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中耳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发表时间:2012-08-03T15:07:22.2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王丽燕曲强张冬梅张晶[导读] Quaranta等报道面瘫发生7天内手术的面神经功能全部恢复到正常(Ⅰ级),大于7天的患者手术效果不一。

王丽燕曲强张冬梅张晶(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辽宁大连 116033)

【中图分类号】R76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114-0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COM)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40例行手术治疗的COM并面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特点及面瘫程度、面瘫病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管破坏最常见部位是鼓室段29例(72%),共存迷路瘘管10例(25%),共存脑膜暴露11例(27%)。不完全面瘫与完全面瘫的时候面神经恢复良好率(HB分级1~11级)无显著性差异,全部病例治疗效果良好率为47.6%。面瘫病程<1个月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显著性提高≥1个月。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及面神经经局部减压技术是治疗COM并面瘫的有效术式,手术时机影响面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关键词】中耳炎胆脂瘤中耳面神经麻痹耳外科手术

周围性面瘫是慢性中耳炎(COM)严重并发症之一,较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据Takahashi等报道1638例中耳炎并发症面瘫的发生率是3.1%。我们对2003~2008年间40例COM并周围性面瘫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40例COM均为单侧耳手术,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8岁,左侧17例,右侧23例。术后病例检查为胆脂瘤34例,慢性中耳炎6例。发生面瘫的病程为5天~4个月,平均26天,其中,病程<1个月25例,病程≥1个月15例。11例面瘫为突然发病(24小时内出现面瘫而无前驱症状),29例为渐进性发病(病情逐渐进展,往往伴有面肌抽搐等前驱症状)。术前纯音听力测试0.5、1、2kHz气导听阀均值为60.4dB HL,骨导听阀均值33.3dB HL,5例患耳全聋(>90dB HL)。12例患者伴有眩晕或头晕。手术前行泪腺分泌测试、味觉试验、镫骨肌反射试验、面神经肌电图及颞骨高分辨CT扫描以协助面瘫定位诊断。术后随访15~40个月,平均25个月。

1.2 治疗方法 36例病变广泛者在全麻下耳后切口,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及面神经减压术;2例病变局限于上鼓室及鼓窦区的采用耳前切口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及局部面神经减压术。手术中清除胆脂瘤、肉芽等病变组织,特别是仔细分离面神经隐窝及面神经管破坏处的病变组织,用金刚钻将神经病变部位的上、下端鼓管磨开,根据神经鞘膜充血、水肿范围决定神经减压范围,直至鞘膜正常约3mm为止。全部病例均未行面神经鞘膜切开。对合并迷路瘘管的患者同时用乳突皮质骨及颞肌筋膜覆盖修补,同期性听力重建术8例。术后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消炎及减轻神经水肿。

1.3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术中病变发现 33例有面部神经管破坏、面神经不同程度裸露,面神经管破坏部位均发现有胆脂瘤组织或肉芽组织,破坏部位位于鼓室段29例。单独在乳突段4例,鼓室段加乳突段7例。7例未发现明显神经裸露。术中发现共存迷路瘘管10例,共存脑膜暴露11例。

2.2面神经功能恢复术前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House-Brackmann, HB分级)。其中Ⅱ级8例,Ⅲ级12例,Ⅳ级7例,Ⅴ级10例,Ⅵ级3例。术后随访至少1年并进行面Ⅵ神经功能HB分级评价。为了便于统计学比较,把面神经功能Ⅱ~Ⅳ级定为不完全面瘫,Ⅴ~Ⅵ级为完全性面瘫,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到Ⅰ~Ⅱ级为效果良好,Ⅲ~Ⅵ为恢复效果差。

不完全面瘫术中后面神经恢复效果良好率51.9%,完全面瘫面神经恢复良好率46%,经卡方检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61)。因此全部病例治疗效果良好率为47.6%。病程<1个月者面神经恢复效果良好率64%,病程≥1个月者面神经恢复效果良好率23.5%。统计学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

3 讨论

文献报道COM所致面瘫以缓慢发病更常见,Yetiser等报道缓慢发病者为75%(18/24),Ikede等报道16例COM并面瘫病例中,12例(75%)是急性发病。本研究中72%(29/40)为缓慢发病。不同发病方式是否预示着不同的病因和病理改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作者观察,面神经局部减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到HB Ⅰ~Ⅱ级为46.7%,疗效良好率比文献报道稍低,可能与所报告病例面瘫发病时间差异有关。由于影像学及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三维技术的提高,能更好的辅助术前面神经管破坏的评价及术中面神经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手术疗效除了与手术技巧、减压方式有关外,还与多方面因素有关。本组治疗表明,虽然术前不完全面瘫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趋向好于完全性面瘫,但两者间统计学无显著差异,因此临床上不要误认为面瘫过于严重及手术治疗效果差而轻易放弃手术治疗。另外,手术时机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发病时间<1个月治疗效果良好率(HB分级Ⅰ~Ⅱ级)为64%,而≥1个月治疗效果良好率仅为23.5%,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内学者叶方蕾等对多种原因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分别在2个月以内和2个月以后行面神经减压术,前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后者。Quaranta等报道面瘫发生7天内手术的面神经功能全部恢复到正常(Ⅰ级),大于7天的患者手术效果不一。因此,当COM 发生面瘫时,应尽早进行手术。

参考文献

[1]陈观贵,谢鼎华,徐惠清,等.中耳乳突术中面神经裸露及相关因素分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289-292.

[2]任晓勇,陈文弦,崔鹏程,等.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白介素-1a的表达.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367-3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