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事件

南海事件
南海事件

就南海事件浅谈如何保护投资者权益

为保护投资者权益,政府应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南海公司破产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对称的财务信息。公开证券市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隔阻了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经常性联系。二级市场博取差价的盈利模式也使得人们常常忽略财务信息。在信息得之不易的年代,一般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常常依据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上市公司的宣传和市场传言。上市公司的宣传对投资者有很大的鼓动性,南海公司在报刊杂志和印刷品中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就作了夸张性的报道,如南海公司在股价开始波动时作出了在以后的12年间每年将支付50%的红利的承诺。市场的传言也对股价崩溃波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类信息是股价信息。如约翰?霍顿主办的《管理与贸易良法之集锦》和约翰?卡斯塔因主办的《交换过程及其他》所刊登的证券行情表(高德步,2001)。而对于维系资本市场发展的最根本的信息---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投资者却难以取得。缺乏可靠的财务信息,加大了投资风险。即使财务信息受到重视,也由于管理层和一般投资者在地位、职务上的差异而造成信息获取的时间和准确性的差异。

当公开证券市场出现后,信息披露问题十分关键。信息披露是否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如何进行监管、如何处理政府监管与民间自我管理的关系尤为重要。英国政府在南海公司事件的教训是,发生前对信息披露监管的放任自流,发生后对资本市场明令禁止。南海公司事件之前,英国政府一直存在这样的误区,即会计信息披露是产权所有者与产权受托者之间的事情,政府不必干预。在民间自我监管机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英国政府并没有重视对信息披露的管理,也没有出台关于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对证券经纪商的管理也仅仅停留在书面誓约上,使得会计不仅未能成为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工具,反而为受托者利用监管缺位侵害产权所有者的利益提供了便利。可以说,南海公司事件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英国政府对资本市场缺乏管理的结果。但南海公司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又矫枉过正,严禁民间合股类公司的发展,使资本市场沉寂了100多年。当今,在资本市场已经高度发展的现代,虽然资本市场的功用已得到公认,民间自我管理和政府监管都受到重视,但是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达到安全与效率兼顾的效果仍然是一个难题。

为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应对会计目标进行反思。一般认为,会计对产权的维护是由会计的目标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应该明白的是,会计并不始终是产权的尽职守护神。会计基本目标是向产权的托付者提供产权受托者的经营责任报告,而两种情况会直接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一是会计技术方法。在所有者数量不多,股东与公司联系密切时,会计是基本能够履行其受托责任的。但是当公开证券市场出现,特别是原始股份制向近代股份制开始转化、股本永久化、股权转让不通过公司而直接通过公开市场、一般股东与股份公司联系日渐减少后,要实现会计目标就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改进受托责任报告的方式方法。其二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当产权高度分散,所有者往往会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就常常会被一般人误认作所有者的代表,而真正产权人的利益就会被忽略。更有甚者,由于现实利益驱使,作为产权主体利益维护者的会计虽然明白所有者的真正含义,但也会因产权主体之间所掌控资源、信息的差别而区别对待,而不是向全体所有者公正地报告经营者受托责任。而这两点不仅在南海公司事件中均有发生,而且在现代依然存在。因此,要实现会计的目标不仅要不断提高会计技术

水平,改进会计方法,也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养。

南海公司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南海公司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班级:10审计8班成员:姚茜何晓玲周丽丽朱悦刘泽 源 南海公司事件是世界经济史和会计审计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其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经济学界多归结于狂热与泡沫,会计审计学界则归结于会计舞弊等等。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有必要对其中的经济现象作一分析。基于此,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整合思考,多角度分析了南海公司事件产生的原因,博览群书,希望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避免产生类似问题,保证经济社会的科学有序发展。 一、事件概况: 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时分一杯羹。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镑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

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政局。至于南海公司并没有因为泡沫而倒闭,但事实上,公司在1750年以后已中止对南美洲进行的贸易业务,它最终维持至1853年才正式结业 二、具体介绍 南海公司成立背景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机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有待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在这种背景下,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711年宣告成立。 南海公司成立原因 南海公司成立之初,是为了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当时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发行了巨额国债),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当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块”就会源

