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连年战争,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 产生大量流民。为了区分本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和外来流民,东晋时期分别 用黄籍和白籍登记户籍加以区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6.隋朝
大索貌阅
具体史实 “伍”、无论男女 分类登记制度 编户齐民 重建户籍,“黄籍” “黄籍”、“白籍” “土断” 输籍法、大索貌阅 管理更严、三年一造 主户、客户 诸色户计、户籍世袭 户贴制度、黄册 永停编审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演变特点
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徭役;统计人丁。 特点:1.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
2.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3.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 4.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
中国古 代户籍 制度演 变的原 因
原因:1.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2.统治者的改革; 3.农民的反抗斗争; 4.商品经济的发展; 5.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 6.财政危机; 7.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7.唐朝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材料一 每岁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 部总而领焉。
11.清朝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永停编审
(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 (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知识链接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 “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亩中,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 了2000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9.元朝
诸色户计
户籍世袭
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 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10.明朝
明初 户帖制度 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推行户贴制度。
黄册
1.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 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 田土、房屋。 3.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知 识 概 括
时期 战国
秦 汉 西晋 东晋 东晋后期至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户籍制度
传统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 管理方式。
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 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 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 位的人口管理方式。
1.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 材料二 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 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端, 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
——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账制度》
8.宋朝 主户与客户
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
“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 ——《隋书·食货志》
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 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通过检 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 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 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 户籍也是社会等级和身份的法定凭证,政府希冀通过国家户籍制度, 将百姓紧紧地束缚在特定区域和特定职业上,以此达到严格控制流民的数量 和规模的目的。明朝严格规定路引制度,允许农民在百里之内自由通行,但超 出百里范围必须检验路引。清承袭明制,严密的保甲制不仅使百姓噤若寒蝉, 也充分加强了邻里之间的互相监督,遏制了人口的流动。 ——整理自威阳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人口流动》等 思考: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认识。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 排户口。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2.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
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3.汉朝 编户齐民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 民”。 (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4.东汉末年 户籍散乱
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
5.东晋 黄籍和白籍
西晋短暂统一中国,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 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 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 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 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6.隋朝
大索貌阅
具体史实 “伍”、无论男女 分类登记制度 编户齐民 重建户籍,“黄籍” “黄籍”、“白籍” “土断” 输籍法、大索貌阅 管理更严、三年一造 主户、客户 诸色户计、户籍世袭 户贴制度、黄册 永停编审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演变特点
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徭役;统计人丁。 特点:1.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
2.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3.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 4.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
中国古 代户籍 制度演 变的原 因
原因:1.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2.统治者的改革; 3.农民的反抗斗争; 4.商品经济的发展; 5.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 6.财政危机; 7.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7.唐朝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材料一 每岁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 部总而领焉。
11.清朝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永停编审
(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 (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知识链接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 “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亩中,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 了2000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9.元朝
诸色户计
户籍世袭
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 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10.明朝
明初 户帖制度 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推行户贴制度。
黄册
1.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 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 田土、房屋。 3.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 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知 识 概 括
时期 战国
秦 汉 西晋 东晋 东晋后期至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户籍制度
传统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 管理方式。
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 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 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 位的人口管理方式。
1.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 材料二 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 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端, 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
——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账制度》
8.宋朝 主户与客户
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
“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 ——《隋书·食货志》
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 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通过检 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 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 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 户籍也是社会等级和身份的法定凭证,政府希冀通过国家户籍制度, 将百姓紧紧地束缚在特定区域和特定职业上,以此达到严格控制流民的数量 和规模的目的。明朝严格规定路引制度,允许农民在百里之内自由通行,但超 出百里范围必须检验路引。清承袭明制,严密的保甲制不仅使百姓噤若寒蝉, 也充分加强了邻里之间的互相监督,遏制了人口的流动。 ——整理自威阳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人口流动》等 思考: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认识。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 排户口。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2.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
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3.汉朝 编户齐民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 民”。 (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4.东汉末年 户籍散乱
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
5.东晋 黄籍和白籍
西晋短暂统一中国,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 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 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 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 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