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馒头问题.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尚馒头问题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三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四课时,我和学生是这样探究的。(学生课下已预习了课本引例关于票价的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和尚与馒头问题”。 生:哦?(学生都很感兴趣地瞪大了眼睛)

师:此题出自我国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原编、清代数学家梅钰成增删的《算法统宗》。原题是:“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

师:什么意思?(有的学生满脸略显疑惑)

师:题目大意是说: 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大和尚1人分3个馒头,小和

尚3人分一个馒头,大、小和尚各有几人?

生1:不用方程解题行吗?

师:行。

生1:100 ÷4=25,所以有25个大和尚,100-25=75,所以有75个小和尚。 师:同学们理解吗?

生:不理解。

生1:一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共分4个馒头,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100 ÷4=25就是把所有和尚分成了25个整体,所以大和尚有25人,小和尚有75人。 师:不错,鼓掌鼓励一下。

师:都明白吗?(教室内鸦雀无声,大部分同学不理解)

师:下面我们用方程的方法来验证一下,怎么列方程解决问题呢?(思考5分钟)

生2:解:设大和尚有x 人,则小和尚有(100-x )人。

依题意列方程 , 10031003

x x -+= 9x+100-x=300, 8x=200, x=25

所以,100-x=100-25=75(人)

答:大和尚有25人,小和尚有75人。

师:很好!设的巧,列的对,说的流畅,步骤规范,算的准确。鼓掌!(稍停)你

怎么想到这样解决问题?

生2:我发现了两个等量关系:大和尚+小和尚=100,大和尚分的馒头+小和尚分的

馒头=100.先用第一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再用第二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师:理由充分,并且分析的很严谨。(鼓掌)

生:老师,我、我……(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

生3:解:设小和尚有x 人,则大和尚有(100-x )人。

依题意列方程 , 3(100)1003

x x -+= 9(100-x )+x=300, 900-9x+x=300,-8x=-600, x=75

所以,100-x=100-75=25(人)

答:大和尚有25人,小和尚有75人。

师:谁来进行点评?

生:老师,我、我……(学习气氛活跃起来了。)

生4:与刚才的差不多,设的还是和尚,只不过是先设的小和尚而已,与前一种方

法道理一样。(同学们都附和同意)

师:脑筋越用越灵,真是火眼精精啊,一眼就看出了它们的相同点。点评真所谓

一针见血啊!鼓掌!

生5: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解:设大和尚分了x 个馒头,则小和尚分了(100-x )

个馒头。依题意列方程, 3(100)1003

x x +-= x+9(100-x)=300, x+900-9x=300, -8x=-600, x=75

所以,大和尚人数是75÷3=25(人)小和人数是100-25=75(人) 答:大和尚有25人,小和尚有75人。

师:真好!谁来点评好在哪里?

生:老师,我、我……(学习气氛更活跃了。)

生6:她利用馒头和是100设未知数,和尚人数和是100列方程。

老师:点评不错,请坐。还有补充的吗?

生7:这种方法不能直接作答,还要进一步求和尚的人数。

师:哦,考虑的很周全,那以后解应用题时,怎么设好呢?

生:求什么就设什么?

师:都会啦!(同学们笑了。)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老师,我、我……

师:同学们猜猜他会说什么方法呢?

生8:解:设小和尚分了x 个馒头,则大和尚分了(100-x )个馒头。

依题意列方程, 10031003

x x -+= 100-x+9x=300, 8x=200, x=25

所以,小和尚人数是3×25=75(人),大和尚人数是100-75=25(人) 答:大和尚有25人,小和尚有75人。

师:他猜对了吗?(大部分点头同意)

师:呵,都已经成了诸葛亮了,能掐会算。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同学们陷入了沉思)(大约5分钟)

生9:老师,我是设了两个变量,但我不会解。

师:哦?(同学们也感到惊奇!)说来听听。

生9:设大和尚有x 人,小和尚有y 人,则31003

y x +=,x+y=100. 师:想的没错,挺好的。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兴趣的同学

课下也可以探索一下解法。(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还在沉思刚才的问题。)

反思: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挖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静于思考,动于展示交流,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师开发、生创造体现了课堂的高效。本节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