生活中常见的二八定律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才想今天干什么 生活中常见的二八定律 一、20%的人是富人80%的人是穷人 二、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财富80%的人掌握世上20%的财富 三、20%的人用脖子以上来挣钱80%的人用脖子以下赚钱 四、20%的人正面思考着80%的人负面思考着 五、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六、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七、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八、20%的人知道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九、20%的人我要怎样做就会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会怎样做 十、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十一、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十二、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十三、20%的人放眼长远80%的人在乎眼前 十四、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 十五、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才想今天干什么 十六、20%的人按成功的经验做事情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十七、20%的人可以重复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十八、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十九、20%的人如何能办到80%的人不可能办到 二十、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二一、20%的人受成功人的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二二、20%的人状态很好80%的人状态不好 二三、20%的人整理资料80%的人不整理资料 二四、20%的人相信以后会成功80%的人受以前失败的影响 二五、20%的人与成功人为伍80%的人不愿意改变环境 二六、20%的人改变自己80%的人改变别人 二七、20%的人爱争气80%的人爱生气 二八、20%的人鼓励和赞美80%的人批评和漫骂

南海公司案件启示

南海公司事件启示 1、英国政府方面 ①政府信用的价值作用 从深层次看,南海公司股票价值的每一次升值都伴随着政府信用的支持。南海公司一系列经营活动是以政府信用为依托。 南海泡沫的破灭让神圣的政府信用遭到了彻底的粉碎,英国人没人再敢问及股票,此后整整一百年间,英国再也没有发行过一张股票。 ②政府立法 通过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可以看出,股份公司的存在需要民间审计及公司立法,民间审计发展对公司立法同样有着客观要求。股份公司的发展对发展资本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若在法律上不加规范、缺乏社会监督则势必引起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政府通过制定法案对股份公司进行社会监督有着重大的意义。 ③政府监管应有“度”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前,英国政府过度地纵容南海公司,任由南海公司对外吹嘘。而且,当南海公司以300%甚至400%的溢价发行股票时,英国政府并没有根据南海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及时地予以制止,反而都争相购买了南海的股票,以致当南海公司的股票出现在短短十个月时间由暴涨到狂跌的动荡局面时。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通过了“泡沫法案”,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泡沫的再次出现,但却对股份公司实行封杀,严重抑制了股份公司的发展。 2、股份公司应该真实披露财务状况,诚信经营 股份公司作为公众性公司,披露信息是其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最基本形式。股票价格的形成是建立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的。如果股份公司信息披露虚假,故意夸大公司的业绩或者经营状况,就会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以致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 3、公众应持有理性的投资态度。 在对巨大财富的憧憬中,公众的理性防线彻底崩溃,完全任由股份公司发布的消息牵引。当公众不再考察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再辨别股份公司的经营范围,只为股价的一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的基本立场以及解决南沙争端的政策主张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的基本立场以及解决南沙争端的政策主张20040111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中国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目前,南海地区根本不存在什么危机。渲染南海局势紧张,是与事实相违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The 228 Incident 李筱峰/Professor Li Hsiao-feng (世新大學教授/Shih Hsin University ) 「二二八事件」於台灣光復後不到一年半之時間發生,源自緝私員與憲警單位因緝私煙處理失當,始導致二月二十八日部分台北市民之請願示威,並罷工、罷市。又因當日發生公署衛兵槍擊請願民眾事件,紛亂益發不可收拾,乃由請願懲兇一變而為對抗公署,進而激化為省籍衝突。此一抗爭與衝突,迅即蔓延全島,使原本單純的治安事件變質為政治運動,地方領袖乘機要求全面改革,部分地區並因接收軍警武器,以致發生武裝衝突。台灣終戰初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貌,則是二二八事件及其往後歷史的伏筆;二二八事件對往後台灣各方面之影響,既深且鉅。因此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今天,請到世新大學李筱峰教授執筆,細數當年二二八事件的經過與結果,探討此以事件對台灣人心靈所造成的影響。 『祖國』的幻滅 二次大戰結束後,擺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民,將希望寄託在海峽對岸的中國,熱烈迎接這個心目中的『祖國』。沒想到,真正的中國降臨台灣後,他們才發現這個中國與心目中的『祖國』相差甚遠,簡直難以適應。 以『征服者』的心態凌駕台灣 新來的中國政權以『征服者』的心態凌駕台灣。首先,無視於台灣人早有追求民主自治的歷史經驗,在台灣設立了無異於日本總督府的『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制度,是集行政、立法、司法、軍事等大權於一體,無異是日本殖民統治的延續。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新殖民體制下,大陸人壟斷權位、牽親引戚、苟且徇私、外行領導內行、『接收』變成『劫收』、官場貪污腐化之風,立刻讓台灣人民開了五十年未開之眼界。 民不聊生 在經濟方面厲行全面壟斷的統治經濟。標榜『國家社會主義』的行政長官陳儀,有鑒於日據時代專賣制度成效卓著,因此不顧本身的政治文化與官場陋習,一昧沿襲。對樟腦、火柴、酒、菸、度量衡等物品全部納入專賣。此外尚有許多民生物資,則由專賣局之外的機構來厲行統治,無論從交通、運輸、堆棧、農產品、漁業畜牧、鋼鐵、電力、水泥、機械製造、石油、工程、造紙、印刷、紡織、磚瓦、油脂、電工器材、化學藥品、製鹽等等,無一不在統制之列。統制經濟如果能公事公辦,亦非不可取。但是,偏偏在『紅包通神』的官場文化下,官商勾結,或亦官亦商,使得許多違禁的進出口品能夠自由進出,官商從中獲取暴利。這套伴隨著貪污文化的經濟統制措施,帶給台灣的禍害是至為明顯不過了。尤以米糧的短缺,造成民生的痛苦、社會的不安最為顯著。而米糧的短缺,除了因為應付國共內戰,在台灣強徵米糧以支援國府軍之外,又因為官商勾結、囤積米糧、哄抬物價,有以致之。以台北市零售米價上漲情形來看,從終戰到二二八事件前,一年四個月之間,台北市零售米價漲了四百倍。台灣的財富受到有系統的掠奪,日本人所留下的

