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
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
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
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b.地层描述;
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
d.构造;
e.矿产(应详述);
f.新进展、新发现和新见解。
(3)存在问题。
(二)质量要求
1.文字记录质量
(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楚。
(3)分层合理,各层之间接触关系叙述清楚。
(4)岩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
(5)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
(6)各种产状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
2.剖面图质量
(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
(2)剖面起点、终点和工程位置、地质界线及各种数据准确,按比例尺要求地质体和重要地质现象无遗漏,各种构造要素表示合理。
剖面图与平面图吻合,与文字记录相符。
(3)柱状图内容齐全,层序合理,厚度准确,文字综述合理简练,化石书写正确。
3.控制程度
露头(天然和人工)点密度符合有关标准(相应比例尺)的要求。
4.采样质量
(1)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其鉴定样品采集系统有代表性,专门样品采取的种类、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采样方法和样品重量、标本规格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标本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5.室内整理
(1)逐日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注记、补正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及时整饰着墨,每一剖面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二、1:2000地质填图
(一)工作方法
1.1:2000地质草测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
观测点插统一编号的小红旗作标记,点线密度不作具体要求,地质点密度为视具体工作而定,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为目的。
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为了要准确圈定地质体,同时应充分利用坑探工程的地质资料。
2.观测点用半仪器法(结合GPS)交汇于手图上,并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
3.填图时,对大于2米的地质体应标绘于图上,对小于2米具有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
4.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
5.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
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
其内容及格式如下:
(1).点号:DXXX
(2).点位:利用测量控制点后方交绘或GPS定位数据。
(3).点性:如岩性控制点、岩性分界点、矿化点、构造控制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4).点义:岩性特征、构造特征等如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颗粒大小、形状、含量。
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地貌特征等。
(5).标本及样品编号。
(6).路线地质:各地质点间的路线地质均应认真细致观察,做好路线地质记录,对一些小的地质体及矿化、蚀变现象均应有所反映。
6.地质点的布设应较均匀,但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野外记录要求单点描述,不得合并。
8.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须及时校对记录和手图,对采取的各种样品及时核对、登记外送,完成手图着墨、转点以及野外记录本中所有数据的着墨工作。
9.要加强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清图的日常整理,及时着墨。
同时,要在地质图上编绘主要地质剖面图。
10.要加强地质填图的室内整理工做,特别是文字记录补正、图件整饰着墨等。
11.编写地质填图总结。
其内容如下:
(1).概况
a.目的任务
b.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
c.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d.完成实物工作量
(2).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3).测区地质
a.地质
b.构造
c.岩浆岩
d.变质岩
e.围岩蚀变
f.矿床
(4).结语
a.主要成果
b.存在问题
c.进一步工作建议
(二)地质填图质量
1.野外地质记录质量
(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晰。
(3).岩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
(4).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
