住房水平的提高?”这样的平均数受到质疑,人们认为平均数掩盖了居民居住的真实水平。

平均数是反映总体集中性, 反映一般水平即大部分单位的水平的指标,但此时确实掩盖了事物的真实,人均居住面积、职工平均工资分别掩盖了绝大多数职工的居住水平和真实收入。这说明了算术平均数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合适的,不科学的,算术平均数应用上有其局限性。

从严格意义上说,算术平均数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单位总量之比,即要求计算平均数时要求分子分母一一对应。而我们平时说的人均收入、人均GDP

等值,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均值,而是反映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强度指标,计算时它们的分子分母不是一一对应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分清什么是强度相对数,什么是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所有数据即标志值之和除以单位数,受所有数据的影响,要应用在数据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在有极值的时候使用这样的值不能真实反映一般水平。算术平均数受极值影响,而且极大值比极小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还要大,有极大值时呈正偏,算术平均数大于众数和中位数,有人为了表现其业绩、政绩,主观夸大其成绩,使用算术平均数就不难理解,把个别突出的极大数据平均到全体单位上来, 使一般水平的数值加大,表现某些人的功

绩。

统计平均数,在统计学上也称为平均指标,是统计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指标,也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常见一种统计数据,其重要性在于平均指标的“平均”涵义:它反映了现象分布的集中趋势,代表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既然平均数是若干个体数据的一个代表值,因而与个体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对于反映我国职工工资一般水平的平均工资,也就必然会出现有一

部分人的工资高于平均工资,而另外有一部分人的工资低于平均工资,尤其在地区收入、行业收入、城乡收入差距悬殊的今天,出现这种现象就更加普遍了。这样一来,无论是高于平均工资水平的人,还是低于平均工资水平的人,都会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工资不能真实反映他们的实际工资水平。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平均数只是反映了一种共性,尽管平均数来自于众多的个体数据,但它决不等于个体数据,“平均”决不等于“平等”,与“公平”更有不小的距离。

看到了算术平均数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应用这样的数值时没有满足条件和前提,所以受到质疑,但我们不能据此否定算术平均数,这个指标在经济分析中,在反映总体一般水平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只能说,在经济分析中应该更好地应用算术平均数,更准确恰当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我们需要正确理解统计平均数的科学涵义及其局限性,加大我国统计制度的改革的力度,积极与国际接轨掌握平均数的使用场合和条件,准确恰当运用结合偏态指标,合理应用各种平均指标。我们既不能一味迷信算术平均数,也不能因为有了对这个数值的质疑而否定这个指标,在实际的经济分析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好地应用平均数这个指标来反映总体本质特征,更好地使用统计信息,更好地运用统计这种手段。

平均数的应用时多方面的,美国人达莱尔?哈夫在他的名著《统计陷阱》中写到:为了让顾客购买加利福尼亚的一处房产,我巧舌如簧,费尽心思地让他相信,附近居民的年收入平均有15000美元,这是个富人区,因为人有那么一点势利,在与朋友聊天时,总会看似不经意告诉他们现在你住那儿。但当我为了降低税率,降低财产估价,或降低公共交通费用而呼吁时,我的理由是:我们支付不起各种上涨的费用,因为附近的居民的平均年收入只有3500美元。这两个平均数都是合法的平均数,有着合法的计算方法。我的诡计是每次使用了不同的平均数。因为这里的居民收入是显著偏斜的,大多数居民是小农工薪阶层或靠养老金为生的退休老人,但有3家却是来度周末的百万富翁。这3家百万富翁的收入提高了总收入,相应提高了算术平均数。这里居民有一半家庭是收入低于3500美元,另一半超过3500美元。于是,当希望数据较大时,我便使用算术平均数,当希望数据较小时,我便使用中位数。