南海公司案例分析审计作业.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1104班 学号:220110522176 姓名:石少桂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 一:案例介绍 (一)基本案情及起因 “南海公司”始创于1710年,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业务。 公司成立10年经营业绩平平。1719年至1720年之间,公司趁股 份投机热在英国方兴未艾之机,发行巨额股票,同时公司董事对外散布公司利好消息,致使公众对股价上扬增加了信心,带动了公司股价上升。1719年,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到1720年3月股价升至300英镑,1721年7月公司股票价格高达1050英镑,公司老板布伦特决定以高于面值数倍的价格发行新股。同时,南海公司将获取的现金,转贷给购买股票的公众。一时间南海公司股价扶摇直上,一场股票投机浪潮席卷全国。由此,170 多家渐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股价暴涨 5 — 6 倍,各种职业的人,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都卷入了这场漩涡。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其《大恐慌》一书中这样描绘当时人们购买股票的情形:“政治家忘记了政治,律师忘记了法庭,贸易商放弃了买卖,医生丢弃了病人,店主关闭了铺子,教父离开了圣坛,甚至连高贵的夫人也忘了高傲和虚荣。”

英国议会为了制止国内“泡沫公司”的膨胀,于1720年6月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随之一些公司被解散。许多投资者开始清醒,并抛售手中所持股票。股票投资热的降温,致使“南海公司”股价一路下滑,到1720年12月,“南海公司”股价跌至124英镑。年底,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所剩无几。而后,“南海公司”宣布破产。 “南海公司”破产,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公司投资人和债权人,数以万计的股东及债权人蒙受损失。当证实了百万英镑的损失落在自己头上时,纷纷向英国议会提出严惩欺诈者并给予赔偿损失的要求。 (二)南海公司的破产及后果 1720年初南海公司股价迅速上涨,但是要继续推高股价就需要更多的社会资金涌向南海公司,然而此时的英国正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夕,大量的民间企业同样需要筹集资本,于是民间企业开始背着政府偷偷地发行股票。因而会引起股票供给的增加,这样南海公司的股价就降下来,损害南海公司的利益。南海公司为了和民间企业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开始大规模活动,他们利用与政府之间的特殊关系游说议会,从而通过了一项法案,即“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俗称为“泡沫法”。“泡沫法”的颁布进一步推高了南海公司的股价,人们争先恐后的购买南海股票,在股价越涨越高的时候,内部人士与政府官员的大举抛售,引发了南海泡沫的破灭。英国议会为了制止国内“泡沫公司”的膨胀,于1720年6月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

浅谈中国南海问题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 程 设 计 组别:第一大组第一小组 日期:2015年11月28日

目录 摘要 (3)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 (3) 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3) 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3) 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3) 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3)

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各国十分重视并不断扩大对海洋的需求和关注,试图凭借海洋资源、空间和权益的占有和利用,来寻求最大发展空间和利益。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在近200多年间,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可谓是争端不断。以何种态度,用何种方法处理南海争端,也成为我国近年来的焦点话题。 【关键词】海洋资源;南海动态;领海权益;中方态度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 中国南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对外关系的热点之一,其最初是因自然资源和领土的争夺而产生的。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由于它们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重要性,令周围各国虎视眈眈。 中国南海海域的岛礁共有数十处之多,然而我国目前在南沙仅占有9个岛屿。而其它各国不仅强行占领其余各岛,并在占有的岛礁上建成永久标志性建筑且派兵驻守,吸引外资,肆虐的掠夺南海资源。

