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康复

髋关节置换术康复
髋关节置换术康复

髋关节置换术康复

患者女54岁

主诉:跌倒致右髋疼痛、功能障碍行右髋关节置换术后3+月

现病史:患者于2019年7月行走时不慎跌倒致右髋部疼痛,不能站立及行走,无昏迷及呕吐,家属送往A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并行右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感右髋部疼痛,伴右髋活动受限,之后通过患者锻炼,右髋部疼痛及活动受限有明显缓解。今日患者为进一步诊治,今来我院为寻求进一步康复治疗,门诊以“髋关节置换术后”收住院治疗。入院见:患者右髋部及右大腿疼痛,右髋屈曲活动受限,拄助行器在病房内缓慢行走,饮食稍少,睡眠欠佳,偶有咳嗽、咯白痰,动则感心悸,小便正常,大便稍结燥,舌红,少苔,脉细。自患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变化。;

康复评定:

胸椎稍后突畸形,胸10-腰5椎棘突及椎旁压痛(+),胸椎、腰椎叩痛(+);右髋部软组织稍肿胀,压痛(+),右髋部及右大腿见多处手术疤痕,右髋关节活动度(屈曲0-80o),左髋关节周围压痛,左侧“4”字试验(+)。右膝关节稍外翻畸形,右大腿及右小腿肌肉稍萎缩,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正常,上肢感觉尚可,双下肢感觉稍减退,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足背动脉不能扪及,右膝反射减弱,其余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

诊断:

1、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并功能障碍;

2、骨质疏松症。

康复治疗目标:

1、以增强肌力为主,

2、提高患侧负重能力,

3、加强本体感觉训练,

4、髋关节控制训练改善步态

治疗:

1、肌力训练:增加抗阻力的主动关节运动

2)关节活动度训练:站立下主动屈髋,角度小于90°

3)负重、步行训练:骨水泥固定者可以完全负重,非骨水泥固定者>6周

注意事项:

1.正确的翻身方法:

向术侧翻身伸直术侧髋关节

向健侧翻身伸直术侧髋,两腿之间夹软枕

正确的下床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离床

2、正确的穿袜方法

伸直健侧膝关节,术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屈曲,用足跟沿健侧下肢前方向近端滑动

3、正确的上下楼梯法,先健侧后患侧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流程 一、术前指导与训练 1.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保持10秒/ 次,10次/组,5-10组/天 2.指导卧位排便 3.控制训练量,避免患腿过度负重及过大关节活动 4.教会患者如何使用助行器行走,为术后行走作准备。 二、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训练禁忌:术后高热,感染,安静时心率大于100次/分钟,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 注意事项: 1、康复训练计划要结合实际,在锻炼时应注意适量休息,消 除患者的精神紧张。 2、强调注意安全性,避免损伤,并加以保护 3、不要过度使用暴力,尽量减少痛疼,去的患者的主动配合 4、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 5、每天训练前询问患者,检查患者下肢痛疼,肿胀和伤口情 况 第1阶段—卧位及坐位训练 康复的重点是:帮助患者摆脱心理上的焦虑紧张,克服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仰卧位:双膝间垫枕,使其双膝及足尖向上,以防患肢内收、内旋。侧卧位:健侧在下,患肢在上,也应在双膝间垫枕,以防患肢内收、内旋。 (2)股四头肌静力收缩,主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每个动作保持10秒,20次/组,每日2~3组。 (3)CPM的使用:术后第2天引流管拔除后,可使用膝关节CPM。注意角度,逐渐增加,不宜过大,禁止内收、内旋。(4)辅助物理因子治疗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第3-5天 平卧位以下每组动作完成10次。 (1) 腓肠肌训练: 先让患者踝关节跖屈,足跟向后拉,然后再让踝关节呈背屈位,使足跟向前推,注意保持膝关节伸直。 (2) 股四头肌训练: 放一个小圆枕头(或纸卷)在膝关节下,膝部用力下压,小腿向上抬起,使膝关节伸直维持5秒。 (3) 股二头肌训练: 患者下肢呈中立位,足后跟往下压,膝关节不能弯曲,保持5秒,放松5秒。 (4) 臀大肌训练: 臀部收紧5秒,放松5秒。 (5) 髋关节屈曲训练: 患肢脚沿床面向上移动,使患肢髋、膝关节屈曲,但应保持髋关节屈曲不超过90°。 (6)半卧位先将患者床头逐渐抬高,使患者取半卧位,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变化,逐渐延长时间。

