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义》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伤寒论讲义PPT课件
伤寒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 明 教授
-
1
第一章 总 论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 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为 张仲景所著,至今近二千年。它较为系统地 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 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
2
一、张仲景其人
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与华佗齐名, 因医学成就巨大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但 史书中张仲景无传,其名字最早见于晋代王 叔和的《脉经•序》:
《襄阳府志》:“张机,少时与同郡何顒客游
洛阳,顒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
14
5、终成名医
《甲乙经序》、《太平御览》卷722“方术部”、 卷739“疾病部”记载:仲景为王粲(字仲宣) 诊病案。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 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 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 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 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 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 日而死,终如其言。”
-
15
5、终成名医
❖ 刘渡舟老师诊治肺结核病人的故事
❖ 北京石桥胡同有一童性病人,男,48岁,患肺结核。 皮肉林立,咳嗽多痰,诊为“阴痨”。《医宗金鉴》 云:“阴痨细数形尽死”。刘老为患者配制琼玉膏, 并服百合固金汤等,病稍见起色,其友曹氏欣然来 告。但刘老却对朋友说:“药力不可持也,方今隆 冬,少阴得气之时,天水相连,肺金未至于绝。来 年入夏,火气用事,灼肺流金,端午节前恐难免 也。”后童性病人果死于五月初四日。曹氏对刘老 说:“中医其神乎!能决死生于百日之外,非设身 亲见则吾不信也。”
据说何顒看人很准,料事如神。
《太平御览·何顒别传》评价何顒为:“先识独 觉,言无虚发。”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 明 教授
-
1
第一章 总 论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 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为 张仲景所著,至今近二千年。它较为系统地 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 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
2
一、张仲景其人
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与华佗齐名, 因医学成就巨大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但 史书中张仲景无传,其名字最早见于晋代王 叔和的《脉经•序》:
《襄阳府志》:“张机,少时与同郡何顒客游
洛阳,顒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
14
5、终成名医
《甲乙经序》、《太平御览》卷722“方术部”、 卷739“疾病部”记载:仲景为王粲(字仲宣) 诊病案。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 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 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 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 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 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 日而死,终如其言。”
-
15
5、终成名医
❖ 刘渡舟老师诊治肺结核病人的故事
❖ 北京石桥胡同有一童性病人,男,48岁,患肺结核。 皮肉林立,咳嗽多痰,诊为“阴痨”。《医宗金鉴》 云:“阴痨细数形尽死”。刘老为患者配制琼玉膏, 并服百合固金汤等,病稍见起色,其友曹氏欣然来 告。但刘老却对朋友说:“药力不可持也,方今隆 冬,少阴得气之时,天水相连,肺金未至于绝。来 年入夏,火气用事,灼肺流金,端午节前恐难免 也。”后童性病人果死于五月初四日。曹氏对刘老 说:“中医其神乎!能决死生于百日之外,非设身 亲见则吾不信也。”
据说何顒看人很准,料事如神。
《太平御览·何顒别传》评价何顒为:“先识独 觉,言无虚发。”
伤寒论讲义 PPT课件
医学课件
13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建安时期,化为一片荒原。
医学课件
14
资料记载:
王仲宣:七哀诗 曹丕:与吴质书:
与王朗书: 曹植: 南阳:疫病频起,民户顿减 仲景家:不能幸免
它继《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 论著作之后,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 某些杂病的诊治规律,发展完善了六经 辨证的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 医学的基础。