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南海地区不断发现了包含原油、天然气、“可燃冰”等在内的众多丰富资源,引起周边各国的觊觎。此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南海问题日趋紧张。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利用各种非正当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1982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给了那些非法占据我国南海诸岛的国家又一个取得国际承认的机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这些国家侵略强占中国南海群岛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诸群岛的主权,使得南海争端进入白热化。 二、南海问题近况 目前我国南海海域被无理侵占的岛礁有40余处,临近的海域也被其他各国瓜分。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纷纷宣示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中国海疆频频告急,围绕南海岛屿、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明争暗斗,让这一海域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诡异。 “2003年11月11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在北京签订价值700万美员的共同勘探南海石油协议,双方将组成联合工作委员会,共同勘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1这预示着“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路有了一个良好开端,这也是2002年底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动宣言》后,南海问题的解决朝良好的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2011年六月菲美举行为期11天的“海上联合战备训练演习”。9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回应此事时称: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此我们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为中国政府一直以

魏道明与二二八事件善后

魏道明与二二八事件善后 作者:褚静涛文章来源:《现代台湾研究》2007年第5期更新时间:2008年03月31日 六十年来,由于复杂的因素,二二八事件的研究摆脱不了现实政治的影响。论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二二八事件的处理,大量的学术著作及文章往往只强调军事镇压的一面,而政治安抚的一面却视而不见。事实上,魏道明为妥善处理二二八事件,化解省籍冲突,做出了重要努力。因魏道明在台湾省政府主席的任期较短,无重大事件发生,加上资料零散、杂乱,故不为学术界注目,但要正确认识二二八事件,必须对魏道明任内的举措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迄今,国民党政权处置二二八事件的档案已基本公开。笔者根据大量档案资料,探讨魏道明努力抚平二二八事件创伤的举措,不当之处,尚祈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改革省政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人民在光复初期追求省政改革的运动,受到全国高涨的民主运动影响,主要诉求是早日落实台湾地方自治,直选县市长,改长官公署为省政府,废除专卖局、贸易局,分享政治权力、经济利益,建设自己的家乡。它是台湾人民自发的爱土爱乡运动,是官民冲突、阶级对立,而非省籍冲突、族群对立。陈仪夸大二二八事件中武装抗争的一面,将其定性为“背叛国家”的暴乱事件。陈仪、柯远芬等人不经司法程序,滥捕滥杀,虽可立即平息事态,却给台湾人民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一道海峡,将台湾与内地的战乱隔开。对于广大台胞的怒吼,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反躬自省,从死难者的血迹里,寻找疗伤止痛的良方。 奉命赴台宣慰的白崇禧等人经过实地调查,倾听台湾社会各界的声音,主张撤废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建立与内地各省相似的省政府,吸纳台籍精英,扩大执政基础。主张撤除专卖局、贸易局,发展民营经济,给台籍资本家以出路。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容纳了台湾人民的要求。 为了缓和民怨,1947年4月22日,蒋介石主持行政院第784次例会,以台湾事变既平,陈仪引咎请辞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决议撤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依照《省政府组织法》改制,任命魏道明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各厅处应各增设副首长一人,尽可能起用台籍人士。[1] 关于台湾的地位争论,需要一位擅长与美国打交道的人担纲。解决台湾种种政治经济问题,需要一干练文人。魏道明是一位法学家,曾任驻美大使、行政院秘书长,现任立法院副院长,属政学系,与孔宋家族关系密切,温文尔雅,无军事背景,可以一新台人耳目。这是台湾回归祖国后,南京国民政府治台政策的一个重大调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台湾军政分治,撤换陈仪,起用魏道明,就是要中结陈仪治台的种种弊端,给台胞耳目一新的感觉。各方对二二八事件的善后设计,为魏道明施政提供了依据。文人出身的魏道明临危受命,吸取前任的经验教训,飞赴台湾,去抚平伤痛。 1947年5月15日,魏道明抵台,着手化解因二二八事件造成的不幸局面。为拉近与台胞之间的情感,次日,他向台胞表示,“内地民众与台胞因处境不同,习惯或有所异,但家人兄弟间决不致因此而有所非难,惟有互相敬让,彼此扶持,以求和协共处,如违反此义,余敢断言使非奸人挑拨阴谋,当为极少数人之错误,因而致使多数人蒙受不幸,殊堪怆怀。”他坦言此次奉命来台,责任重大,宣布:解除戒严令,使人民恢复正常生活,享受平时法律的保障;结束清乡工作;撤销新闻图书邮电之检查及交通通信之军事管制;调整台币与法币之比率,将台币与法币汇率改为1比44元。[2]这些宣示有助于稳定民心。