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讲解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护理问题】 (1)疼痛:与骨折或手术伤口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后强制性约束不能活动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外伤或长期卧床有关。(4)潜在并发症:静脉栓塞、肺部感染。 (5)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 (6)有肢体废用性萎缩的可能:与长期卧床、皮牵引及功能锻炼差有关。 【护理目标】 (1)通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疼痛减轻,舒适感增加,保持良好功能位,促进伤口处愈合。 (2)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3)皮肤完整无破损。 (4)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并发症发生或使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 (5)在患者卧床期间,做好预防,不使病人发生便秘。(6)鼓励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使患肢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功能。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在长时间卧床治疗中,护士要经常与患者和家属交谈,了解其心理状况,使病人了解手术的作用和术后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应有的思想准备,并鼓励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再者大多数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化,认知能力下降,因而必须多向家属了解情况,使其能在手术前后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术后发生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讲解有关人工关节置换的知识,说明手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术后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使病人对疾病有初步的认识,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 (2)专科护理 ①保持正确体位:侧方切口时,患肢抬高,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造成关节脱位。后侧方切口时,患肢平放在床上,翻身时为左右45°侧翻,禁止将病人侧身至90°。如果必须侧卧,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用皮牵引保持其位置或穿“丁字鞋”以防止患肢外旋。 ②预防血栓:注意患肢的皮温、小腿的周径。如果病人出现疼痛加重,局部红肿,皮肤发热,且与对侧肢体周径不同,应考虑为静脉血栓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 人工关节手术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达到安全可靠的程度。据报道,90%以上的人工关节术后20年都很成功。现代的人工关节已经达到耐磨、耐用,入体不会发生排斥。原来走路一跛一跛的病人,手术后行动自如,甚至忘了它的存在。但人工关节中的聚乙烯仍有磨损问题,所以手术后患者不要过分活动,当动则动,应穿低跟的软底鞋,适当野外散步,郊游和室内工作,而不应过多爬山、上下楼、跑步,最好采用不会增加关节负荷的运动如游泳、太极拳和体操等。 术后康复要点 手术当天:应维持患肢的特殊体位:仰卧位双膝间垫枕、双膝及足尖向上,以防髋内收内旋。当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应尽早采用半坐位;嘱病人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组肌肉主动收缩,加速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冰袋冷敷24小时以减轻疼痛,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术后第一天: (1)踝关节背屈:主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及抗阻训练。每个动作保持5秒,重复20次/组,每日2~3组。 (2)股四头肌训练:做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5秒,每20次/组,2~3组/日;同时可于床上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的高度,但要有5秒左右的滞空时间;缓慢屈膝屈髋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足尖保持向上,防止髋内收内旋。

(3)抗阻肌力训练:可进行抗阻内收肌和抗阻外展等长肌力训练,每个动作保持5秒,重复20次/组,2~3组/日。 术后第2~3天:应多活动,同时加强踝关节的背屈,跖屈和股四头肌训练。 术后第4~14天:重点放在肌力锻炼和增加关节活动,出院时髋关节屈曲达70°~90°,外展15°,外旋10°。教会病人用双拐行走,安排出院后的康复训练计划。在此期间,还应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和屈膝屈髋训练。并加强体位转移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 术后第2~3周:除以上训练外,加强屈髋、外展、外旋运动,训练方法一定要正确,防止关节脱位。训练病人用单拐行走。 术后第4周~3个月:应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教会病人如何入厕、穿脱鞋袜、坐车、上下楼梯,没有做大转子切骨的病人应在6周左右弃拐行走。同时应嘱病人定期复查,在日常生活中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坐位:术后第一个月内坐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髋关节水肿,亦可用冷敷及抬高患肢来改善,保持膝关节低于或等于髋部,不宜坐过低的椅子、沙发,不要交叉腿和踝,前弯身不要超过90度,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 (2)入厕:用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入厕,或在辅助下身体后倾患腿前伸入厕,注意保持膝关节低于髋部。 (3)取物:术后2周内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物品,吃饭时宜把饭碗放在面前。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时预防术后并发症预防,恰当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35例病人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肢肿胀消退,疼痛缓解,髋关节活动度满意。[结论] 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术后护理使患肢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髋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关节成形术,从而改善病人的自理能力。我院骨科自2007年5月—2008年5月共对35例病人施行了手术,进行系统护理,关节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病人,男15例,女20例,年龄46岁~90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0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16例。其中术前合并高血压18例,冠心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 2 术后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对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实行严密的监测。体温是反映早期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持续高热,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是术后感染征象。本组1例病人术后中度发热,经加强抗生素应用后好转。 2.2 麻醉后护理 硬膜外麻醉要平卧4 h~6 h,全身麻醉尚未清醒前,病人头偏向一侧,应防止口腔内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发生窒息;注意保暖,避免意外损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出血和休克。 2.3 心理护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置换人工关节顾虑多,心理不踏实,多数病人术后不敢活动,怕疼痛,担心切口裂开、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护士要针对病人的复杂心理,及时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锻炼。与病人一起制订恰当的康复锻炼计划,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的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自觉地进行锻炼,及时了解病人的康复锻炼情况(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提高的程度等)还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病人的康复锻炼,以利于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组织病人相互交流练习的感受和经验,以提高练习效率。 2.4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评估: 一:有无基础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二:评估用药史,是否有使用阿司匹林、活血化瘀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2周才考虑手术,(会影响凝血功能或麻醉)。 三:评估患肢血循环情况: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肿胀的程度、动脉搏动情况等。四:评估有无并发症症状:肺炎、感染、血栓等。 五: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 术前护理: 一: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了解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出凝血时间及心、肺、肝、肾功能,各种化验结果。 二:皮肤准备:术前一天患者应沐浴、理发、剃须、剪指甲、备皮、更换手术衣。 三:遵照医嘱验血型、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四:肠道准备;按医嘱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术前禁食8-12h,禁水4-6h。 五:术前指导患者做床上大、小便练习、床上翻身练习以及深呼吸、有效咳嗽、防止术后并发症,训练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足趾关节活动。 六:疼痛护理:抬高患肢,患肢维持在功能位或保持在固定位置略高于心脏水平20-30cm,指导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放松技巧,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节律性、程度以及疼痛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必要时予以热敷或镇痛剂缓解疼痛。 术后护理: 一:接受麻醉师的交班:了解术中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监测患者意识、生命体征。 二:正确连接各种输液管、引流管及氧气管,注意固定,导管保持通畅。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无呼吸阻塞现象,防止舌后坠、痰痂阻塞气道引起缺氧、窒息。四:饮食:禁食6小时后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术后第一天后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饮食。 五: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定时离心方向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观察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正常每天引流50-500ml,色暗红。每天引流量>1000ml或术后每小时引流液>100ml且持续数小时,高度怀疑活动性出血。 六: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屈曲动作,两腿间放软枕,以防髋关节脱位。 七:疼痛的护理:安慰患者,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时给予药物止痛。 八:病情观察: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感觉、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等。有无患侧髋部弹响声、髋部异常肿胀、突然疼痛和活动受限、患肢异常内旋、外旋或缩短等脱位现象。 九:并发症的预防:血栓形成:术后有无突然出现的胸部疼痛、呼吸短促、唇色青紫、心动过速、痰中带血、疲劳低热等肺栓塞表现,观察有无患肢疼痛、肿胀、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肤颜色及温度,主管感觉有无麻痹等深静脉血栓形成。 功能锻炼: 一: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做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和臀部肌肉等长收缩锻炼。 二:术后第二天: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屈髋<45°。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流程

