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37年 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超过90% 集体 农庄、国营农场播种面积几乎占全 国播种总面积的100%
材料一 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 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 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 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 1、材料一表明苏联中央在农业集体化决策上 有什么变化?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变化:苏联改变农业政策,加快集体化进程 (全盘集体化) 问题:采用行政命令,不可避免出现强迫
材料二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 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 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会产生什 么严重后果?
原因:由于有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行为, 引起农民的不满与抵制;
后果: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 农业长久发展;
工业化
•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现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 中发挥主导作用,由传统的农 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由传 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 的过程。
一.苏联的工业化 1、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苏联的 工业化却是高速优先发展重工 业,为什么?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 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 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 信心,并继续封锁苏联经济。 材料二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 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 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材料三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 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 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 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 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标志 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特征: 高度 集中
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思想上:高度一致的思想文化体 制,个人崇拜盛行。
大清洗运动
1936—1939年,苏联约有400多万人遭逮 捕和判刑。1934年1月联共(布)“十七大” 选出的12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的98人, 1966名代表中的1108名被逮捕或镇压。 在军队中,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全 军5名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 民委员中,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集团军司 令中有13名被清洗。1938年,红军师以上的 军官中,只有39%的人是原任的。 同时,在经济建设部门,大批专家、工程 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干部被清洗,严重影响了 经济的正常进行。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 渐平息。
•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目的.方针和过程,农业集
体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二、农业集体化运动
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根本)
目 的
克服粮食收购危机,配合国家工 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直接)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简单过程
• 1926年 苏联粮食开始供应困难
在中央推动下,各地出现集体化 • 30年代初 浪潮 • 1932年 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 62%农户加 入集体农庄
原因:
(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 重视和巨额投资; (2)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 献精神。 (3)农民的付出;
3.苏联的工业化有何弊 病?
1)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严 重影响。
《春草国》是特瓦尔 朵夫斯基的长诗,描 绘农业集体化把农民 带进了人间乐园,集 体农庄就是农民自由 劳动和丰衣足食的春 草国,写得十分美丽 和动人。而实际情况 是什么呢?
漫画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领域 高度集中的特征。作为一个高度集中的 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国家包揽了国民 经济的整个生产、交换和分配,渗透到 经济生活各个方面;样样管、统统包的 指令性计划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利于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经济 发展缺乏活力。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功 绩 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高度集权;对干部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盛行 政治:
——《大国崛起》
材料四“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 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 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 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 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 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 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 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 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 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 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 1)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2)苏联工业化基础 薄弱;3)老路时间长,资金积累要经历一个过程; 4)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保卫国家需要增强国防 力量,优先重工业
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1.追随“理想”的实验(按马克思的设想进行实
验)
•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3.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的实验)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建立。
• 2.面对现实的实验(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
“斯大林模式”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7-2
自主学习
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 设。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 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 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 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 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重点突破
斯大林探索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社 会主义工业化,第二农业集体化,第三 阶级斗争尖锐化。非常简单的三句话, 但有着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所有照搬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按 这样的方式搞社会主义。而且,按照这 样途径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一定符合 三个特征: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 配。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索,苏联走出了 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农业集体化的成就与问题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 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 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 林万岁!”
对农业集体化的评价
1、斯大林模式形成原因: 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 威胁; 国内: ①经济结构:小生产经济曾一度占优势, 经济相对落后。 ②缺乏民主传统,封建专制思想残余浓厚 ③过渡时期的诸多客观因素:
• A、阶级斗争激烈; •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 力、物力、财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 政的客观需要; • C、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等。 • ④斯大林个人方面的因素:对党内 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理论认识上 的失误;思想方法上的绝对化等。
〓苏联的五年计划
名 称
一五计划
时 间
1928年1932年
主 要 成 就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 业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 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二五计划
1933年1937年
三五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二战爆发而被打断
2.苏联的工业化有何特 点?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为什么会取得巨大成就?
〓苏联的五年计划
• 2.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是在 • A、“一五”计划完成后 • B、 “二五”计划完成后 • C、 “三五”计划完成后 • D、“四五”计划完成后
3.苏联工业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名 称
一五计划
时 间
1928年1932年
1933年1937年
主 要 成 就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 业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 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二五计划
三五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二战爆发而被打断
在当时,他们建任何一个工厂,都不是 单纯建一个工厂,而是看成建一座社会主 义的堡垒。他们要和谁竞争啊?跟资本主 义竞争,眼睛里、心里头始终瞄着一个国 家,就是美国,在他看来,只有工业发展 超过了美国,才算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因此,以美国为对象,要赶上它、超过它。 对任何一个建设的慢速度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时鼓动人们:“莫斯科不睡觉!克里姆 林宫不睡觉!中央领导人不睡觉!斯大林 不睡觉!”大家怎么办?——搞社会主义 劳动竞赛,搞社会主义1小时义务劳动,搞 各种各样的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妇女突 击队。当时最流行的词是什么——提前!
• 阅读教材P135-139思考识记下列基础 知识:(10分钟) • 1.斯大林工业化的背景.目的.方针,工业 化的过程及成就,该如何评价其工业化 之路? • 2.概述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背景、目的. 方针和过程,农业集体化带来了怎样的 影响?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 的人”,他出生于格鲁 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 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 职业革命家。1905年, 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 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
弊 端
经济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②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造成企 业经济效益低下 ; ③牺牲农民利益,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结 论
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 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 的惟一模式。
巩固提升
• 1.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 林模式”创建 • 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 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 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
• 4.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 B、是苏联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政治 状况的产物 • C、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 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 革 •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结束
• 5.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 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 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 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 A.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 B.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C.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 示
1、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2、要充分发挥市场货币关系,尊重价值规律, 不能单纯以行政令命管理经济; 3、要注重改善民生;
4、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
西方模式 (英国)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工业化最大的牺牲者是农业和农民 • 第一.农民失去了财富 (“贡税”+“剪刀差”) • 第二.农民失去了土地 (农业集体化) • 第三.农民失去了自由 (城乡分治) • 第四.一部分农民失去了生命 (大灾荒.五穗谷物法.消灭富农)
• 消灭“富农”,是集体化运动中最为凄 惨的一幕: “富农”们被扫地出门,财 产被没收,有的被处死,有的被驱逐到 边远地区。 • 根据一些计算,大规模集体化开始的时 候,国内“富农”占农户总数不到3%, 即将近60-70万户,但在实际执行过程 中,总共消灭了120万户,占到总数的 6-7%,有些地方甚至高达15%。
① 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次尝试,促 积 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极 ②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苏联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①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挫伤农 消 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

②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三、斯大林模式
• 阅读教材思考: •斯大林模式形成原因,确 立标志及基本特征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