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10-29T09:39:06.1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7期供稿作者:唐再胜但仕红周莎[导读] 探讨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和疗效。

唐再胜但仕红周莎(贵州省铜仁地区惠民医院贵州铜仁 554300)【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7-024-02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和疗效。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有精神病家族史40例占36.4%,其母孕期及婴幼儿期有害因素对中枢NS的损害不明显,家庭环境良好但家庭教育不当者49例占44.50%(49/110),内向性格80例占72.7%(80/110),临床表现以幻觉妄想为主,情感不稳定、易激惹,行为紊乱也较突出,近期疗效满意。结论提示在儿童期正确的家庭教育和塑造一个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关健词】儿童精神分裂症家庭教育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儿童精神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整个精神分裂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临床上有其一定的特点。现将2002年至2009年在我院诊治的11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其临床特点,相关因素作一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精神病史与病前性格110例患儿系2002年~2009年入住我院已经确诊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其中有精神病家族史40例(父亲26例,母亲14例),占36.4%(40/110),病前性格内向80例,占7

2.7%(80/110),外向10例,占9.1%(10/110),中间20例,占18.2% (20/110),这些与国内有关报道相近。

1.2儿童早期的家庭环境本组除6例资料欠详,4例父母欠关心之外,其他100例患儿都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家庭经济多在中等水平或以上,但其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自小受宠爱,娇生惯养,有的过分受保护,共50例,占45.0%(50/110),未见要求过高或过严。

1.3临床表现⑴感知觉障碍共85例,占77.3%(85/110),其中幻听45例,幻视31例,幻触5例,内感性不适4例。⑵思维障碍可见联想散漫36例,少语或言语刻板16例,强制性思维12例,思维破裂8例,妄想共15例,以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为多,还有夸大妄想,影响妄想和思维被广播各3例。⑶情感障碍主要是情绪不稳定13例,易激怒9例,紧张恐惧6例,情感淡漠5例。⑷意志和行为障碍多为不协调精神运动性兴奋12例,行为怪异8例,还有孤僻、退缩、意志减退12例,强迫劳动6例。

1.4疗效本组患儿经过系统药物治疗和心理指导,住院21~101天。出院时临床痊愈15例,明显进步45例,进步45例,5例无效,总有效率95.5%。缓慢起病85例中明显进步35例,进步35例,15例无效,显效率41.2%,比10例急性起病(均临床痊愈)和15例亚急性起病(5例临床痊愈、10例明显进步)疗效差(P<0.01),但其它各因素如家族史、病前性格、家庭环境、病程均与疗效无关(P>0.05)。

2 讨论

儿精神分裂症至今病因未明,目前多从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母孕期及婴幼儿期有害因素对中枢NS的损害)和环境、心理社会因素来探讨这些因素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影响[1][2]。本组1/3以上病例有精神病遗传的基础,说明遗传因素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组除1例有先兆流产,2例有头部外伤昏迷史外,其余母孕期和围产期均正常,既往史也未有中枢NS重大疾患史,提示其原发性的缺陷不明显。本组儿童其早期家庭环境良好,但约有一半存在家庭教育不当,有报到[1]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娇惯溺爱在家庭环境各危险因素中列居首位,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身心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内向性格占大多数,这也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其个性孤癖寡言.胆小害羞.不善交往,主动性差等有关的观点[3]。精神刺激因素不明显,110例中只有20例(18.2%,18/110)。由此可见,在儿童期正确的家庭教育和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可减少儿童精神分裂的发生,由其对独生子女不断增加的我国国情来说,有着极大的意义。

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国内外尚无用于儿童的统一诊断标准ICD-10.DSM-3-R和CCMD-3[6]都是用成人精神分裂症标准来诊断儿童精神分裂症[3][4]。其首发年龄只笼统提及发生于青春期前,但有的明确界定在14岁以下[5][6],尚未完全统一。本组资料与国内多数文献一样,均以14岁以下儿童来收集病例。本组临床症状以幻觉妄想为主,幻听略多于幻视,妄想多为被害,其内容较丰富、荒缪,有一定结构和较系统,比较接近成人精神分裂症的特点,可能与其年龄较大有关,另外,情感不稳定,易激怒,行为紊乱也较突出,符合儿童中枢NS发育尚未健全的特点。近期疗效较满意,还需通过随访观察来了解其预后。总之,对儿童精神分裂症应及早诊断,尽快治疗,坚持服药,防止复发,乃是防治本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何伯玲.儿童精神分裂症危险因素研究,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27(2):111.

[2]焦公凯,林节.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6):332.

[3]李雪荣主编.现代儿童精神医学,第一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75-277.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CCMD-2-R,第一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19.60.

[5]夏威夷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精神病学.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1-82.

[6]杨德森.张明园.2002年制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标准:(第三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