全髋置换术后康复流程 康复评定 1.单项功能评定:肿胀、疼痛、肢体长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平衡功能、步态等[2]。 2.体格检查: (1)术前评定做髋关节功能的局部检查脊柱与关节形态、关节活动范围神经肌肉运动情况。(2)肌力评定:测试肌肉或肌群、对抗重力或外在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 (3)神经系统功能:注意肢体有无神经功能障碍 (4)X线诊断:双侧髋关节的骨盆正位片、患髋蛙式位片、与健侧进行对比、观察髂骨、坐骨、耻骨和骶髂关节 (5)CT和MRI检查:骨赘和剥脱骨碎片、骨质的改变、MRI轴位像补充失状位、冠状位和三维影像的不足 (6)核素骨扫描(ECT):ECT反映骨的代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力感染、肿瘤和营养不良性骨病 3.综合功能评定:常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是保持合理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重建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全面训练、个别对待。 因手术后训练时间、力度选择与手术术式等密切相关,因此术后的肌力训练方法和开始时间尚未统一,缺乏能证明何种程序或方法更有效、更安全的可靠的临床研究,但应坚持渐进和不引起疼痛的原则。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要点 1.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起坏泵运动、腹式呼吸、气压循环治疗。 2.防止关节脱位:卧位,伸直术侧下肢,髋外展15°-30°,穿丁字鞋防髋关节外旋。 3.坐位:不宜久坐,每次<30分钟,床上屈髋<45°,床旁坐屈髋<90°,同时避免屈膝、髋内收和内旋。 4.转移活动:卧位是向术侧侧翻取床头柜上物品,半坐位时健侧取床头柜上物品。翻身,向患侧翻身。坐位,借助双上肢支撑坐起。下床时间向术侧移向床边,上床时术侧先移上床。在床旁坐、站立时,术侧髋尽可能后伸,避免起立时屈髋>90°。 5.关节活动度范围训练:拔出引流管后借助膝关节持续关节被动运动装置被动屈伸髋关节,屈曲角度控制在90°以下。逐渐由被动向助力和主动运动过渡,早起仰卧位足底沿床面进行屈髋,髋膝主动运动,屈髋<70°。髋关节伸直训练,俯卧位有利于伸髋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点及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点及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股骨头置换或全髋节置换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髋部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术后第2天便可开始康复功能锻炼,及早恢复患腿的行走、负重功能。在病人开始康复功能锻炼之前,应让患者了解并掌握全髋置换术后的注意点:(1)不要交叉双腿(常规术后病人双腿间置一三角状枕头,以防病人双腿交叉)(见图1);(2)站立或坐时身体向前倾斜幅度不能超过90°(见图2、3);(3)手术后的髋关节避免内旋及过度外旋。当站、坐或躺时,膝盖和脚尖不能转向内侧,应保持脚尖和膝盖直对天花板或朝向外侧。(见图4、5、图6)。 图1图2图3 图4图5图6 1.1 踝关节跖屈和背屈双脚上下运动;保持膝盖伸直; 1.2 膝盖伸展练习仰卧,绷紧大腿前的肌肉,向下压患侧膝部;保持5s,然后放松; 1.3 膝盖屈曲练习仰卧,轻微弯曲患侧膝部;脚后跟用力往下按,收紧膝盖后大腿 肌;保持5s然后放松;(见图7)。图7 1.4 膝部和髋部屈曲练习仰卧,慢慢弯曲患侧膝部,使脚跟滑向臀部;始终保持脚平贴床面;再慢慢恢复原位;当脚跟上下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膝部垂直于床面,不要左右 摇晃;(见图8)。图8 1.5 臀部外展练习保持患腿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保持膝部伸直,脚趾和膝盖朝向天花板;在来回滑动过程中,不能让腿部随意向内或向外滚动;不要试着从床上抬起脚;在床面和腿之间可以放一层塑料纸,以减少磨擦;(见图9)。 图9

