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反思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查找不足,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新课改方法
历史是一门常教常新的学科,面对异于通史体例的专题式模块内容,更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然而,教法陈旧、知识老化、观念僵化的现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仍普遍存在。
为此,历史教师应切实转变课程观念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造历史魅力课堂,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采取科学灵活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历史知识体系
首先,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要使学生感知历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础知识,正确处理识记与理解、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关系。
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
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纵向贯通、横向联系,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外在关系,方能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势。
最后,要树立国际意识。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
过程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从整体出发,把中国或世界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发展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
二、新课改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是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合作性”,也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
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心态。
历史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
如讲授“丝绸之路”时,我提前将学生分成历史,地理,语文,生物四个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
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
历史小组介绍丝绸之路上的各胜古迹,如西安大雁塔、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阳关、玉门关、楼兰古国、安西四镇等,寻访名胜古迹,再现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使学生触摸历史,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
地理小组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地形,地貌的特点及古今地名考证,丝绸之路从黄土高原出发,跨越黄河,经由河西走廊进入茫茫戈壁,向西延伸,显示了我们祖先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勇气,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语文小组搜集了大量有关描写大漠西域的诗歌,如,王之涣、张籍、王翰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王昌龄的《从军行》等,在课堂上配乐朗诵,活跃了课堂气氛,陶冶了情
操。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首先,要全面更新教育理念。
如果说“旧”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进而要以教师的“教”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的话,那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而要以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快乐地学习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理念,应当更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即重视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教师的角色要从居高临下的“教导”变为平起平坐的”帮助”;课堂的气氛要从注重纪律的严肃氛围变为注重学习的和谐活跃氛围;师生关系要从上下服从变成师生交往的互动关系,在互助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新教育理念就是教师要更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其次,要更新文化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独立的学科教育,即使跨科联系,也是服务于本学科教育的需要。
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知识理论,优化教学内容,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主动地跨科渗透。
这不仅要求教师更新专业知识理论,而且要进一步拓宽相关学科知识。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其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⑴有贯通古今中外的通史和全球史知识;⑵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知识;
⑶在旧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融入新历史观,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等。
最后,要完善人格修养。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人”,那么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会做人”之人。
因此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格修养:⑴现代意识修养,如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全球意识等;⑵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传统道德修养;⑶树立民主平等观念。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若是能使学生从枯燥、沉闷的认知、记忆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与智慧,在历史学习的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在历史学习中既得到知识,也得到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这样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获得课堂和课本中的历史知识,也有助于学生获得课堂和课本以外的历史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学到获取各种历史知识的不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是极为有利的,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