从上例中,我们可看出,由于平均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使用者存在多种选择。前者是按算术平均数计算的,后面是中位数,计算方法本身没错,那为什么给人一种假象呢。那是因为,平均数使总体各单位数量差异给掩盖,给抵消,给抽象了,算术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使平均数字远离大多数的变量值。这里居民年收入大约有15000美元,主要是3家高收入的百万富翁的高收入拉动的,这里一半家庭收入是低于3500美元,因此,“富区”是虚构的,正是列宁所说的是虚构平均数。

不可否认,平均指标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如平均数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反映大多数,特别是在我国收入差距拉大,影响收入的各种因素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同时在运用时受到资料分布的限制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否定平均指标的代表性作用,进而废弃它。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更谨慎、更科学、更准确地运用平均数,进而学会掌握和使用可以衡量平均数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代表大多数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对采用各种不同平均数计算出的不同结果和得出的不同结果有清醒的认识。正如有些专家所说“如果我们在全民中普及统计知识的教育,更科学更严谨地掌握和运用平均指标,那么,我们就会对采用各种不同平均指标的计算结果和结论有清醒的认识,就会对各种‘人均’指标背后所掩盖和反映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教学设计】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集中趋势

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一、教学内容: 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判断数据的集中趋势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难点: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具体教学内容 1、平均数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据x 1, x 2 , x 3 …x n ,那么就是 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用表示,读作“x拔”。即:2、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如果在n个数据中,x 1出现f 1 次,x 2 出现f 2 次, (x) k 出现f k 次(这 里f 1+f 2 +…+f k =n),那么根据算术平均数公式,这n个数据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在这个公式中,f 1, f 2 ,…f k 分别表示数据x 1 , x 2 ,…,x k 出现的次数,或者表 示x 1, x 2 ,…, x k 在总结果中的比重,称其为各数据的权(或权重),叫做这几 个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3、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后,位于正中间的一个数据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为x 1, x 2 , x 3 , …, x n , 则当n为奇数时,中 位数为第个数;

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为第个数和第个数的平均数。 4、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数据出现次数相同并且都是最大,那么这两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当一组数据有较多数据并且互不重复时,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5、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代表 为了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代表,这三个统计量各有特点。 (1)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每一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2)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即当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最中间的数据即为中位数。因此,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众数着眼于对数据出现次数的考察,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相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被我们关注。 6、普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注:(1)普查的优缺点 优点:因为对需考察的对象都进行了调查,所以得出的结论是精确的。 缺点:①有时考察对象太多,限于时间、人力、物力,不能或没有必要进行普查 ②有时考察带有破坏性,不宜于做普查。 (2)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缺点:不如普查结果精确。 7、调查中的相关概念 总体: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样本: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所考察的一部分对象叫样本。 个体: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所考察的每一个对象叫个体。 8、用样本估计总体

第三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小结与思考

第三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小结与思考 一、基础知识: 1、平均数:如果有n 个数x 1 ,x 2 ,…,x n ,那么:= x 叫做这n 个数 的 ,简称为 . 2、中位数: 一般地,将一组数据按 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那么处于 位置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处于 位置的 数的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 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4、方差:用一组数据x 1,x 2,…,x n 与它们的平均数x 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 s =2 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5、极差:一组数据的最 数与最 数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二、经典例题: 例1、在“感恩一日捐”捐赠活动中,某班40位同学捐款金额统计如下,则在这次活动中, 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数是 元. 金额(元) 20 30 36 50 100 学生数(人) 3 7 5 15 10 例2、某户家庭今年1-5月的用电量分别是:72,66,52,58,6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52 B .58 C .66 D .68 例3、某校六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 , 11 , 12 , 13 ,9 , x .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1,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例4、为了筹备班级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那么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 A 、平均数 B 、加权平均数 C 、中位数 D 、众数 例5、小明和小刚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 测试次数 1 2 3 4 5 小明 13 14 13 12 13 小刚 10 13 16 14 12 n x x x n +?++21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

