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第7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2学时)

第三节汇率决定理论

一、购买力平价说

(一)开放经济中的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的含义

一价定律的实现机制:商品套购

(二)购买力平价的绝对形式

(三)购买力平价的相对形式

(四)对购买力平价的检验、分析与评价

二、利率平价说

(一)抛补利率平价

1.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观点

2.抛补利率平价的评价

3.抛补利率平价的成立情况及其原因(二)非抛补利率平价

1.非抛补利率平价的基本观点

2.非抛补利率平价的评价

(三)利率平价说的应用:即期汇率的决定(四)利率平价说的应用:远期汇率的决定(五)对利率平价说的评价

三、国际收支说

(一)国际收支说的渊源: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二)国际收支说的原理

国际收支说的基本模型

影响均衡汇率变动的因素

(三)对国际收支说的评价

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货币制度史的发展就是一个纸币不断取代金属铸币的过程。

第二,货币有四大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也可称交换媒介)。

第三,纸币取代金币不仅仅是因为黄金产量的不足,同时也因为纸币(乃至以后出现的电子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有许多天然的优越性,适应了国际经贸高速发展的需要。

不同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问题

1. 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以两种金属铸币含金量之比得到的汇价被称为铸币平价(mint parity)。铸币平价是金平价(gold parity)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金平价,就是两种货币含金量或所代表金量的对比。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实际经济中的汇率则因供求关系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受制于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s)。铸币平价加上黄金运送费,是汇价上涨的最高点;铸币平价减去黄金运送费,是汇价下跌的最低点。这是汇率变动的界限。

2. 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在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这两种削弱了的金本位制度下,虽说决定汇率的基础依然是金平价,但汇率波动的幅度则由政府来规定和维护。

3. 纸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是决定汇率的基础。

一、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它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阐述则是瑞典学者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完成的。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一)开放经济中的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的含义

一价定律的实现机制:商品套购

国内部的商品可以分成以上两种类型:前者区域间的价格差异可以通过套利活动消除,我们称之为可贸易商品(tradable goods);后者区域间的价格差异不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我们称之为不可贸易商品(nontradable goods)。

第一,某一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存在差异时,就有可能引起套利活动的发生。套利活动是否存在则取决于商品本身的性质及交易成本的高低。

第二,对于不可移动的商品以及套利活动交易成本无限高的商品,我们称之为不可贸易品,它在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不可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

第三,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它的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范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我们将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称为“一价定律”(one price rule )。

如果我们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是一致的,即: p i =e·p*

i e表示直接标价的汇率

(二)购买力平价的绝对形式

前提包括:第一,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 第二,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

∑=n i 0αi pi=e·∑=n i 0

αi p*i

P=e · P*

e=P/P* …

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二)购买力平价的相对形式

放松假设条件:考虑交易成本,一价定律不能完全成立;

各国物价水平的计算中商品及其相应的权重存在差异,因此,各国一般价格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完全相等,而是存在一定的较为稳定的偏差: 偏离系数:

e=θ·P/P* (θ为常数 )

d f f d p p

e //⨯=θ**

*∆-∆=∆⨯==p p e p p e p p e f d f d 为常数,则如果名义汇率实际汇率θθ////

Δe=ΔP-ΔP*

第一,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

第二,正因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所以无论绝对购买力平价还是相对购买力平价都认为,名义汇率在剔除货币因素后所得的实际汇率是始终不变的。

(四)对购买力平价的检验、分析与评价

首先,购买力平价在计量检验中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

第一,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

第二,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

第三,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基年的选择至关重要。

其次,从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再次,从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的偏离。

在实证研究中,一般只有在高通货膨胀时期(如20世纪20年代),购买力平价才能较好成立,一般的结论是:

第一,在短期内,高于或低于正常的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经常发生,并且偏离幅度很大。

第二,从长期看,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购买力平价的成立。

第三,汇率变动非常剧烈,这一变动幅度远远超过价格变动的幅度。

购买力平价一般并不能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

图5-1美元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变动情况(1973年为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