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汉隋唐之间_都城的选建与超越

周秦汉隋唐之间_都城的选建与超越
周秦汉隋唐之间_都城的选建与超越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布局差异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 在规划和布局上的差异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与自然结合以及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都城建设上。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区分的规划形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到了先导作用。长安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它展示了唐代的建筑技术和文化发展水平。元大都的规划吸取了春秋战国时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成就了北京城中国封建时代规划和建设的辉煌。 汉长安城 汉长安城是以秦咸阳 改造重建而来的。故秦咸 阳幸存的建设基础自然对 汉长安空间产生影响。汉 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西北 方向,有渭河流经,为配 合地形及现状,长安城形 制是不规则的斗形,东垣 平直,其余三面墙随地形 河渠曲折,充分体现了设 计师巧用地形、不拘成规、 面对现实、因地制宜的观 念及强烈的现实主义精 神。西汉长安城的总体空 间结构布局显示,因其利 用秦代遗留的建设基础, 形成“前朝后市”的格 局。以市为主,结合手工 作坊和居住闾里等聚集在城北,成为集中的经济区;城南则以宫室以主,联系相关的官署、府库及贵族达官的“甲第”形成政治区。这实质上是继承战国综合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所形成的有组织的外廓空间结构。 长安城空间结构形态各异:宫室、市集、居住、手工作坊、礼制建筑等,这些分区在城市总体布局框架下形成。建章宫有架空复道与末央宫相通,打破了“择中立宫”的传统布局。城内五宫采用沿长安城中轴线—安门大街呈东西对列的形制来布置,与秦咸阳渭南诸宫沿中轴东西布列的方式相似。长安城实行“一城多市制”,聚集九市于城北,横门附近是长安城工商业重心,规模庞大,可渡渭河组织区域经济。长安城是按阶级,按职业组织聚居的。一般的居住地段称闾里,居住闾里的布局遵循“仕者近宫,工商近市”的传统来安排的,反映封建社

唐长安居民葬地分析

收稿日期:2011-06-12作者简介:惠瑛(1979 ),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宝鸡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秦汉隋唐史。 2011年9月第30卷第9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ep.2011Vol.30No.9 唐长安居民葬地分析 惠 瑛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陕西宝鸡721013) 摘 要:唐长安周边地区长期以来发现的墓葬极其丰富,伴随出土的墓志资料也相当多。本文主要依据墓主 人住地与葬地明确的墓志资料,对唐代长安居民死后围绕长安城葬地的方位选择作一简要分析,并试析导致这种葬地选择的原因。 关键词:长安城;墓志;葬地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11)09-0113-04 现在的西安,唐代的都城,周边墓葬聚集极其丰 富,而且随着近些年西安周边考古的持续进行,发现的唐代墓葬数千座,结合考古发现的墓志以及前人研究、整理的文献墓志资料,这里对唐长安居民葬地做一简单分析。 一、根据发现的墓葬和出土的墓志资料,原陕西省博物馆馆长武伯伦先生早在1963年就对长安城郊的乡村里名进行了增补,此后,日本的爱宕元,杜文玉,尚民杰,程义等又对此有所补充和修订,本人2006年所著硕士论文对相关资料进行了进一步整理。程义在其博士毕业论文《关中唐代墓葬初步研 究》[1] 中通过对墓志资料和考古调查资料的整理,将唐长安周边地区的墓葬进行了划区研究。妹尾达 彦在《唐长安の都市生活ヒ墓域》[2] 一文中记了长安城郊外的墓域,以考古发掘的为准,有:西郊唐代 墓葬区,西南墓葬区,凤棲原秦汉唐明墓葬区,东郊唐代墓葬区,纺织城唐代墓葬区,新筑秦汉唐墓葬区,洪庆原汉唐墓葬区,各墓葬区发掘唐墓数千座。尤其是地处长安城东以及东南的近郊的龙首原 、白鹿原、铜人原、洪庆原、之南的凤栖原、少陵源、比原等地,分布更是集中,唐时也是理想的丧葬之地。 图(一):西安地区唐代墓葬分布图 [摘自(日)妹尾达彦 《唐长安の都市生活と墓域》]

读《大秦帝国》有感3000字

读《大秦帝国》有感3000字 读《大秦帝国》有感3000字 任海波 今年三月有幸到西北大学学习了《周秦汉唐文明》,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兴趣,作为现在的秦人,了解自己祖先奋斗的历史、生活的足迹、经过的苦难、辉煌的成绩等,都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就这理所应当的事在知天命的时候才想到,是不是有点不敬祖先了,是不是有点忘本了,无论怎样,我还是想到了,并且行动了,还来得及。借局机关开展的读书活动,我选择了由孙皓晖先生历经十六年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从公元前362年开始到公元前207年,历时156年,经过七位秦王的不懈努力,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先河。虽然秦朝只存在了

十五年,但对中国文明的贡献,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不可质疑的意义。 看《大秦帝国》,前五部给人的感觉是心潮澎湃、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无意中对祖先的奋斗史抱以无比的崇敬和骄傲,战国时期七国,唯有秦国统一了天下,就是用现在的历史价值观来评判,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谁愿自己的祖国四分五裂,谁不愿自己的祖国领土完整,同属中华民族,长期的内斗,只能是国弱民穷,那有幸福生活可言,所以民族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国强民富,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每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心愿。但看到第六部时,就使人心里滴血了,秦人用无数生命和鲜血造就的帝国,在秦二世短短的三年中就毁灭了,在秦法森严的国度里,一个太监赵高、一个白痴的胡亥皇帝,就将泱泱的大秦帝国葬送了,怎能不令人惋惜呢?虽然从以前的历史知识中已经知道了结果,但还是忍不住可惜的心情,看到最后真的有