121教学模式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 数学 八年级 潘明明

课前1分钟防火教育 “121”教学模式导学案(______科) 数学 2013 年 11 月 29 日制订

检测预习交代目标检测预习: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实际含义 交代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实际含义;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求出或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获取,并求出或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为了检查面包的质量是否达标,随机抽取了同种规格的面包10个,这10个面包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1)这10个面包质量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2)估计这10个面包的平均质量,再具体算一算,看看你的估计水平如何。 目的:通过学生读取随机抽取了同种规格面包的统计图的信息,复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初步体会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过程,从而引入新课。 注意事项:引例的解答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带着积极的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目的:以上“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分别从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中获取信息,估计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与同伴交流,学生能都有所获,形成学习经验,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注意事项:注重学生读图、估计的过程、方法与结果,及时评价矫正。 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 内容:1. 课本P145随堂练习题。 目的: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从统计图估计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情况,及分析数据的能力,以便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矫正。 注意事项:教师除了掌握学生从统计图估计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通过从统计图估计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学习有什么认识,有什么经验?(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单元复习及测试卷及答案

初中数学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复习卷 (一)“三数” 1、平均数:先求和,在平均分。 A 、先求和再平均分)(1 21n x x x n x +++= 【算术平均数】适用所有 B 、相同时减去接近数a ,求出新平均数。a x x +=' 适用所有数据在某一值附近 C 、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k k k f f f f x f x f x x ++++++= 212211 适用多个数 据出现多次。 2、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不仅与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值有关,而且与个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有关。我们把衡量各个数据“重要程度”的数值叫做权(权重)。例如下面是一个同学的某一科的考试成绩:平时测验 80, 期中 90, 期末 95学校规定的科目成绩的计算方式是:平时测验占 20%;期中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50%;这里,每个成绩所占的比重叫做权数或权重。那么,加权平均值 = 80×20% + 90×30% + 95×50% = 90.5(分)算术平均值 = 3 1 (80 + 90 + 95) = 88.3(分) 3、将一组数据顺序排列,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4、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5、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并且数据“三数”都有单位。 6、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7、方差:一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公式:])()()[(1 222212 x x x x x x n s n -++-+-= 8、标准差: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2s s =

数据的分析--平均数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化雨中学刘明利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设计了以学生身高和招聘英文翻译为背景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招聘要求,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从而平均成绩不同,由此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权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教科书设计了“思考”栏目和例1,从不同方面体现权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意义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平均数,初步了解了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这个课时将在此基础上,在研究数据集中趋势的大背景下,学习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意义、作用,并进一步体会平均数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的统计量,是一组数据的“重心”。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2、会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权及加权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权的意义的理解,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由于教学重点是对加权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可以用电子表格excell来辅助计算加权平均数,同时加深对权意义的理解。 六、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加权平均数不同于简单的算术平均数,简单的算术平均数只与数据的大小有关,而加权平均数则还与该组数据的权相关,学生对权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会有困难,往往造成数据与权混淆不清,只会利用公式,而不知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七、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各种比赛打分的场景图片(某班身高),运用小学时我们学习过平均数,知道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导入新课。本节我们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了解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师生活动:阅读章引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统计调查的一般步骤,了解本节的大致内容,体会数据分析和整理是统计的重要环节,而平均数等统计量在数据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一般的,对于n个数x1,x2,…, xn我们把- x= n x x x x n + + + + 3 2 1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读作 “x 拔” 活动二:解释运用,形成概念 问题2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候选人进行了听、说、 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该录用谁?录用依据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提出

第四章时间序列的平均值预测技术(4学时)

第四章时间序列的平均值预测技术 本章重点: 时间序列的含义,时间序列数据变化的基本模式,几种主要时序模型,常数模型的平均值法的基本公式与预测方程,基本公式的递推形式及误差校正式,移动平均预测法。 4.1时间序列的基本模式 4.1.1时间序列预测的可能性 所谓时间序列就是将某一个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不同数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所谓时间序列预测,就是知道某个经济变量在历史上各时期所取的值,预测它的未来值。预测所根据的基本假设是:历史数据所显示出来的规律性,可以被延伸未来时期,在预测期与观察期经济环境基本相同时,这一假定可以被接受。 例如,我们来考察某家商店每周销售的香烟数量:如表4.1所示,(a)每周销售量都是常数5百条,(b)信息不足,不能估计。(c)第4周的销售量是6百条,可以预测第13周为5百条,(d)的规律性比较复杂,(e)通过散点图可知这些点大致仅次于一条直线附近,呈上升趋势。

