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曲线视距横净距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曲线视距横净距的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平曲线视距横净距

的计算

发表人:王乃坤江树华

单位: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处

日期:二OO四年十二月十五三十日

平曲线视距横净距的计算

王乃坤江树华

(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处)

提要:本文介绍用计算机计算平曲线及相邻直线段上任一点的横净距的方

法。

关键词:平曲线横净距计算机计算

Calculating about the Cross Clearance Distance of Horizontal Curve Stadia

WANG Nai-kun JIANG Shu-hua QU Zhi-cheng

Abstract:Calculating method of horizontal curve and crossclearance distance with computer is presented.

Key words:Horizontal curve Cross clearance distance Computer

1 前言

如何准确计算平曲线及相邻直线段上任一点的横净距,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在

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近期我们成功地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了带缓和曲线的平

曲线横净距计算,省时省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2 横净距的计算方法

计算原理

如图1所示,某交点转角为α,平曲线半径为R1,缓和曲线长为Ls1(我们将圆曲线作为

Ls1=0的特例处理)。若行车道宽度为b,则计算横净距时的行车轨迹线(距未加宽时的行车道内侧边缘,图中虚曲线所示)与路中线的径向间距△R=b/2-。M为平曲线和相邻直线段上的

任一点,M所在断面的横净距可按下法计算:在M点的法线MN两侧的行车轨迹线上分别找一点A、B,使A、B两点间沿行车轨迹线的长度等于设计视距S,计算AB连线与MN的交点E到M点的距离值H;保持A、B两点间沿行车轨迹线的长度不变,使A、B两点沿行车轨迹线同步移动时,H值也随之改变,最大的H值与△R之差即为M点的横净距。

行车轨迹线参数的确定

对于半径为R1、缓和曲线长度为L S1的平曲线,行车轨迹线上对应的曲线半径R2=R1-△R,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L S2应是多少呢

我们分别用p、q、E、T表示圆曲线设置缓和曲线后的内移值、切垂距、外距、切线长,并分别用下标1、2对路中线、行车轨迹线上有关的量进行的区分。如图2所示,因路中线与行车轨迹线的径向间距为△R,则应有:

图二将有关各量代入并整理后可得:

在R1 R2 L S1是定值的情况下,使△p、△q同时等于零是不可能的(L S1=0时除外)。也就是说,无论L S2取何值,由R2 L S2确定的轨迹线(下文中称之为计算行车轨迹线)与理论行车轨迹线(距未加宽时的行车道内侧边缘不可能完全重合,两轨迹线间的偏离程度可表示为:

将有关各量代入并整理后可得:

上式中,△E表示计算行车轨迹线与理论行车轨迹线的曲线中点间的距离,△T表示两轨迹线上的曲线起(终)点沿切线方向的距离。

既然计算行车轨迹线与理论行车轨迹线不能完全重合,那么我们能否选取适当的L S2值,使两轨迹线尽量接近,从而满足横净距计算的精度要求呢由(1)、(2)式可以看出,△p对两轨迹线间偏离程度的影响远比△q的影响大,如果我们通过L S2的取值使△p等于零,即用牛顿迭代法按下式解算L S2

此外,两迹线的偏离程度可表示为:

△E=0 △T=△q

两轨迹线在圆曲线段重合,下面我们来看看两轨迹线在缓和曲线段的偏离情况。

如图3所示,A为路中线上缓和曲线段内的任一点,距缓和曲线起点ZH1的长度为L1,在xoy 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 A,Y A),A点的法线AF与x轴的夹角为:

沿法线AF由A点向曲线内侧移动△R得B点,则B点的坐标为:

由路中线与理论行车轨迹线的关系知:B点在理论行车轨迹线上。

令C点为计算行车轨迹线上缓和曲线段内一点,距缓和曲线段起点ZH2的长度为L2,在

x'o'y'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c,y'c),经坐标轴平移后可得C点在xoy坐标系中的坐标:

若X c=X b,则(Y c-Y b)cos(γ-π/2)即可视为该位置处计算行车轨迹线与理论行车轨迹线间的径向偏离值。

按上述方法,我们用计算机对《公路曲线测设用表》(第二册)中“缓和曲线长度总表”列出的R1、Ls1的所有组合进行了有关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计算行车轨迹线与理论行车轨迹线在缓和曲线段的径向偏离值有以下特点:

(1)两轨迹线在缓和曲线段中部的偏离值最大,向两端逐渐趋于零;

(2)Ls1值不变时,R1值愈小,两轨迹线在缓和曲线段的偏离值就愈大;

(3)R1值不变时,Ls1愈大,两轨迹线在缓和曲线段的偏离值就愈大;

(4)表列各种组合中,两轨迹线在缓和曲线段的最大偏离值一般均小于,最大偏离值超过的组合只有以下4个:

①R1=65、Ls1=60、b=时,最大偏离值为;

②R1=60、Ls1=60、b=时,最大偏离值为;

③R1=35、 Ls1=35、 b=6时,最大偏离值为;

④R1=30、 Ls1=35、 b=6时,最大偏离值为。

通过对两轨迹线间偏离值的计算可知:由R2=R1-△R和按(3)式解算的Ls2确定的计算行车轨迹线与理论行车轨迹线非常接近(Ls1=0时两轨迹线重合),若用计算行车轨迹线代替理论行车轨迹线来计算横净距,最大误差不会超过,完全能够满足横净距计算的精度要求。

横净距的计算

为方便计算,我们也用桩号表示行车轨迹线上各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假定行车轨迹线上曲线起点ZH2(ZY2)与路中线上曲线起点ZH1(ZY1)的桩号相同(两线上的桩号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对于任一给定的桩号,能且只能在行车轨迹线上找到一点与之对应。

如图1,欲求横净距的断面M的桩号为L0,我们不妨先假设行车轨迹线上视距起终点A、B 的桩号分别为L0-S/2、L0+S/2(在应用范围内,A、B不会落在法线MN的同一则),此时沿行车轨迹线A、B间的长度等于设计视距S,计算AB与MN的交点到M点的距离值H;然后将A、B 两点沿行车轨迹线向前移动,即A、B点的桩号同时增大,再计算MN与新直线AB的交点到M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