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七章 社会态度及其改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社会态度及 其改变
第一节 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定义 二、态度的维度 三、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四、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 五、态度的功能 六、孝道:社会态度与社
会行为的组合
一、态度的定义
“这个概念在当代美国社会 心理学中,也许是最有特色的 和不可缺少的概念。……它已 使自己成为美国社会心理学这 座大厦的拱心石。”
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王充:《论衡·物势论》)
马林诺夫斯基研究的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不
存在父子关系,只存在母子及其代替父子关系的 舅甥关系。
杨国枢认为,孝道态度决定孝道行为,孝 道态度取决于社会化的方式和强度、父母的性
格和行为、子女的性格和行为三类因素。
孝道在中国的演变
自我实现预言 形成各种各样的现实偏见:种族偏见和性别偏

疏离
五、偏见的消除
消除刻板印象 增加平等的、个体间的接触 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
现实性的偏见:种族主义
美国民权委员会的定义:“任何根据一个人
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的一致程度高 建立在亲身经历、直接经验基础上的态度 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持有的具体态度
从行为反应所具有的特点来看
单一行为 or 多重行为? 及时行为 or 长久行为?
从个体自身方面的各种条件和情况来看
态度与个体的关联程度 个体自身的人格因素:自控能力的高低
环境压力
社会舆论、风气和时尚 个体的角色身份参与 团体及特定情境场合的要求
✓ 社会现象:狗眼看人低?谄媚有钱人?人靠衣装 马靠鞍?
✓ 心理学家拉姆波特的研究
(二)态度与学习效率
✓ 生活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琼斯的实验
(三)态度与行为方式
✓ 传奇故事:江姐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故事; 个别宗教人士自焚抗议的报道。
✓ 心理学家拉姆波特的实验:宗教对大学生 耐痛力是否有影响
三、与相关概念辨析
调节、影响
信念
价值观
态度
对人、对事、对物以 及对某种思想观念是
非真假的认识
人们按照自己所理解的 重要性,对事物进行评 价与抉择的标准
四、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
我是反对暴力
态度一旦形成,可以 的吧? 以两种形式存在:
外显态度:有意识,报
告法
内隐态度:无意识,实
验测量
五、态度的功能
(一)态度与社会性判断
1 认知(Cognition)因素: 2 情感(Affection)因素: 3 意向(Behavior)因素:
也把态度的三种成分说称为态度的ABC模型。
三个要素的关系:
认知
独立程度高
情感
意向
占主导地位,比认知更 能影响行为
二、态度的维度
指向(direction ):肯定 or 否定 强度(strength ):程度 深度(intensity) :卷入水平 向中度(centrality) :接近核心价值程度 外显度(salience) :外露程度
四、合理行动理论
对行为X的 后果的信念
对行为X的 规范性信念
对行为X的
态度
完成

行为
X的

有关行为X的 意图
X
主观规范
第三节 现实性社会态度:偏见
✓什么是偏见? ✓你对他人存在着偏见 吗? ✓偏见会导致怎样的后 果? ✓有没有什么办法来消 除偏见呢?
一、定义
偏见(Prejudice)指的是对某一个人或团 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 的态度。
(二)孝道的内涵
“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孝道是一套子女以
父母为主要对象之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组合。也
就是说,孝道是孝道态度和孝道行为的组合。” 杨国枢:《中国人之孝道观的概念分析》
孝知(认知部分)、孝感(情感部分)、 孝意(意向部分)、孝行
以父母为对象的孝道的实际内涵:
敬爱双亲
显扬亲名
奉养双亲
——G.奥尔波特: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一)定义:
态度(social attitude):是指个体 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 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二)态度的构成要素
C. T. Hoveland 和 M.J. Rosenberg的态度三要素 定义(1960):
作为刺激和反应间的中介因素,由三要素组成:
(四)态度与工作效率
✓ 提问:热爱工作的人,工作效率一定高吗?
✓ 学者罗伊菲尔德的解释
六、孝道: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的组合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 生也。”
——孔子 《孝经·开宗明义章》
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
(一)孝道盛行的原因
✓ 经济原因:
家庭作为主要的生产单位
✓ 思想原因:
儒家对孝道的极力申扬
孝道究竟是否还存在? 如果还存在,它又经历了
怎样的变化?
孝道的演变
传统孝道
现代孝道
他律性的 家族延续 重孝轻慈
→ 自律性的 → 无此涵义 → 父慈子孝
第二节 态度和行为
一、拉皮尔的挑战
带着一对年轻的中国留学
现场研究
生夫妇环美旅行,184家饭 店和66家汽车旅馆,一家
拒绝他们
问卷调查
六个月后,给光顾过的饭 店寄调查问卷“wenku.baidu.com愿意在 你那里接待中国人作客 吗?”结果91.5%的旅馆和 92.6%的饭店表示拒绝。
偏见是双向的,经常由强势群体加诸在 弱势群体身上,也被弱势群体加诸在强势 群体身上。
二、偏见的构成要素
情感成分:偏见 认知成分:负面的刻板印象 行为成分:歧视
三、产生偏见的原因
社会群体间的利害冲突 社会化:直接学习、模仿学习、环境熏染 个体的人格和心理因素:权威人格、投射
四、偏见产生的结果
二、态度和行为一致的证明
盖洛普民意测验
1936年成功预测了罗斯福 总统的当选,至2012年为 止的18次预测中16次成功。
态度预测行为的三个原则:
总态度预言总行为; 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 态度测量与行为的时间间隔越短,态度与行为的 一致性越高。
三、影响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
从个体持有某一种态度的角度来看
顺从双亲 谏亲以礼
思慕亲情 娱亲以道
爱护自己 为亲留后
事亲以理 继承志业
使亲无忧 随侍在侧
葬之以礼 祀亲以礼
孝道的来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
严父。……父子之道,天性也。”(孔子《孝 经·圣治章》)
“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
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生也。夫妇 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子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