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 散文阅读二 分析结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二分析结构作用班级姓名

一、知识归纳

1、分析局部句段(开头、中间、结尾)的结构作用。结构上,不同位置、类型的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往往不同。

(1)开头句段的作用

①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②引起下文。有一些文章开头虽不直接点题,但能引起下文。或连续发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或设置线索,暗示下文贯通;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③奠定基调。有的文章开头就展现思想深沉或情感饱满的特点,比如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感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④正反铺垫。有的文章要写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道理,但开头不直接写这些内容,而先去写别人、别的事或别个道理,这样就从正面或反面为要写的人、事、理作了烘托、陪衬。这种方法叫作铺垫。无论是正面铺垫还是反面铺垫,其作用都是调动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反面铺垫又叫对比。

(2)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转换(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换(折);也有总领(引起)下文的作用。

(3)结尾句段的作用

①结尾句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②结尾句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③结尾句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4)插入段的作用: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

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5)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2、分析散文中具有结构意义的材料所起到的结构作用:

(1)贯穿全文内容,起到线索作用。

(2)引出某一事物,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3)和某一事物形成对照。

(4)映衬烘托某一事物。

(5)和文中某一部分内容形成照应关系等。

3、分析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

二、典型考题

1、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等部分的结构作用。这一类型题目通常的提问方式为:

文章开头为什么写某某?结尾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某一段对全文情

节开展有什么作用?

例1、(2010年全国卷Ⅱ)《大河家》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答案: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例2、(2010年四川卷)《自然》(美)爱默生17.简要说明第六段画线部分与第一段划线部分之间的联系(4分)

答案:这两部分前后照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认识的逐步深化。从最初对自然单纯的喜悦感受进而领悟到:自然不仅有喜悦,有时还会被忧伤笼罩,身处自然中的人也是如此。

2、高考对于“分析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题”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为什么作者在文章中写×××(事或物)?文章要表现的不是×××,却又从×××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作者在写某一事(物)时插入了×××(事或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例1 (2012·湖北卷)《耳边杜鹃啼》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答案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答题方法】指出或概括题干中所提到的事或物,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或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一般的答题格式为:事物+作用+解析。

3、分析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题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文中的线索,请分析这个线索是如何串联起全文的?

例1: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以“井绳”为题的用意。

答案:其用意有二:其一,以“井绳”为题,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串起父亲追求美的一生;其二,象征审美距离,表现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答题范式:点明文章的线索,指出作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或全文内容具体分析。即一般的答题格式为:线索+作用+解析。

三、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耽在磁器口的光阴向狸狸

离开重庆已有三年,我仍不时想起那个湿漉漉的城市,想起清晨中的南山,想起沙坪坝广场上黄昏里的行走,想起我的烟雨迷蒙的磁器口,永远的磁器口。

我已望不见它,却知道它仍旧在重庆城西,头微微偏着,左手轻轻挽着嘉陵江水。这个曾经的水陆码头,嘉陵江下游的物资集散地,民国时期变迁成的著名瓷器产地——它因此而得名,就如此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那时候我真是青春年少,一不耐烦就将书本一推,径直出学校后门搭车去磁器口。

磁器口的大门横立在马路中间,敞敞亮亮的,任由各式车辆在其中来来往往。磁器口的正街从上往下,将世界剖为迥然不同的两个:半条街住着的磁器口人,靠在时间的背后,坐在低矮的檐下,嗑着瓜子,闲聊着天,不曾看三三两两过往的行人一眼,他们是磁器口的昨天;走下一段陡峭的石梯,整个繁华的热闹的磁器口闹市就近在眼前了。

茶馆是磁器口大街上旧时的影子,店堂很小,台下的人喝茶聊天,台上的艺人敲敲打打,唱着我们闻所未闻的曲子。在离开重庆之前,我和朋友从茶馆门前经过,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在那些黑漆漆的板凳上坐上一小会儿,突然一阵接一阵砰砰的沙哑的胡琴声传来,那么近那么真切,我的心被揪紧了,那一刻我仿佛顿悟了我从未听懂的茶馆里的音乐,我知道离别即将来临。

……

我终于离开磁器口了。尽管如此,我仍然经常想起磁器口,想起那些兜兜转转的少年往事,想起不能回复的独一无二的大学时光,想起那些耽在磁器口里的光阴。我就这样从青春的路口路过,来来回回地路过,直到最后一次路过,从此再也没有回去。(有删改)

1.说说开头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答:

2.文章第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3.说说结尾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答:

(二)背水的日子(节选) 桃花

怀念背水的日子。

一路咕咚、咕咚背回来的水多甜啊!

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沿上常年绿树葱茏。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