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三、如何中庸 ? -内涵
(中庸的道德修为)
24
四、中和 13.23章节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 不和。”
和:和谐 同:等同,指无差别的同一 而:转折连词,然而,但是
25
理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的含义
“和”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一个准则, 只有保持个性的矛盾统一才算得上真正 的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大意是君子用自己的意见去纠正别人错 误的意见,一切恰到好处,决不盲目附 和;小人总是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 的意见 。
中 庸 之 道
1
叶升华
子曰:“天下国家 可均也,爵禄可辞也, 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 能 也。”(《中庸》第
9章)
2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
下之定理。
——程子
“不偏”“不
3
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 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 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
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
凡事有度,与人交往也应“亲密有
度”,让对方拥有独立的空间。
11
有一则故事耐人寻味。宋时秦桧的私 人密室“一得阁”落成,广州守丞送来一 卷地毯,大小尺寸与密室地面竟分毫不差。 这个地方官可谓马屁拍到家了。当接到那 卷地毯时,狡猾的秦桧想到,这人既然有 本事如此精确地刺探到自己密室地面的尺 寸,刺探自己其他的秘密就不在话下了。 没过多久,送他地毯的这个人就被秦桧除 掉了。
总结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有这样一句
话,叫做“阐旧帮以辅新命,极高明而
道中庸”。中庸之道其实是通往极高明
孔子将中庸视为君子应有的品
德,曾言:“君子中庸,小人反中
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
也。”
4
教学目标
1.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 中的含义,积累、理解“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义之与比”等词语。
2.理解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 精神实质。
3.背诵11.16、13.23、13.24、17.13节。
26
孔子所谓的“和而不同”其内涵有两 层意思:一是不盲目地附和他人,尤其是 上级的意见,能提出不同意见,以丰富和 发展他人意见;二是能兼容不同的意见, 尤其是下级的意见,不求他人意见与自己 完全一致。与“和而不同”相对立的“同 而不和”也有两层意思:一是盲目地附和 他人,尤其是上级的意见,只说相同的意 见;二是只允许自己一个人发表意见,而 不允许他人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是在为人 处世方面。其实,在许多问题上往往都能 体现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27
依据“义”的标准值得交往的人 依次是:君子、狂狷者。不值得交往 的人依次是:小人、乡原。
21
17•24章节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 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 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 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恶:憎恶
讪:毁谤
14
二、中庸如何? -原则
15
二、中行
4•10章节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 无莫也,义之与比。”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适:亲厚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6
13•21章节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 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与:交往。 狷: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 不为:不肯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为人处事要把握好分寸,过犹不及。 12
13•24章节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 “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 不善者恶之。”
好:喜欢
恶:厌恶
未可:还不行 13
17.13章节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原:通“愿”,谨慎老实 贼:破坏者(古今异义)
窒:固执不通
徼:强取、掠夺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
知:通“智”,聪明
孙:通“逊”,谦退
22
结合《沂水春风》,说说我们应如 何具体认识和把握中庸之道。
把握中庸之道关键是:秩序与和谐。 庸:规律,常也。规律、法则不可变, 传统道德不可变,秩序与和谐是自然适 行的大准则,也是人类社会适行的大准 则,而秩序就是礼的基本精神,和谐就 是乐的基本精神。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与:通“欤”语气词 过:过头
10
说说“过犹不及”的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并举例说 明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 都是不好的。
总结“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
交往中过分的热情与冷漠的对待一 样会使心灵窒息,做事过分的渲染与毫 不声张一样会无甚收效,管理中过分的 民主与一人专制一样会没有进步。
“礼”
19
1、与人交往要有度,这个“度” 究竟以何为依据?它的标准是什么?
2、依据义的标准,从原文中找 出可交往和不可交往的人,并加以比 较。
20
“义之与比”的“义”是与人交往 的依据,以道义为标准去比较选择, 符合道义的就去做,不符合道义的就 不做。只要努力做到合情合理就够了, 就是一个君子了。
7
一、何谓中庸 ? -释义
8
研习文本 一、中德 6.29章节: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至:达到极点。
鲜:少。 小结:实现中庸之道谈何容易!把 握好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连孔子都 发出如此沉重的感叹。
9
二、中行 11•16章节: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 “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 不及。”
5
读准字音
▪ 狷( juà)n 原( y)uàn讪( )shàn ▪ 徼( jiā)o 讦( )jié鲜( )xiǎn
▪ 恶( wù )称人之恶( )者è
6
整体感知
阅读原文,说说中庸之道具体体现 在哪些方面?
中德(6.29) 中行(11.16、4.10、13.21、 13.24、17.13) 中礼(1.12、17.24) 中和( 13.23 )
17
三、中礼
1.12章节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 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 也。”
为:是
由:遵循、遵从
节:节制
18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 莫也,义之与比。”
“义”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