4.1.2时间数据变化的基本模式 (1)时间序列的变动因素 一般认为一个时间序列中通常包括四种变动因素,长期趋势变动,季节性变动,不规则性变动和周期性变动。 ①长期变动趋势是指变量值在一个长时期内的增或 减的一般趋势。(T) ②季节性变动是指变量值因受季节变化而出现的变 动,季节变动是一种年年重复出现的一年内的季 节性变动,即每年随季节替换,时间序列是周期 变化。(S) ③周期变动又称循环变动,指变动值相隔数年后所 出现的周期变动,变动时间长短不一,幅度大小 不一。(C) ④不规则变动指变量值受突发事件,偶然因素或不 明原因引起的非趋势性、非季节性、非周期性的 随机变动,它是无法预测的波动。(R) (2)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假设 第一种假设,各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变动数值是各自独立,彼此相加的,表现为加法模式: X=T+S+R(4-1) 第二种假设,各个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变动数值是相互依存,彼此相乘的,表现为乘法模式: X=T·S·R(4-2) 若数据受季节影响,则季节加量或季节指数按一定的周期取值。一个周期中所含数据的个数叫做季节长度,一般用L表示。例如,对于受季节影响的季度数据,一般L=4,月份数据,一般L=12。 4.1.3几种主要的时序模型 设时间序列在第t期的观察值为X t(t=1、2、3……)。本课所研究的预测方法中所用到的时间序列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 (1)常数模型 这时时间序列表现为无趋势也无季节影响。各期观

集中趋势与离中趋势的度量习题

第五章集中趋势与离中趋势的度量习题 一、填空题 1.平均数就是在——内将各单位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的。 2.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不决定于权数的大小,而决定于权数的的大小。 3.几何平均数是,它是计算和平均速度的最适用的一种方法。 4.当标志值较大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接近于标志值较的一方;当标志值较小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靠近于标志值较的一方。 5.当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利用组中值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假定各组内的标志值是分布的,其计算结果是一个。 7.统计中的变量数列是以为中心而左右波动,所以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8.中位数是位于变量数列的那个标志值,众数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的那个标志值。中位数和众数也可以称为平均数。 9.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它是的算术平均数的。 10.现象的是计算或应用平均数的原则。 11.当变量数列中算术平均数大于众数时,这种变量数列的分布呈分布;反之算术平均数小于众数时,变量数列的分布则呈分布。 12.较常使用的离中趋势指标有、、、、。 13.极差是总体单位的与之差,在组距分组资料中,其近似值是。 14.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 15.标准差系数是与之比。 16.已知某数列的平均数是200,标准差系数是30%,则该数列的方差是。 则该数列的极差为,四分位差为。 18.对某村6户居民家庭共30人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是,人均收入400元,其离差平方和为5100000,则标准差是,标准差系数是。 19.测定峰度,往往以为基础。依据经验,当β=3时,次数分配曲线为;当β<3时,为曲线;当β>3时,为曲线。 20.在对称分配的情况下,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的。在偏态分配的情况下,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的。如果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称为偏态。如果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则称为偏态。 21.采用分组资料,计算平均差的公式是,计算标准差的公式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受各组次数f的影响最大B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最大 C只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D受各组次数f和各组标志值X的共同影响 2,平均数反映了( )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B总体中总体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C总体分布的离散趋势D总体变动的趋势

