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翻译生涯简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黑奴吁天录》窥林纾翻译方法
保 留 法 节 略 法 删 除 法 增 译 法
保留法
“把保留作为翻译方法,按常理是不合适的,因为忠实原文,把原文的形式和内容 最大化地保留在译文中是译者的天职。笔者之所以把保留作为林纾的翻译方法之一, 是因为他的翻译常常因删除太多而遭受非议,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他在译文中保 留下的内容可以对他的翻译目的有更好的把握,更深层次地理解他的翻译活动。” (文永超)
林 纾
—在历史洪流中追寻“译界泰斗”
林纾生平概述
人 物 介 绍 生 平 简 介 主 要 事 迹
人物介绍
林 纾(1852.11.8-1924.10.9)
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人。古文家、翻译家,晚称蠡叟、 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林纾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 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 八年举人,二十六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 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 曾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工诗古文辞,以意译外国名 家小说见称于时;山水初灵秀似文徵明,继而浓厚近戴熙;花鸟得其师陈文 台之传,淡墨薄色,神致生动。晚年居北京,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鸟则不复 作矣。著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
翻译思想和方法
“日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 (开民智) 救国图存
宣传政治理想
翻译思想的两期
翻译思想——开民智
“吾谓欲开民智, 必立学堂; 学堂功缓, 不如立会演说;演 说又不易举, 终之唯有译 书。” --林纾《译林·序》
林纾认为:只有“开民智”,才有 可能抵抗欧洲列强,否则,就像 “不习水而斗游者”一样愚蠢。外 国作家“多以小说启发民智”,认 为“小说一道,尚足感人”。
翻译思想——救国图存
“启民智,振兴教育”。林纾把教育作为国家的根本,他说: “学生, 基也; 国家,墉也。学生先为之基,基已重固,墉何由颠?”他对朝廷为抵 御列强侵略而“争云立海军”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说: “未育人才,但议 船炮,以不习战之人,予以精炮坚船,又何为者”,认为没有掌握这些先 进技术的人才,而空有“精炮坚船”也是于事无补的。可以说是认识到了 “因落后而挨打”的症结之所在。 基于此,林纾积极投身新式学堂的教育之中,如 1897 年林纾就担任 了“苍霞精舍”的汉文教习,其后又在金台书院、五城学堂、京师大学堂 ( 今北京大学 ) 、高等实业学堂、闽学堂、正志学校等学校担任讲席、总 教习、教务长等,为振兴中华教育而辛勤“舌耕”。
青 年 林 纾 --“少以任侠闻,事亲至孝,顾善 骂人,人以为狂。”
20岁前,林纾凭借修补古籍残书的技艺,已校阅残破烂污古本两 千余卷,因而知识掌握也像老师薛则柯一样满腹诗书。这时林纾已小 有文名,不畏豪强,目空一切,故而被乡人视为“狂生”。福州螺洲 籍的“末代帝师”陈宝琛(逊帝溥仪的老师)曾这样评价林纾:“少 以任侠闻,事亲至孝,顾善骂人,人以为狂。”1879年,林纾受福建 督学孙治经的赏识,破格录取林纾入县学读书,28岁才改变“童生” 身份,获生员资格,成为一名秀才。 1882年,31岁的林纾领乡荐,高中为福建举人,一家人大喜,家 中境况也开始好转。
翻译思想——开民智
在20多年的译书生涯里,林纾在大量的译作序、跋里,林纾都要向读者交待译书的目 的,其中绝大部分和“为大众一号”有关,如有的警醒国人“爱国保种”,不要沦落至犹太 人。 今日之中国,衰耗之中国也。恨余无学,不能著书以勉我国人,则但有多译 西产英雄之外传,俘吾种亦在其倦敝之习,追摄于猛敌之后,老怀其以此少慰乎!” --林纾《剑底鸳鸯 .序》
主要事迹