点看不下去,那种气愤、惋惜、鄙视、无可奈何的心情,很是折磨人,但还是想看下去,也许是替古人担忧吧。 可以说《大秦帝国》是一部历史巨著,作者孙皓晖先生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用必要的情节将事件连惯起来,使枯燥的历史知识有了灵性,更难能可贵的是敢于挑战已成为历史定论的”暴秦”论,并对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将历史问题的争论能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这是需要勇气的。总之,这部作品是值得读的,特别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秦人,需要了解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正源的人们。 关于秦政,我在上学的时候也看过有关的书籍,总之感觉秦政是残酷的,苛捐杂税太多,人民生活太苦等等,都是说些不好的,特别是焚书坑儒事件,更将秦始皇描写成残暴的皇帝。今天看了《大秦帝国》后,好像将原来的记忆推翻了,原来商鞅变法的意义那么伟大,

陕西历史文化遗存(最后)

陕西省历史文化遗存 1 陕西省历史及文化遗存总体简介 1.1 分点详细介绍 1.2 系统布局 1.3 总结 陕西省是华夏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陕西二字属古地名,名称源于西周初年,《辞海》中诠释:“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周武王伐纣建立了西周王朝,召集召公管辖治理“陕而西者”,陕西由此得名,陕西古地名距今3000多年了。有时也称为“秦”,其主要原因是,咸阳市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秦国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简称“秦”[1]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2]。。 早在100万年前就有蓝田人在此生息劳作,从公元前11世纪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这里文物古迹荟萃之地,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古长安城的遗迹、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壮观雄伟的大小72座帝陵……博大悠远的华夏文明使这座城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因为它的悠久历史而容光焕发。 在陕西这片文化底蕴丰厚的沃土上,蕴藏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岁月的累积,朝代的更替,不同的文明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从而铸就了一个“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的美名。据目前有效资料考证,陕西省境内有5个5A和46个4A国家级景区、8个历史古镇、18个文化遗存、26个具有陕西省文化特色的景点和48个历史博物馆。 1.1 景点分点详细介绍 陕西省境内有5个国家级5A级景区、46个国家级4A级景区、8个历史古镇、18处文化遗存、26个具有陕西特色的景点和48个历史博物馆 1.1.1 5个国家级5A景区: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华清池景区、延安黄陵县黄帝陵景区、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渭南华阴市华山景区; 1.1.2 46个国家级4A景区:华清池、大慈恩寺、大雁塔、大雁塔北广场、骊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安碑林博物馆、曲江海洋公园、西安城墙、陕西历史博物馆、翠华山、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秦岭野生动物园、大唐西市等46个 1.1.3 8个历史古镇:华阳古镇、陈炉古镇、青木川古镇、户县东韩村、长安上王村、韩城党家村、柞水凤凰古道、礼泉袁家村;

隋唐园林发展

隋唐园林发展Array 1.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 隋唐时期皇家宫苑园林的营造,始自隋文帝兴建大业城,后经 隋炀帝及唐朝诸帝的发展,形成了以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江都(今江苏扬州)和骊山等地为中心,遍及华夏大地的庞大宫苑园林体系。 1.1隋朝的皇家宫苑 隋朝营造了许多皇家宫苑,其营造技法开启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文帝崇俭,炀帝尚奢,因而隋朝的宫苑园林在文帝朝和炀帝朝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1.1.1 隋文帝时期的大业城和仁寿宫 隋文帝营建大业新都,杨坚所营建的大业城新都不仅在规模上大大超过旧都,而且在格局上鲜明地反映出封建集权国家的特点。在大业城的布局上,御苑“大业苑”位于城北,正北的宫城地位突出,而且正面有皇先导,皂城内集中了各部衙署,这样就在都城、皇城和宫城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统属关系和建筑层次。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宋敏求在《长安志》中总结这一重要变化时说:“实隋文新意也。”[1] 除了大业城外,隋文帝还在长安以外地区营造离宫,其中著力最巨的就是仁寿宫。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帝命杨素出,于岐州北造仁寿宫。素遂夷山堙谷,营构观宇,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敝颠仆者,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帝)登仁寿殿,周望原隰,见富外磷火弥漫,又闻哭声。[2]由此可知,隋文帝的仁寿宫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1.1.2隋炀帝时期的东都洛阳宫苑 隋炀帝“无日不治宫室”[3],其所营造的宫苑缔造了中国皇家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隋炀帝营造宫苑的重点在东都,史载他“初造东都,穷诸巨丽。······曾雉跄芒,浮桥跨洛,金门象阙,咸竦飞观,颓岩塞川,构成云绮,移岭树以为林薮,包芒山以为苑囿,”[4]官苑营造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

唐代的长安城

唐代的长安城 摘自《五千年中华文化大视野--魏晋风流》 袁行霈主编 唐代的都城长安,即今天的陕西西安。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赞美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 确实,自西周开始,历经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和隋、唐,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先后有10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都曾经在这里上演。这里的山山水水、城镇乡村到处都留存着美妙的文物古迹,流传着令人神往的故事。 长安城所在的渭河盆地,南有属于秦岭山脉的太白山、终南山、骊山、华山等峰峦支脉,北有北山,西有高大的陇山,黄河从它身边流过。唐代诗人杜牧赞美这儿的优美风光“春光绣画秦川明”。 江山如画,我国古代人民用智慧的双手创造出了足以跟江山媲美的灿烂文化,唐代的长安就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颗璀璨的宝石。