平均数及其估计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集中趋势参数 高一数学2.3.1《平均数及其估计》配套练习 1.某商场买来一车苹果,从中随机抽取了10个苹果,其重量(单位:克)分别为150,152,153,149,148,146,151,150,152,147,由此估计这车苹果单个重量的平均值是( ). A .148.5 B .149 C .149.8 D .149.5 2.已知1,2,3,4,x 1,x 2,x 3的平均数是8,那么x 1+x 2+x 3的值是( ) A .56 B .48 C .46 D .24 3.高一(1)班十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121,106,127,134,113, 119,108,123,98,83,则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119 B .116 C .113 D .113.2 4.已知10名工人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分别是16,18,15,11,16,18,18,17,15,13,设其平均 数为a ,中位数为b ,众数为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 B .c b a >> C .c a b >> D .b c a >> 5.将一组数据同时减去3.1,得到一组新数据,若原数据的平均数为x ,则新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 6.有容量为100的样本,数据分组及各组的频数、频率如下: [12.5,14.5),6,0.06; [14.5,16.5),16,0.16; [16.5,18.5),18,0.18; [18.5,20.5),22,0.22; [20.5,22.5),20,0.20; [22.5,24.5),10,0.10; [24.5,26.5],8,0.08. 则该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__. 7.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该市空气含尘调查,下面是一天每隔两小时测得的数据:0.03、0.03、 0.04、0.05、0.01、0.03(单位G/M 3) (1)求出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2)若国标(国家环保局的标准)是平均值不得超过0.025 G/M 3;问这一天城市空气是否符合标准? 8.已知一组数据:125 121 123 125 127 129 125 128 130 129 126 124 125 127 126 122 124 125 126 128 (1) (2)(3)根据直方图或频率分布表求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0.2.1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教学设计)

《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平均数 一、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在七年级学生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开展的。主要学习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的常用方法,是数据处理与运用的进一步研究,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深化。教材首先从学校空气含尘量这个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通过例1感受平均数受极端值影响较大。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是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代表; 2、感受极端值对平均数的影响并积极寻求解决的策略; 3、学生经历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从学生对小学平均数的感性认识入手,到中学将平均数公式化的探究,在充满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感受知识螺旋上升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平均数为什么能作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代表。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向学生宣传环保意识,为下面引入空气含尘量的相关数据作铺垫.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问题1:某校“环保宣传”小组定期对学校的空气含尘量进行检测,下面是某天每隔2h测得的数据:(单位:g/m3) 0.03 0.04 0.03 0.02 0.04 0.01 0.03 0.03 0.04 0.05 0.01 0.03 根据这些数据,怎样说明这一天的空气含尘量? 经过对图表进行分析,最终选择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体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要想说明这一天的空气含尘量,需寻求一个代表量来表达数据的集中趋势,而平均数可以用来反映这一天的空气含尘量的一般情况下。同时,从图形的角度分析数据,直观感受数据的波动情况及一组数据共同

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 (1)

课题: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一) 导学目标: 1.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各小组讨论如何求出它们的平均分? 你能想到几种不同的方法?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87、86、88、86、90、90、99、80、87、86、99、95、92、92 【合作探究】 问题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 (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应该录用谁?(2)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用算术平均数来衡量他们的成绩合理吗? 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则应该录取谁? 一般地,若n个数x1,x2,…,x n的权分别是w1,w2,…,w n,则 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思考:如果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则应该录取谁?

【精讲点拨】 1.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 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自主评价】 1.已知:x1,x2,x3…x10的平均数是a,x11,x12,x13…x30的平均数是b,则x1,x2,x3…x30的平均数是. 2.学校把学生学科的期中、期末两次成绩分别按40%,60%的比例计入学期学科总成绩.小明期中数学成绩是85分,期末数学总成绩是90分,那么他的学期数学成绩() A.85分B.87.5分C.88分D.90分 3.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 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 4.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其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顶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分、90分、85分,问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分?