(5).各种产状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
(6).接触关系等重要地质现象绘制必要的素描图,并作详细记录。
有50%以上露头点的路线应作信手剖面。
文图相符,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7).路线地质记录连续,界线点控制准确,重要地质现象有详细记录。
2.野外手图质量
(1).内容齐全、准确,并与文字记录相符。
(2).图面整洁、字迹清楚。
3.采样质量
(1).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其鉴定样品齐全,专门样品采取的种类、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采样方法和样品重量、标本规格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标本、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4.实际材料图质量
(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图面整洁,字迹清晰。
(2)图面表示内容齐全,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实际材料图与手图相符,与文字记录一致。
(3)图面地质体间结构合理,代号齐全正确,地质体和地质界线控制程度达到有关标准或设计的要求。
5.室内整理情况
(1)逐日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及时编写路线地质小结和转绘实际材料图。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注记、补正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整饰着墨,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三、应提交的地质资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地质剖面记录本
实测地质剖面图
地质填图记录薄
1:2000地质图(手图、清图)及实际材料图
岩矿样登记薄、送样单、鉴定成果
基岩光谱样登记薄、送样单、成果表
1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和实物准备,前者就是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堆积和经过批准的工作设计,了解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收集工作区已有的各类资料,后者准备工作主要有:有野外用地形手图及清图准备;实测地质剖面及进行野外踏勘;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准备工具用品及各种记录表格。
收集或专业人员实测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供填图使用;当没有合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在勘查早期,可用小比例尺图放大使用,如1∶1万精测图放大为1∶5千简测图或1∶2000草测图使用。
填图精度及地质点密度主要考虑勘查阶段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预查阶段:一般草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40至10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100米左右。
普查阶段:一般简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35至7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70米左右。
如某铁矿区1∶2000地质简测图中,沿铁矿层及正长岩界线上的点距一般在40米左右,而辉长岩体内部点距一般在70米左右。
对于宽度小于1米的矿体,有意义的地质体或标志层均需放大表示。
1.1填图工具用品有
主要有挎包、讲义夹、相机、手持GPS、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文具盒、钢卷尺、符号笔、棉纸、样品袋、基点木(竹)桩。
1.2填图用表格主要有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地表及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矿区标本登记表、音相记录表、标本签、样品签
2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观察路线的布置是从实测地质剖面展开的。
首先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野外用手图上。
再从实测剖面两侧逐渐布置观察路线。
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填图工作,具体观察、记录、布样,组员主要负责定位、作图、取样等工作。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对那些重要地质体,如标志层、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主要断裂等,应沿其走向进行追索控制。
2.1穿越法填图
穿越法填图在中小比例尺填图中是主要方法。
穿越法填图
具体作法是:
自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设计填图精度要求的路线距离,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地质观察路线,线距既要考虑填图精度要求,也要考虑岩层出露情况。
本方法主要适用于矿床地质条件较简单,岩(矿)层层位比较稳定的矿床或相变不大的矿床。
2.2追索法填图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也常配合追索填图使用。
具体作法是:
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
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