南海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

南海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该事件是审计史与会计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法制不健全、会计体系不完整、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一次经济泡沫。其产生的原因,经济学界多归结于狂热与泡沫,会计审计学界则归结于会计舞弊。本文研究表明,南海公司事件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和复杂的社会背景。它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不公平的产权制度、不合时情的制度设计、不完善的公司治理、不对称的会计信息和不适应的会计技术等多项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 【关键词】南海公司注册会计师分析 二、【事件概述】 南海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711年的特许贸易公司,1719年该公司拟定了一项计划:以增发股票来帮助政府实现债务转移,获得政府的支持和高额利息,同时赚取巨额股价盈余。由于南海公司对其好处大作宣传,股价迅速上升。1720年1月3日南海公司股价为128英镑/股,5月2日升至335英镑/股,6月24日上升至1050英镑/股,该公司因此获利得到巨额盈余。当人们发现南海公司并无真实资本,便纷纷抛售该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面临破产境地。许多陶醉在发财梦景之中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惨重。1720年8月25日至9月28日的一个月时间里,该公司股票从每股900英镑跌至每股190英镑,最后被迫宣告破产。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会任命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秘密查证的结果是:南海公司的会计记录严重失实,明显存在蓄意篡改经营数据的舞弊行为。于是委员会便聘请了精通会计实务的查尔斯?司奈尔先生对南海公司的分公司“索布里奇商社”的会计账簿进行了检查。经审计,司奈尔发现了该公司管理当局存在着会计欺诈行为。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1.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的历史意义及对现代民间审计产生的深远影响。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开创了近代民间审计的历史先河,对世界民间审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和影响。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

浅谈中国南海争端问题

浅谈中国南海问题 一、南海的历史与现状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域,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濒临中国大陆和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柬埔寨。南海诸岛分在我国海南岛以南和以东的南中国海上,按其分布形势,分为四大群岛,即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目前西沙群岛归中国大陆管辖,东沙群岛归中国台湾管辖,中沙群岛基本处于海平面以下,最大岛屿黄岩岛由菲律宾控制。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南沙西邻越南东濒菲律宾南临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向北是西沙、中沙群岛与海南岛相望,是中国传统海疆的最南端。 从历史上看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最早可上溯至秦汉时期就已经发现并命名南海诸岛,汉朝中期中国人已经发现了经南沙群岛到印度洋的航线。此后,历代政府不间断地对南沙群岛行使实际管辖。唐朝时南沙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到清朝时中国人民在南沙海域捕鱼并居住,清政府将南沙群岛划入中国版图。从最早发现到拥有主权,再到开发和利用,中国都远远早于其它国家,对此我们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其中就包括南沙群岛。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它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日本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法、美、苏等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以及各种文献和权威的百科全书均清楚地将南沙群岛标属于中国。 目前南海诸岛的现状是,被越南强占的岛屿有29个,占据最多;菲律宾有 8个,占据最早;马来西亚占据了5个。还有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分别抢占了2个和1个。实际上,被中国控制的岛礁只有9个(大陆8个,台湾1个)。现在的南海,一杯掠夺的支离破碎,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的情况非常普遍,中国版图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收到巨大威胁。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 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围绕南中国海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所产生的争议。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9段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

一二八事变简介

一二八事变简介 一二八事变中,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促进了国内团结,坚定了抗战决心,但也使国民政府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一二八事变简介,希望你喜欢。 一二八事变分析中文名称:一二八事变 参战部队:国军、日军 战争结果:签署停战协定,上海非军事化 时间:1932年1月28日~3月3日 地点:上海市与周边地区 人物: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盐泽幸一 一二八事变详情击退日军挑衅 1932年1月28日夜11时30分,盐泽统率之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北四川路西侧突然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十九路军156旅第6团当即予敌猛烈还击。此时,日军以二十余辆铁甲车为前导,分兵五路,从闸北各路口发动进攻。第19路军总部在接到关于日军发动进攻的报告后,蒋光鼐、蔡廷锴、戴戟星夜步行赶至真如车站,设立临时指挥部,依照原定部署,命令后方部队迅速向上海推进。 29日天亮以后,日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连续发起猛攻,日机也由航空母舰“能登吕”号起飞,对闸北、南市一带狂轰滥炸,战火迅速蔓延。守军第156旅所部,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在炮火掩护