医学课件
5
《伤寒论》所创立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 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 用价值,它既适用于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也 适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 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臣《伤寒论序》引唐甘伯宗《名医录》云:
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 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 精微,过其师。
籍贯:南阳郡涅阳人(古涅阳在今河南南阳地
区邓县稂东镇西北1.5公里的张寨村)
医学课件
7
医学课件
8
《伤寒论》的作者及其生平
少年:天赋聪明:《何顒别传》:君用思 精而韵不高,后当为良医,卒如其言。
医学课件
15
民众的灾难,亲人的苦痛,激励了张仲 景著书济世的决心。
而疫疬的流行也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 机会。
于是:
医学课件
16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 问》、《九卷》、《八十一难》、 《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 论》,合十六卷”。
伤寒论 课件
伤寒论的影响与价值
1 2
中医学的经典
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对后世中医学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临床指导价值
伤寒论对临床医学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被广泛 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
3
对世界医学的影响
伤寒论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影响,包括日本汉 方医学,朝鲜东医学等。
02
伤寒论基础知识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的定义
六经辨证是根据外感风寒邪气侵入人体的 不同部位,将疾病划分为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并以此为依 据,归纳总结疾病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 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
03
伤寒论常见症状
发热
定义
发热是伤寒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之一,通常表现为突然的高热
,体温升高至39℃以上,并 伴有畏寒、寒战等表现。
原因
发热是由于伤寒细菌引起的炎症 反应所导致的。
特点
伤寒患者的发热通常呈稽留热,即 持续高热,且在发热初期常伴有相 对缓脉。
恶寒
定义
恶寒是指患者感到寒冷,即使 在室内或穿着保暖衣物也无法
缓解的症状。
原因
恶寒是由于伤寒细菌引起的炎 症反应导致体温调定点上调, 身体为降低体温而产生的反应
。
特点
恶寒通常与发热同时出现,且 可持续数天。
呕吐
01
02
03
定义
呕吐是指患者胃内容物不 由自主地经口喷出,常伴 有恶心、反酸等不适感。
原因
呕吐是由于胃肠道炎症反 应引起的。
特点
伤寒患者的呕吐通常在发 热初期出现,常为喷射状 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 物。
以伤寒论为主,适当应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
在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伤寒论》讲稿 PPT课件
医学课件
6
孙思邈是唐代太医,被后世尊为药王,他 研究《伤寒论》是方与法并重,以法定方,以 方分证,对《伤寒学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 响。 宋代名医韩祗和,师法仲景心法,而不拘 泥于《伤寒论》中条文和方药。他治疗疾病, 多为自拟之方,并分时候辰而用药。著有《伤 寒微旨论》。 宋代名医朱肱强调“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 识经络,不知邪气之所在。”著有《南阳活人 书》。
医学课件
45
四、误汗的救治 误汗或损伤阳气,或耗损津液,或者阴阳两伤, 故误汗救治也以回阳,救阴或阴阳两补为主。
若阴阳损伤不甚,通过机体的自稳调节,可以恢复
平衡。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 阳自和者,必自愈”(58)。
医学课件
46
若汗后荣虚,筋脉失养而致身疼痛, 治当补气滋阴活血通经,用桂枝加芍药生姜 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62)。
医学课件 8
成无己,宋末名医,活动于金代, 他是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他根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说“撰用 《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经》” 为线索,以《内经》、《难经》作为依 据注释解析《伤寒论》诸证,开启了 《伤寒论》研究的新途径。
医学课件 9
明代以后伤寒学形成了三大流派: 以方有执、喻昌为代表的诸医家为重订错简一 派。他们认为仲景《伤寒论》年代久远,历代 多有讹传谬改,他们对于王叔和编集的《伤寒 论》认为颠倒错乱严重,大倡重整考订之风, 希望能恢复仲景所著的本来面目,虽然这一派 的重新考订的结束未必被后世医家所接受,但 他们对于风寒中伤,营卫虚实诸种病变,以及 仲景的立法定方思想,各有新的阐发和相应的 成就。