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
追索法填图
2.3地质填图工作要点
2.3.1 点位用GPS测量或根据特殊的地形、地物点确定并记录于地质点记录表上,地质点号不允许重复,可以有遗漏。
2.3.2 重要地质界线、点位及标本、各种样品采样要在实地标注。
2.3.3 标本及样品要在现场编号并填写标本签、样品签、标本登记表、采样登记表(填写的标本、样品编号可以同于地质点号)。
2.3.4 点位、界线、产状应在现场展绘在手图上。
2.3.5 凡是经过对比,可以初步确定的界线位置,应及时在野外勾绘,勾绘时注意地形与地质体的关系(V字型法则),注意断层的先后关系和不同岩类的地质特征。
2.3.6 文字记录要注意重点突出,繁简得当,内容齐全。
2.3.7 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应素描或照相(摄像)。
2.4地质点
地质点应标注明显的标志,有坚实、完好的基岩露头时,用红油漆或防水红色符号笔划加点圆圈,并标注点号,如无合适的露头点,则打上标有点号的木桩,如需仪器定测的重要地质点,还应在附近挂上红布条,以便测量人员寻找。
当在实际点位无新鲜完整露头标注点号时,也可在附近合适基岩处标注并画出方向及平距的指示标记。
作图员用手持GPS测量地质点坐标,并标注在手图上,同时记录于地质点记录表中。
在整个填图工作中,应对地质点、标本、样品、产状、工程等的位置用手持GPS定位,并记录于基点基线记录表中。
重要地质点,由地质人员将点号及GPS坐标书面通知专业测量人员用经纬仪等进行精确定位。
组长认真观察分析地质点及附近的地质现象并予记录,包括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名称及颜色、风化、矿物成份、结构、构造特征,蚀变及风化现象,矿体的岩矿石特征、产状、厚度、穿插关系,地质体及构造产状、性质、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变化等,然后决定是否采取标本及样品。
组长用2H铅笔在地质点记录表内逐项记录;其中矿区名称:可用中文名或代号,如金口河或JKH;点号:D1、D2……;位置:手持GPS测量坐标及明显的地物地貌的特定位置,如水沟、独立大树、便道等;点性:指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岩性岩等;路线:指相邻两个地质点间的观察路线上观察到的地质现象。
地质点间的路线观察和记录,注意地质现象要有较准确的位置(与地质点的方向及估计平距),并说明前一地质点观察到地质现象在路线上的变化情况,还应注意地质体的形态特征、岩层产状变化情况等。
在地质点附近采取的标本、样品的性质、编号、位置要记录在地质点记录表中相应位置。
标本、样品的取样位置和编号要在实地标注。
标本及样品位置还应准确地标注在手图上。
标本及样品采取情况还应填入标本、样品取样记录表。
填写标本签:其中,矿区名称写全称,如乐山金口河铅锌矿区,产地填地质点编号,地质位置填写样品所处地质体层位或时代,如××群××组×段或γ53等。
除风化样外,其余标本、样品应尽量采取新鲜岩矿石,编上号连同标签或样签一同用标本纸包装,并在外包装上编写同样编号。
地质界线应野外实地勾绘,不允许在室内回忆勾绘。
地质界线勾绘是将同一地质界线上相邻两个观察点相连,连接时,要充分考虑界线产状变化,有无构造影响及地形变化等因素,实测界线用实线,推测界线用虚线。
地质点原始编录的全部内容包括:观察确定点位、实地标注点位,用GPS测量坐标,并在手图上定位,观测测量产状,地质描述、布样并记录,采样、编号、包装并装袋,勾绘地质界线。
路线观察的内容应随时记录在下一个地质点记录表的相应栏目中。
3 野外资料整理
3.1文、图、表、实物等资料整理
地质填图取得的文、图、表、实物等资料一般要求在当天内完成整理。
主要整理工作有:
●文、图、实物校对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整理
●手图整理
●编制实际材料图
整理文字记录、手图、实物、登记表等资料时,应核实点号、岩性层位代号、标本及样品编号、位置及各种数据,确认无误后,再分别进行整理。
如发现问题,必须到野外核实,方能补充、修正。
检查地质观察点记录表中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文字是否通顺,有无错漏字,专业用语是否准确,完善素描图并对各类数据和素描图上墨。
检查手图中地质点,观察路线、产状、填图单元、标本、样品、照相等位置、数据以及界线勾绘有无错漏,然后逐一上墨。
3.2编制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应在野外填图过程中逐步完成,其底图又称清图,它是与填图用手图同版的,未折叠、无皱纹、无破损的地形图。
随填图进展,及时将手图上的地质点、路线、标本、样品、产状、施工工程、地质界线、断层线等的位置、编号、代号转绘到清图上,再逐渐完善,最终成为矿区实际材料图。
3.3清图的转绘
清图的转绘方法一般有3种:
一是:按各地质要素的纵横坐标展绘;二是:用透图台将清图覆盖于手图之上进行展绘;三是:根据各地质要素的GPS坐标数据上图。
作图员用三角板两直角边丈量最小网格内的地质要素的纵横坐标数,用笔记下,然后以此数据展绘到清图上。
在展绘时要注意,务必按最小的方格网为准,以免手图收缩,影响精度。
有条件时,在透图台上用透视法将手图上各地质要素展绘到清图上,这种方法较前述丈量坐标法要准确,但要注意,仍要按最小方格网对应透视展绘。
作图员可根据填图GPS坐标数据逐一将各地质要素点展绘到清图中。
展绘清图时注意:
一是按坐标网依一定顺序逐个进行(以免遗漏);二是先用铅笔展绘,待自检及内检无误后,再上墨;三是如遇手图收缩较大时,应按每个方格网进行平差处理后,再展绘各点。
3.4编写填图工作总结
填图工作总结主要内容有:
●概况:目的任务、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及存在问题评述,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包括每平方公里地质点的最多、最少、平均数、实测点多少,推测点多少,基本界线点多少,加密点多少,岩性点多少等);
●矿区地质:地层、构造、变质岩、岩浆岩、矿床;
●结语:主要成果,存在问题,下步工作意见。
4 地质填图应提交的资料
●基点基线记录表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地表及坑探工程标本样品采样记录表
●音像记录表
●标本登记表
●地表及坑探工程样品登记表
●实际材料图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岩矿石标本