下适时向敌实施反击,打退日军的连续进攻。29日17时,第156旅主力加入战斗,进行反击,夺回北站及天通庵车站,并乘胜追击,一度攻占日军上海陆战队司令部,迫使日军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地区。日军首次进攻以失败而告结束。 国军军事部署 日军进攻受挫后,29日下午英、美国领事出面调停,中日两军达成了在29日夜20时停止战斗的协定。十九路军明知其为缓兵待援之计,只因本军也需调整部署,同意停战。同时十九路军也加强部署,急令驻镇江以东之第60师进驻南翔、真如一线,并将第61师调沪,驻沪之第78师全部投入前线,加强防御,严阵以待。 中日战斗持续 2月1日,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日作战计划。2月6日,蒋介石由洛阳来到南京浦口,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前往迎接,表示愿率中央部队增援上海。2月8日,日军在吴淞遭受重创的消息传到东京后,根据日本天皇批准的敕令,日军参谋总长载仁急令陆军第九师团火速增援上海。2月13日午后,第九师团主力到达上海港,16日,该师团全体官兵于吴淞登陆完毕。 20日晨,植田令日军全线总攻,此战双方伤亡均重,战斗延至23日黎明,日军试图从江湾车站包抄江湾镇,中国守军英勇抗击,多次冲锋,生俘日军空闲升少佐及士兵数百人,日军不支始溃退。庙行方面,在师长张治中亲自指挥下,庙行阵地屡屡化险为夷。日军第九师团及久留米混成旅团之精锐伤亡惨重,此即为“庙行大捷”。日

南海公司案例分析审计作业

精品文档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 学院:管理学院 班 1104班级:会计 220110522176 学号:姓名:石少桂

. 精品文档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 一:案例介绍 (一)基本案情及起因 南海公司”始创于1710年,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业务。“公司成立10年经营业绩平平。1719年至1720年之间,公司趁 国方兴未艾之机,股份投机热在英外对董公司事时发行巨额股票, 同致使公众对股息,散布公司利好消带动了公司股价上扬增加了信心,为价司价上升。1719年,股南海公月股价升至3114英镑,到1720 年月公司股票价年17217,300英镑英镑,公司老板布伦特决定以高 于面值数倍的价格发行格高达1050新股。同时,南海公司将获取的 现金,转贷给购买股票的公众。一时多170 间南海公司股价扶摇直上,一场股票投机浪潮席卷全国。由此,股都成了投机对象,家渐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都卷入了这各种职业的人, 6 价暴涨 5 —倍,场漩涡。美国经济学家加尔

布雷斯在其《大恐慌》一书中这样描绘当“政治家忘记了政治,律师忘记了法庭,贸时人们购买股票的情形:易商放弃了买卖,医生丢弃了病人,店主关闭了铺子,教父离开了圣坛,甚至连高贵的夫人也忘了高傲和虚荣。” . 精品文档月通61720年英国议会为了制止国内“泡沫公司”的膨胀,于,随之一些公司被解散。许多投资者开始清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醒,并抛售手中所持股票。股票投资热的降温,致使“南海公司”股英镑。年“南海公司”股价跌至1241720年12月,价一路下滑,到底,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所剩无几。而后,“南海公司”宣布破产。震惊了公司投资人和债权人,破产,犹如晴天霹雳,“南海公司”当证实了百万英镑的损失落在自数以万计的股东及债权人蒙受损失。己头上时,纷纷向英国议会提出严惩欺诈者并给予赔偿损失的要求。 (二)南海公司的破产及后果 1720年初南海公司股价迅速上涨,但是要继续推高股价就需要 更多的社会资金涌向南海公司,然而此时的英国正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夕,大量的民间企业同样需要筹集资本,于是民间企业开始背着政府偷偷地发行股票。因而会引起股票供给的增加,这样南海公司的股价就降下来,损害南海公司的利益。南海公司为了和民间企业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开始大规模活动,他们利用与政府之间的特殊关系游说议会,从而通过了一项法案,即“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俗称为“泡沫法”。“泡沫法”的颁布进一步推高了南海公司的股价,

二二八事件文献综述(四稿)

漳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从群众口号看“二·二八” 爆发的政治机制 姓名:郑超珊 学号:090701119 系别:历史与社会学系 专业:历史学 年级:09级 指导教师:王建红 2012年11 月20日