雄伟的古都 唐代的长安城是在一定的规划和设计下建筑起来的。它从隋文帝开皇二年开始修建,经过隋唐两代能工巧匠的辛勤劳动,才逐渐形成格局。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和十一月又修筑了长安城的外郭城,它把整个都城都包围起来。 在从西汉建都到隋朝近八百年时间内,历次战乱使长安屡遭毁坏,加上长安地势低洼,生活污水长期污染,当地水质产生盐碱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宫室占皇城一半和没有城市建筑规划的长安,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发展的需要,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就着手营建新城。隋朝创建长安城规划的宇文恺,唐朝领导修筑工程的工部尚书阎立德,都是当时最有经验的建筑工程师。阎立德的父亲阎毗是有名的工艺师。家学渊源,使阎立德的建筑技术也炉火纯青。《旧唐书》里曾称赞他“机巧有思”。 唐代的长安城可分作三部分:最北部的中央部分叫宫城,是皇帝、后妃和太子所住的地方;宫城的南边叫皇城,是政府官员们办公的地方;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把宫城和皇城包围着,是百姓或官僚的住宅区,也是长安城的商业区。整个长安城大体呈方形,周长约七 十里,城里有14条东西大街,11条南北大街,这些纵横交叉的大街

唐代行宫文化透视

2001年3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r.,2001第30卷第1期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Vo1.30No.1【周秦汉唐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1999-10-20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00Q Y 025) 作者简介:介永强(1969— ),男,陕西彬县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唐代行宫文化透视 介永强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终唐一世营建了许多行宫别苑,而与行宫有关的书法、绘画、乐舞、杂耍、佛教、旅游等 文化现象,使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载体,展示了唐文化辉煌灿烂的瑰丽篇章。灿若群星的行宫是唐文化的渊薮,颇具光芒的行宫文化是唐文化的缩影。 关键词:唐代;行宫;唐文化 中图分类号:K24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93(2001)01-0123-08 李唐王朝以西京长安为首都,以东京洛阳为陪都,两城布局之严整、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称誉中外。长安和洛阳的皇宫,尤为豪华奢丽。即便如此,唐代帝王除了拥有日常起居生活和处理朝政的宫城外,大都修建了巡游驻跸的行宫。终唐一世,尤其是唐代前期,营建了许多离宫别苑。帝王行幸主观上是为了游乐,客观上却造就了形形色色的文化活动。唐代行宫为这种文化活动提供了可以凭据的理想场所,同时也使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载体,从而形成了以行宫为依托,融书法、绘画、乐舞、杂耍、佛教、旅游等为一体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行宫与书法绘画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巍巍行宫,招徕了众多书家树碑书丹,给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书法瑰宝。唐太宗雅好王羲之字,其“书受之于史陵,工隶书、飞白,行、草得二王法”,[1](《宣和书谱》卷1)号为唐代行书第一人。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幸骊山温泉宫,撰文并 书《温泉铭》。[2]《温泉铭》御制御书,碑以贞观中立在华清宫。[3](《类编长安志》卷10)石不久佚, 今仅一拓本留存,末题“永徽四年八月围谷府果毅儿”,故当为唐拓,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旋为法国人伯希和掠去,现藏巴黎图书馆。《温泉铭》曾刻入《绛州帖》,清人吴荣光以《绛帖》摹入《筠清馆法帖》,此即常见之《温泉铭》,[4]由此我们得以窥见唐太宗行书的法迹风貌。《温泉铭》书法二王,圆劲流利,洒脱自然,气度非凡。 初唐书法,如日中天,涌现了四大名家。翰墨之冠欧阳询居于诸家之首。“询初学王羲之 书,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焉。” [5](《旧唐书?欧阳询传》)欧阳询誉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传世碑刻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3 21