以柯琴、钱潢、包兴言为代表的诸 医家是辨证论治一派。这一派主张,仲 景《伤寒论》,即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 体系完整的经典著作,后世学者就不必 陷入孰为仲景原论,孰为王叔和所增的 争论中,只要有利于辨证论治的运用, 便值得加以研究和发扬。这一派又有以 方类证学派、以法类证学派和分经审证 三个派别。辨证论治一派是伤寒学派的 主流。
《伤寒论》解读解析PPT课件
太阳(亦称老阳) ▅▅▅▅ ▅▅▅▅
太阴(亦称老阴) ▅▅ ▅▅ ▅▅ ▅▅
少阳
▅▅▅▅ ▅▅ ▅▅
少阴
▅▅ ▅▅ ▅▅▅▅▅
13
三 六经辨证论治
其中太阳为阳中之阳,少阳为阴中之阳;太阴为阴 中之阴,少阴为阳中之阴。二阴二阳之四象代表四方, 四时、二至二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内
经》在此基础上首创“三阴三阳”之论,《素问·六元 纪大论》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
16
标 膀胱
心
属
手经
肾
足经
少阴
17
3
中医学的文化现象
西医现在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 菌株的变异,新病种的不断出现,如甲 流、顽固耐药菌株、非典。 非生物性致病因素比重增大,如冠心病、 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癌症、;
4
中医学的文化现象
世界之大难治性疾病:慢性病、老年病、 残疾(世卫组织) 中医药在这些方面正有优势和特色。 形神合一、心身合一、天人相应等。 辨证论治调动自身机体的积极性——扶 正祛邪。
14
三 六经辨证论治
三阴三阳理论的提出对于中医理论体 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内 经》就有三阴三阳及其开、阖、枢理论, 三阴三阳标本中气理论及热病的三阴三 阳传变理论,尤其是三阴三阳与经络脏 腑相配,展示了一副错综复杂的人体形 质与机能统一的生动画卷。三阴三阳热 病传变之说亦为《伤寒论》三阴三阳六 经辩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15
一阴一阳为之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六经,既是一个生理框架,又是一个病理框架。 六经是说明经络循行部位 脏腑各自不同生理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 六经辩证是以六经未重要的理论依据。
《伤寒论》讲义课件
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郭雍
(著《伤寒补亡论》二十卷)等。他们与王叔和、 孙思邈被称为宋及宋以前研究《伤寒论》八大家。
●二是形成二个版本:即宋版本(公元1065年)和 成注本(公元1144年)。
宋版本在其《校定伤寒论序》中云:“百病之急,
无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
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重复方,定有
(二)主要学术成就
1.实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一体化。 2.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 3.保存了大量有效方药。有四个特点: 疗效确切; 配伍严谨; 剂型多样; 煎服独到。 4.寓含了许多先进的思想与方法。
桂枝汤煎服法
• 上五味,(口父)咀⑤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 取三升,去滓,適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歠 ⑥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温覆令一時許,遍 身漐漐⑦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 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 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 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 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麵、 五辛⑧、酒酪⑨、臭惡⑩等物。
煎服法
• ①浓煎1次,分3次温服。 • ②一服汗出病解,停后服,不必尽剂。 • ③若不汗,可再服。并缩短服药时间,半 天左右将一剂药服完。 • ④若不出汗者,可服至二三剂。
调护法
• ①药后喝热稀粥,益胃气以助药力发汗。 ②覆盖衣被,温助卫阳,利于发汗。③微 汗,以全身湿润,汗出极微为度,切不可 大汗淋漓,以免伤阳损阴。④病情较重者, 昼夜服药,故当24小时留心观察,汗出停 药。⑤药后忌口,凡生冷、粘滑、肉面、 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均当禁用,以防 损伤胃气,降低抗病能力,或发生其它变 化。
伤寒论ppt课件
太阳病提纲
▪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
▪ 脉浮 ▪ 头项强痛: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上额,交
巅,入络脑,还出别颈,连风府。 ▪ 恶寒
▪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7)
▪ 阳:太阳(阳盛) ▪ 阴:少阴(阳虚) ▪ 《灵枢•九针论》:“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 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 六,七为阴阳之度数。