文献综述 1947年,在战后台湾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政治事件——“二·二八”事件,随之而来的是长久的白色恐怖。“二·二八”事件不仅在当时引起岛内外舆论和各党各派的广泛关注,而且对此后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族群划分及国家认同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不论是台湾当局、中共、台独分子、受害者或是学术界都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二·二八”事件的原因进行各种解读,而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而本文则主要是通过对海峡两岸以及一些国外学者的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求比较全面的介绍和总结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希望通过比较分析事件爆发的各种机制,从而为接下来所要进行的关于“二·二八”事件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状况: (一)“二·二八”事件的经过 1947年2月27日晚,台湾省专卖局职员在查缉私烟过程中,打伤了女烟贩林江迈,打死围观群众陈文溪。这就是直接引发“二·二八”事件的“二二七缉私血案”。第二天,即1947年2月28日,许多市民自发地聚集起来,血案加上平日的不满,使得事件最终发展为群体性暴力冲突。自此陈仪宣布戒严,而人民群众盲目进行斗争,事件最终由台北迅速扩大到全岛。而国民党政权最终在3月8日派兵登陆台湾,对全岛展开镇压,至3月10日“‘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被解散,台湾“二·二八”事件宣告失败。此后虽然在台中、嘉义还有一些抵抗,但台湾全岛基本上已处在国民党政权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了。 “二·二八”事件看起来是由“缉私血案”偶然引起的,事实上其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表面上由“二二七缉私血案”引起,具有偶然性;而从群众口号所代表的民众诉求来看,此次事件爆发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其中就包含了许多政治机制层面上的缘由。 (二)对“二·二八”事件研究的主要问题 1.关于“二·二八”事件爆发的政治机制 “二·二八”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二二七缉私血案”,但其深层因素却十分复杂,不仅国民党、中共和人各界人士看法迥然,学者们也因各自政治立场不同而观点杂陈。

南海泡沫事件分析

南海事件泡沫分析 年级: 10金4 学号: 20101810426 姓名: 张可 专业: 金融 二零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事件回顾 二事件成因 1.直接原因

2.深层原因 三事件总结与影响 正文 一事件回顾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为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英国的“南海股市泡沫”几乎是与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同一时期发生的一次大型股票投机活动。南海公司的幕后操纵者通过运用阴谋诡计来蓄意骗取广大投资者的巨额财富,吹起了一个硕大无比的股市泡沫,然后再将其吹破,留给英国老百姓的只是一个关于财富的传说。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机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有待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1711年,牛津名人哈利·耶尔创建了一家公司募集资金投资海外。尽管英国的私人资本较多,但当时的英国政府却由于同西班牙、荷兰战争的缘故而负债累累,为了清偿总价近1000万英镑的陆军、海军债券和其他一些上市债券,英国政府与南海公司达成了一种用交易来换取经营权的协议,即由南海公司承担约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务,成为英国政府的最大债权人。 这是一个由商人组成的公司,他们连公司名字都没想好,就把这么多的债务背到了自己身上。于是,这个经过议院批准而成立的公司,新取了南海公司这么一个连他们自己也没听说过的名称。政府保证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6%的利率。为了提供这部分每年相当于60万英镑的利息,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永久性退税政策,并赋予其经营中南美洲一带的贸易特权

英国南海泡沫经济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经济泡沫一语即源于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发生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在那一时期,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英国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迫切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是一种特权。在这种情形下,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711年宣告成立。 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时分一杯羹。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镑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 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政局。至于南海公司并没有因为泡沫而倒闭,但事实上,公司在1750年以后已中止对南美洲进行的贸易业务,它最终维持至1853年才正式结业. 南海公司成立之初,是为了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当时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发行了巨额国债),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当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块”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2月2日,英国下议院接受了南海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29英镑跳升到160英镑;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涨上了390英镑。

南海问题概述

南海问题概述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华南沿海一带从中国秦朝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从中国西汉到唐朝末期现越南中部和北部是中国领土,南海已经是中国领海。中国元朝政府还多次派军到越南北部平叛和越南南部(占城),中国元朝南方海军经常在南中国海巡逻到婆罗洲(加里曼丹岛)。中国明朝海军多次通过南海下西洋,是南海的唯一正统力量,南海的东南亚国家的君主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才是合法正统的,南海周边国家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是中国中央政府的藩属国。海南岛在中国西汉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所谓越南等南海的东南亚国家拥有南海主权得到说法根本就是不合法不合理的。 二、战后南海主权问题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来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南沙群岛一共有五百多座岛屿,我国只占有九个。 三、国际会议对南海问题的决议 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例如,1955年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航空会议通过的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会上没有任何一个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都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例如,日本1952年由外务大臣冈崎胜男亲笔推荐的《标准世界地图集》,以及1962年由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1954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1956年英国出版的《企鹅世界地图集》,1956年法国出版的《拉鲁斯世界与政治经济地图集》等都明确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越南1960年、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及1974年出版的教科书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权威性百科全书,如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德麦克各国百科全书》,1973年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鉴》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四、南海争端- 南沙之争

二二八事件发生的原因.