隋唐五代地理学

隋唐五代的地理学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地理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和扩展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也迫切需要掌握域内外土地、物产等地理情况,从而促使了这一时期地理学的蓬勃发展。这一时期在地理学方面,突出地表现在方志的繁荣、制图学的创新、域外地理知识的扩展以及在潮汐成因、海陆变迁等自然地理的考察研究方面比前代有明显的进步,从而为这一时期的地理学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方志的繁荣 方志的编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它是一种记载地方史的书籍,往往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叙述其疆域、山川、建制、沿革、户口、物产、城廓、风俗、人物等内容,有较高的地理价值,因此,在传统的地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晋宋以前,方志著作极少附图,地图虽有说明,但名目上还以图称,不与方志相混。宋齐以后,方志著作渐渐附上了图,这样既发挥了地图的功用,也加强了地理著作的科学性,这是方志编撰史上的进步。随唐时期,这类有图有经称作图志、图经的著作便大量涌现。 隋统一中国后,在大业年间(公元603- 618年),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随书?经籍志》)。由中央政府明令全国各地大规模编撰方志,自隋开始。隋王朝将全国各地上报的地志和图志,汇集编纂成全国总图志。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有《区宇图志》129卷,卷头有图,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的全国性总地志。《诸郡物产士俗记》151卷;《诸州图经籍》100卷。据《太平御览》引《隋大业拾遗》记载,这些图志、图经别造新样,纸卷长二尺。叙山川,卷首有山川图;叙郡国,卷首有郭邑图,叙城隍,则卷首有馆图。其图上山水城邑题书字极细。可惜,这些珍贵的资料早已佚亡,我们不能知道它们的具体内容。唐代对编造图志和图经也很重视,中央政府设有专门负责掌管图经的官员,并规定全国各州、府每3年(一度改为5年)一造图经,送尚书省兵部职方。如《唐会要》卷五十九记载: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诸州图每三年一送职方,今改为五年一造送。如州县有创造及山河改移,即不在五年之限。《新唐书?百官志》也记载,职方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坊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之事。凡图经非州县增废,五年乃修,岁与版籍偕上。从《太平寰宇记》和《太平御览》等书中,可以得知,当时唐代曾有50多个州修有图经,其数量可以想象。现从敦煌石室中发现的《沙州图经》和《西州图经》两个残卷,可以看到唐代图经的大致面貌,但其中图已经没有了。全国性的地志、图志,在这一时期也有了新的发展。如魏王李泰邀集学士肖德言等编撰的《括地志》550卷,外《序略》5卷;李吉甫撰的《元和郡县图志》40卷;贾耽撰的《古今郡国道具四夷述》40卷;《贞元十道录》4卷等;孔述睿撰的《地理志》等等。唐代的文风极盛,方志的繁荣,可见其一个方面。由于当年的著作只靠手抄,其流通数量必然有限,加上以后多逢战乱,它们大都已散失。这些全国性的总地志、图志,以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最为出色,它是一部集魏晋隋唐地志之大成的代表作。 李吉甫(公元758- 814年),字弘宪,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人,出身宦官家庭,少好学,能属文,年二十七为太常博士,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中书侍郎裴珀病逝,第二年授吉甫为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暴病身亡。李吉甫一生论著甚多,在地理学方面,先后撰有《十道图》、《河北险要图》、《淮西地图》、《元和郡县图志》等。 《元和郡县图志》40卷,目录2卷。现存34卷。是李吉甫晚年(公元813年)当宰相时,向宪宗皇帝献上的一部全国总地志。内容记述了全国十道所属各府、州、县的沿革、境域、山川、道里、户口、贡赋、古迹等。起京兆府,尽陇右道,凡47镇,成40卷,每镇皆图在篇首,冠于叙事之前(《元和郡县图志序》)。南宋时,图尽散失,遂改称《元和郡县志》。李吉甫在编撰《元和郡县图志》时,总结了前人所撰地志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正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布局差异教学文稿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布局 差异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 在规划和布局上的差异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与自然结合以及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都城建设上。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区分的规划形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到了先导作用。长安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它展示了唐代的建筑技术和文化发展水平。元大都的规划吸取了春秋战国时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成就了北京城中国封建时代规划和建设的辉煌。 汉长安城 汉长安城是以秦咸阳 改造重建而来的。故秦咸 阳幸存的建设基础自然对 汉长安空间产生影响。汉 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西北 方向,有渭河流经,为配 合地形及现状,长安城形 制是不规则的斗形,东垣 平直,其余三面墙随地形

河渠曲折,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巧用地形、不拘成规、面对现实、因地制宜的观念及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西汉长安城的总体空间结构布局显示,因其利用秦代遗留的建设基础,形成“前朝后市”的格局。以市为主,结合手工作坊和居住闾里等聚集在城北,成为集中的经济区;城南则以宫室以主,联系相关的官署、府库及贵族达官的“甲第”形成政治区。这实质上是继承战国综合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所形成的有组织的外廓空间结构。 长安城空间结构形态各异:宫室、市集、居住、手工作坊、礼制建筑等,这些分区在城市总体布局框架下形成。建章宫有架空复道与末央宫相通,打破了“择中立宫”的传统布局。城内五宫采用沿长安城中轴线—安门大街呈东西对列的形制来布置,与秦咸阳渭南诸宫沿中轴东西布列的方式相似。长安城实行“一城多市制”,聚集九市于城北,横门附近是长安城工商业重心,规模庞大,可渡渭河组织区域经济。长安城是按阶级,按职业组织聚居的。一般的居住地段称闾里,居住闾里的布局遵循“仕者近宫,工商近市”的传统来安排的,反映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权贵所居的府邸,多布置在城中及北邻宫地段。一般居民间里则集中在城的东北角,即宣平门大道以北地段,邻近东西二市处。 唐长安城 唐长安城处于关中腹 地,四面有险可依,易守 难攻,便于居高临下,控 制东部中原地区;城址正 处在函谷关东西交通大干

