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三则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则 讨论天理与人欲的问题
(2)
这就要首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 假如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不需费神用力,自 然会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假如是资 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 欲,然后才去行动。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那就 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都要克制自己的私欲, 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曾子曾 说:‘以实践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 很沉重吗?为了实现这个使命要到死方休,这不
理学的研究内容
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张载提出 气本论哲学,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的本原。二 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认为观念性 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为“本”,气 为“具”的学说。
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 关系问题。朱熹认为心之本体即是性,是未发 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发之和 ;性和 情是体用关系,而心是“主宰”。
③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 题 。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 熹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
理学的历史作用
作为地主阶级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 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它在 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 的一大进步。对于日本、朝鲜的历史发展, 理学也曾发生相当大的影响。但是,理学 在强化封建礼教 、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 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 乃至反动的作用。
第二则 讨论天理与人欲的问题
(1)问:“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
是天理,那是人欲。等到做事情的时候,却又被 人欲所引诱,事完后又后悔不迭,这该怎么办 呢?”朱子回答说:“这便是缺乏‘克己’的工 夫。对待这种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 才可以。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 心理明知应该走大路,但是却被小路上前边的东 西所吸引着,自己便不知不觉地顺着小路走去; 等到面前遇到荆棘杂草,心里就后悔了。这里便 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必须在遇到具体 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克己’工夫,不可以姑且
《朱子语类》三则
《朱子语类》简介
《朱子语类》,中国南宋哲学家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 录汇编。
《朱子语类》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朱熹理学思想体系,论 述范围很广,自天地万物之源,至一草一木之微,从自 然界到人类本身,无所不谈。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 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 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 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又分论 《四书》、《五经》,以明此理,以孔孟周程张朱为传 此理者。继又斥异端,排释老、明道统。最后是对宋与 历代君臣人物以及政治、经济、法制科举等制度的评论。 《朱子语类》基本上代表了朱熹思想,内容丰富,析理 精密,向为学者推崇。
第二则 讨论天理与人欲的问题 (3)
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 心谨慎,好像面临着深渊一样,又好像在 薄薄的冰层上行走一样。从今以后,我才 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 生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工夫才行。”
第三则 讨论义利之辨(1)
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 朱子回答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教,不是让人只求 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今天自己暂 且分辨个义利之别。试着察看一下自己个 儿,是要为了在人前出名,还是完全为了 自己呢?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 人懂得的是利。’又说:‘古代学者学习 的目的是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学者 的目的却是给别人看。’孟子说:‘只讲 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
理学百度文库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 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 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 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 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 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理学 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 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 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 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 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第一则 朱子讲读书方法
读书应该读到不忍释手的时候,才能领略 到书中的真意。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 了解了书中的大意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 找其他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 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 人心是天理之所在,勤于用心才会更加明 白事理。只是让头脑清醒,整日用心的话, 那会看多少书,理解多少理!如果懒惰, 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是这样昏昏沉 沉,不通道理,太可惜了!
第三则 讨论义利之辨(2)
孟子的这句话虽然是对当时的君王梁惠王而说 的,但对学者来说也是切身大事。一般来说, 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是最紧要的 问题。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存在一个 为义还是为利的问题。从这边就是为义,从那 边就是为利;向内便是走向圣贤之路,向外便 是走向愚昧不才的道路了。在这个(分辨内外、 义利,为人还是为己)问题上,一定要踏踏实 实地去做,不容商量。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 认识清楚了,深入下去还须下大工夫,但这还 可以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