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单元测试

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一选:(每小题4分,共20分) 1.小明上学期期末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平均分为92分,他记得语文得了88分,英语得了93分,但他把数学成绩忘记了,则他数学应得分数()A.80分 B. 85分 C.90分 D.95分 2.一般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可以直接求出()A.平均数与标准差 B.平均数和方差 C.方差和众数 D.标准差和方差 3.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所求出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A、3.5 B、3 C、0.5 D、-3 4.对甲、乙两同学100米短跑进行5次测试,他们的成绩通过计算得;x 甲=x 乙,S2甲=0.025,S2乙=0.0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短跑成绩比乙好 B.乙短跑成绩比甲好 C.甲比乙短跑成绩稳定 D.乙比甲短跑成绩稳定5.某校有9名同学报名参加科技竞赛,学校通过测试取前4名参加决赛,测试成绩各不相同,小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参加决赛,还需要知道这9名同学测试成绩的()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 D.方差 二、填一填:(每小题5分,共35分) 6.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早锻炼及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成绩依次是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分.7.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小组的14名同学的成绩与全班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1,2,-5,4,-10,-2,5,5,全班平均成绩为83分,则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分. 8.样本数据3,6,a, 4,2的平均数是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9.如果样本方差 []2 4 2 3 2 2 2 1 2)2 ( )2 ( )2 ( )2 ( 4 1 - + - + - + - =x x x x S,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样本容量为. 10.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1 3 ,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3-2,3x4-2, 3x 5-2的平均数是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 11.一组数据-1,0,3,5,x的极差是10 ,那么x的值可能是. 12.某班4个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如下:x,8,10,10。如果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解答题:(共45分)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教案

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第01课时 课题:3.1平均数(1) 目标: 1、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用频数计算平均数和选取适当基数计算平均数。 2、在求实际问题的平均数的过程中,体会简化平均数算法的必要性,能灵活地用3种方法求平均数。 3、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这一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养成用数学的良好意识。 重点: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数据17,19,16,21,19,22的平均数是_____; 2、数据2、 3、x、4的平均数是3,则x=________; 3、5个数的平均数是14,3个数的平均数是6,则这8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 4、若两组数x 1,x 2 ,…,x n 和y 1 ,y 2 ,…,y n 的平均数分别为x和y,则x 1 +y 1 , x 2+y 2 ,…,x n +y n 的平均数是_________; 5、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给玉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某校九年级二班45名同学在学校举行的“爱心涌动校园”募捐活动中捐款情况如 则全班平均捐款为________元; 6、强烈某食品厂为加强质量管理,对某天生产的罐头抽查了10个,样本,净重如下(单位:克) 342,348,346,340,344,341,343,350,340,342 求样本的平均数。 7、某班有50名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成绩90分有9人,84分的有12人,73分的有10人,65分有13人,56分有2人,45分有4人,计算这个班学生的数学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和小丽所在的A、B两个小组的同学身高如下:

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A. 中位数 B. 几何均数 C. 均数 D. 95P百分位数 E. 频数分布 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C.抽样误差较大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 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 3.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正的反而小! A. 数值离散度较小 B. 数值离散度较大 C. 数值分布偏向较大一侧 D. 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 E. 数值分布不均匀 4.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 A.化为计数资料 B. 便于计算 C. 形象描述数据的特点 D. 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 E. 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5. 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 A. 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百分位数 E. 倒数的均数 答案: A B D E B 二、计算与分析 1. 现测得10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液尿素氮的含量(mmol/L)分别为 3.43,2.96, 4.43,3.03,4.53, 5.25,5.64,3.82,4.28,5.25,试计算其均数和中位数。 [参考答案] 3.43+2.96+ 4.43+3.03+4.53+ 5.25+5.64+3.82+4.28+5.25 X== 4.26 (mmol/L) 10 4.28+4.43 M== 4.36(m m o l/L) 2 2.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mg/dl)测定结果如下: 202 165 199 234 200 213 155 168 189 170 188 168 184 147 219 174 130 183 178 174 228 156 171 199 185 195 230 232 191 210 195 165 178 172 124 150 211 177 184 149 159 149 160 142 210 142 185 146 223 176 241 164 197 174 172 189 174 173 205