▪ 注:太阳蓄血证,血热互结于下焦。
桃仁承气汤临床应用
▪ 1、因下焦蓄血而致腹痛,并上扰神明所引 起的如狂、发狂病证。 2、因瘀血阻滞而致血溢脉外,引起的吐血, 衄血,以及妇女的崩漏等病证。 3、妇女因瘀血引起的痛经等病证。 4、产后恶露不下,腹痛喘息欲死,或腹中 疼痛和胎死腹中。
麻杏石甘汤证
▪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 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3)
▪ 注:过汗,导致心阳虚。欲得按为虚证。
▪水气证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 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 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 注:心阳虚,下焦水邪上冲。未作奔豚。 ▪ 脐下悸:肚脐下跳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 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67
▪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 之。 (39)
▪ 注:浮缓主湿,非中风。湿者困重,乍有轻时,湿入里之症状,当有 无汗烦躁。无少阴证,当和少阴烦躁鉴别。
《伤寒论》讲义--PPT课件
医学课件
3
第一节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伤寒学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成部分,中医主 干桥梁课 研究对象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及历代医家研究与 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研究内容 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 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 最终目的 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
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临床医生必读课程
对日本、朝鲜、南韩医学也有深刻影响。
医学课件
6
二、《伤寒论》作者与成书
作者:张仲景,名机,公元150-219年,荆 州南阳郡人,东汉末年 伟大的医学家。被 后人称为“医圣”。
成书约200-209年间。 社会背景 学术背景
医学课件
7
三、《伤寒论》的沿革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著(成书200-209)
医学课件
4
构成要素
有独特的研究内容 有较长发展史,有不同流派形成 有研究人员和研究文献 在某一大的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医学课件
5
第二节 伤寒学的地位、形成与发展
一、《伤寒论》的地位
是中医经典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阐述外感病并兼述杂病的辨 证论治医著
是我国第一部将理法方药一线贯联的理论 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辨 证论治基础。
20
六经辨证
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厥阴来划分外感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邪正、 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 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 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医学课件
21
六经辨证体系:
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
太阳病-为初起阶段,病位在表(膀胱),病
机为感受外邪,营卫失调。治以汗法。
伤寒论讲稿PPT课件
四、“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一次误治,尚能延长病人的生命期限,一误再
误,必加快病人的生命期限。 逆:治疗错误 尚:尚且,还。 引曰:引,延长,引曰,即延长时间(寿命) 促命期:促,缩短,缩短病人生命的期限。 一次误治还能延长病人的寿命,一误再误必然
加快病人的死亡。
三、辨病发于阳阴
【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於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於阴也。发於阳,七日愈。发於阴,六日愈。以 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提要:辨病发于阳发于阴及愈期的判断。 释义:
二、太阳病分类 (一)太阳中风证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 为中风。(2)
提要:太阳中风的脉证提纲。 释义:
脉缓:非迟缓之缓,与紧相对而言。 中风:指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一种病 症,与后世的中风证完全不同。
一、病因病机: 1.病因:风寒(偏重于风) 2.病机:卫失固密,营阴外泄。
【原文】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 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阴,使经不传则 愈。(8) 提要:太阳病自愈之理及预防传经之法。 释义:
1.行其经尽——指病在一经由盛到衰的过程。 2.再经——太阳病未愈,有欲传阳阴之势。 3.针足阳明——针刺足阳明经穴位。