●鉴定及测试成果
●地质图(反映填图阶段)
地形图基础知识及手持式GPS使用方法
地形图基础知识
一、
地形图的基本组成
一幅正规地形图由图名、图号、比例尺、内外图括、接图表、坡度尺、三北方向线、图面内容(地形与地物)和图例等部分组成。
1、图名:一般以图幅范围内最大获最重要的地名作为图名,写在图纸的正上方。
2、图号:即地形图的编号。
由地形图所处的经纬度范围所决定。
一般放在图名下方。
3、比例尺:分为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表示成1:M,M为分母,M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如1:50000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长度500米;线段比例尺是用线段长度直接说明实地距离,通常是把一根线段分成五等分,每等分1厘米,左手第一厘米处为0刻度,向左划分到毫米,端点处写上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向右每两个厘米写一个数字(公里数)。
一般1:5000~1:50000为中比例尺,大于1:5000就叫大比例尺如1:2000或1:500等,小于1:50000的叫小比例尺如1:100000、1:200000等。
4、内外图括:地形图的内图括用细实线,南(下)北(上)两条线为本图幅的南北纬度界线,左(西)右(东)两条线为本图幅的经度范围。
如罕达汽幅1:50000地形图西界细线和东界细线分别代表这幅图的经度为126°00′和126°15′,南界和北界细线分别代表这幅图的纬度范围为“自北纬50°00′到北纬50°10′。
外图括用粗实线表示,与内图括平行,用图有二。
一是为了图面美观,二是在内外图括之间留出空间方便表示坐标值和经纬度。
5、接图表:为方便查找相邻地形图,在图纸的左上角或右下角绘制一个方框,分成九等分,每个小矩形代表一幅图,将本图放在中心位置用阴影线表示,上下左右四幅图分别表示本图北、南、西和东面相邻的四幅图,他们与本图为线接合,四个角上的图与本图幅为点接合。
6、坡度尺:一般放在图幅的左下角,其中的曲线代表等高线,由左向右越来越密集,相应的坡度也越来越大。
它用来量测地形图上两点之间的坡度,有相邻两根等高线坡度尺和相邻6根等高线坡度尺之分。
坡度尺用法:用卡规卡住要量坡度的两点,在坡度尺上去比对,读出相应的坡度即可。
7、三北方向线:绘制在坡度尺旁边,用来形象的表示三个北方向之间的偏差。
其中带五角星的线为地理子午线(经线),星的位置就是地理北也叫真北,带箭头的线为磁子午线,箭头即磁北方向,另一个带叉的线就是坐标纵线,即坐标北方向。
磁偏角:磁北与正北的夹角叫磁偏角,如罕达汽幅1:50000图上磁偏角为11°08′,以正北为准,磁北偏于正北西侧叫西偏,否则叫东偏。
子午线收敛角:正北(地理子午线北)与坐标北(中央子午线的北)的夹角叫子午线收
敛角,以正北为准,也有西偏和东偏之分,坐标北偏于正北之西交西偏,如罕达汽幅1:50000图上子午线收敛角为西偏2°12′。
磁坐偏角:即磁北与坐标北的夹角,以坐标北为准,磁北偏于坐标北西侧叫西偏。
如罕达汽幅1:50000图上磁坐偏角为西偏8°56′。
因为图上用的最多的是坐标线,量方位经常用罗盘,所以磁坐偏角是最重要的参数。
三北方向之间的关系:磁坐偏角=子午线收敛角-磁偏角
8、图面内容:由地形符号与地物符号组成。
地形符号是表示地形起伏的符号,最主要也最常见的就是地形等高线(地球表面上高程相等点的连线),其次有悬崖、峭壁、陡坎等特殊符号;地物是指天然形成或人工构筑的地面物体,如河流、水库、独立大树、各种道路、输电线路、水渠、电缆、管线、梯田、林地、房舍、油库等等。
9、图例:就是对图面上各种符号的说明,一般置于图纸的右侧。
10、
坐标系统与高程系统说明、出版年月等一般放在图纸右下角。
二、
地形图上的坐标
地面点的位置由坐标和高程表示。
坐标是地面点沿着铅垂线在投影基准面(大地水准面、椭球面或平面)上的位置;高程是地面点沿着铅垂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如图1-4所示,地面点A、B沿铅垂线投影到基准面上为a、b两点,可以得到在投影面坐标系的坐标。
沿铅垂线量出高程HA、HB,由此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地面点的位置
1、大地坐标:即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在图纸的四个边线上,即在外图括和与外图括紧邻的细实线之间,用短线条划分到“分”,两端写上完整的数值。
例如罕达汽幅1:50000图上底边由左向右划分为15格,每格位1分,最左端(西端)为126°00′,最右端(东端)为126°15′。
经纬度只在图纸边线上标记,图纸内部没有,因此用经纬度在图上找点并不方便。
2、直角坐标:正规地形图采用高斯直角坐标,以赤道线为横轴(Y轴),向东Y值增大,向西Y值减小;以中央子午线为坐标纵轴(X轴),X值由赤道向北增大。
即图上某点的X 值表示该点到赤道的直线距离。
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的坐标线构成所谓的“方里网”,即一格代表一平方公里,1:50000图上方里网每格长宽各2厘米,1:25000图上则变成2厘米。
密集的坐标线很适合在图上量算、确定方向和点位。
地形图上的Y坐标值前面两位为高斯投影带的带号,如罕达汽幅1:50000图上Y坐标的带号为22,带号字体偏小写在左上角,如22286公里写成22286,下角数字为百公里。
三、
高斯投影与高斯直角坐标系
由于地球表面为曲面,将地图制成平面图会造成误差变形,所以高斯和克吕格将地球按经线分割成“瓜皮状”条块、采用从地心向地表射线投影的方法将“瓜皮”压平作图以减少误差和变形,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采用所谓6度带投影,即从0°经线开始每隔6°划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划分出60个6°投影带,罕达汽一带刚好位于第22个6度投影带。
压平后每个6°投影带只有中间的一根经线为南北直线,其余经线为弧线,这个特殊的经线叫“中央子午线”,就用它作为坐标纵轴(X轴),用赤道线(压平后也为东西方向直线)作为横轴(Y轴),两个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但纵轴以西部分各点的Y值将为负值,为方便起见,规定坐标纵轴统一向西平移500公里,这样每个投影带任何位置都不会出现负值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