Excel 财务应用 平均数趋势预测长期销售额

Excel 财务应用 平均数趋势预测长期销售额 平均数趋势整理法是根据历史上各期的实际资料求出波动周期同期平均数或各年的月(或季)平均数。然后利用求出的各期平均数建立趋势预测模型,求出各期趋势值。之后,以同期平均数除以各期趋势值,在此基础上计算季节或波动指数。最后结合季节或波动指数和趋势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 1.计算季度合计值与平均值 某公司2005年到2007年各季度销售业绩如图8-96所示,试用平均数赵趋势整理法预测2008年6月至9月的销售业绩。首先,在工作表中,输入相应的数据信息,如图8-96所示。 图8-96 基础数据及计算模型 图8-97 计算合计值与平均值 分别在F3、G3、B6和G6单元格中,输入“=SUM(B3:E3)”、“=AVERAGE(B3:E3)”、“=AVERAGE(B3:B5)”和“=AVERAGE(G3:G5)”公式,即可计算出年合计、季度平均和三年平均值。然后,拖动复制到相应单元格,得到结果如图8-97所示。 2.最小二乘法模型 最小二乘法是处理各种观测数据进行测量平差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以不同精度多次观测一个或多个未知量,为了求定各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各观测量必须加改正数,使其各改正数的平方乘以观测值的权数的总和为最小,因此称最小二乘法。 选择“季平均销售额”、“ty ”和“t 2”所对应的单元格,分别输入“=G3”、“=C16*B16”和“=POWER(B16,2)”公式,并将公式拖动复制到相应单元格中,如图8-98所示。 图8-98 计算季平均销售额等 图8-99 计算合计值 选择C19单元格,输入“=SUM(C16:D18)”公式,并拖动此公式至该行的其他单元格中,如图8-99所示。 选择C20至C21和G20至G21单元格区域,分别输入“=C19/3”、“=E19/G19”、“=C20+G21/2”和“=C21/4”公式,即可计算出各季节趋势参数系数,如图8-100所示。 图8-100 季节趋势模型参数系数计算 计算 输入基 本信息 计算 计算

《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参考教案

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教案 总体说明: 本节课的总体思路是:实际问题→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先从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抽象出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然后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单地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合作学习 内容:1.水果在收获前,果农常会先估计果园里果树的产量.你认为可以怎样估计呢? 2. 用果树产量预估引入本节课题: 某果农种植的100棵苹果树即将收获.果品公司在付给果农定金前,需要对这些苹果树的苹果总产量进行估计.

教案4统计数据特征的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平均指标

此案例出自《统计与真理:怎样运用偶然性》 C.新课讲授(45分钟) 一、集中趋势(5分钟) ?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和程度 ?测度集中趋势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2. 中位数Me—顺序数据(5分钟) 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值 位置数据,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主要用于顺序数据,也可以用于数值型数据,但不可用于分类数据

3. 四分位数QL QU—顺序数据(10分钟) 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 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主要用于顺序数据,也可用于数值型数据,但不能用于分类数据4. 简单算术平均数—数值型数据(未分组)(5分钟) 想一想:6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别为(分)79、82、87、60、95、91,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答:(79+82+97+60+60+95+91)/6=84(分)

权数(Weighted ),是分布数列中的频数或频率。对求平均数具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是影响平均数变动的两个因素之一(另一因素是变量值)。 权数的两种形式: ? 绝对数(次数) xf f x f x f x x n n n ∑=+++= 212211

6. 调和平均数(5分钟) 通常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公式使用。 当缺乏分子数据时,采用算术平均数; 当缺乏分母数据时,采用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数值型数据(5分钟) 个变量值乘积的 n 次方根 适用于对比率数据的平均 主要用于计算平均增长率 计算公式为:n n i i n n m x x x x G ∏== ???= 1 21

1.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值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思考题与作业 2.找出生活中几何平均数的案例并计算。