1.6 臀部和膝部屈曲练习仰卧,提起患腿,在髋部和膝盖处弯曲,并且脚部抬离床面;臀部屈曲不能超过90°;(见图10)。

图10 1.7 髋部伸展练习收紧臀部肌肉;保持5s,然后放松: 1.8 臀部屈曲,膝部伸展练习仰卧,弯曲健侧腿,脚放平(这对于有过背部疼痛史的病人特别重要);抬起患腿,但不能高于第一条腿的膝盖位置,慢慢使腿部降回到床面,避 免突然落下;(见图11)。图11以上练习,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练习3遍,理疗师可视病人的术后情况酌减或增加。 2 起床练习 当病人通过上述卧床锻炼后,能主动将髋关节屈曲60°左右时,理疗师即可帮助病人起床、坐立、行走康复锻炼。起床时先以Bridge(桥)方式(即健腿屈曲,臀部向上抬起移动)向健侧移动至床沿,即可用双肘着床用力坐起,坐起时膝关节要低于髋关节,上身不可前倾。起立时可借用助步器的帮助。 3 助步器站位练习 3.1 站位-臀部屈曲练习向上弯曲膝部与助步器的横杆同高,注意臀部弯曲不能超 过90°;重复。见图12。图12 3.2 站位-臀部伸展保持背部挺直,伸直患侧膝并向后移动腿部(腰部不要向前倾); 重复(见图13)。图13 3.3 站位-臀部外展站在离助步器一步的位置,患腿向外侧面移动;保持膝部伸直;上半身不能弯曲或摇晃;重复(见图14)。图14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指导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指导 1、手术结束回病房后,请您去枕平卧6小时,期间请不要抬头及垫枕,同时保持患肢于外 展中立位(两腿之间放置梯形垫或软枕)。 2、术后24小时内让你的家属按摩患肢小腿肌肉(从足部开始到膝关节以上部分),帮助患 肢血液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术后第1天您可以在护士的指导下做深呼吸运动和屈髋运动(注意屈髋的角度应按医生 要求),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同时做踝关节屈伸运动。 4、术后第2天,可取斜坡卧位,床头抬高不宜超过45°,以免引起髋关节脱位,在护士 的指导下做大腿肌肉屏紧放缩锻炼,10次为1组,每次做3组,每日3次。 5、术后3-5天,如果病人无发热、病情稳定,您可在医师和护士的指导下下床,先练习站 立,如无头晕,则可练习扶助行器行走。注意:下床时屈髋角度不宜过大,患肢不负重。早晚各练习一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3个月后逐渐开始负重。 6、下床后按医生要求做髋外展及抬腿运动,注意不要过身体中线。 7、术后3周内应当避免坐位(屈髋角度应小于90°),3周后可以坐高凳子,但应保持屈 髋角度不应超过70度。 8、术后4周内,睡觉时应注意维持患肢于外展、伸直位,避免侧卧,1月后可取侧卧位(健 侧卧位时双膝间垫枕隔离),防止患肢过身体中线。 9、术后3月后,如果病人无不适,复诊X线假体位 置良好,则可采用各种姿势卧位。 10、出院后注意事项: (a)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的动作; (b)避免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术侧倾斜去 取东西、接电话等;(c)避免翘二郎腿和座位穿鞋 动作;(d)避免坐厕坐桶过低;(e)6-8周内避免性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剖析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 一、术后康复第1阶段(术后2周内 康复原则:此期为手术后早期,手术部位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关节囊及肌肉、肌腱组 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康复目标:减轻手术后疼痛、肿胀,术后2周髋周围无明显肿胀。早期进行肌力及活动度训 (1术后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两腿之间放置枕头,大腿外侧放置枕头防止外旋。 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回流,减轻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 (3肌力训练 术后第1天开始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大于300次/每日。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术后1周开始双桥运动练习。仰卧双脚分开,屈膝抬高臀部。10秒钟/次,10次/日。酌情逐步开展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皮筋抗阻力练习。肌力训练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增加练习的频率及强度。 (4关节活动度练习 术后第1天开始患肢的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CPM机训练,2次/日,30分钟/次。活动角度在无痛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屈曲小于90°,训练后冰敷20—30分钟。术后第3天开始主动屈膝屈髋练习,髋外展练习,避免内收、内旋动作。 (5负重及体位转移 患者向健侧翻身,两腿间要夹一个枕头。术后第3天,床上训练卧位到坐位的转移。术后1周,扶双拐站立,练习扶双拐或步行器行走。骨水泥型可100%负重,非前水泥型20%负重, 6周以后逐渐增加到100%负重。混合型参照非骨水泥型患者。 (6患肢气压循环泵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术后康复第2阶段(术后2—4周 康复原则:此期皮肤已经愈合,关节囊及肌肉、肌腱术后3周已基本愈合。康复治疗重点为增加髋周肌肉力量及关节稳定性,增加关节活动度。 康复目标:术后4周髋周肌力达到IV—V级,主动伸髋正常、屈髋达90°,被动屈髋达110°。非骨水泥假体患者的负重站立正常,步态基本正常(扶双拐。 (1肌力练习 加强直抬腿肌力训练,伸膝后直抬高至患肢与床或30°处,保持10秒钟,10—20次/组,2组/日。继续强化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肌的皮筋抗阻肌力训练。 (2主动关节屈伸训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和康复指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和康复指导 [ 10-11-08 09:31:00 ] 作者:任西宁编辑:studa090420 【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护理经验。方法回顾2009全年5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所实施的护理措施。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执行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及康复时间,减少患者不适,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康复指导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共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5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8例,年龄在39—94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0例,股骨颈骨折39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老慢支、糖尿病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疾病43例,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28例,全髋关节置换24例,单侧置换47例,双侧置换5例。住院时间最短10天,最长50天,平均21天。 2 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此类病人大多疼痛、活动受限,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老年人住院后容易考虑的问题太多,诸如经济问题、治疗效果问题、家庭支持问题等从而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研究表明:应急状态的延续会破坏人的生化保护机制,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1]。因此,心理护理极为重要。护士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积极地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对患病的态度、心理情绪反应、家庭经济状况、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社会支持系统等,同时,配合主治医师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大多数病人对手术能否成功怀有疑虑,针对这种心理状态,我们要特别注重心理护理,通过与病人交谈,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手术的原理及安全性,并且介绍手术成功者来“现身说法”,从而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积极愉快的接受治疗[2]。 2.1.2 饮食护理患者年龄较大,脏器功能减退,加之卧床后胃肠蠕动减慢,影响消化功能,病人常有纳差、便秘等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的重要内容,因此饮食方面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进食、鼓励多饮水,防止患者因担心大小便不方便而自主的减少进食现象的发生。 2.1.3 皮牵引的护理股骨颈骨折病人常规行患肢皮牵引术。皮牵引术可以改善髋关节周围组织挛缩,松弛肌肉,有利于手术中操作和髋关节的稳定。牵引后应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的正常状态。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不可随意增减。牵引病人应做好交接班,加强骶尾部及牵引肢体的皮肤护理。 2.1.4 术前常规准备完成术前常规化验、检查,严格备皮、备血、皮试等。对于吸烟的患者应要求其戒烟,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同时,还应指导患者抬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及踝关节及足趾的屈伸运动。另外,还应指导患者学会进行扩胸运动、深呼吸及咳痰,以增加肺活量,预防