中国文化地理在线作业2018

1、北方戏曲是在(秦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南派始创的浓墨点法,又称(落茄点)。 3、被称之为“儒雅商帮”的是徽商。 4、说起文明的起源,最为重要的就是(农业的起源)。 5、秦汉唐的首都都设立在(西安)。 6、白话文的形成大概在唐朝。 7、全世界语言的种类大概有三千到五千种。 8、南宋的首都是杭州。 9、北宋的首都是开封。 10、人类最初开始选择的定居地是在山洞之中。 11、首都一般设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平原地区。 12、北方菜偏重于咸味。 13、发现甲骨文的朝代是在清朝。 14、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15、丝绸之路的第二次中断是在元朝。 16、世界文明的起源大概在公元前1600年。 17、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都在东半球。 18、中国早期北方的文明出现在黄河流域。 19、被我们称为救荒作物的是白薯、土豆。 20、四大文明中在同一纬度的是:古埃及、巴比伦、印度。 21、关于晋商的说法:①晋商在明王朝经营边境贸易之时,不仅与当地的官员发生联系,同时也和边境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发生关系。②晋商是十大商帮之首。③清政府国力日危,无法偿还从晋商的票号中借取的钱财,极大的影响了晋商的经济。④在钱的转换中,晋商通过对当铺和钱庄的改进,形成了票号。 22、关于中国房屋建筑的高度宽度说法:①取决于政治阶级的要求。②取决于气候的影响。③取决于地理原因。 23、近几十年北方饮食的变化是:①水稻的出线。②小米的减少。③玉米的发展。 24、关于东部饮食:①东部菜系味道偏甜。②酸菜食多了容易引发结石病。③东部菜系味道偏咸。 25、顾恺之被称为三绝指的谁:画绝、文绝、痴绝。 26、我国首都的区位,按时代来分,可以分为:①第一阶段是夏商周,距今三千年左右。②第二阶段是秦汉唐经宋至元明清。 27、关于世界语言说法对的是:①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是阿拉伯语。②全世界语言的种类大概有三千至五千种。 28、关于造纸术的说法不对的是: A造纸术发明后才形成了国画。B《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C《寒夜》D《试院煎茶》 答案:ABCD 29、关于人类最初开始选择的定居地说法不对的(ACD) A 平原之下 B 森林中 C 山洞之中 D 湖泊岸边 30、关于中国早期农业中的水稻,说法对的是(BC) A 水稻特别容易生长,不挑生长环境B水稻一年产两次 C 水稻出线在长江流域 D 水稻出线在南方广东地区 31、关于中国山水画说法正确的是(ABC)

《旷古之香》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091519374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4题。(共20分) 旷古之香 ①不久前去了一次汾阳。汾阳属晋。此行,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入晋。晋自古就属炎黄尧 舜之率,禹夏殷商之土,周秦汉唐之源。唯其煌煌如此,巍巍如此,我这个自知行囊稀薄 ....的辽东客在去的路上就摆正了姿势,那就是高山仰止,尊而敬之。好在此次来汾阳,行程非常简单,看杏花,喝汾酒。我不懂酒,也不擅酒,那就更简单了,只看杏花。 ②对于杏花,出生在北方辽南乡村的我并不陌生。记忆里,河冰消融,燕子归来,都算 不上热闹,只有杏花如雪,才是真正的锣鼓喧天 ....。杏花从不挑肥拣瘦,农夫村人随手将它栽 种在田埂上或是自家院墙内。土生土长的杏花,曾陪伴了无数乡村孩子的童年。仲春时节, 影影绰绰的杏花,与河面的晨霭、屋顶的炊烟便混成了团,在我的心底凝成化不开的一片离 愁……直至今日,即使离乡好几十年,老家屋后那一树杏花的姿影,一直在我的念想里婆娑 ..着。 ③关于杏花,竟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不过是想缓解我在汾阳看杏花的惊讶。因为,我在这里看到了太多的杏花,看到了太多别处没有的杏花。 ④汾阳的第一片“杏花”,开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时代。时至今日,它们是以河滩淤积的 姿态隐身在望不到尽头的、黄尘弥漫的史前烟火里。 ⑤去时已是日影西斜,来看杏花的却不止我一个。所有的车和人,都静静地伫立在那条 繁忙的国道边上,目光迷离地向那片洼地张望。以前皆为沃土良田,如今已大多弃耕,只见大片的荒草野蒿丛中,浮出一块醒目的石碑。想走到近前看个清楚,却被路边围护的铁网拦 住了,而且被告知,附近一带没有缺口。我便问,碑上写的什么?答曰:杏花村文化遗址。 原来,遗址所在之处,属于今天的汾阳杏花村镇东堡村,故以杏花村名之。一下子,我也有 了好多人都在说的穿越感。 ⑥我相信,六千年前,这里一定有杏花盛开。不止如此,这里还闪射出一道文明曙光: 六千年前,这里不只有杏花,还有粟麦菽粱。细心的考古专家,在太多的陶碗泥盆里,拣出 了一只小口尖底瓮,据此断言,在六千年前的汾水岸边,先民们就已经把蒸熟的谷物放入瓮中,酿出了华夏谷物酒的第一缕清香。就是说,六千年前的杏花村,既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初 始之地,也是中国汾酒的原乡。酒的发明者,既不是仪狄,也不是杜康,而是一群无名的黔.首.。 ⑦汾阳的另一片“杏花”,开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它以分行文字的形式,与一个诗人 的名字一起,印刷在《唐诗三百首》里。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⑧此诗的作者叫杜牧,本想早一些走上仕途,却生不逢时。于是,在大唐晚季的某年某月,跌跌撞撞来到了汾州。天不作美,他被一场淫雨浇得狼狈不堪,只好问路寻酒,以释春 愁。可是,他自己也断不会想到,不过是酒醉之后的随口一吟,怎就成了千古绝唱? ⑨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因与果,瞬间生成。尽管酒早就有了,杏花村也早就有了,可是杜牧没有来。它们只好耐心等一千多年前的那个雨天,因为牧童的一个手势,杜牧的一顿闷酒和一首诗,这个世界才有了一个诗酒相伴的杏花村。于是这片神情凄迷的杏花定格为 一枚灿然不凋的村徽。 ⑩杏花与酒,本不相干。因为杏花村的酒,并非杏花所酿。但是,正是他的一首小诗, 在中国人长达一千多年的语境里,杏花村就是酒,酒就是杏花村。汾阳的杏花,已然是汾酒

