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答谢中书书第一二学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

答谢中书书(第一二学时)

课题:答谢中书书(第一二学时)课型新知预展

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内容。

2、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说出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至少两点)。学习重点: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说出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至少两点)。

知识链接:

1、资料交流: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问信。

2、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都属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念,但却以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3、作者: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后隐居句曲山,课时“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为“山中宰相”。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自主预习:

1、熟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标上注音:

a读准字音和节奏,四字句两两停顿,导入:

1、美:对全文的概括,以美点明中心,引起下文。

2、先仰视“高峰如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

3、实欲界之仙都、自谢灵运以

b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秣陵()夕月欲颓()与其奇者()

2、解释重点字词:

答谢中书书五色交辉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夕月欲颓沉鳞竞跃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将你有疑惑的字、词、句及翻译写下来:

交流探究

1、这篇文章是一副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

点?你能找出来吗?再想想这个字所在的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2、这副山水画是怎样描绘美的山川景色的?(温馨提示: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有哪些,分别写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角度写的。)

3、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这么美的世界,他发出了怎样的感概呢?(原句回答)此时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描写其实承载着作者自己的心情和情感,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这么美好的世界,他又是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拓展延伸:

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诗句,看谁积累的多:

梳理小结来,没人能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4、写景未停留在劲舞本身,而是抓住其灵魂,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