手把手教你做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康复训练

教你做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康复训练 2010-07-13 17:36:59来源:久久健康网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是患者成为健康人的第一步,恢复时间仍然是术后病人的一次挑战。为了更好地帮助髋关节病人进行术后恢复,我们特别向专家咨询了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恢复炼操。按照图片中所介绍的进行锻炼,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只要坚持不懈,就可尽快恢复髋关节的自由性。 术后早期平卧锻炼 早期锻炼对促进患肢血运,防止下肢静脉栓塞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下肢关节功能恢复,也非常关键。当手术结束,病人清醒后,就可以进行如下锻炼: 做锻炼时,患者应仰卧,下肢分开。 足部动作:逐步屈伸足踝部,可每5分钟或10分钟做一个疗程,可术后马上做。

踝旋转动作:活动踝部先向另一足转,再相反外转,每日数次,每次5下。 下面3到4个动作每天3-4次,每次10下(图1-3): 图1:贴床屈膝:把足贴在床面上,滑动屈膝,把后跟向臀部靠,可反复做,但下肢不可内旋。

图2:收缩臀力:收紧臀部肌肉,维持从1数到5,再放松。 图3:外展动作:把下肢滑向外侧,越远越好,再收回。 收缩大腿前方肌肉:用伸直下肢的方法,收缩大腿肌肉,每次维持5到10秒钟,在10分钟内做10次,一直做到略感觉到疲劳为止。