中国唐朝元和藩镇割据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唐朝元和藩镇割据地图及其说明 元和方镇图说 张书林编辑 的唐直属版图部分。 唐自安史乱后形成方镇(道)、州、县三级制。《旧唐书·地理志》所录肃宗至德、乾元之制, 凡三十二节度,七观察,二经略,三防御,共四十四镇。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贾耽所上《十道 录》(时“十道”已成为地理区划,与行政无涉),“凡三十一节度,十一观察,益以防御、经略 以守臣称使者共五十”。宪宗元和二年李吉甫上《元和国计簿》,“总计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 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五十三”。八年,吉甫又上《元和郡县图志》,“凡四十七镇”。今传本已残 缺,故四十七镇之目不详。本图以元和十五年为准,核以史传记载,其时除京师京兆府(雍州)外, 全国共分四十八镇。图中画出各镇名称、境界,以及所辖府、州、城,表列如下:(镇与府州皆附 以当时常用别称。) 镇名治所领府州城 潼关防御史华州 同州防御史同州 凤翔节度使凤翔府(歧州)陇州泾源节度使泾州原州 邴宁节度使邴州宁州、庆州 漉坊节度使漉州坊州、丹州、延州朔方节度使(灵武)灵州盐州 夏绥节度使夏州绥州、银州、宥州 振武节度使单于都护府麟州、胜州、东受降城 丰州都防御使天德军车州、中受降城、西受降城 以上关内道 东都畿都防御使河南府(洛州)(河阳汝州 等五城别属河阳三城 节度使) 陕虢观察使陕州虢州 宣武节度使(汴宋)汴州宋州、亳州、颖州义成节度使(郑滑)滑州郑州 武宁节度使(徐泗)徐州宿州、泗州、濠州忠武节度使(陈许)许州陈州、殷州、蔡州 平卢节度使(淄青)青州淄州、齐州、登州、莱州天平节度使(郓曹)郓州曹州、濮州 兖海观察使兖州海州、沂州、密州 以上河南道河中节度使河中 府(蒲州)绛州、晋州、慈州、隰州 河东节度使太原府(并州)汾州、沁州、仪州、岚州、石州、忻州、代州、蔚 州、朔州、云州 昭义节度使(泽潞)潞州泽州、邢州、泯州、磁州 以上河东道 河阳三城节度使怀州河南府之河阳、温、济源、河清、汜水五县

运城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运城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9分) 1. (17分) (2019高一下·西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旷古之香 ①不久前去了一次汾阳。汾阳属晋。此行,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入晋。晋自古就属炎黄尧舜之率,禹夏殷商之土,周秦汉唐之源。唯其煌煌如此,巍巍如此,我这个自知行囊稀薄的辽东客在去的路上就摆正了姿势,那就是高山仰止,尊而敬之。好在此次来汾阳,行程非常简单,看杏花,喝汾酒。我不懂酒,也不擅酒,那就更简单了,只看杏花。 ②对于杏花,出生在北方辽南乡村的我并不陌生。记忆里,河冰消融,燕子归来,都算不上热闹,只有杏花如雪,才是真正的锣鼓喧天。杏花从不挑肥拣瘦,农夫村人随手将它栽种在田埂上或是自家院墙内。土生土长的杏花,曾陪伴了无数乡村孩子的童年。仲春时节,影影绰绰的杏花,与河面的晨霭、屋顶的炊烟便混成了团,在我的心底凝成化不开的一片离愁……直至今日,即使离乡好几十年,老家屋后那一树杏花的姿影,一直在我的念想里婆娑着。 ③关于杏花,竟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不过是想缓解我在汾阳看杏花的惊讶。因为,我在这里看到了太多的杏花,看到了太多别处没有的杏花。 ④汾阳的第一片“杏花”,开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时代。时至今日,它们是以河滩淤积的姿态隐身在望不到尽头的、黄尘弥漫的史前烟火里。 ⑤去时已是日影西斜,来看杏花的却不止我一个。所有的车和人,都静静地伫立在那条繁忙的国道边上,目光迷离地向那片洼地张望。以前皆为沃土良田,如今已大多弃耕,只见大片的荒草野蒿丛中,浮出一块醒目的石碑。想走到近前看个清楚,却被路边围护的铁网拦住了,而且被告知,附近一带没有缺口。我便问,碑上写的什么?答曰:杏花村文化遗址。原来,遗址所在之处,属于今天的汾阳杏花村镇东堡村,故以杏花村名之。一下子,我也有了好多人都在说的穿越感。 ⑥我相信,六千年前,这里一定有杏花盛开。不止如此,这里还闪射出一道文明曙光:六千年前,这里不只有杏花,还有粟麦菽粱。细心的考古专家,在太多的陶碗泥盆里,拣出了一只小口尖底瓮,据此断言,在六千年前的汾水岸边,先民们就已经把蒸熟的谷物放入瓮中,酿出了华夏谷物酒的第一缕清香。就是说,六千年前的杏花村,既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初始之地,也是中国汾酒的原乡。酒的发明者,既不是仪狄,也不是杜康,而是一群无名的黔首。