中年林纾--仕途七次进京参加礼部会试,却屡试 不第。直到47岁上才了断做官为民的念头,一心走向文学创作之 路。 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国孤拔舰队袭击驻马尾港的福建 水师,致使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林纾悲愤不已,曾于钦差大臣左 宗棠来闽督办军务之机,与好友周长庚冒死拦马状告昏庸畏战、 谎报军情的福建官员何如璋、张佩伦(作家张爱玲祖父),清廷 终于将两人革职充边,也算林纾的又一次“狂生”之举。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林纾“感愤郁勃,无可自适 ”,又与友人上书清廷,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反对割让台湾 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可见这位福州“狂生”是一狂到底。
主要事迹
幼年林纾--“读书则生,不读则入棺”
林纾的父亲曾随盐官办盐,一次盐船触礁沉没,家产赔光,后来又去台湾经商,也是“白老鼠蹬 车——白忙活”。林纾年幼时,父亲早丧,不久祖父母亦丧,家中经济来源全靠母亲长姐以女红度 日。林纾从小学习就很勤奋,他曾在家中墙上画一具棺材,旁书“读书则生,不读则入棺”。林纾 早年曾与同县薛锡柯读欧阳修文和杜甫诗,林纾还是双杭“霞浦街书馆”林文合的入室弟子,深为 老师赏识。
1897年,当时恰逢林纾 母亲去世,接踵而至又 是妻子病故。魏翰、王 寿昌等几位好友为帮林 纾走出消沉的困境邀他 一同译书。
1901年,又与魏 易合易美国斯土活 夫人)反映黑奴悲 惨境遇的小说《黑 奴吁天录》(现通 译《汤姆叔叔的小 屋》
1911年辛亥革命 后,思想上倾向保 守。五四时反对新 思想、新文化的传 播,对白话文的推 广持反对态度
翻译思想——救国图存
甲午中日战争后,国内掀起了变法以救国的维新思潮。林纾与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等人一样是中国最早一批主张维新变法的学人,他在大量著作及林译序跋中为向西 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经济及政治制度大声疾呼。林纾强调: “救时良 策在通变,岂抱文章长守株” “亦冀以诚告海内至宝至贵亲如骨肉尊如圣贤之青年学生读之,以振动爱国之志气。人 谓比即,畏庐实业也”。 --林纾《爱国二童子传》 林纾翻译时心情悲伤,用他的诗来概括就是“依微黄种前程事,岂独伤心在黑奴” --( 《醒狮诗》) “我读《吁天录》,以哭黑人之泪哭我黄人,以黑人以往之境,哭我黄人之现在。” ---林纾《黑奴吁天录.序》
林纾译作及其思想特点
主 要 译 作 翻 译 思 想 翻 译 特 点
主要译作
译作统计:
外国著作翻译:共156种 英国作家作品:93种(最多) 法国作家作品:25种 美国作家作品:19种 俄国作家作品 : 6 种 希腊,挪威,比利时,瑞士西班牙,日本诸国作家作品:各一二种 不注明国籍和作者的:5种
“其中累述黑奴惨状,非巧于叙悲, 亦就其原书所著录者,触黄种之将亡, 因而愈生其悲怀耳。” --林纾《黑奴吁天录·序 》
翻译思想——开民智
正如上所述,林纾将翻译小说作为启迪民智,振奋民族精神的手 段。每部小说对中国人民都有特殊的指向意义,或为振作柔弱之民 气,或为救吾种人之衰惫,或为振吾国民尚武精神,或为有益今日 之社会等等。这些文字是林纾内心情感的真实述说,是林纾血泪的 凝结,它充分地体现和反映林纾的爱国热忱。 “惟告我同学,告我同胞,则不妨明目张胆言之: 此时断非酣睡之 时! “吾同胞犹梦梦焉,吾死不瞑矣! ” 这是林纾在那个时代里发 出的“最强音”。 林纾的译作及大量序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有位署名 灵石的读者作《读 < 黑奴吁天录 > 》,认为此书是“沉醉梦中之 一警钟”即使是孱弱之躯读之亦不觉精神为之一振。 《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的编者朱羲胄对此书评价甚高,认 为该书影响到了清末的革命思想 。对林纾忧国忧民之苦心,康有 为也给予极高的评价,赋谢赠林纾诗称: “百部虞初救世心”。这 些都道出了林纾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方面的社会贡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林纾是当时保守派最有影响的代表。林纾虽然不懂英文,但是凭借助 手的帮助,翻译了大量的欧美小说,《茶花女》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可怜一部茶花女 ,断尽支那荡子肠”。