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原因 1945.8/15日本宣佈投降 1945.9/9 中國戰區受降 1945.10/25台北由陳儀受降 一、歷史發展與文化差異的伏筆(遠因) 1.大陸: 1896-1911:戊戌變法、義和團、八國聯軍、辛丑和約、國父革命 1911-1928:袁世凱野心、二次革命、軍閥割據、國民黨內鬨、陳炯明叛 變、東征、北法、剿匪、全面抗戰等。 2.台灣:1895割讓日本以後,「在殖民統治下穩定發展」。 3.雙方差距: (1)國民識字率:1944年台灣71﹪,相當高 (2)國民所得:1947年日本191美元,台灣115美元,亞洲第二。 (3)平均壽命:1936年時日本男46.92歲,女49.63歲,台灣在1936-40 年間男41.1歲,女45.7,大陸1942時男33.8,女38。 (4)1941年時台灣每千人有5部電話,大陸到1983年才達此水準。 (5)以低水平統治高水平,註定有問題。 二、基本心態與第一次接觸(近因—先天不良) 1.基本心態上的差異: 台灣人: (1)戰爭結束後的單純喜悅 (2)結束殖民統治,應可享自由平等的期待 (3)中國打敗日本,驕傲與自卑的複雜情緒 所以台灣人是滿心期待迎接光復,知識份子籌組「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教唱國歌,歡迎歌(台灣今日慶昇平,仰首青天白日清,六百萬民同快樂,壺漿単食表歡迎)建牌樓,貼對聯(喜離淒風苦雨景,快睹青天白日旗)訂製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當時台北城出現的第一面小國旗賣50元) 外省人: (1)長期戰爭後勝利的驕傲 (2)接收者的優越感 2.第一次接觸:(相看兩厭煩) (1) 台灣人看到狼狽不堪的棉被軍團(尤其70軍,當時來接收的有62、 70軍和95師,62軍和95師在34年6月內調,70軍也在12月召回,全台其實只剩5千官兵),軍容不整軍紀差,沒有日本軍警的威嚴和紀律,就像雜牌軍,叫人大失所望。 (2) 外省人看到滿是日文的街景,作日本打扮,說著日語的台灣同胞,想 到八年抗戰,南京大屠殺的深仇大恨,怒火中燒。 三、政治的壟斷與失敗(近因—後天失調之一) 1.殖民統治的延續::行政長官公署兼有行政及軍政大權,是國民政府特別

南海事件的影响

南海事件的影响 南海泡沫事件是近代世界经济史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有必要对其中的经济现象作一分析。 南海泡沫事件中的金融工具创新现象。南海泡沫事件实际上缘于金融工具创新,它通过债券兑换股票的方式化解债务危机。这种金融工具创新理论由法国约翰·劳首创。与同期的英国一样,法国在18世纪20年代政府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困难,30亿利弗尔的国债的兑付压力、货币与资本大量外流、连年歉收和税收减少。为了化解财政危机,约翰·劳建议允许用国债的票面值来购买一家贸易公司的股票。由于国债在市场上的价格还不及其面值的一半,所以绝大多数的债券持有人都迫切地想将手中的债券换成公司股票。相应地,法国公债骤然减少,政府兑付债券的压力减缓。 约翰·劳的金融工具创新理论应用的成功,很快为面临同样债务危机的英国所借鉴,南海公司的发迹与政府债券向公司股票转换的金融创新工具的运用密切相关。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减缓政府兑付债券的压力,也拓展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企业没有确定的发展前景和业绩支撑,就会形成泡沫。 政府信用的价值作用。从深层次看,南海公司股票价值的每一次升值都伴随着政府信用的支持。于1711年创立的南海公司,最初是以发展南大西洋贸易为目的,从事黑奴买卖和海外贸易活动,虽经近10年的经营,但业绩平平。到1719年,南海公司开始购买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在一定时期内国债的年利率为6%;后以公司股票转换政府债券,并接收全部国债,政府则承诺逐年向公司偿还,而且还由下议院和上议院通过政府与公司交易的议案;到后来又发展到国王购买公司股票,南海公司股票价值的大幅度升值,都与上述一系列经营活动是以政府信用为依托分不开的。这实际上就是经济学上常讲的信用的价值,特别是政府信用为各类市场主体中信用最高的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