中国唐朝820年图说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唐朝820年图说地图及其说明 张书林编辑 唐时期图说(820) 唐自安史之乱(755一763)后内地裂为方镇数十,陇右与剑南西山地入吐蕃,自天宝年间起大漠南北回纥取代突厥,南诏叛唐统一云南,形势大非初盛唐时之比。宪宗元和时削平叛镇,号称中兴,本图以元和十五年(820)为准,藉以反映中唐时期疆域政区概貌。 隋开皇置总管府以统数州军戎,大业罢。唐武德初复置,七年改都督府。贞观十三年(639)凡都督府四十一,分统天下州县,唯近畿九州不属都督府。景云二年(711)曾使都督兼纠察州县之任,逾月即以权重不便而罢。开元十七年(729)有大都督府五,中都督府十五,下都督府二十。 景云二年始有以边州都督充节度使者,至开元遂有缘边八节度。旋增为十。又渐以节度使兼度支、营田、采访等使,遂综一道军民财赋事权。安史乱起,内地各处继起效尤,都督之权重持节者皆称节度使,主兵事而不授节者称防御使,经略使或团练使。大者领十余州,小者二三州,各为一道,亦称一镇。乾元元年(758)罢开元以来之十五道采访使,改置各镇观察处置使。此后或以节度兼观察,或以观察兼防御、经略,安史以前采访使道与都督府两种不同区划,至是乃合而为一。名为一道而已非仅监察区域,名为一镇而已非仅军政区域,实际已成为统辖数州的高一级行政区划。隋初以来的州县二级行政区划制,乃变而为道(镇)、州、县三级制。图中于诸镇所治州治旁加注XX节(度使)、或XX观(察使)、或XX经(略使)、或XX都(防御使),并画出各镇间界线。 缘边羁縻府州已大量撤废或内徙。关内道突厥回纥州限于碛南,多数侨治灵、夏州境内;灵、夏、庆州境内又有党项、吐谷浑州。河北道除侨在幽州境内者外,惟存辽东高丽降户州。剑南道西境多没入吐蕃,南境多没入南诏,惟雅、黎、峻、戎、沪州所领犹有存者。黔中道及岭南桂、邕、安南三管所领则基本沿袭如旧,间有增设。奚、契丹岁有酋豪入长安参与朝会,然外附回鹘,故不授官爵。室韦部落中设有都督通朝献,但室韦分部至二十有余,此都督未必能统辖全境。 唐朝境外,其时渤海最为海东盛国,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地东至海,北黑水秣貉,南新罗,西接契丹及唐之辽东。图中画出其五京十五府治所。都上京龙泉府,故址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西京鸭绿府濒鸭绿江南岸,由此取水道对唐通朝贡。 渤海之北为黑水秣貉,通朝献;又东北为思慕、莫曳皆、郡利、窟说等部,皆不能自通。 回纥本铁勒十五部之一,臣属突厥。天宝初起而攻灭突厥,尽得突厥故地,建牙于乌德犍山(杭爱山)温昆河(鄂尔浑河)之间。东极室韦,西逾金山,南控大漠。贞元四年(788)改称回鹃。又于吐蕃陷北庭后逐走之而有其地。回鹘之西则为葛逻禄,本回纥属部,安史乱后转盛,脱离回鹘独立,代突骑施有碎叶川(吹河)伊丽河(伊犁河)至多逻斯水(额尔齐斯河)之地。开成五年(840)回鹘为黠嘎斯所破,部族分支西迁。 安史乱起吐蕃乘机入侵唐土,至安史之乱结束之年,即广德元年(763),已尽取陇右道河陇间诸州及关内道之陇右原、会等州,剑南道之西山诸州及大渡河南之峻州。是年冬,陷长安十二日后退出。此后十余年又西取河西凉、甘、肃、瓜、沙、伊等州。贞元六年(790)陷北庭,西州、安西相继陷落,四镇弃守,自焉耆以西至葱岭小勃律皆为所役属。元和末除峻州已为唐收复,北庭已入回鹘外,基本上仍占有贞元以来极大版图。次年为长庆元年,唐蕃会盟于长安西郊,此后双方停止攻战。至会昌中(842—846)其国内乱,大中初(848—851)唐边镇克复陇右秦原等三州七关,沙州人张义潮逐吐蕃守将以瓜、沙、伊、西等十一州归唐,疆界始变。 南诏本乌蛮六诏之一蒙舍诏(今云南巍山),于六诏为最南,故称南诏。初唐置羁縻蒙舍州隶姚州都督府,开元中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封云南王。不久就向东扩张占领爨区,天宝九载(750)起兵反唐攻陷姚州,旋即臣附吐蕃连兵,于天宝十载至十三载屡次大败唐兵,将唐朝势力逐出云南。安史乱起又北取峻州南部地,接着向周边蛮僚部落大事开拓,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东至今滇黔界上乌蒙乌撒部,南抵红河上游,筑拓东城于今昆明市以控制东南部,成为唐土西南一大国。贞元十年(794)又转而连唐反吐蕃,夺取了神川都督地(今剑川。鹤庆、丽江、中甸一带)和昆明城(今盐源)。又南征茫蛮、黑齿等部族,拓土南与女王国(今泰国南奔一带)接壤。开元时都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大历十四年(779)徙都阳苴咩城(今大理)。 唐时期图(三)说唐自安史之乱(755一763)后内地裂为方镇数十,陇右与剑南西山地入吐蕃,自天宝年间起大漠南北回纥取代突厥,南诏叛唐统一云南,形势大非初盛唐时之比。宪宗元和时削平叛镇,号称中兴,本图以元和十五年(820)为准,藉以反映中唐时期疆域政区概貌。