直腿高举动作:收缩大腿肌肉,知道您的下肢在床上完全伸直在收缩肌肉的情况下,从床下把下肢抬高几厘米,维持到5-10秒钟,重复做,直到略感到疲劳为止。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一、康复前要注意的问题: 手术医师如果发现假体位置不够满意,某一方向存在脱位倾向,要通知康复师,并且要向患者讲明。 二、住院期间康复 (一) 术后早期康复程序 1. 术后搬运患者时,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度,防止搬运时脱位。 2. 术后当天晚上,患肢下加垫,将患侧髋膝关节置于稍屈曲、外展位。或者继续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患肢也可穿矫形防外旋鞋,但要防止压伤。 3. 术后第一天,撤除下肢软垫,伸直患肢防止髋屈曲畸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工关节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某些关节疾病已越来越被重视。在骨科人体全身活动的关节均可进行人工置换,但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是人工髋关节置换,特别是近几1.2 置换原因 (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颈破坏、疼痛影响功能者);(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股骨头,股骨颈粉碎性骨折;(4)退行性关节炎;(5)类风湿关节炎;(6)髋关节僵直;(7)慢性髋关节脱位;(8)关节成形2 术前护理 2.1 术前护理做好各项检查,如髋部、胸部X线检查,化验常规检查,重要脏器如心、肝、肺、肾及手术耐受力检查,老年患者一定要查血糖及电解质。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情况。有高血压病史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其次要纠正营养不良,多吃高蛋白、大量维生素饮食。 2.2 心理护理患者术前会顾虑手术效果,担忧术后能否恢复正常,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的开导,介绍我院的医疗技术和成功率,举出实例介绍一些术后功能恢复正常的或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使患者排除忧虑,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3 预防术后感染(1)术前2~3天使用抗感染药物;(2)常规备皮,应注意全身皮肤及局部皮肤清洁,局部皮肤术前2~3天应反复多次洗刷,手术当日备皮,剃除会阴部及髋部以外15厘米范围的毛发。 2.4 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排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惯,术前行留置导尿术。 2.5 常规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毫克,并备血。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搬动应平稳,应将患侧髋部整个托起,防止患侧内收、扭转,保持外展位,以防止脱位。 3.2 卧硬板床,并去枕平卧6小时。 3.3 妥善安置好各管道(氧气管、导尿管、引流管、输液管)并保持各管道之通畅。 3.4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注意尿量的变化。 3.5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是否清洁,伤口引流量,同时注意引流通畅(引流袋固定在低于床旁30~45厘米以上),根据引流量的情况第4天可拔管。 3.6 体位患肢保持外展30度的中立位,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两大腿间放软枕,以保持有效牵引和髋关节功能位。 3.7 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感觉运动情况。若患肢血运障碍,感觉功能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8 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术后1日可做深呼吸,并开始做小腿及踝关节活动,术后2~3日开始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指导患者运动足趾,做屈伸活动,术后第3~6日继续患肢肌力训练和器械和步行训练。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加强髋部活动度的练习,如在做髋关节外展的同时做屈曲和伸展活动,增加练习强度和活动时间,逐步恢复髋关节功能。术后2周可坐起,4周可扶拐下地活动,但不可负重及远距离走动,髋部摆动不可过大。 4 术后并发症的预治 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有:便秘,肺部感染,肺不张,泌尿系感染,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有:褥疮,伤口感染,关节松动,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陷等并发症。在这些并发症中应特别注意防止褥疮和肺部、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纠正营养不良,注意饮食调配,及时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指导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咳嗽、咳痰、吸氧,必要时进行超声雾化。导尿时注意无菌操作,选择硅胶气囊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每天更换引流袋,翻身时注意尿液逆流,会阴部每日2次用0.2%碘伏抹洗;能自解小便,病情允许应早拔除尿管。 5 出院指导 由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需防止脱位、感染、假体松动、下陷等并发症,为确保疗效,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特作如下指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及中老年股骨颈骨 折,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它是一项技 术难度较大、创伤大、出血量较多的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 采用合适的假体进行精湛的手术技术操作的前提下,只有结合 及时的术后康复治疗,才能获得理想效果[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5~88岁,平均65岁。40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3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12例。1.2康复训练方法:为了达到康复训练的最佳效果,选择有经验的护师担当责任组长,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基础疾病、心理、文化层次及经济等各方面的评估,在做好基础护理和围手术期 常规护理的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护理计划,具体对每位 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和指导。康复训练的强度以患者能够耐 受,但不感疲劳为宜,由被动逐渐转向主动,循序渐进,同时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顾玲霞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丹阳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责任组长负责制,通过护理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切口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LDVT )发生率均为零,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改善了医、护、患的关系,提高了医护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论:加强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11)07-1070-03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B

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康复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是患者成为健康人的第一步,恢复时间仍然是术后病人的一次挑战。为了更好地帮助髋关节病人进行术后恢复,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恢复炼操。按照图片中所介绍的进行锻炼,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只要坚持不懈,就可尽快恢复关节的自由性。 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使病人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讲解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知识,说明手术目的,手术效果,增加病人手术信心。 2术前行骨牵引的护理 2.1牵引可以改善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松弛肌肉,有利于手术中操作和髋关节的稳定。 2.2维持牵引效能;防止并发症,如便秘,压疮,肺部感染等;75%乙醇消毒牵引针眼处每日2次,并用无菌敷料覆盖;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2.3术前适应性训练如床上排便,有效咳嗽,如何减轻疼痛。 2.4 增加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感冒。 2.5无菌要求注意有无其他感染,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等,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6 保持皮肤清洁严格备皮