九年级数学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对于数据3,3,2,3,6,3,10,3,6,3,2: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②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2.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表: A.2 200元,1 800元,1 600元 B.2 000元,1 600元,1 800元 C.2 200元,1 600元,1 800元 D.1 600元,1 800元,1 900元 3.某同学在本学期的前四次数学测验中得分依次是95,82,76,88,马上要进行第五次测验了,他希望五次成绩的平均分能达到85分,那么这次测验他应得( )分. A.84 B.75 C.82 D.87 4.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所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 A.3.5 B.3 C.0.5 D.-3 5.(2014·天津中考)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 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根据四人各自的平均成绩,公司将录取(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13·山东日照中考)如图是某学校全体教职工年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统计中采用“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如年龄为36岁统计在36≤x <38小组,而不在34≤x <36小组),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学校教职工总人数是50 B.年龄在40≤x <42小组的教职工人数占该学校全体教职工总人数的20% C.教职工年龄的中位数一定落在40≤x <42这一组 D.教职工年龄的众数一定落在38≤x <40这一组

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数据的集中趋势 平均数 1 .某商场用加权平均数来确定什锦糖的单价,由单价为15元/ 千克的甲种糖果10千克,单价为12元/千克的乙种糖果20千克, 单价为10元/千克的丙种糖果30千克混合成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应定为(). A. 11元/千克 B. 11.5元/千克 C. 12元/千克 D. 12.5元/千克 2. 某校九(1 )班对全班50名学生进行了“一周(按7天计算)做家务劳动所用时间(单位:h)”的统计,其频率分布如下表: 该班学生一周做家务劳动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 ___________ h. 3、(北京中考)某中学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则这50名同学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________ 小时. 4、(南宁中考)某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综合成绩满分为 100分,其中,期中考试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小海这个学期的期中、期末成绩(百分制)分别是80分、90分,则小海这个

学期的体育综合成绩是______________ 分. 5、某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演唱大赛,7位评委给1号选手的评分如下: 9.3 8.9 9.2 9.5 9.2 9.7 9.4 按照规定,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将其余得分的平均数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1号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分. 6. 赫山中学一个学期的数学总平均分是按如图所示进行计算 的.该校胡军同学这个学期的数学成绩如下: 求胡军这个学期数学总平均分是多少? 7.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的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

【教案】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析数据集中趋势

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析数据集中趋势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判断数据的集中趋势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难点: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具体教学内容 1、平均数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据 x1, x2, x3…x n,那么就是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用表示,读作“x拔”。即: 2、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如果在n个数据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 k出现f k次(这里f1+f2+…+f k=n),那么根据算术平均数公式,这n个数据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在这个公式中,f1, f2,…f k分别表示数据x1, x2,…,x k出现的次数,或者表示x1, x2,…, x k在总结果中的比重,称其为各数据的权(或权重),叫做这几个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3、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后,位于正中间的一个数据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为x1, x2, x3, …, x n, 则当n为奇数时,中位数为第个数; 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为第个数和第个数的平均数。 4、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数据出现次数相同并且都是最大,那么这两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当一组数据有较多数据并且互不重复时,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档5、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代表 为了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代表,这三个统计量各有特点。 (1)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每一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2)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即当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最中间的数据即为中位数。因此,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众数着眼于对数据出现次数的考察,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相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被我们关注。 6、普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注:(1)普查的优缺点 优点:因为对需考察的对象都进行了调查,所以得出的结论是精确的。 缺点:①有时考察对象太多,限于时间、人力、物力,不能或没有必要进行普查 ②有时考察带有破坏性,不宜于做普查。 (2)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缺点:不如普查结果精确。 7、调查中的相关概念 总体: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样本: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所考察的一部分对象叫样本。 个体: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所考察的每一个对象叫个体。 8、用样本估计总体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整理、分析,去估计总体情况,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 【典型例题】 例1 有6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2,再添加一个数5,则这7个数的平均数是 。 分析:本题考查平均数的运算,平均数等于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题中数据总和为12×6+5=77,所以7个数的平均数是 ,故答案为11。 例2 已知数据a ,b ,c 的平均数是8,那么根据a+1, b+2, c+3的平均数是: 。 分析:本题考查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根据题意,数据a ,b ,c 的平均数为 ,即a+b+c=24。又因为数据a+1, b+2, c+3的平均数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