但是林纾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反对与其说主动出击,倒不如说是被动应 战。 新文化阵营中的人们干劲十足,但是觉得缺少关注。他们需要一个靶子。林纾被他们选中 。 1918年3月15日,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以旧派文人的口吻写了一封致《新青年》编者 的信,信中对林纾充满褒扬之辞,并对《新青年》做出批评。随后,刘半农对此信做出答复 ,逐一反驳,极尽刻薄。 林纾开始还手。1919年2月和3月,林纾在上海的《新申报》发表两篇短篇小说,影射蔡元 培、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其中的一篇《荆生》,被写入历史教材。林纾从此成了反 面人物。不过,林纾后来在报纸撰文,承认那两篇故事具有侮辱性,并向蔡元培等人道歉。 1924年6月10日,年迈体虚的林纾生病。两个月后,于8月26日夜里卧床不起。8月28日, 林纾写下绝笔书;同时为子弟书遗训十多条。10月9日凌晨(丑时),林纾病逝于北京寓所, 享年73岁。
翻译思想——救国图存
再次,林纾进一步提出,使中国强大起来除了要练兵、发展教育之 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根本策是要发展实业。林纾还以比利时为例 认为比利时一小国而没有如波兰、印度被列强殖民,原因在于 赖实业 足以支柱也因此,他认为在列强环视下的中国要想 摆脱被殖民的命运 亟待发展实业,空谈“衣冠礼乐 ,节义文章”对中国来说于事无
现实的刺激和实践的总结,使林纾首先意识到翻译西方小 说也有燃救国家与百姓,改善社会的力量。他策勉青年学生们 “恣肆于西学”,是希望将“中西二文溶为一片”,使“旧者 既精,新者复熟。”
翻译思想——开民智
“纾已年老, 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 之鸡,冀吾同胞警醒。恒于小说序中, 撼其胸臆, 非敢妄肆嗥吠, 尚祈鉴 诚。” --林纾《不如归·序 》
补。
那么,“实业”是什么呢? 林纾的解释是: “实业者,人人附身之能 力。国可亡,而实业之附身者,所以,“实业之不讲,则所讲皆空言不 可亡耳”。
翻译思想——救国图存
“强国者何恃?曰:恃学,恃学生,恃学生之有志于国,尤恃学生人人之 精实业” —林纾《爱国二童子传》
“死固有时,吾但留一日之命,即一日泣血以告天下之学生,请治实业自 振” —林纾《爱国二童子传》 林纾的“补天意识”和“经世意识”,使林纾在解读西方小说的过程中, 能够超越自己既有的文化限制,从中国的实际弊端出发,希冀对中国的现 实有所推进
生平简介
1879年入县学, 1882年中 举 。 “ 七上春官,屡试屡 败”因而从此绝意 于仕途,专心于文 学创作的道路。
1899年《巴黎茶花女遗 事 》 问世。因其叙事新 奇生动,译笔凄婉传神 ,受到读者赞誉。
自1903年在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工作,同时承接商务印书馆大量 约稿后,一个以独特方式专事小 说翻译的翻译家出现在清末民初 文坛上。在数十年的翻译生涯中 ,共译述了180余种(共约 1200万字)西洋小说,其中包 括世界名著40余种。
翻译思想——宣传政治理想
向往君主立宪政治模式 “变法何年?立宪何年?……所愿人人各有国家二字戴之脑中,则中兴尚 或有冀。若高言革命,专事暗杀,但为强敌去除而已,吾属其一一为卤? 哀哉哀哉!” --《爱国二童子传·达旨》 “ 亦使吾国民读之,用以为鉴,力臻于和平,以强吾国。则鄙人之费笔 墨为不虚矣。” --《残蝉曳声录》 (1912) 他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局势“较之专制之不平更甚”
主要译作
林纾所著翻译作品按内容大致翻译为三类
惊醒我同胞 《黑奴吁天录》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拿破仑本纪》 《滑铁卢战血余腥纪》 《雾中人》等 神话,侦探,冒险小说 《埃及金塔剖尸记》 《鬼山狼侠传》《蛮荒志异》《鉄匣头颅》 《鲁宾逊漂流记》等
情欲与礼防 《迦茵小传》 《巴黎茶花女遗事》 《玉雪留痕》 《橡湖仙影》 《红礁画桨录》等
6
主要事迹
中年林纾--仕途不顺 文路通达
林纾于1921年10月,曾写有《七十自寿诗》20首,备述生平遭际与不 平。第一首就写道: 畏庐身世出寒微,颠顿居然到古稀。 多病似无生趣望,奇穷竟与饿夫几。 回头未忍思家难,傲骨原宜老布衣。 今日王城成小隐,修篁影里掩柴扉。
主要事迹
晚 年 林 纾 --“一日不死,一日不忘大清,死必表于道曰: ‘清处士林纾墓’,示臣之死生,固与吾清相终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