3术前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滑移屈膝等训练(参照术后功能锻炼)4术后一级护理 术后根据病情测血压,呼吸,脉搏,每30min或60min测1次,平稳后改为4h测1次,肺疾病病人更应严密观察,包括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皮肤色泽,温度,切口局部情况等,保持髋关节引流通畅和负压状态,严格无茵操作,防止感染,防止引流液反流,观察记录引流液量、色、质,每日更换引流袋,并妥善固定,严防脱落.一般留置2d或3d,每日引流量小于50mL可拔除引流管.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压疮、防止便秘、尿潴留、肺部感染。肢体外展30°中立位,注意抗生素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5术后预防并发症护理 5.1 下肢静脉栓塞、肺栓塞 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指导病人行踝,膝关节的早期被动屈伸活动,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患肢按摩,如有患肢肿胀,疼痛,青紫提示直栓形成,可做患肢静脉彩超检查,遵医嘱应用低分子右糖酐、肝素等;如发现病人胸闷,咳嗽,呼吸困难,脉率增快,双肺闻及广泛性湿音,甚至呼吸衰竭时,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采取抢救措施。 5.2术后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充分引流,观察体温变化,增强病人体质,加强营养,全身使用抗生素。 5.3 髋关节脱位向病人说明脱位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指导病人卧床期间肢体摆放位置和搬动方法。保持患肢外展30°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1. 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1.1 一般护理 术后进行常规监测T、P、R、BP、SpO2、HCE等,24h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疼痛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同时,保持引流管通畅,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并保持持续负压,防止扭曲、压迫,防止血块堵塞,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记录出入量及伤口出血情况,如术后4~6h内引流量>300ml、色呈鲜红,或短时间引流量较多伴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止血、输血的准备工作。并随时观察患者神志、表情、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还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的体位不应一成不变,主要取决于手术中所安置的人工臼杯前倾角与假体柄前倾角的相互关系而决定患者体位[2],因此,术后需与手术医生交流,了解术中安置的人工髋关节位置,这对术后正确的体位护理有重要意义[3]。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位,应取仰卧位,患侧肢体常规置于髋关节外展30°、屈伸0°、内外旋0°、膝关节0°位(外展中立位),或根据人工假体柄和臼置入的角度将患髋置于屈伸0°、外展30°、内旋15°、膝关节0°位(外展内旋位)。允许患者健侧卧位,但应注意保持患侧肢体处于上述体位。为此可将特制的梯形软枕放于患者两腿之间,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允许患侧肢体在上述体位状态下髋膝关节伸屈角度为0°~9°。 1.3 术后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 术后当天:患者清醒后即可开始踝、膝关节活动训练,鼓励其行跖趾关节伸屈和双侧踝关节伸屈,2~3次,5min/次;逐渐做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锻炼,要求患者尽量将膝关节伸直。术后第1~2天:床头摇起(不应超过30°),取平卧位,加强训练强度,指导患者有规律地、主动地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和跖屈活动,并指导患者作踝关节环转运动,每组顺逆时针环转各30~50次,以上两种练习交替进行,每隔1h练习5~10次,早中晚共3回;同时开始髋、膝关节屈伸训练,即交替抬高髋关节和膝关节,被动做登自行车动作,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时要保持髋关节相对稳定或将硬枕放在患侧膝关节下,鼓励患者尽量在旋转中立位的状态下将膝关节伸直,抬起小腿,20次/h,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每天做4~8h;同时加强健侧肢体锻炼,屈髋、屈膝收缩健侧下肢肌肉,锻炼过程中,鼓励患者配合深呼吸运动。手术后第3~7天:主要是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当股四头肌足够强时,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试验,为患者下床负重锻炼做准备,指导患者床上坐起—坐床边—床边站立—拐杖行走及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或陪护共同掌握协助患者上、下床的方法,从健侧移坐至床边,待患者适应后离床;手扶床沿站立,健肢负重,患肢不负重,至下肢肌力恢复后进行站立后伸和外展练习;将患肢慢慢后伸,抬头挺胸,保持上身直立,拉伸屈髋肌群,然后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拉伸髋关节内收肌,30次/组,每天3组,应避免髋关节屈曲>90°(>90°会增加髋关节脱位危险)。术后第8~14天:训练到患者有足够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时,可在护理人员和学步器的帮助下进行3点交替步态训练,或扶掖杖进行4点交替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2点步态,使患肢部分负重和4点步态完全负重,然后由双拐过渡到单拐,最后弃拐行走,最后进行生活习惯训练,如坐在椅子上穿脱鞋袜训练,下楼梯训练,自行车训练等。术后2周后可拆线出院。 1.4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 一般术后2周出院休养,但患肢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必须指导患者坚持在家锻炼:一般情况下扶双拐行走6~8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去枕、平卧、禁食六个小时,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密切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测血压、脉搏30分钟一次,致病情平稳后每2小时一次。并注意病人意识状况。 2、患肢位置:抬高患肢15-20度,保持患肢于外展30度中立位。患肢穿矫正鞋,两大腿 之间可以放软枕以防止患肢外旋、内敛。 3、患肢的观察:患肢是否肿胀,感觉、运动、皮温、血运、足背动脉搏动。 4、伤口的观察:观察伤口是否渗血,如有大量新鲜渗血应及时通知上级医生给予加压包 扎压迫止血。术后6小时内及时回输自体血,必要时给予输新鲜血及静脉补液治疗。 5、各种管道护理:A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准确记录引流 量。如引流量>200ml/小时,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给予处理,并及时更换负压吸引器。 B、观察尿管是否通畅,避免打折、受压。术后6小时夹闭尿管,3-4小时定时开放, 锻炼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 6、翻身护理:术后6小时后可帮助病人翻身包括A向术侧翻身: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 旋转中立位,身后可垫软枕。B向健侧翻身:健腿在下略弯曲,伸直术侧髋关节,两腿之间必须垫软枕,以防止关节脱位。 7、术后及时给予病人补液、抗炎、抗血栓治疗等。术后8小时后给予速避林腹壁下注射 (根据出血情况) 8、术后第一天,可将床头抬高30-50度,取半卧位,指导病人练习踝关节屈伸运动,股 四头肌的舒缩运动。 9、术后第二天:如引流量小于50毫升/24小时,可拔除引流管,如摄X光片,以判断加 体的位置。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和病人全身情况,在指导下开始康复练习。 10、术后第三天:可扶习步架下床活动(根据手术及病人恢复情况等因素判断) 11、术后体质差、年龄大的病人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卧 床活动较少时期禁止给予引起腹胀、腹泻的食物。 1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较大的手术,对病人的精神刺激较强,易导致心理不平衡,可 出现较明显的心理反应,应关心和理解病人,及时给予安慰、鼓励、使病人获得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1、神经损伤:坐骨神经及腓总神经是THR术中最易损伤的外周神经。 护理:a、密切观察患肢的感觉、运动。 b、避免牵引过紧,腓骨小头受压,造成腓总神经损伤。 C、保持患肢功能位 D、对于持续硬膜外插管镇痛的病人应重视,以免延误诊断。 2、血肿:多出现在老年人和术后48-72小时内,髋关节活动较多的病人。 护理:a、术前向病人宣教应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等药物,减少术中术后出血。 B、观察引流管的情况 C、一旦血肿出现并持续性增大,应及时通知医生。 D、遵医嘱给予抗炎治疗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点及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在病人已掌握术后注意点的基础上,开始髋关节练习。 1.1 1.2 1.3 踝关节跖屈和背屈双脚 膝盖伸展练习 膝盖屈曲练习 仰卧, 仰卧, 1卧床练习 上下运动;保持膝盖伸直; 绷紧大腿前的肌肉,向下压患侧膝部;保持5s ,然后放松; 轻微弯曲患侧膝部;脚后跟用力往下按,收紧膝盖后大腿 (见图7)。 肌;保持 1.4 平贴床面; 摇晃;(见图8)。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点及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股骨头置换或全髋节置换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髋部疼痛、 恢复髋关节功能,术后第2天便可 开始康复功能锻炼,及早恢复患腿的行走、负重功能。在病人开始康复功能锻炼之前, 应让 患者了解并掌握全髋置换术后的注意点: (1)不要交叉双腿(常规术后病人双腿间置一三角状 枕头,以防病人双腿交叉)(见图1) ; (2)站立或坐时身体向前倾斜幅度不能超过 90 ° (见图 2、3) ; (3)手术后的髋关节避免内旋及过度外旋。当站、坐或躺时,膝盖和脚尖不能转向内 侧,应保持脚尖和膝盖直对天花板或朝向外侧。 (见图4、5、图6)。 5s 然后放松; 膝部和髋部屈曲练习 仰卧,慢慢弯曲患侧膝部,使脚跟滑向臀部;始终保持脚 再慢慢恢复原位;当脚跟上下滑动过程 中,始终保持膝部垂直于床面, 图8 1.5 臀部外展练习 保持患腿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保持膝部伸直,脚 趾和膝盖朝向天花板; 在来回滑动过程中,不能让腿部随意向内或向外滚动; 不要试着从床 上抬起脚;在床面和腿之间可以放一层塑料纸,以减少磨擦;(见图9)。 图 1 图 2 图3 图5 图6