本条文举“头痛”一证的存在与否,说明太阳 病是否传变。七日以上头痛自愈者,太阳病已解, 此因“行其经尽故也”。若七日以上头痛不愈者, 邪气有向阳明传的趋势。故针足阳明经的穴位,使 其经气流畅,抗病力增强,使邪气不得内传,仍可 以从太阳之表外泄而愈。
若邪循经入于下焦既可影响膀胱气化出现 蓄水证;亦可因邪热与瘀血搏结而形成蓄血 证;若邪热与痰水搏结胸胁则形成结胸证; 无形邪热积聚心下胃脘则可形成痞证。
三、治法:发汗
表
伤寒论》》ppt课件
• 阳明病涉及到手足阳明经府。那就是说手阳明大 肠,足阳明胃,还有大肠经,胃经。 • 由于足经循行长,影响范围广,被外来的风寒邪 气所伤后,它的症状明显、表现突出,所以从 《伤寒论》的症状来看,主要是足经的症状。 • 病性属于阳证,它的病势,属于阳证的极期。阳 明的阳气 虽然不是最盛的,但是邪入阳明就化热 了,所以阳邪就成了热邪,盛阳赶热邪,正邪斗 争激烈,所以表现了大热大实的证候,从病理的 角度来说,阳明病是阳证的极期阶段。
• 厥阴病,涉及肝和心包。 • 如果疾病是由少阴传来的,少阴心肾真阳虚衰,又导致了 厥阴相火,也就是肝和心包的相火衰竭,那就是阴证的末 期,最后阳亡而死,所以厥阴病就有死证。 • 但是如果这个病不是由心肾真阳衰微而传入厥阴的,而是 外来的阴寒邪气扼制了厥阴的相火,就会发生另一种变 化——当阴寒邪气特别盛,盛到极点,而相火被郁到极点 的时候,相火爆发,阳气来复,厥阴病就可以有阳气恢复 的机转,阳气恢复之后,阳复阴退,病就可以自愈;如果 阳气恢复太过,又可以转成阳证,所以厥阴病篇又存在着 阴尽阳生的这种变化。
•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 在《伤寒论》中,我们说阳明就是阳明病, 说太阳就是太阳病,这是个病理的概念。 • 涉及到病变部位,涉及到病变性质,也涉 及到病变发展的趋势。
• 从太阳病来说,它的病变的部位, 发生在足太阳 膀胱经,足太阳膀胱府,还发生在体表,是体表 的阳气被寒邪所伤。 • 张仲景认为体表的阳气根源于下焦膀胱、下焦肾, 把体表被风寒邪气所伤的这种证候归属于太阳病, 它的病性是阳证;病势是阳证的初起。 • 决定一个病证的阴阳属性,既考虑它正气的因素, 也要考虑到邪气的因素。正气是阳气,邪气是阴 寒邪气,从病证的角度来说,它是阳证的初起。
• 少阳和厥阴相表里,少阳之邪不解,可以 内传厥阴。 • 厥阴阳气恢复以后,邪气可以外出少阳。 • 太阴也可以外出阳明。
《伤寒论讲义》 PPT课件
手。 有资料说:官至长沙太守。 公堂诊病。 弃官回乡。 弟子:卫汛、杜度。皆以医名。
医学课件
11
三.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基础
地理因素: 学术因素: 实践因素:
医学课件
12
地理因素:东汉时期,南阳是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号称南都,六大城市之一 宛周齐鲁,商偏天下,富冠海内 帝乡:名人多,教育发达。 张仲景为南阳旺族。
医学课件
13
学术因素:东汉时的理论与临 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书艺文志》 《汉书平帝记》:楼护 《甲已经》 《汤液经》《辅行诀》 淳于意 郭玉 华佗
医学课件
14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医学课件
38
另外,“六经辨证”实际上是后世医家对《伤 寒论》三阴三阳辨证的简称。
三阴三阳的本义和其在《内经》中的应用
依据阴阳气量的多少,将阴阳各分为三
太阳 三阳
太阴 三阴
阳明 二阳
少阴 二阴
少阳 一阳
厥阴 一阴
在《黄帝内经》用三阴三阳命名脏腑经络。
医学课件
39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在《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病证的概念
药:91味药,应用得当,炮制严格
药剂技术:丸、散、膏、汤、滴鼻剂、吹耳剂、 灌肠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含剂、茶剂
护理知识:为护理学发展的基础
医学课件
35
(四)病证分类
主证:六经病中的主要证候类型,典型,普遍规律. 兼证:主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的病理改变 变证:又称坏病,失治误治后病情变化,不在六经病范
医学课件
11
三.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基础
地理因素: 学术因素: 实践因素:
医学课件
12
地理因素:东汉时期,南阳是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号称南都,六大城市之一 宛周齐鲁,商偏天下,富冠海内 帝乡:名人多,教育发达。 张仲景为南阳旺族。
医学课件
13
学术因素:东汉时的理论与临 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书艺文志》 《汉书平帝记》:楼护 《甲已经》 《汤液经》《辅行诀》 淳于意 郭玉 华佗
医学课件
14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医学课件
38
另外,“六经辨证”实际上是后世医家对《伤 寒论》三阴三阳辨证的简称。
三阴三阳的本义和其在《内经》中的应用
依据阴阳气量的多少,将阴阳各分为三
太阳 三阳
太阴 三阴
阳明 二阳
少阴 二阴
少阳 一阳
厥阴 一阴
在《黄帝内经》用三阴三阳命名脏腑经络。
医学课件
39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在《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病证的概念
药:91味药,应用得当,炮制严格
药剂技术:丸、散、膏、汤、滴鼻剂、吹耳剂、 灌肠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含剂、茶剂
护理知识:为护理学发展的基础
医学课件
35
(四)病证分类
主证:六经病中的主要证候类型,典型,普遍规律. 兼证:主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的病理改变 变证:又称坏病,失治误治后病情变化,不在六经病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课件
