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自我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类核心期刊《教育探索》一从罗杰斯的自我和谐理论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王春娟冯海英

一、罗杰斯自我和谐理论的内涵

自我和谐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罗杰斯认为,和谐是一种调和或协调的状态,不和谐是一种矛盾冲突的现象或不协调状态。自我和谐(self congruence)是指个体自我概念中没有自我冲突的现象[1]。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概念不单指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状况的知觉,即真实自我或自我,还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将来应当怎样的知觉,即理想的自我(i deal self)。罗杰斯认为,理想自我和自我之间的差距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越接近,人就越感到幸福和满足,心理就越健康;理想自我和自我之间的差距大,就会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心理就不健康。一个人的目的是追求真实自我。罗杰斯认为,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功能,如果各种自我知觉之间出现冲突或者自我与经验之间出现矛盾,个体就会体验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罗杰斯还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保持一种乐观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满足。要想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人,就要不断接受生活中的各种考验。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为心理和谐的人。正如罗杰斯所说:“最好的生活是一种漂泊的、变化的过程,在其中没有任何事物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存在于成长的过程中。好的一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2]

由罗杰斯的和谐理论可知,人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是因为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出现偏差;之所以内心不和谐,是因为自我与自我经验不一致,为了维持自我统一而对经验采取的防御反应;之所以心理不健康,是缺乏乐观满足的生活态度。用此理论,可以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心理问题并对此进行正确的调适。

针对本次调查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他们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积极关注(positive regard)需求,是自我的认知或自觉产生的一种崭新而强烈的需求,是人类一种既普遍又具有永续性的倾向[6]。依照罗杰斯的见解,对这种需求的满足很快就变成发展中的孩童最大的关切所在。这种需求的感觉是很好的,受到尊重的满足感能激起更强的生命力,实现的倾向也必将更强烈。但过度追求积极关注需求的结果,将在原来认定的自我和实际经验之间形成一种矛盾,罗杰斯称之为自我与经验的“不一致”(incongruence)。这种不一致将导致心理伤害。关注的行为太过于选择性,则我们将成为罗杰斯所描述的条件是价值(fconditions of worth)下的牺牲品。

罗杰斯认为,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人,其最大的特质就是能够对各种体验敞开心扉,对经验持开放态

度。其次,能够勇于面对现实,留意生活中的每一刻。第三种特质是充满信任[7]。心理和谐的人保持对所有经验的开放,勇于接纳各种内外部经验,无论对环境刺激感觉,还是对内部各种情感(喜、怒、哀、乐、爱、恶等)以及对各种事件的回忆,都采取积极的态度,有效地加以运用

1.自我和谐性降低,说明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社会竞争压力大,在现实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不能达成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