….图9 1.6 臀部和膝部屈曲练习仰卧,提起患腿,在髋部和膝盖处弯曲,并且脚部抬离床面;臀部屈曲不能超过90 °;(见图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及避 免关节僵硬等重要作用 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早期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 1.1髋关节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直腿抬高患肢保持3~5s,重复做,直到感到疲惫,每日练习做,同时练习绷腿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次。 1.2踝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屈伸及踝旋转锻炼术后即可逐步屈伸足踝部,做到完全恢复时。方法: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每日3~4次,每次5~6次。每次5~10min。 2 早期活动早期的坐、立、行走的锻炼。 2.1坐姿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椅、凳、沙发宜稍高,最好有靠背或扶手。大小便不宜用蹲厕,马桶也不宜太低,最好装有扶手,以利起身站立。避免弯腰捡拾地上物品。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关节的脱位。 2.2站立锻炼适用于术后6~7天,注重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逐步负重,非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先做站立屈膝活动,将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注重膝部不要 超过腰部,维持不动,再进一

步行站立外展髋部,把身体挺直,将患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放回 着地。 2.3行走锻炼 2.3.1用行走器行走站立锻炼后,即可用行走器行走,方法:先把行走器向前移动一小步,身体向前移动,患肢抬起,让患者足后跟着地,逐渐全足平放在地上,然后再移动健肢,尽量走平衡,逐渐加重患肢的负重。2.3.2带拐杖或手杖行走当没用行走器患者也可以站立及平衡时才可用拐杖和手杖。用行走器助步,帮助患者获得平衡后,然后再用双拐,以后再用单拐,拐杖握在健侧的手中。 2.3.3步行当患者觉得自己扶拐行走已完全获得平衡力的时候,即可弃拐行走,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以后逐渐调时间和强度,这样可有助于保持下肢的力量。 2.3.4上下楼梯行走上下楼梯时,患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及扶手的支持,每次只能上下一层楼梯,切记“上用健肢,下用患肢”,注重不要上高于14cm的台阶,每走一步一定要握紧扶手,保持身体平衡。 3、完全康复后的锻炼 3.1抗力性屈伸髋的动作方法:双足稍分开站立,伸膝把患肢移向前方,回原地,再将患肢向后伸,回原地。3.2踏车练习此练习在步行练习之后,一般在术后2~3周,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练习时双足踩住踏板,先向前踏再向后踏,当患者觉得稍有力后,一般在4~6周,再加大踏脚的阻力,能骑满圈后逐渐降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的屈伸度。3.3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进行的体育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