30
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 疾病。
《伤寒论·伤寒例》云:“冬时严寒,成 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 乃名伤寒耳。”又云:“中而即病者,名曰 伤寒。”即是指狭义伤寒而言。
《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 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医学课件
31
二、伤寒论的内容
(二)伤寒论的篇章结构
前四篇 辨脉法第一 脉法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医学课件
32
中十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医学课件
24
明清之际,《伤寒论》学派形 成:
维护旧论派:循原书之旧而加以阐释(如张隐 庵、张遂臣、陈修园)
错简重订派:打乱原书之序而重新撰次(如方 有执、喻嘉言、周扬俊)
辨证论治派:以法类证(如尤在泾),或以方 类证(如徐大椿)
虽仁智之见各异,然皆能阐发仲景学术而有所 成就。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清代所纂的《医宗 金鉴》,集医学各科之大成,而以《订正仲景 全书》揭诸篇首,实可昭示《伤寒论》在中医 学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畴.
挟杂证:与病人宿疾及体质相关. 类似证:病情表现与伤寒类似但属于内伤杂病范畴.
阴阳易差后劳复.属于病后调养的内容
医学课件
36
七.《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一)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 阴,由于六经之每一经又分为手足二经,因而总 领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 念。
医学课件
7
二.《伤寒论》的作者生平
《伤寒论》原是《伤寒杂病论》组成部分
作者: 张机,字仲景(150~219)
曹操155~220;刘备161~223;华佗?~208
宋臣《伤寒论序》引唐甘伯宗《名医录》云:
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 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 精微,过其师。
义伤寒及其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病证和其并发症或合 并症的辨证论治为主)②多种杂病的辨证论治
理: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为辨证论治的先河
法:保胃气、存津液、扶阳气、扶正祛邪的治则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涩等 治法和药食并用法、针药并用法
方:112方,选药精当、组方严禁、药量准确、 疗效可靠。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或“方书之祖”。
整理为伤寒论10卷22篇
将伤寒论 收入脉经
将伤寒论收 入千金翼方
将伤杂部分内 容收外台秘要
治平2年(1065)整理校勘刻印 《伤寒论》10卷22篇
万历27年(1599)刻《仲景 全书·翻刻宋版医伤学课寒件 论》
脉经本
千金本 唐本
外台本
宋本 治平本 赵刻本 赵本 20
宋代 林亿等
金代 成无己 明代 赵开美 清代 陈世杰 现代 刘渡舟
医学课件
13
学术因素:东汉时的理论与临 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书艺文志》 《汉书平帝记》:楼护 《甲已经》 《汤液经》《辅行诀》 淳于意 郭玉 华佗
医学课件
14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药:91味药,应用得当,炮制严格
药剂技术:丸、散、膏、汤、滴鼻剂、吹耳剂、 灌肠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含剂、茶剂
护理知识:为护理学发展的基础
医学课件
35
(四)病证分类
主证:六经病中的主要证候类型,典型,普遍规律. 兼证:主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的病理改变 变证:又称坏病,失治误治后病情变化,不在六经病范
《伤寒论讲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庆国
总
论
医学课件
2
引言:为什么要学习伤寒论
古人称:“经方之组”、“启万世之法 程,实医门之圣书”。
置于《内》《难》并重,或超出其上的 位置。
解放前:有名可查的研究著作1041种
解放后700余种
每年中医期刊400——500篇 相关文章。
医学课件
3
原因:
郭玉
医学课件
26
渊源:
基础理论:《内》《难》《阴阳大论》 诊法: 《内》《难》《扁鹊脉法》
药学理论:《内》《难》《神农本草经》 《胎胪药录》
方剂:《汤液经》并博采众方而成
诊疗方法:综合前人理论,继承先经验, 加之反复临床验证。
医学课件
27
学术成就
其一,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有关 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病因病机以及诊
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伤医学寒课件论校注》
人卫本 刘本 21
《伤寒论》流传的其他版本:
南北朝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隋太医令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唐代王焘《外台秘要》 日本的康平本与康治本《伤寒论》 敦煌出土医书残卷
医学课件
22
明清以降,张仲景被尊为医圣,《伤寒论》 被尊为医经之一,成为医家必读之书。