唐长安城规划特点

2.主要历代都城的规划特点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中国战国时期的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区分的规划形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到了先导作用。隋唐长安城将宫室、坛庙和官署位于南北纵轴线的两侧,道路网划分为若干棋盘格,每一棋盘格称为坊,绕以坊城,自成一区。长安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它展示了唐代的建筑技术和文化发展水平。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都是仿长安城修建的。元大都的规划吸取了春秋战国时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城为中国封建时代规划和建设的辉煌实例。 3里坊制与街巷制城市面貌的区别 街坊以道路划分,仍采取类似闾里的形式,称“里坊制”。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当时,全城划分为108个里坊(每个面积25~70公顷,大体相当于今天一个大型的居住小区)。这些里坊内部有井字形道路系统,四周围以高墙,坊墙不得随意开门开店,夜晚实行宵禁。坊内居民实行“连保制度”,以便于统治和管理。北宋东京(今开封)完全采取一种新的规划形制。商业、手工业和城镇中各种行业的发展与自古沿袭下来的“里坊制”规划形制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其焦点是:商业市场的活动空间须要扩大和开放,而旧形制下市场过份集中且用地紧锢。这是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北宋东京的规划重新把宫城(大内)布置在城市中心,构成“大内—里城—罗城”三套城墙的格局,这主要是防御上的考虑。形制上的最大突破,莫过于彻底废弃了“里坊制”,取消了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商业和各种行业的布置是开放型的。它们分布在城市各条主要街道上,并按一定专业相对集中布置,“瓦子”则是“娱乐区”。 里坊 胡同 宫殿 1.p明清故宫的布局特点及艺术成就 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整饬)布局.A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其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中轴线.B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了深远的空间.C尺度的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的四倍,比例为9:5,象征”九五之尊”.北京故宫的皇家建筑,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是保存至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组。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在雕刻,绘画,文学等其它的艺术手段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 2名词解释

青海省2020-2021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青海省2020-2021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12题;共86分) 1. (2分) (2017高一上·仙游月考) 下列各项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A . 脉博涸辙镶嵌偃苗助长 B . 歧韵嘶叫萧索一椽破屋 C . 消弭漪郁落寞倩影稀疏 D . 繁密垝垣藤萝无精打彩 2. (4分) (2019高一下·西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旷古之香 ①不久前去了一次汾阳。汾阳属晋。此行,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入晋。晋自古就属炎黄尧舜之率,禹夏殷商之土,周秦汉唐之源。唯其煌煌如此,巍巍如此,我这个自知行囊稀薄的辽东客在去的路上就摆正了姿势,那就是高山仰止,尊而敬之。好在此次来汾阳,行程非常简单,看杏花,喝汾酒。我不懂酒,也不擅酒,那就更简单了,只看杏花。 ②对于杏花,出生在北方辽南乡村的我并不陌生。记忆里,河冰消融,燕子归来,都算不上热闹,只有杏花如雪,才是真正的锣鼓喧天。杏花从不挑肥拣瘦,农夫村人随手将它栽种在田埂上或是自家院墙内。土生土长的杏花,曾陪伴了无数乡村孩子的童年。仲春时节,影影绰绰的杏花,与河面的晨霭、屋顶的炊烟便混成了团,在我的心底凝成化不开的一片离愁……直至今日,即使离乡好几十年,老家屋后那一树杏花的姿影,一直在我的念想里婆娑着。 ③关于杏花,竟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不过是想缓解我在汾阳看杏花的惊讶。因为,我在这里看到了太多的杏花,看到了太多别处没有的杏花。 ④汾阳的第一片“杏花”,开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时代。时至今日,它们是以河滩淤积的姿态隐身在望不到尽头的、黄尘弥漫的史前烟火里。 ⑤去时已是日影西斜,来看杏花的却不止我一个。所有的车和人,都静静地伫立在那条繁忙的国道边上,目光迷离地向那片洼地张望。以前皆为沃土良田,如今已大多弃耕,只见大片的荒草野蒿丛中,浮出一块醒目的石碑。想走到近前看个清楚,却被路边围护的铁网拦住了,而且被告知,附近一带没有缺口。我便问,碑上写的什么?答

西安的唐遗址公园与唐文化

西安的唐遺址公園與唐文化 攝影及pps製作:zwl 2011.01.13

寫在前面 走進西安這座歷史古城,處處能感受到它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近幾年,隨著曲江池遺址公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等一批攜帶唐文化氣息的遺址公園和區域的建成對外開放,唐文化已經成為西安重要的歷史文脈之一。 西安市區及附近唐文化氣息比較集中的區域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唐城牆遺址公園、大唐芙蓉園、大雁塔及其南北廣場、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大唐不夜城、小雁塔及西安博物館、興慶宮公園、青龍寺等。

要營造一座城市的美麗,最重要的是它的文脈,就像一本小說刊物有其主線一樣,城市也有它的文化脈絡。 我希望將來大明宮遺址公園建成後能產生新的空間,使人到此能得到盛唐時期皇帝站在含元殿上的時空感覺。…現在將使所有的人都能體會到這種環境和歷史交集的優越感的愉悅。這是當今遺址公園與當年歷史宮殿的不同之處。 ——池上俊郎(國際知名建築家)

2010年10月1日,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大明宮遺址是盛唐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西安城市發展史上的重要文化符號。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唐大明宮周長7628米,面積3.3平方公里,是北京紫禁城面積的3.5倍,也是唐長安城規模最大的一處宮殿區。共有11座城門。自唐高宗起,唐朝歷代帝王大都在大明 宮居住、處理朝政,它作為國家統治中心,歷時達200 餘年。丹鳳門為正南門。含元殿為主殿。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依據盛唐時期宮廷文化遺跡 和考古成就為背景展開建設的,旨在“打造中國最大的 露天古代宮廷文化遺址博物館”。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主體建築丹鳳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