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高中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建立组织: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建立了中 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5)创办刊物:
《新青年》《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
3.成果: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1921年、中共的诞生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层次
地 主 阶 级
抵抗派 林则徐;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
奕 一;曾个国主藩题、:李鸿 “中体西用”; 章、思左想宗解棠放、 ,张向之西洞方师学夷习长技以自强
1、性质
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是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
(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 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2)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了
2、进步性民众的觉醒。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政治思想伦理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开始使用,为中国现代文化 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神、科学方法。
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新文 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
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 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旧道德: 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 道德。
三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材料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80
60
1911年
1919年
40
中国2经0 济发展状况如何?
0
纱厂
纱锭
资本(百万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1.经济:
根本原因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2.政治: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试图复辟帝 制;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
器 物
资 维新派 康有两为个,方梁向启:超 ;严 君主立宪

复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阶 革命派 级 激进派
三孙个中阶山段: 器陈物独秀→制李度大钊→思想
民主共和 三民主义 民主 科学
制 度

无产 知识 阶级 分子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鲁迅 胡适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 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北京大学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蔡元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请思考: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 实质是什么?
用资产阶级的思想 文化取代封建的思 想文化
3.思想: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民直主接、原自因由、平等、人文精神 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二、概况
பைடு நூலகம்
1、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3、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4、宣传阵地:《新青年》 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鲁迅:《狂人日记》 《孔乙己》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1917年《新青年》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汉乐府)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内容 1、前期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内容:
李大钊首先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诞生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
民主制度。
(2)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概况
(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
191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 什维主义》、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
撰写文章:1919、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 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成立社团: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俄罗斯研究会”(湖南)
3、局限性
•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 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西方文化完全肯定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国内:③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 ④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