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喻嘉言(《伤寒尚论篇》) 张隐庵(《伤寒论集注》) 张路玉(《伤寒缵论》)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钱天来(《伤寒溯源集》)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徐大椿(《伤寒论类方》)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唐荣川(《伤寒论浅注补正》
医学课件
6
《伤寒论》所创立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 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 用价值,它既适用于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也 适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 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自晋代以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伤寒论》 的学习与研究,称其“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 之圣书”。因此,《伤寒论》是继承发扬祖国 医学遗产的必读书籍。
辨证论治的经典之作 历代名家的必读之书 当代名医的看家之书 培养中医辨证思维的最佳教材 提高临床水平的实用之书 中医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
医学课件
4
Who When Where Why What
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历史 条件下?为了什么?作了什么?有哪 些成就与贡献?
籍贯:南阳郡涅阳人(古涅阳在今河南南阳地
区邓县稂东镇西北1.5公里的张寨村)
医学课件
8
医学课件
9
《伤寒论》的作者及其生平
少年:天赋聪明:《何顒别传》:君用思 精而韵不高,后当为良医,卒如其言。
自小立志学医:余每览越人入……… 青年:学医于同郡名医张伯祖。
医学课件
10
灵帝时举孝廉。 游学京师:至京师为名医,于当时称上
398条 112方
医学课件
33
后八篇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辨发汗後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辨可吐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医学课件
34
(三)内容:①多种外感病的辨证论治(以狭
建安时期,化为一片荒原。
医学课件
15
资料记载:
王仲宣:七哀诗 曹丕:与吴质书:
与王朗书: 曹植: 南阳:疫病频起,民户顿减 仲景家:不能幸免
医学课件
16
民众的灾难,亲人的苦痛,激励了张仲 景著书济世的决心。
而疫疬的流行也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 机会。
于是:
医学课件
17
医学课件
29
六.伤寒的涵义与《伤寒论》的内容
(一)伤寒的涵义:
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素问·热论》所说:“今夫热病者,皆 伤寒之类也。”
《千金方》引《小品方》云:“伤寒,雅 士之词,云天行、瘟疫,是田舍间号耳。”
《肘后方》云:“贵胜雅言,总名伤寒, 世俗因号为时行。”又云:“伤寒、时行、 温疫名同一种耳,而本源小异。”
手。 有资料说:官至长沙太守。 公堂诊病。 弃官回乡。 弟子:卫汛、杜度。皆以医名。
医学课件
11
三.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基础
地理因素: 学术因素: 实践因素:
医学课件
12
地理因素:东汉时期,南阳是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号称南都,六大城市之一 宛周齐鲁,商偏天下,富冠海内 帝乡:名人多,教育发达。 张仲景为南阳旺族。
六经病,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 体感受外邪之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进行分 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它既是外感病发展 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可看作既互相联系又 相对独立的症候群,是病理性概念。
医学课件
37
六经辨证则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 体系。它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 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 础,并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 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各方面的 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 借以判断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与 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 提决定立法处方等问题。
治平2年(1065)整理校勘刻印 《伤寒论》10卷22篇
治平3年(1066)刻 《金匮玉函经》8卷
治平3~4年整理刻印 《金匮要略方论》3卷
金皇统4年(1144)著成 刻印《注解伤寒论》
万历27年(1599)刻 仲景全书(共四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